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的“尊师”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必须尊重老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灵魂的缔造者,更因为他们对我们如此辛劳的付出。
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整天为我们操东操西。他们每天辛苦备课,再到课上给我们现场讲课,这其中的哪个过程,哪节课不是他们辛苦劳动的见证和结果。当我们有题不会时,他们又耐着性子,竭尽全力地教我们,直至我们们理解,明白。老师对我们如此负责,如此尽心,我们又怎么能不尊敬他们呢?
但我认为宋濂的\'“从师”是错误的。在当今社会讲究的是亦师亦友,老师学生平等的观念。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我们要指出,但要注意场合。假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讲错了,我们不应该在课堂上大声喧哗,而应该善意的提醒,或者下课的时候悄悄告诉老师。我想这样做不仅易于自己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老师也会感谢你的。但是切记:一定不可以死读书,读死书。
总之我认为:宋濂的“尊师从师”,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对待他的观点,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有一个同学,他似乎对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存在着看法,经常在我面前说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怎么怎么样,又说那个老师的教学态度怎么怎么样,听得我左右为难,说得他来呢,又怕他说我很虚伪,不说他来呢,我又很看不惯他这样。唉,真是拿他没办法!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中:“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在古代,尊师重道是很盛行的。
在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古人尚能为求学问对老师如此毕恭毕敬,更何况今天这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呢? 但是,因为当今社会上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把他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对他们百依百顺,把他们当做小皇帝小公主来供养着,所以他们深受父母的溺爱,逐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戾气。他们狂妄自大,公然捣乱课堂,影响课堂秩序,老师与其讲理,非但不听,而且装出一副欠扁的样子与老师争吵起来,使老师颜面扫地,有的甚至吵完后一拍桌子一扭屁股走人的,只剩老师一人在后面叫喊着他的名字。 记得曾经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我希望今后我在课堂上是你们的老师,而在课后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因此,我十分喜欢有事没事就去老师聊天,这样不仅能够使老师很快地了解自己,而且也能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今后更能记住自己。
如今,高二是关键性的一年,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就必须摆脱心中的苦闷,为了能够摆脱心中的苦闷,就必须要找到一种好的方法去解决它,而去找老师聊天就是一种最佳的方法,因为老师不仅是个过来人,而且经常与学生打交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一个人是否尊师重道代表着他是一个人品怎样的人。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知识,并且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要想做一个完整的人,光靠知识丰富是不够的,还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而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其中尊师重道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连尊师重道都做不到,那他今后在社会上是干不出什么大事业的,因此,要想成就今后伟大的事业,尊师重道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 让我们养成尊师重道的品性,去完善我们的道德修养吧!!!
尊师,是一支永恒的歌。一句句真诚的祝福,说不完的师生爱,道不尽的敬师情,它比什么礼物都珍贵!
感激我们的老师。“您的教导,我铭刻在心;您的关怀,我感激在心;您的帮助,我感谢在心。谢谢您,老师!”“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才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才更加的自信勇敢。衷心地感谢我的老师!”“您是火种,点燃了我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一步步塌实向上的攀登;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您可还记得我——一个常惹您生气的学生,至今仍内疚,您那缕缕银发有一缕是为我而白。”“您用心点亮了我的心,以爱培育了我的爱,有您,我才感觉到这世界的温暖……”
思念我们的老师。“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说一声想您,用所有的真诚。”“我虽然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敬爱的老师,并不是今天才想您,而是今天特别想您!”“(老师您好)老老实实育人,世世代代受敬,宁愿白了双鬓,好让小树成材。”“当我已经能自由翱翔,老师,您可知道,您是我双翼下振翅的风。”
祝福我们的.老师。“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将来,无论我成为参天大树,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祝福。”
“在这美好的节日,我用老师教我写的字,用老师教我的美好词句,为老师写一首最美的小诗……”“鲜花、掌声、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辛苦了,祝您天天教师节,天天快乐!”
歌颂我们的老师。“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灌溉,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讲台上,寒来寒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花园里,扶残助弱,风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我是幼苗,您是雨露,滋润我干涸的心田;我是小草,您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滋润桃李满天下。”“您是一棵挺拔的树,曾结过成熟的果实,岁月在您的身上镌刻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年年教师节,不尽尊师情,一声声电话,一封封信笺,共同传递着人间的真爱至情。
我最尊敬我们的班主任吕老师,他像父母一样疼爱我们,关心我们。
吕老师高高的个儿,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爱穿一件黑白相间的西装。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日夜操劳,早上班,迟下班。
吕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常用一些格言来鼓励发言积极的同学更上一层楼。每当他走进教室,眼睛总是充满着熠熠的光彩,仿佛在说:“同学们,上课了!”于是同学们静了下来,60多双眼睛被一双眼睛吸引住了。听着他那动听的讲课,我们的眼睛也随着他的目光而转动。有时他的眼睛忽然盯住某个同学,那是在问:“听懂了吗?”有时讲到某个关键的问题,他用笑话或小故事使我们深受启发,思路豁然开朗;有时哪位同学思想开小差,他那锐利的目光会紧紧看着那位同学,将他的思想拉回来。
课上,吕老师对我们和和气气,让我们学得轻松;课下,总跟我们形影不离,要么耐心地做同学的思想工作,要么不厌其烦地跟谁讲解课上没弄懂的问题或作业本上疏忽。有一次,我的作业本上的字写得歪歪扭扭,非常难看。吕老师把我领到他身边,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说:“要写好字啊!”回家的路上,我一想,字写得好是自己的成绩,学习到的知识也是自己的,只有学好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我明白吕老师对我们是多么尽责。
吕老师真令人尊敬啊!
尊师重道才是做人之根本!如果一个人连尊重教导他的老师这事儿都做不到,那这人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题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像是我们的父母一般需要我们尊重、爱戴。不尊重老师,看似自己好像不吃亏,但其实是吃了大亏了!而且这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就如同傻子做的事一样傻。况且人家还会尊重人呢,你怎么就不会呢?不尊师重道,到了以后还怎么做人呢?
今天下午,七班的体育课换成了历史课。可能是有一两个七班的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吧。总之,把老师给气哭了。我的老天!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把历史老师给气哭了!不管怎么样,老师做什么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学生,怎么可以,又怎么能够气老师呢?
有可能是老师第二天有事儿,需要提前把历史课给讲了;也有可能是你们班进度太慢了,老师心里着急给你们加加课;还有可能是老师对你们好,想要多给你们讲点知识。总之,老师的做法一定是有理由的,且绝对是正确的!作为一中学子,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服从老师的安排。
把一位老师给气哭,这无疑是很不应该的!因为他们教我们学习,教我们做人,教我们成人!他们是朴素而又神圣的,是不容侵犯的!
1952年2月,南开大学原校长张伯龄因脑血栓去世。周总理出席了葬礼并献上花圈。在花圈上,他写道:“张伯龄老师已经活了几千年了,***同学在这里向他致敬。”张伯龄死后,***一直惦记着张佳的一生。在自然灾害期间,***把她的购物卡送给了张伯龄太太,并寄给她500元钱。他还要求通信办公室更多地关注张女士和她孩子的生活。
***向老师们敬酒
1959年6月25日,***同志来到他时隔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别邀请了在私立学校学习的毛玉柱老师一起吃饭。吃饭时,他向老师敬酒。毛玉柱很荣幸,激动地说:“你怎么敢向主席提议敬酒呢?”***却笑着说:“敬老敬德,我们应该敬老敬德!”
朱德让座给老师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院大礼堂观看了演出。演出前,一个侍者介绍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朱德认出那老人就是叶成林,早年曾在云南军馆习武的教官。他急忙站起来,站起来行礼。仪式结束后,他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老人坐下后,他自己坐下来。
老师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我们要从老师平时教学,关心、教育学生,教书育人等平凡、细小的事中选材,以小见大,以一点见光辉,突出老师的可敬、难忘。例一位学生写《迎接洪水中的老师》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小作者选取了闽北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中的一个小故事,集中表现了“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一大主题。当五位老师被洪水围困,汽车不能过桥回校时,“我”和阿姨一起把老师迎接到家中,热情招待老师,还举办联欢会。文章情节生动感人,体现家长、学生尊师重教,关心爱戴老师的可贵品质。这样写“以小见大”, 突出尊师重教的新风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