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20 23:56:56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一】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二】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认识自我》为题的分论点:

1、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2、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又如北京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

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

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

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三】

针对作文主题,分析其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关系,全面构思。如以《风度》为题的分论点: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又如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又如《诗意地生活》(07湖南卷)的论点。

1、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四】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既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靠历练,而一旦习作习惯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将会影响一生。因此,教师要把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作素材笔记等。另外写日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开展了一次体育竞赛,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五】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读后感可以说,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读后感,是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六】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1、内涵法(是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②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如话题“涵养”的分论点:

①涵养是面对成功时不狂妄、不自傲的谦虚,

②涵养是面对失败时不气馁、不畏惧的冷静,

③涵养是面对邪恶龌龊时,不作无谓愤怒的智慧

例:说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一: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分论点二: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分论点三:勇于探索的意气,激发潜能。

练习:

构思话题“读“的分论点。

① 读,是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 读,是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是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的神奇的钥匙。

④读,是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2、理由法(为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如《学会欣赏别人》的分论点:

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真诚坦荡、虚怀若谷的胸怀。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人要有意气》的分论点:

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困难牺牲。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变故。

3、措施法(怎么样?)

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我们怎么做。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阐明具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又如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七】

从《语文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起步作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带一种水果回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样,他们的探索兴趣将是空前高涨的,虽然他们的收获会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搜集信息。有了诸多的感受与体验,学生怎么不会乐于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呢。

日常教学作文课如何教【八】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从不同角度设置分论点。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轻言放弃、难能可贵的坚持。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草率否定、一往无前的无畏。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唐突拒绝、虚怀若谷的包容。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传递着生命的坚强。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显示出精神的力量。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折射出坚定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有永不言弃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有“我不成功谁成功”的霸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