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要抛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致力教学改革。我要开设各种活动课和交流会,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训练他们的思维,开发的他们的智力,让他们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科学宝库的大门。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好好给家长上一堂课。我要告诉他们:“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有知识的人才,还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所以你们不要老是拿分数来衡量自己子女的成绩,不要买一大堆资料让孩子们没完没了地做。应该让孩子们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除此之外,我还要让学生的家长和我一起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会,不要给他一算式就让他算,计算题谁不会呀!我也不让家长随便打孩子。你越打,他就越怕;他越怕,作业就越做不明白,心里总想着你的手板。也是如此。所以,家长不能随便打孩子。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像慈祥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学生。我要跟他们讲:“你们不要读死书,要多注意学习方法,要利用多种机会锻炼自己的才能。”我要带他们投入大自然里,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我要让他们在游玩中得到启示,在欢笑中受到教育。假如我是一名教师,那一切真是太好了!看,我教育出来的学生,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军人………我感到欣喜万分。
一直以来,在教育环节中到底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各学派各有各的理论和事实支撑。从当下的教改形势来看,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一直以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却一直未变。那么,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的位置。
在我看来,教师不该是简单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者,教师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探究***的“催化剂”。打一个比方来说,就好像春节时一个孩子拿到了鞭炮就想办法找火器燃放一样,教师就是点燃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体验的引导者和激发者。所以,教师不该将自己的学识复制粘贴给学生(满堂灌),而是想办法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欢快的翱翔。再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教师就如一位厨师,其作用就是拿出更多更丰富的菜目给学生,让学生享受饕餮盛宴。
无论是如送鞭炮的激发者还是提供大餐的服务者,教师自身的学识与素养、能力与眼界都必须达到一定高度。美国教师弗兰克·迈考特所著《教书匠》里描述的那个为人诚实、勇于创新、崇山自由的迈考特老师是我所推崇的教师模样。
学生的位置。
学生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自然是教育环节中最受“保护”的一方,继往开来就是他们的使命。学生对于接受教育这件事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其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学生要明确接受教育是生存需要,也是进化需要。
家长的位置。
无论是基于对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认识,还是功利主义的追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那样简单,而是应该承担起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不断的优化自身,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家长依然要主动接受终生教育。
当教师、学生、家长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处理就会变得更为和谐。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一书,为我开眼看见区别于自己熟识的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则为我的教师信念增加一份力量。
我的爸爸有一双烔烔有神的大眼睛,中等身材。头发上有几根银丝。这就是我的好爸爸。说起我爸爸还的确有很多事情发生在我爸爸身上。
比如,有一次,我还在睡懒觉,爸爸就走来用他的超音波把我给叫醒了,我就开始不耐烦的说:“现在才几点。”爸爸一看就发现还只有一点钟。爸爸微笑的说:“睡着睡着,好好睡。”不过,被他的超音波吵醒的话,谁还睡得着呀!
记得还有一次,我做好作业,就跑过去对爸爸说:“我作业做好了,可不可以看一下电视。”可爸爸却说:“把你的作业给我看一下,如果对的话,就给你看电视。”我只好把作业交给爸爸看,在爸爸看的过程中,爸爸的脸色时阴时晴,而我在一旁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蹦蹦地跳着。当爸爸看完作业时,笑着对我说:“扬杰,单人床是不是只有2厘米长。”我听了笑都笑死了,就对爸爸说:“爸爸如果单人床只有2厘米长的话。那只有给我蚂蚁睡了。”可爸爸严肃的对我说:“看,是不是你错了,还是我错了。”我被爸爸说的低下了头。爸爸又说:“以后不要在犯了,快点订正去,等一会儿订正好了,就只能看半小时的电视。”说完,转身就走。
这就是我的好爸爸!
关于这一层次的分析,有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过清晰的阐释,笔者囿于能力限制,暂时提不出更为进步的理念。在此,就援引《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一书中关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美国教育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在教、学、实践三个环节中,环环相扣,理论跟得上实践,实践服务着发展,发展定位于国际。例如“在家上学”这一领域,由起初既不扶持也不反对,到后来社区出面协同发展,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读书笔记.让在家上学的孩子一样去社区学校参与公共事务,给予在家上学的孩子实践的机会,且由当地教育部门出面对在家上学的孩子进行阶段性考核。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人艳羡!而反观我们国家,目前在家上学的现象并不是不存在,但是在家上学并没有被先关部门所承认或协助。
踏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同学们用渴求的目光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未来。我平静的看着大家,走上神圣的讲台,手里拿着的是知识的海洋。同学们整齐的站起来,用纯真的声音齐喊“老师好”我用自己不太成熟的双手,在黑板上书写着,看着粉笔灰成雾状洒落,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
白天过去了,黑夜就要到来。黄昏也许是校园生活中最悠闲最美妙的时刻了。 太阳西斜,带走渲闹,给校园留下宁静的黄昏。月亮升起来了,倾下皎洁如水的光华,整个校园像是笼罩了一层银色,忽闪忽闪的`,美丽极了。树木拖着长长的影子,教室里也映射出明亮的灯光。夜深了,结束了一天的同学们已进入了梦的海洋,在那里憧憬自己的梦想,在那里尽情地歌唱。我依然坐在灯下,看着课本,为了明天更好的教导;为了同学们的渴求的目光;也为了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些含辛茹苦的爸爸、妈妈。
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随意批评或指责任何一位同学,更不会误解或冤枉他们,我会公平的解决这事。在下课时我会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在课堂上认真讲课。无论班中有什么事情,无论是大是小,我都会尽力去做,尽力去解决。
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给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也不会布置一些死记硬背的作业,更不会搞题海战术。我只要求他们认真、努力地学习,要求他们灵活掌握学到的知识。我不要求他们都考高分,都考第一,只要他们尽力了,就是最棒的。我会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不足去努力学习。
我为我是一名老师而骄傲,当一名老师真好!总是觉得身边都是荣誉,看着自己的学生拿到一个又一个的奖状,别提有多高兴,我对待他们像亲人一样,不会做多么严厉的老师。当同学出了事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当起责任。
假如我是老师——一个假设。难道假设就不能变为现实吗?能的!我会凭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用辛勤的劳动来去掉“假如”这两个字,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
假如我是老师,我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循循诱导,激发学生思维,将我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假如我是老师,我要散发我全部的热情,每天都以一张笑脸面对我的学生。课余,我将成为他们的朋友。打球、聊天,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我不想戴着“老师”这层严肃的面纱,站在高处俯视我的学生,我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我希望,于他们而言,我是透明的;他们于我而言更是晶莹透彻的,中学生作文《假如我是教师作文》。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做,难道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吗?我坚信:不会!将心比心,我确信可以用我的真诚换来他们对我的喜爱,换来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带着十二分的热情学习,还怕学不好吗?
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对我的学生有任何偏私之心。即便是最差的学生,也会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会让我所教的每个班,都有展示的机会,我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班级。对他们,对自己都要有足够的信心,再加上共同的努力,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不要担心失败,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成败如何?即便真的的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因为我们都尽了力。
假如我是老师,我就要做这样的老师。或许这过于理想化,但我会努力向这个标准靠近。
假如我是老师——一个假设。难道假设就不能变为现实吗?能的,我会凭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用辛勤的劳动来去掉“假如”这两个字,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第一个想法就是让每一篇课文生动地“活起来”。写景的课文要尽量带同学们去野外感受真正的大自然,呼吸清新爽朗的空气;季节或地点不可行时,可以放反映课文真实景象的影片。写人或写事的课文可以组织同学们编成节目,由同学们装扮成其中的各类人物;语文课就组织了话剧节目,同学们可以全力发挥想象的空间,随心所欲、尽情演绎。这样的语文课我想大家都爱上。
第二个想法是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试着让他们自己当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可以三个人一组,每人讲十五分钟,三人分工讲完一课。至于每个人的课讲得怎么样,以同学们的掌声热烈程度为准,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同学们主动参与的有趣的设想。
第三个想法是少留或不留课后作业,真正减轻一点学生们的负担。或者可以变通一种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放学后认真仔细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儿;比如说逛书店了,买零食了,或者是打篮球、踢足球等;再比如说晚上妈妈做了什么饭菜?怎样煮的或烧的?你看了什么电视节目?具体的情节是什么?你睡觉有没有做梦?什么样的梦?好梦还是恶梦?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碰到什么有趣或奇怪的事没有?总之只要每个同学能有条理的、清晰的、像讲故事一样,讲述你身边发生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儿,就完成作业了。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成为同学们热烈欢迎的老师,我会让我的每堂课都别开生面、别具一格。我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热情高涨、全情投入地参与我的语文课,让语文课成为同学们认识、理解中华文化的乐园,把学习语文当成童年生活中一件开心、快乐的趣事,真心诚意地热爱自己的母语文化,多一分好玩,少一点儿责任。
教育的发生必然有一定的情境和场地,自基础教育创立以来,学校就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组成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而以班级为组织结构的学校,教室又成为教学最主要的场所。此外,家庭和社会则构成教育的辅助场所。
美国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人意识到教室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室文化的打造。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布置如张贴标语、图片均是统一样式,有的学校为追求一致性,不允许班级有特殊的装饰与改造。可以说学生从读书到毕业,教室永远都是一个模样。当然,如果说外在的装饰不能代表教室文化,那么又有多少学校真正重视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呢?没有一个稳定的、鲜活的、可持续的教室文化支撑教室这一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学生不免会因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激发不了学习的***。
除了教室外,家庭和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场所和辅助场所。当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价值观与家庭和社会想违背,那么学生会疑惑、会迷茫,甚至会放弃学业。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场所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达成一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