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泛舟仙阳湖上,朦胧的雾围绕成了一缎缎绝细绝轻的白纱巾,俏皮地穿戴于青山绿水之间,仿佛是哪位爱美的仙子精心装扮的杰作,又似刚出浴的美人,在若隐若现中顾影自怜。泛舟在仙阳湖上,就如同走进蓬莱仙境,让你充满了遐想。啊!看看水中的鱼儿,它们正在欢快地跳跃着。它们越跳越兴奋把泛舟的人们都逗乐了。清晨泛舟仙阳湖让人在仙境似的云雾中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可以与活蹦乱跳的鱼儿结伴同行,还可以边欣赏美景边吟诗作对。这或许就是向往中的“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逸致吧!
时光渐渐地流逝,清晨朦胧的雾景也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煦煦的阳光照射着水面,波光闪闪。刻时已是正午,泛舟在仙阳湖上放眼望去,汽车在盘山的公路上疾驰,仙阳湖岸边有一排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待到靠近之后,才发觉原来那是一群忠实的“鱼迷”。他们一个个都撑着太阳伞或戴着草帽,衣袖卷起,手握鱼竿,安静而执着地等待着,仿佛全世界都屏住呼吸,陪他一起静候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您瞧这群“鱼迷”,男女老少各有来头。古人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我们这里的“鱼迷”可没那个闲情。他们在钓鱼之前,都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选择鱼饵和鱼竿呢!“鱼迷”们在垂钓的时候,也会互相交流垂钓的心得。“鱼迷”们每钓到一条鱼,就会微微地扬起嘴角。一天下来,“鱼迷”们都会满载而归,兴高采烈地与家人分享劳动成果。这时的\'“鱼迷”就会似秋天收割的农民一样乐乐呵呵,通常你会听到一句至理名言:“仙阳湖上好钓鱼哇!哈哈、哈哈哈……”我们的船架着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下面一来一回地悠然搅动,水波碧光荡漾。朝下望去,清澈的河水下,活泼的鱼儿正在欢快地嬉戏。倒映在水中的桥、楼房、树影、人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太阳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来回摆动的木橹给搅碎了,碎成了斑斓耀眼的光点,犹如钻石一般辉煌闪烁。
耀眼的阳光逐渐被夕阳给挡了下来。这时,泛舟在仙阳湖上又是另一番绝妙的演艺。顺眼望去,在天与水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去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跳肚皮舞的小姑娘的腰一样灵巧。它偶尔显露一丝丝的微笑,犹如星星向你眨眼一般迷人。抬眼望去,天空已不再是正午时那般耀眼了。一轮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恰似害羞的小媳妇的脸。这时,在山上干活的农民、“鱼迷”、摆摊汉、游客,便会踏着夕阳的余晖,满载一日的收获兴奋而归了。
啊!还会有什么比在仙阳湖泛舟更富有诗情画意的呢?满载幸福与快乐的小船在湖上缓缓滑行,小小的木船里,挤满了大家的欢声笑语。在这里泛舟,没有江南精巧的拱桥为伴,也没有西湖柔媚的垂柳做陪,但是正如赵红丽在描写《周庄水韵》时所写:“站在路上的行人低头看水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行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不错,这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更是我们家乡人民热爱生活、和谐共进的心灵美景。
沉浸在这画卷般的仙阳湖美景之中,我几乎要陶醉了,我情不自禁地呐喊:“仙阳湖,我爱你!家乡,我爱你!”
难得又遇见这么一本甚是喜爱的书!
最初看导读就觉得有意思,里面提到“万卷书”的概念,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可以用现在的话说,叫做“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然而“万卷书”究竟有多少?一个人一生又能读多少书呢?以此开篇,让我甚感兴趣,觉得平时只知道读书,现在是该好好和作者一起算笔账啦!
这本书虽然大多讲的是自己读书的故事,但其实远非仅此。书中不仅干货多,字里行间更流露出一种精神向往。从小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长大,作者的言行心志里都流淌着那个时代的精气神儿,这是这个普遍浮躁的现在尤其需要的。也是这本书我尤为喜欢的地方。
具体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整体看来,这本书语言平白又不失文采,读来很亲切。内容丰富有趣,每个故事都长短适中,毫不冗杂。这些文字读起来让我莫名的安宁,好像跟着作者到了那个时代,听他从容地讲着身边的点滴。有时候我揣摩作者的年龄,觉得应该和我大伯差不多,经历过上山下乡,见证过那个时代的动荡艰苦,又目睹了后来人们生活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慢慢和潮流科技接轨。我常觉得这就是过渡的一代,会比别人多更多感慨。文中也不乏作者的感叹,虽无身受,但却感同。因为那个时代,有我向往的地方。比如还尚且盛行的读书之风;人们有一种不畏难和死磕的精神;人们和大自然有着更多的亲近;还有在艰苦的条件里把日子过的丰盛的那种态度...这些都带给我惊叹也带给我安宁,让我边读边怀想,那个我没有经历过的,那个已然逝去的年代。
其二,我说过,用心读会发现这本书干货很多。最明显的一点,有不少的书籍可以作为推荐采纳。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书架上就又加了十多本书,还订阅了好几本。很多都让我有兴趣去详读了解。比如《人类的故事》,《经典常谈》,《吉檀迦利》等,还有通过蔡志忠的漫画来了解史书等。同时,关于读书的方法,细致到读史书读文言文甚至识字的方法;看待书的态度以及做文章做学问的态度;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读书为人师为人父的态度等,或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或通过作者的自身经验,都一一传递给读者。总之,让人获益匪浅,值得用心读一读。
最后,我想分享摘录的部分片段,放在附录。这些文字带给我感动,让我愿意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坐着,细细咀嚼回味。
附录:
摘录《书海泛舟记》
1.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年龄大约在四五岁,教孩子识字的同时,就要教他念书。上学后,家长每天至少要陪孩子念一小时的书,让他从阅读中得到他感兴趣的故事、知识和道理。孩子能自主读书时,家长就要为孩子制定阅读经典的篇目、步骤和时间表,由浅及深,由易到难,把经过挑选的书籍和篇章,分配到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里。
2.奇思妙想的快乐是在读书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儿童天生具有从阅读中获得形象思维的能力。这一代孩子是看动画片长大的,电影画面对视觉、听觉产生的刺激替代了通过阅读把文字还原成形象和联想的过程,长期依赖声像刺激的结果,便是厌烦读书,而阅读的匮乏,导致了形象思维能力的严重退化。
3.于是,我带了一本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一本惠特曼的《草叶集选》,去川、甘、湘、鄂、冀、豫、京、津等地游历了两年。
4.学龄前不用说,上学后也是以玩为主,很少做过家庭作业。春天,到河边采桑养蚕,到塬上放风筝;夏天,到体育场游泳,下河钓鱼摸蟹;秋天,斗蛐蛐,摘酸枣,扒火车上秦岭打核桃;冬天,滑冰,打雪仗,支筛子扣麻雀。四季各有不同的玩法,远近各有奇妙的去处,抬腿就是十里二十里,一玩就是一天,只要晚上回家睡觉,父母从不问白天你去了哪里。
5.父亲教我读《秋水》:“经史子集,各有读法。《庄子》更奇,每篇都有不同的读法。最基本的读法有八种:一注音,二解字,三句读,四释意,五连篇,六涵泳,七辩论,八开讲。
6.生有涯,知无涯,书是读不完的。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规划一个适当的阅读范围,选少量经典,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一卷一册,读熟解透。朱子曰‘学者所患,在于轻浮’,像你现在这种心态,纵读万卷书,也是过眼烟云,到老只是书虫而已。”
7.“爸,您怎么把它烧了?我留着有用呢!”
“我生不逢时,饱经战乱,半辈子为生计奔波,难得静心治学,纵使勤奋,怎敌乾嘉学人的读书、考据功夫?这些文字,即兴涂写,一鳞半爪,不成系统。万一你拿给外人看,轻则贻笑大方,重则误人子弟,为父罪过不浅。趁手脚能动,烧了它,死也瞑目了。”
8.改完后,父亲不许我寄:“不要仰慕虚名,写这些应时的东西。文字要真、要美,抒胸臆,见性情,不媚时俗,有益后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使一生不留一篇文字,遍读古今中外佳作,也是乐趣。文章之法,自古有道,潜心涵泳,便知高下,莫与时论较量。”
9.父亲给我改稿子,改一遍,让我抄一遍,三遍过后,原稿仅存三分之一。父亲说:“这叫‘三分法’:初学作文,篇幅唯恐不长,草稿写成,先把繁芜之处删去三分之一,以示儆戒;谋篇布局,斟酌人物、情节、细节,又去三分之一,以图简约;修辞炼句,推敲文字,再去三分之一,以臻完美。如此磨砺十年,或有所得。”
10.读史忌信一家之言,少读《左传》,父亲教我参读之法,博采众说,不拘成见。
11.忽听有人敲门,开门见是老顾,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说:“我想起来了,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有‘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我俩村子相距三里地,他眼神不好,我送他回家,到了门口,他说:“雪这么大,你就住我这儿吧。”
12.从此,一提起他的书,他就伤心地哭,他说,我那些书没了,儿孙们少知道多少事呀。
13.我父亲在一旁听见,走过来说:“您是他的老师,怎能这样教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二字,重若千钧,为师者理当慎之又慎,切勿轻言,误人子弟,玷辱师道尊严。”
14.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
15.正是寒假,梁老师买来纸,花了半个月时间用小楷抄完一本《彩楼记》,每半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画上版框,按线装书的款式装订成册,还给我父亲。他向我父亲说过逾期未还的原委,特致歉意。
16.蝉鸣阵阵,山风习习,我和表哥在观里,饥食渴饮,朝来夕往,虽绝于世,倒也惬意。
17.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书人,就像掉进了书的海洋,毕其一生所能读到的书也只是沧海一粟。
五一假期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绍兴东湖游玩。
进了东湖风景区,路旁的花儿五颜六色,湖边的垂柳甩着长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湖面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像一块碧玉镶嵌在风景区中心。
在湖中,一条条乌篷船在湖面上缓缓前进。乌篷船长长的、窄窄的。船夫们坐在船尾,手里拿着一根用来控制方向的短桨,脚踩在另一根长桨顶部的圆踏板上控制速度,手脚并用使船前进。
爸爸带我上了船,船夫便划动两支船桨,船立刻前进。我坐在船上往两边看,左边是供行人行走的小路,右边是一座大山,山顶上全是树。可是朝我们的.这面却是光秃秃的,像是被巨大的斧头砍过似的,看着就让人胆战心惊。
随着船的前进,尖尖的船头破浪前行,绽放出朵朵洁白的水花。快要过桥洞了,这座小石桥有三个桥洞,中间一个半圆形的大洞,两边各一个小桥洞。船夫把船驶向右边的小桥洞,我急忙低下头,担心碰破了头。只见船夫用力一划,船头已经过了和船身差不多宽的桥洞,直到两旁的石壁快碰到船桨时,船夫才不慌不忙地收起桨,小船顺利地通过了桥洞。我们都对船夫的技术佩服不已。
船到终点了,船夫一个加速,控制船横着“漂移”过去,眼看船的右边要撞上石壁了,船夫不紧不慢地用船桨轻轻抵住,让我们上了岸。
回去的路上,东湖的风景仍然不能令我忘怀,乘乌篷船游东湖的情景,更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读书犹如品酒,首先刺激心脾;渐渐地面色殷红,喃喃自语,一发不可收拾,陶醉其中;最后一身香汗,爽的酣畅淋漓。
——题记
恋上一本书,犹如爱上一个人,琢磨不透中夹杂着难解的愁绪,痴痴的想见却又害怕读完,无奈不懂或是读懂后的心酸与怅然,意犹未尽又不敢触碰落泪的纠结奥秘在其中滋生发芽。
千篇岁月中读过不少诗词,除了那些恢弘大气,振奋精神的正能量诗篇外,就是一种流泪的怅然,而我最爱的正是这种千百年来历史风云席卷而来的怅然。无论是纳兰容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对亡妻的追悼,还是李白的“人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对故乡的思念,亦或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国家的哀叹,从小家到大家,人生己何,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忧愁,让人欲罢不能,不知所措。
不得不说人生果断是虚妄的,犹跋涉于无人之境,源自虚空的,终究要回到虚空。也许对于世间的繁杂纷扰早就腻味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插手进来。面对某某带着虚伪的\'面具,即使世界平的,还是要往上爬的别人的私心。我们会困惑,再而受其感染。再者对于自己的人生,悲欢离合总是有的,但是伤心总是特别多,一时间的愉悦往往冲不掉以往的悲伤,我们总是沉醉在自卑的低谷无法自拔。
我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毕竟作为假想天堂里奴隶的一份子,我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诗词却带我冲破了这迷惘的困境。看书的时候,一篇篇,一行行。我并不急躁,如同未走完的路,耐心品位途中的风景,一切总会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到达。在诗中,我看到了青衫磊落,白日放歌的男子或在落日桥头无语凭栏;看到那柔情似水的女子在青楼里妖歌曼舞,或在阁楼冷画中眺望哭诉;亦或是青梅煮酒的豪放,如同乘上青云,鹏程万里……这些人都演绎着隔世经年的梦。
在现实与历史之中找到怅然的雷同,不得不说我是喜悦的。人生恰似一场聊斋艳遇,走进去的时候看见周遭花开成海,灯下美人如玉,一觉醒来所处之地不过是山野孤坟罢了。梦境一般虚晃而过不如人所愿,可事实往往就是如此,我们都是一群逆旅者,前路曲折却无法停止岁月的脚步。我们不愿意岁月流逝而无所事事,却总在无所事事中饱经岁月的流逝,不经意间轮回般怅然若失。
倒不如安然地做到自己最好,偷偷地躲开这纷争,只要不在世俗中沉沦,不居高临下,成为蔑视他人遭人唾弃的一员,不站在所谓的道德底线之上他人的铁蹄之下苟延残喘就好。只有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除了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并不能成为什么。静静的做自己就好,不必追寻他人的脚步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不必为了存活而虚假做作,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灵魂的模样。
和我一样,随月泛舟吧!在舟中捧着一本书,任月光溅到你的身上,懒懒地吟曲笑着,感叹人间最好!
过尽千帆莫怅然,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