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星期四,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临时搭建的电影院里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跑出一片天》。
电影内容十分感人,使我受益匪浅。
电影主要讲述了有个叫李小天的孩子,他家里很贫穷,他的爸爸是靠买砂锅来供李小天上学、吃饭的。李小天也只有爸爸,没有妈妈。他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个妈妈。他从未享受过母爱。在学校同学们都嘲笑他是个没妈的孩子,没人要的孩子。他很伤心,日夜渴望自己有个妈妈,能得到妈妈的关爱,成为一个幸福的孩子。终于他的言行打动了一位好心阿姨,在李小天圆了运动员这个梦后,与他爸爸结婚,成了小天的妈妈,给小天无比温暖与幸福。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孩子。自己在家里不仅得到爸妈的疼爱,还得到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在家里爸爸妈妈把我当作掌上明珠,时刻对我关怀备至,让我快乐成长。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汉易买衣服,我看上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价钱也很昂贵,三百多元。妈妈从我的眼神中看出我想要这件衣服,于是二话不说,就给我买了。这可把我乐坏了!可李小天喜欢一双运动鞋,爸爸没有钱给他买,他非常失望,每次走在那个柜台前,只是目不转睛地站在鞋架旁看看,最后只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的爸爸也非常爱我。我的.爸爸是一名公交车司机。这个职业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连一顿饭也顾不上吃。每当人们都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享受空调时,我的爸爸却还在寒冷和酷暑的天气中开车。不知这辛苦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和家人。可是,有几次,乘客少了,爸爸比往日早到家,爸爸走过来看我作业,发现作业中有问题,让我改,我很生气,嫌爸爸耽误了我看电视,心里装着怨气,改了作业的错。而李小天的爸爸忙于生意,顾不上给他辅导。我的爸爸牺牲休息时间关心我的学习,我还不领情。想到这我十分惭愧。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从中受到的深刻教育,每天做完作业,只要爸爸有空,我就让爸爸给我检查作业,爸爸查出问题后,我立即改错,还要向爸爸说声谢谢……我还有一个最大的进步是:每天晚上爸爸回家后,我就去给爸爸妈妈倒杯茶,再给爸爸妈妈端去洗脚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快乐!这也是看电影的收获呀!是李小天给我的极大启发。我发自肺腑地说一声:李小天,我要谢谢你,是你让我现在变得懂事了,是你让我变得尊重父母了,更是你让变得有自信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电影中的李小天,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当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了实现诺言,他付出了很多艰辛。他每天做完作业就去锻炼,他把帮爸爸给别人送砂锅的来回跑程也当做是一种锻炼,来回路上跑步,他为了取得学校运动会的好成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锻炼之中,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的不断努力,运动会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看他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不得脸红,自己吃苦精神极差:如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小组,每天早操前要排练,可到了上操时,我就不想和同学一同去跑操了。回到我自己座位上,老师多次催我去上操,我都没有听从,如果老师来到教室检查,我就假装在抬板里翻东西,在教室里整理打扫工具。想一想我真懒惰,和李小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李小天是我的榜样,今后我要向李小天学习,积极参加锻炼,坚持上好早操,锻炼好身体,做个有用之人,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朝霞染红了云朵,也染红了整个大地,整个小镇好像浸泡在玫瑰色的光泽中。一切是那么的静谧,好像空气都停止了流动。
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个春天早晨的宁静,在一条古老的、长着碧绿青苔的小巷子里,一个男人正在追赶一对父子。父子俩被逼到了巷子的尽头,追赶的那个人凶的像一头豹子,他拿出一张四年级数学卷子,上面写着:“1.X、2XX3.XXX…总成绩是0”,冷冷的说:“我是李晓天的数学老师,这是李晓天的卷子…”
原来,电影里的小主人公李小天喜欢跑步,希望能参加学校的田径队,可是爸爸不让他跑步,常常说学习最重要,爸爸的话像一盆水浇灭了小天心中的希望之火。再说了,小天自己也因为身高不够,所以没能参加田径队,此刻,小天想起母亲慈祥的面容,泪水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掉了下来。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电影《跑出一片天里》的场景。影片讲述了小天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看完电影,我深深地被小天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再想想我自己平时,有一次,科学老师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晚上观察月相,可我呢,开头几天都能用心观察,并做好记录,但是慢慢地,我越来越没有耐心,尤其是观察下弦月的时候,因为月亮出来的特晚,消失特快,所以我就干脆不观察了,在网上查找着写,后来,老师让我们拿出月相记录表,而我的记录心得却空空如也,其他的同学都写的满满当当,老师批评了我,我低下了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耐心,缺乏像李晓天那样的毅力和精神。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向李晓天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跑步真是一个奇特的比赛。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但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赢在终点。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描写了屯垦“满盖荒原”的男女知青——李晓燕、王志刚、“我”及其妹妹梁珊珊壮烈的行动,丰富的情感,美好而辛酸的爱情,以下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不知道梁晓声先生用怎样的心情完成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种宏阔场面中的朴实的性格、善良的心灵,坚韧的意志与命运的无奈和悲壮顷刻间触动心灵。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知青小分队,为了征服一个叫"鬼沼"的地方开进了杳无人烟的大沼泽,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当然,期间不可避免地要掺杂着知青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情感升华。理想和爱情两条线索相交在一个自力更生、充满奋斗精神的时代,使作品焕发出寻找人生价值的理想光茫。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不怕艰辛、敢于挑战自我,使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精神,看到了知青一代建设荒原,献身荒原的奉献精神,他们清晰、简单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念让我不禁低头沉思,又自惭形愧。作者通过这些作品证明了"尽管时代是荒谬的,但这一代人的理想是神圣崇高的",从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随他们的脚步。就像文中说的"我们从驼峰上伐下了上千棵义气松,沿着'摩尔人'做的标记,在'鬼沼'上铺了一条垦荒者之路。第二年,又有好几个连队建点在'铺盖荒原'上……"
"那是一片死寂的无边的大泽,积年累月覆盖着枯枝、败叶、有毒的藻类。暗褐色凝滞的水面,呈现着虚伪的平静。水面下淤泥的深渊,沤烂了熊的骨骸、猎人的枪、垦荒队的拖拉机……它在百里之内散发着死亡的气息。人们叫它'鬼沼'。"……"恐怖的'鬼沼'!神秘的'满盖荒原'!。
作者开篇便通过形象的描述,传奇穿插等手段为我们设置了一道谜:那"神秘的满盖荒原"究竟指什么?是指那"恐怖的鬼沼",还是指它身后的那片沃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实上,写景是为了抒情,或者为后文做铺垫,所以作者极尽笔力渲染了当时的一种自然环境,然后围绕它娓娓道来。
面对那块令人恐怖而神秘的土地,人们至少有两种选择:掉头离开,一切艰难险阻就置身事外;或执拗地向它发起挑战,昂首面对,以牺牲来圣化它,使它成为"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两种选择就故事发生的起初来说,都是可能的,因为似乎并没有谁强迫那些兵团知青们去选择第二种行动,是他们自己拒绝被遣散;他们把这视为对自己青春生命的污辱,是对他们兵团战士名誉的贬损,他们来到这里本身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自己,所以沼泽苦不可怕,不能吞噬年轻的生命,怕的是人格被侮辱,而知青们是"自学自愿"地去牺牲,这就注定了他们的选择,也注定了那可怕的沼泽将被圣化,将要有一块"神奇的土地"被开垦出来,有一种新的英雄主义精神会发扬光大。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集中描写了屯垦"满盖荒原"的男女知青——李晓燕、'摩尔人'王志刚、"我"及其妹妹梁珊珊壮烈的行动,丰富的情感,美好而辛酸的爱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同性间的纠葛。其中写得颇有特色的是李晓燕和王志刚。
副指导员李晓燕,"她是一个上海姑娘,一双眼睛很大、很明亮"、"眉毛又细又长"、"她的身材也很优美,修长,苗条,亭亭玉立"。她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留在城里,却偏偏自愿报名来到北大荒,而且立下誓言,为了自觉考验自己扎根边疆的坚定性,三年之内不探家。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在连队因为"养活不了自己"面临解散的时候,用有力量的语言鼓舞大家,带头带领一支垦荒先遣小队勇敢地越过阴森恐怖的"鬼沼",在幻化为"魔王"的荒原上进行着艰苦的开拓。那个年代她对革命的事业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感动不已。当然,她也有某些违心的行动,但并不泯灭真诚、纯洁的天性;在作者悄悄回家为母亲送终回来接受处罚时,她勇敢地站出来和连长激烈地争吵为他辩护,我们在她坚毅、顽韧的性格之外又发现了美好的同情心。最终,她为实现自己的誓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不愧为这片神奇土地的灵魂,垦荒者中的精英。我能感受到作者始终怀着一腔纯洁的感情去刻画她,即使写她在河边唱歌被发现后无奈中的"虚伪",也只是为了揭示一颗在社会环境极左路线重压下被扭曲的颤抖的心,流露出对处于特殊年代的纯真少女的无限同情。
从"他黑,健壮魁梧,有一张线条粗犷的脸,给人一种意志坚定、力大无穷的堂堂男子汉的印象"、"他性格固执,为人正直,敢于主持公道,不喜欢出风头,但一言一行都在知青中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出铁匠王志刚有"摩尔人"伟岸的体魄、铁一般的意志和奇勇的性格,坦荡和无私又使他深受战友的`信任。在"满盖荒原",他大胆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但公平竞争,他在极端环境中,想到的先是别人,只身为连队探寻涉过"鬼沼"的路径,最终在与恶兽血的搏斗中谱写了一首壮勇的青春之歌。
作者总是以难捺的激情,富于雄辩的笔调,把人物推向命运极境、人生关口进行刻画区别的艺术构思,浓墨重彩地渲染知青一代的牺牲精神、开创精神和责任感,以及他们在艰难困苦中爆发显现的群体情义。小说描写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他们不怕艰苦,自立更生,充满着奋斗的力量,在非常年代可以放肆地笑,愉快地讲故事,勇于跟暴虐的大自然冲突、奋勇抗争,敢于人与兽的搏斗,他们从身躯到灵魂都闪耀出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梁晓声在雄奇、阔大的背景上,在险象丛生的环境中塑造粗犷、悍勇、刚烈的人物形象,谱写以英勇悲壮为主旋律的人生交响。他坚持对北大荒屯垦生活作现实主义的再现,人物和情节常常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场景的描写洋溢着北国边陲特有的气息。一方面,大自然显得如此粗蛮和暴虐——"鬼沼"不仅吞噬过人与兽,而且还吞噬过庞大的钢铁——拖拉机;另一方面,人——当然是"大写的人",又始终坚强地挺立着,没有屈服于自然的暴力。他们凭着意志和智慧,依靠群体的力量,在荒原上开恳、播种,迎来秋天的收获;他们经历了大自然的肆虐,但并未被它所摧毁。
他的"知青小说"虽然因为含着生命的陨落也带有凄切、悲怆的格调,但主旋律却是高昂的,它在他们伟大的牺牲中充分肯定了知青的人生追求和劳动创业的价值,讴歌青年人在暴虐的大自然面前所显示的不屈的意志和为祖国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开创了一种雄浑之美。
一代一代的我们,有着一代一代的梦想。他们的梦就是开垦。我爱着每一个为了理想而付出的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无价的,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中经历怎样的挣扎。虽然畸形的政治文化会扭曲不少美好的人性,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者偏偏向我们展示了一批奋进的、充满梦想和责任感的知青形象,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绚烂光彩,激励我们不断去开创新的未来。他们做到了青春的无悔,而后走向更加的勇敢。我们呢?是否在心灵深处受到了某种冲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