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的代表作《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的文字温暖又充满力量,简洁生动,即使是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也能轻易的读懂她的著作。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我们内心的冲突》指出,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很多内心冲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我们常常困惑于自己为什么如此自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们常常虚构出自己的理想形象,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将责任推给他人。与此同时,不同性格的人还会发展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防御机制。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卡伦霍妮指出了三种不同的防御机制:顺从型的人亲近他人,对抗性的人抗拒他人,疏离型的人疏远他人。但问题是,这些防御机制并没有消除冲突,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焦虑和绝望,让我们无法真诚的投入到任何关系或工作中,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看起来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作者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同样给出了解决之道。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根本上解决内心冲突,消除由冲突带来的恐惧、焦虑和绝望等。虽然作者是站在心理治疗师的视角教导治疗师们该如何处理,然而对于个人来说,仍然有很多启发。比如在解决方法的第一个步骤中,作者提到要了解冲突造成的影响。
我想,对于我们自身存在的冲突,以及我们自己说做的无意识努力,我们常常是觉察不到的。然而这些冲突却真真实实的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通过观察这些影响,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觉察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人往往比自己以为的更加迟钝。
通过阅读《我们内心的冲突》,我对自己更加了解了。我本身是顺从型人格,我也确实感觉到了因为自己的防御机制所带来的内心冲突,但是这些冲突是怎么产生的,要如何解决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这本书,帮助我了解我自己。
当然,学习心理学,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正如我们生活在人群的包围中一样,我们不可能没有对人的探究欲,不管这个***是向内探究自我,还是向外探究他人。但是读书的过程切忌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将书中的概念和现象当做壳子套在任何人头上。毕竟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鲜活而复杂的人,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们性格的某一个片面。如果想了解人,我们需要不带任何预设,与真实的人去沟通和相处,如果带着书中的结论预设他人,无疑会让我们陷在一团迷雾中,永远看不清楚。
今天看了一部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看完的时候已是凌晨,感慨万千,必须马上写下来。
以往的我其实并不会太在意这类型的纪录片,毕竟自己身边并没有接触过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对自闭症的印象还停留在“雨人”这类型的天才身上。
但是近两年我真的有关注过,因为有了娃。我家宝宝语迟,到2周岁半的时候还只能简单的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啊啊啊或是嗯嗯嗯的表达,或是用手指代替说话,很胆小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再看到其他同年龄的`小宝贝都可以很流利的表达自己时,我真的焦虑,就担心因为我的不重视导致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在自己查询网络与相关书籍之后,我在小宝2周8个月的时候带他去儿保做了检查。在经过一系列的问卷及儿童游戏之后,医生的结果是:语言发展迟疑,平时要多和他说话,带他多和小伙伴玩耍,鼓励他说话而不直接代替他行动。
说行动立刻行动,为了能让小朋友尽早适应集体环境,决定接下来送他去早教班。在考察了几家之后,与老师表达了我们的诉求与要求后(多点耐心),在他2周9个月的时候正式上了托班。老师都很NICE,适应的还不错,也没有太多的分离焦虑,再加上每天每天都和他读书,终于,在3个月之后,3周岁的时候他终于能跟着我一起一个词一个词的学着说了,虽然说的不太标准,但我已经感激涕零。至此,我才真正的放下心。
再回到这部纪录片,看的时候真是眼泪汪汪,可能带入了一点我家娃如果也这样的情感。现在的人,在遇到困难或是失落的时候,都会调侃自己“我自闭了”。或是和我之前一样,用一种“自闭症的人一般都是天才吧”这样的眼光去看他们,但真正去了解之后,才发现并不是每个自闭症都是天才啊,绝大部分患者都无法正常沟通,主人公直树已经非常幸运了,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他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他的想法真的是靠着极大的努力才能写完啊,那么努力的用食指敲打键盘,不停的用手按着自己的耳朵提醒自己不要走神,用2天才能写完800字的文章。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用怜悯的眼神看待他们,但看完这部纪录片,才明白,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正常的对待,不要对着他们哭泣,不想用异常的眼光看他们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对于一个孩子,都需要给于他们足够的耐心,孩子们都是一只只的小蜗牛,需要大家等一等,更何况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呢,正如那位医生而言,对于他们来说,不要只关注着大脑语言缺失的地方,那些大脑补偿特别发达的地方才是更应该关注去发扬的。
最近在等一个OFFER,心态都快崩掉,真是觉得自己快抑郁了,不想出门,不想社交,不想见人,想着去禅修。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紧张焦虑,老公看我心情不好他的心情也不好了,这肯定也会影响到小朋友的心情吧。
晚上看着这个纪录片,都觉得我这都是什么事啊,好好活着才最重要啊,开心的活着吧,自由自在的活着吧。像自由女神一样,面朝天空,真诚的活下去吧。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作者是卡伦·霍尼,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童年时期父亲对霍尼的贬低与嘲讽、母亲偏爱哥哥与对她的冷落,让霍尼的童年生活颇不快乐,但也为她日后踏入心理学的领域埋下了种子。
霍尼认为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得不在各种背道而驰的愿望之间做出决定:比如,我们既想独处,又想有朋友相伴;既想学医,又想学音乐;既想自由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很多人选择忽略这些冲突的存在,随波逐流,任由事情摆布,享受着这种内心的“平静感”。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和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打破虚假的平静。正如书中所说,若想认识冲突并做出选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时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是真心想要独处,还是只是为了逃避社交?第二、发展自己的整套价值观。从别人那里接受到的信念始终无法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很难以这些信念为基础来作出选择。当出现新的占据主流的信念时,又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将旧的信念抛弃。往往复复之中,就会始终无法理解内心的冲突因何而起,也就无法认识冲突。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有意愿和能力做出选择并且承担责任。
就如书中所言:虚假的平静其根源在于内心的迟钝,根本不值得羡慕,而且还必定会使我们虚弱无力,一遇到风吹草动就缴械投降,所以,有意地去体验冲突也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