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写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等,来表达一定的中心的一种文体形式。如何写记叙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岁月老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初中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光匆匆,越过门槛,越过脸颊,越过头发,越过整个身体。
当我们在洗碗时,时间从碗边溜过,但我们在走路时,时间从我们的脚边溜过,当我们还在玩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生命中又拖走了一部分,时光啊,你为何不留下来等等,等等那些懒惰的人,那些无所是事的人。
夏天的夜晚又吵闹,又枯燥,在路边坐着的老人手中拿着把扇子哗啦啦地扇着,蹲在地上的狗嘴里舌头已经藏不住在外面滴口水,这时的我在院子里端起凉凉的铁盆,接了一盆刚从井里抽出的\'凉水,毛巾一扔,沾两下,一扭一扭,啪的一声铺在脸上,那种凉意让我感觉在冬天的冰场,当我正在沉迷于这种感觉的时候,隐隐约约的听到了现在的那些会叫的车在街道穿行,我没有去外面看,但是当我正准备换水时,听见咣当一声,我就什么也不顾的跑出去,看这儿看那儿,谁知在十字路口处有一辆车和一辆轿车相撞了,当时我看到那场面时,我的心都凉了,被吓了一跳,人都被撞飞了很远,地上全部都是血,我没敢再看,我就缩出了人群越来越远,我走路两条腿一软一软的,我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捂着脸,眼泪慢慢的流了出来,心在不停的跳,像跳跳糖一样跳个不,看着路边的小草,它正在努力的生长,又嫩又绿,心想:它生长的多好啊,就在那安安静静地生长,你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他这棵小草一样安安静静的成长,反而误入歧路,走歪道,就因为每天都无所事事,就在路上骑着那鬼哭狼嚎的车在街上瞎溜,时光你为什么不在他们骑过去后,再把那辆车跃过去,虽然他们不上学,学的不好,很早入社会,可你也不至于把他们的命都拿走吧,毕竟是孩子,现在还年轻,是他们在上学时的懒惰,不想上,因学习的太麻烦,就学吸烟,喝酒,然后被发现逐出了学校,学一些外面的东西,跟那些风流人物一起,今天去KTV,明天去网吧,后天去夜市,下一星期染头发,一天一个色,他们现在虽开心,但当别人上学时心里却烦得不得了。
岁月,当你能慢些等等他们时,他们就不会误入歧途,就是因为你太快,他们就会跟不上节奏而停止了对学习的念头,也停止了上学的念头,学坏,如果时间你能慢些,他们将会感谢你善待你。
岁月老人,请你在他们身上多留一些时间,不要让你成为他们最后的东西,因为你这是最后一次在他们的生命中出现,然后销声匿迹,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因为某些事才使他们改变了。
亲爱的,你听我说完,好吗?
记忆中那些零碎的片段,日积月累中,被人为的剪接,拼凑,虚化,成了现在的模样,而那些人为过滤掉的便成了你这辈子可能无法痊愈的伤,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比如连续不断,醒不来的梦。随着年岁的沉淀,它会使你垮掉。
记忆中外婆和我之间发生的事,现在的我已无法判断哪些是人为加工制造悲伤,哪些是过去真实存在。我想着她的离去,四年中哭了多少次,一次又一次地把更多的细节展开在脑海,愈加丰富,愈加真实,我便愈加悲伤。恐惧,孤独如影随形地跟着我,我不断提醒自己,我只是因为太爱外婆,所以我有理由懦弱。
不,不是这样。不愿提及的是,或许我从未原谅过父母,至少在潜意识中我觉得他们亏欠我,他们不在乎我。虽然回到父母身边很多年,我一直乖巧听话,我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他们,我以为我一直很好。
那么,记忆中我拉着外婆的手死命不放,歇斯底里:“带我走!”和现实中妈妈说我蹲在外婆家门口一遍遍张望母亲来否,并拉着她的手说:“你再不来带我回去,我便不去了。”为何相冲突。
揭开这些丑陋的东西,揭开这些牵绊住我的东西。
其实,小时候的我便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这种知道藏在灵魂中,我假装不懂。而时光会使那种缺失应有的爱的感觉浓妆艳抹,使其在我现在的夜空中登台唱戏,它利用我不敢揭露过去的.懦弱伤害我,使我不敢入睡。外婆的离去只是导火线,而真正的病根是我不敢直视前方。我一直在为自己流泪,逃避找理由。
亲爱的,你知道小时候的一些创伤是一辈子的事吗?我忘不了那个画面:一个小木屋厕所,姐姐把门拴着,为了让我不乱走,和她待一块,她绘声绘色地讲鬼故事,内容我早已忘了,可我忘不了,那是个大白天,我被吓地脸色苍白,无助地哭了,她却熟视无睹,没人懂那时的我像是处于危机四伏的世界,像是被遗弃的孤儿,我一直陪她上完厕所,不敢踏出去半步,姐姐得意地笑了。
小孩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若在上面留下污点,便很难擦去。
我再也不敢晚上独自一人上厕所,我再也不敢一个人走夜路,我睡觉时都蜷缩着身子大气不敢出,我走路时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我,我不断加快脚步,我恐惧,我害怕。
那是二年级暑期的一天夜晚,我在二姑家住宿,电闪雷鸣,可怕极了。房间中只有两个姐姐和我,黑暗中,她们知道我胆小,为了挑逗我,讲鬼故事给我听,我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她们似乎很喜欢我惊恐的脸。在大人的眼中这似乎很好玩,大人眼中小孩似乎很容易忘记一些事,然而遗憾的是,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好无助,而这些场景中永远都缺少妈妈。
很久以后我都不敢关灯睡觉,很久以后,每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都有我不眠的身影。
我记得那是在外婆家,晚上我上厕所总要外公站在门口守着我,因为没有亲人,在偌大的黑暗中,我感到自己好可怜。
我不愿任这些伤痛摆布我。那一年,我被思其家的大黑狼狗咬了,我只把自己在屋里,不敢哭出声,委屈到哽咽,抱着自己躲在柴草旁,任外婆在外面大喊大叫,都不肯出来。直到现在,只要看到狗我便会失去理智地恐惧,那令人作呕的眼神和尖牙,使我感到自己随时会受到伤害。这种极度没有安全感和对一些事物丧失了信任是我冷漠和麻木不仁。
我为什么依赖一些人,为什么伤害了一些人,为什么又拒绝了一些人。原来我的白纸上曾有污点,而我一直不敢触碰,所以我一错再错。我可以说服很多人,但我始终没有说服自己,我可以超越很多人,但我始终没有超越自己心灵的一道防线。
亲爱的,你或许会说,我不坚强。
但亲爱的,这个世界没有懦弱与坚强之分,我还不是习惯了一个人默默承受一切,还不是习惯了关灯睡觉,还不是习惯了以感恩的心对待人和物,我还是勇敢的揭开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在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里学习,成长,我在用敞亮的心照亮自己的未来。一路带伤,一路奔跑,或哭或笑,只是为了更好的长大。
有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承认,拒绝治疗。谁没有一两支忧伤插在发髻上,但亲爱的,她会使你更美丽。
哦,亲爱的,你懂我所说的吗?
可是因为雨天,人也特别稠密,站牌下挤满了人,连雨伞也难免彼此刮擦碰撞,不难想像车上会是怎样的拥挤。果然,上了车,我连放脚的地儿都找不着,几个高跟鞋女士似乎也和我有同样的尴尬,因此,我的脚被重重地踩了几脚,心里暗自叫苦,也多少有些不悦,转脸不瞧她们,望向窗外。透过摇晃的雨幕,一方一块的红的粉的花模糊成一片,我巴不得跳下去和它们说说话,被雨淋也好。 转脸向上看,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我摇了摇头,心情变得比天空更灰暗。
庆幸的是不久我旁边的人下车,我幸运地获得了一个座位,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毫不客气地坐下,心里还在忿忿不平:你们对我的`脚不客气,我也就对你们的腿不客气了!有机会看看我的鞋子了,几个黑脚印在我的白鞋子上醒目而夸张。好在还有个座位安慰我,否则更不平衡了。
刚过了一站,一位颤颤巍巍,靠拐杖支撑身体的老爷爷上了车,全车的人都关注着这位爷爷,看他停留在哪,不巧的是,刚好停在了心情糟透了的我这儿,我意识到应该起身让座了,可是刚才的愤怒却总是涌上心头,提醒我我也需要被安慰,而且我是小孩子,可以不让座。
但我有些犹豫,内心里在进行斗争:爷爷多看上去很可怜,再站一秒钟,我也不忍心!但是让,那我和那几个高跟鞋女士比较而言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就在我的心胸完全被愤怒占领迟迟做不了决定的时候,坐在对面的小妹妹似乎也看出了我的为难,马上站起身来说:“爷爷,我的座位给您坐!”爷爷谢过后,还没等他来得及挪坐脚步,我像被刺到了一样马上起身,说: “爷爷,你还是坐我的座位吧!让这位小妹妹坐着!”爷爷笑了笑,说: “你真懂事!”爷爷居然在高跟鞋女士的扶助下坐到了我的位子。这一次,我没再别过脸去,而是朝她们笑了笑。
然后,我再一次对着窗口站着,透过雨幕,再一次看到了那花,忽然感觉 “真美!”似乎每一瓣都因着雨水的冲刷而纯净、明艳,尽管也是看不太清,但很明显,它们在晃我的眼,像经过阳光照射一样。
在车上,我就开始和花儿对话,沉醉在它们朦胧的笑靥里,体会着它们难以与人言表的内心的灿烂。
《七月与安生》并不是一部可以随便就分到青春片或者爱情片范畴内的电影,不是只要有校园成长就一定是说青春,不是有三角恋就一定重点在爱情,本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没有刻意回避相似电影的桥段,却能在这些桥段中找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感悟,不是桥段不狗血了,而是创作者不再用以往同类型电影狭隘的眼光来处理这些桥段了。
本片是曾志伟儿子曾国祥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对比而言,之前的《恋人絮语》和《最后一夜》都只是新导演的个人习作,难登大雅之堂,而曾国祥这一次却是有了十足的进步,并且在导演功力上显出了自己老道的地方。在各种香港电影里面跑跑龙套,演演男N号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导演方面的才华,这真的让人为他感到高兴,又一个值得关注的香港导演崛起了。
曾国祥对于视听语言的把握让整部电影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这年头看到一部真正具有灵魂的华语电影,真的太不容易了。
《七月与安生》表面上讲述的是一对好闺蜜近20年的分分合合,因为一个男孩,因为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态度,她们之间爆发的一次次矛盾以及不管怎么撕裂依然彼此依偎的友情。
但是,小爷非常坚定地认为,本片深层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友谊、成长,而是人生、命运以及世界上每一个矛盾的自己。
这不是一部仅仅拍摄给女性观众看的电影,而是一个能够触及到每一个人内心的电影。
七月,一个学生时代品学兼优的乖宝宝,过着父母安排好的生活,享受着看得见未来的爱情,如果没有那些变故,她可能会平凡的结婚生子,平凡地工作升值,平凡地死去,生命中唯一的一抹生命力可能就是自己的好闺蜜安生。
安生,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放浪不羁,志在四方,她是一个和七月完全不同的存在,一只哪里风大就往哪里飞的.小鸟。她的人生在那些变故之前,只有勇气和自由,她享受的前方无法预知的生活,但是自己有一个唯一避风港,那就是七月。
就是因为七月和安生这两个姑娘如此的不同,才让她们产生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因为,其实她们不过都是伪装者,看似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却又不由地向往着对方的生活。
其实,影片从头到尾最最核心的是两个设置,第一,就是人生的互换,不知不觉中让七月和安生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发生180度的变化,第二,就是过去和小说的两个时空,以网络小说《七月与安生》为回忆的触发点,却又让小说部分产生了一个新的故事维度。正是这两个核心的设置造成了影片的数次反转,虚实之间,爱恨之间,使得整部电影的层次特别丰富,情感的感染力不断递进达到顶点。
其实,小爷不想说太多的剧透和影片宣传呈现的东西,在我看来,本片中的七月和安生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两面,一面如火,一面如水,不光光是对于每一个女人,对于每一个男生也是一样。
七月象征着安定与平稳,安生象征着冒险和未知,这是人生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我们人生的遗憾在于我们可能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而七月与安生幸运的是她们可以彼此交换自己的故事甚至换位体验,一个自己活出了两段人生,让彼此成为自己最后的港湾。
七月和安生就是一对矛盾体,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相爱相***,相离相聚,所有的欢笑与苦痛塑造出下一个阶段的自己,每一段经历都可能改变自己的轨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过自己的人生能否如同小说一样精彩吧,不过,因为我们犹豫,我们怂,我们选择了世俗,最后,人生中总是会有各种遗憾。
我知道,
即使我们再放肆,
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安生,
不一定能环游世界,
不一定可以四海为家
但是,
如果,
仅仅是如果而已,
当我面临选择的时候,
我依然有放肆的冲动,
我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白活。
——致每一个活在安生心中的七月以及活在七月心中的安生
七月与安生,在她们的13岁那年,因一只小松鼠结下深厚的友谊,从此她们的人生就有了彼此的影子。
七月安静、文雅,是天下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是一个在父母臂弯下幸福成长为父母眼中的孩子,在大人的眼中,她读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一切都是这么的井然有序;而安生性格与七月迥异,从小就没有父母在身边,她不知道女孩子发育了要穿戴文胸、也没有到一家人其热融融地围在一桌子吃饭的温情,而且在七月面子总是显得有些自卑,是七月让她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也是七月让她不再孤单。
初中毕业后,是她们人生轨道的分叉路,七月上了高中,安生上了职业中专,七月在高中恋上了家明,让安生备受“冷落”,毕业后的安生爱上了吉他手,泡吧、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而七月按部就班,考上了大学。最后到七月大学毕业,两人在餐厅一起吃饭,七月让安生随便点,还点了最贵的龙虾,在安生面前的每句话都显露了她的优越,这让安生很不自在,终于安生爆发了,她为了得到一瓶免费的红酒,当着一群陌生的朋友对着一瓶红酒一饮而尽,似乎想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和不愉快都发泄出来,之后说着自己以前的种种心酸。不同的生活环境真是会造就不同的人吧,原本两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如今却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对之前在一起生活学习的美好回忆吧。
两人因为家明相撕,到最后,安生把家明让给七月,而七月选择让家明逃婚。之后安生和七月又重归与好,而此时的友谊似乎比以前更深厚了,好的友谊,不管经历了多少的风雨,只会让这份友谊更真实、更深厚!
我为这部影片打9分!
在我的观影史上,最好的电影都是西方的,后来韩国的一些电影不错,越来越好看,但自从我198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对中国电影的印象却是:还没有到能够看的程度。
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小时候看过些描写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之类的(我们小学的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小女生还被选中在电影里出演一个群众演员——看小嘎子跟胖墩摔跤。到了文化革命,所有的电影都被禁掉,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全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见过的奇观是:为了一个电影的评价和能否上映,中央政治局要开会定夺(以大庆王进喜为原型的《创业》。你能想象美国总统副总统开会定夺一部好莱坞电影能不能上映吗?那个时候大家完全没有电影可看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去了美国,回来后看到中国有电影了,也不完全像教育宣传片了,有的竟然能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了。我把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主义的,一类是现实主义的,前一类如张艺谋的电影;后一类如贾樟柯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是可以看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电影艺术的巅峰。然而,不客气地说,属于商业电影范畴的各种类型片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像郭敬明韩寒的影片甚至都不是专业导演做的,只能说是蹒跚学步(有一次我碰到戴锦华,问她对《小时代》的评价,她老实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别跟我提这个,那根本就不是电影。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类型片还没到能看的程度。
近年来最火爆的只有搞笑的喜剧片,票房动辄过亿的都是这类,中国观众对于宣传教育片的反弹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除了喜剧片,严肃一点的全都无法接受,没人看。记得《万箭穿心》上映前,营销忽发奇想,想让文化人来帮助宣传下,找了崔健和我去看片,看后想句宣传词。我看后觉得非常好,想的宣传词是:这是曹禺《雷雨》之后最好的一个悲剧。没想到被他们一口否定,原因是:只要在宣传语中出现“悲剧”二字,票房就完全没指望了。难道中国的观众已经完全受不了任何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了?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严肃主题的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桃姐》,它只是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一个男人跟他家保姆的故事,但是感人至深。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欣慰地感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以及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悲欢离合。痛苦在折磨和考验着她们的友情,她们的友情命运如何?是中断还是延续?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带着这个悬念,从头到尾,不能释怀。一个剧,怕就怕一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这部电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合理、合适、合乎人物关系的逻辑。就像沈从文有一次所说的,写小说的秘诀就在于“合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除了被宣传受教育和无厘头搞笑之外,也会慢慢成熟起来,而成熟起来的观众需要思考,需要感动,不仅需要被逗笑,还需要跟着剧情流泪,需要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引起共鸣的作品。就像那些得奖影片可以被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一样,类型片中也有这样两类:在那些悬疑片、喜剧片中,其中的情节都是人一生也不会碰到的事,其中的人物也是人从来不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人,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电影。而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
所以我想在这里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