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我们要打破以教师命题为中心,以解题为主线,学生为写作而写作的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
“啦啦啦……”从县实践学校内传来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歌声,原来是实小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们,正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刺绣练习呢!
刺绣,对我们男生来说可是个新鲜事。这不,我们男生早早地来到教室,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有时还好奇地东摸摸,西碰碰,觉得哪里都挺好玩儿的。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刺绣。”说着,便教我们怎样个绣法。我们一共学会了两种针法,分别是倒退针和柳针,虽然只有这两种,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很难的。接着,组长便把刺绣的工具给我们发了下来,我便尝试着绣了起来。
我领到的是一只小狗的图案,它的嘴里还叼着一根骨头,可爱极了。我首先把它画到我的布面上,然后就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我先用倒退针把小狗的外圈用蓝色的线绣好,这一部分绣得还算可以,下面就该绣小狗的脑袋了。我选用红色的线绣,可就是穿不上线,急得我满头大汗。我又把线弄湿了再穿,可怎么穿也穿不上,气得我把针和线都扔了。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经常鼓励我的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又平静下心情,捡起针线重新穿起来,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把线穿好了,我又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
在这次刺绣中,我学会了两种针法,还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恒心,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收获可不小哩。
无聊的时候你是怎样打发时间的呢?是不是和我一样拿起针穿上线,在从布上绣东西就像刺绣一样呢?
说到刺绣,你又了解多少关于刺的事情呢?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刺绣与养蚕,剿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叫做丝绣。
你知道上海的什麽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顾绣”了。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绣发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十万多个线头藏的无影无踪。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要用二十多种丝线才能把猫眼睛绣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现在拍卖会上的刺绣能占怎样的地位吗?你一定不会想到。在中国古代的刺绣价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却非常高。
通过我的介绍你会不会对刺绣多了一些了解呢?
生活中,能体会到许多的乐趣:打电脑、看电视、游泳、爬山……这些都能为我们带来乐趣,而我的乐趣源泉却与众不同——刺绣。
星期日,我去爷爷奶奶家路过一家刺绣店,十分好奇,想起奶奶会刺绣,好似一副活灵活现的画,于是我就进去买了一个小青蛙的挂饰,回去叫奶奶教我刺绣。
回家后,奶奶答应了我的请求,手把手教起来,我拿出刺绣包里的示意图,选好相同的线,抽出两根,穿过针。一开始,我以为这和缝衣服差不多,欲要打结,奶奶却阻止了我,熟练地接过针,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看着示意图,在格子布上,数着格子,找准地方,转身对我说:
“这要看着示意图,找准地方,找出它的那四个洞,从左下角的洞穿过去,打个结,再找出它的对角的洞,将线穿过去,然后往后移一格,按同样的办法穿针引线,一个格子就锈好了……”
我点了点头,学着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的打着“小叉叉”,我越绣越熟练,越绣越高兴,一边仔细的看着示意图,一边仔细地绣着。绣着绣着,线快用完了,怎么办?我只好又去请教奶奶,奶奶将布翻到背面,把针横穿到刚才绣的线后面,再把线剪掉,奶奶告诉我这叫锁针。我接过绣格,又拿了两条线,重新接着绣,眼看着一行快绣完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分心,针扎进了我的大拇指。顿时,鲜血直流,我着急了,拿出餐巾纸,压在伤口上。霎时,疼痛加剧,眼泪在眼眶中不停的滚动着,仿佛我的心也在受伤。“十指连心”说得一点都没错。不久,血止住了,我又拿出绣布,一针一线地绣起来……
我不停地绣着,看着小青蛙慢慢成型,越看越喜欢。虽然在刺绣的途中遇到挫折磨练,但是我不放弃。我坚信,刺绣是一种锻炼人意志的大铁炉,只要勇往直前,功夫会不负有心人。小青蛙挂饰一定会被我绣好的。
刺绣,让我懂得了坚持,让我从中获得了乐趣。我爱刺绣。
一念之间,岁月流转,而蓦然回首,外婆仍以手艺为友,以刺绣为伴。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她一脸慈爱沧桑,在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脸上条条皱纹,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但正是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却似乎迎来了第二个叛逆期。不管怎样说她,她出门也总是喜欢穿着一件绣过花的老式背心,绣花背心破了又缝,缝了又破,缝缝补补,穿着破背心的外婆,似乎更步步生姿,嘴角流露出满满的愉悦。我看着外婆的背心,真想让她脱下来扔掉,都这年头了,还穿得那么老气。
外婆小的时候住在乡下,家里姐妹多,只有太公一个人出去打工,家里穷得很,而外婆从小就很懂事。外婆说:“让我最感动的事,我妈积蓄下来的一点点钱,都偷偷地拿去给我买了一件像样的衣服。”每当这么说起时,外婆都会溢出甜蜜的微笑,似暖阳,似春风,“但到后来,衣服有好几次破了,我妈也只用丝线绣出图案遮住。终于有一回,我壮着胆子让她给我买一件新的,她却意外的生气,还将我打了一顿。我并不生气,家里的确实是穷。后来我拿起那件穿了好几年的衣服来看,竟如此的可爱。那一顿打也让我醒悟,刺绣也可以编织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我妈一针一线让我穿上得体的衣服,让我的生活充满艺术。”
多么真诚可爱的外婆!我知道,太奶奶教给她的勤劳朴实,她是永不能忘记的,这就是为什么她到现在,穿破了的衣服,还要用丝线补好,舍不得扔掉的原因。
外婆到现在还惦记着太奶奶,她总是很怀念那段刚接触刺绣的时光。外婆说,那时,她轻轻地坐在太奶奶的大腿上,太奶奶用她温暖的大手握着外婆的小手,母女一起将针穿入绣衣,又小心地把针拔起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想象着是一只鸿鹄在层层云雾中穿梭,从这头飞到那头,线与线之间交错着,形成了一点又一点的厚度。外婆喜欢不时看着太奶奶,月光悄悄的渗入房子,洒在太奶奶慈祥的脸上,恬静而动人,再转过身去,衣服上精美的图案便展现在眼前了。
现在只剩下外婆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老宅,不变的是她对刺绣的那份热爱。也许是不甘于寂寞吧,外婆即使戴着老花镜也喜欢将衣料紧紧的凑到跟前。外婆年轻时刺绣,一定很美吧,像是深宅里的女子抒情,一针一线的温柔倾诉。空白的织物被赋予灵感,丰富而美好的想象点缀了单调的生活,筑出梦里江山与诗意年华。我惊诧眼前的精致和雅韵,并无意去打探刺绣背后的故事。无需解释,刺绣,为何是女子,是外婆心中的涟漪,那眉宇间的一抹娇羞,已使绣料上的春光四溢。
外婆的绣艺是极巧的。我们广东的刺绣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手艺,配色与构图的要求都很高。色彩富丽而不俗气,用图多式,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如此高的标准,绣料在外婆的手上仍是一件什么有灵性的东西,能绽放其独特之处。
我见过外婆的一些作品,用手指缭绕着那些质感,温润如玉,缕缕丝线间交错横生,错落有致,几乎细如蚕丝,并将千万个线头藏得无影无踪,才能绣出树木葱茏的层次,水流潺潺的闪动,人物细腻的雪肌,眼睛炯炯的灵气,以及国画水墨氤氲的气氛,油画般的肌理和光影。那些图案,栩栩如生,静静宣泄在岁月的单当口,悄然绽放光华,大饱我的眼福,大饱我的心灵。抚摸着这件袖衣,不仅仅是一件呕心沥血的手工制品,更宛如外婆人生那般细密、精彩。
凝望着那件刺绣,恍然明白,外婆为何钟情于刺绣了。不仅仅是因为一直以来担负着传承手工艺术重任,那更像是外婆和刺绣,谈了一场亘古的恋爱,手随心走,意蕴缱绻,一针一线都是贴心的暖,惬意的感觉和对艺术美的向往,最终令外婆沉醉其中。刺绣,带给她随和平静的性格,令她远离了世俗红尘;刺绣,点燃她对艺术的热爱,点缀着她平凡的人生。
刺绣是古代大多女子都会的一项技能,我买的刺绣是一张白布夹在一个塑料圆圈里,方便穿针引线。
这个暑假,我迷上了刺绣,因为刺绣是一件能让我安静的事情。
我买的刺绣里给我介绍了五种绣法,它们分别是:法式结粒绣、缎面绣、雏菊绣、轮廓绣和蛛网玫瑰绣。我第一个学会的是缎面绣法,它用来绣花瓣最合适。首先找到要绣的花瓣起点,把穿好线的针从绣盘花瓣起点的底部往上绣,再把针穿入花瓣横对面,接着,把针从旁边往上穿,然后把针再一次穿到花瓣对面,就这样反复绣很多次,直到把那片花瓣绣完为止,就这样,一瓣花瓣就绣完了。
刺绣时,我也有刺到过手,每次刺到手都感觉很痛,却没有流血。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可能只是刺到了角质层,没有伤到血细胞,所以只会痛而没有血,因为血细胞在角质层的下面。
刺绣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绣起来非常难,稍不注意就会打结。姨妈告诉了我一个方法,打结后,先把结挑松,再把线轻轻一拉,结就解开了。
刺绣可真是有趣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