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周公制礼开始,我们的民族一直强调“礼法并用”,用礼仪规范我们的生活,也润泽我们的道德。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日,许多古老的文明道德已被潮流所湮没,被时代所遗忘。现在的人们崇尚的更多的是“利”,而把“礼”抛之于脑后,到处是又冰又冷的眼神,到处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气息。在这个人情日益变得冷漠的空间,确乎是需要更多的“文明礼仪”的温暖。
当我们重拾“礼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国家元首会晤之时长长的红地毯、威武的仪仗队、馨香的花束、亲切的握手,想到庄重的会场上井然有序的座位、整齐的着装、端正的身姿、不苟言笑的面容,或者想到从东洋舶来的“茶道”繁琐的程序,从西洋引进的“西餐”左刀右叉的高雅,似乎“礼仪”是处于特殊地位的人在特殊的场合所需要的摆设,而全然忘却了“礼仪”实际上是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细节。
当今一些所谓的“文明”人,把自己的“文明”当作歧视他人的工具。我们不无心寒地看到,有时在公车上一些“时尚达人”“优雅地”占着位子,看见羸弱的老者、举步维艰的病人,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如果有衣着不如自己光鲜的人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会投以鄙夷的白眼,嘴中还会嘟囔着“乡巴佬,没文化”之类的碎语,然后继续滔滔不绝地聊着自己和某位“上流人士”的交情,并以几句散装的“外语”标榜自己的身份和内涵。他们文明吗?不,我认为不!他们不配拥有知识,拥有文化!他们不知什么是尊老爱幼吗?不知什么是文明礼仪吗?他们当然知道,但却用自己的一点薄识来充当文明的外皮,以轻视他人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他们丢弃了礼仪最本质的内涵——爱己及人,可怜的是他们却还往往以此而自鸣得意。
文明礼仪不是华丽的外表,不是高雅的姿态。它可以只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可以是捡起纸屑的一次弯腰;可以是排队候车时的秩序,可以是给需要者的让座;可以是获得帮助之后的一声“谢谢”,也可以是难为人家之后的一声“对不起”;可以是上学准时到校,可以是上课认真聆听;可以是一句问好,一次点头;可以是一次谅解,一点宽容,……一些屑小的细节都是礼仪,一些微不足道的暖意就是文明,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其实就能消融心中的冰雪,可以化解人间的仇怨。当今社会许多大事件都源于一些小矛盾,这不禁令我深思:争强斗狠是失礼之举,如果人人都能恪守细节中的礼仪,也许就不会发生不应发生的事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文明礼仪是联系人心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如果说人生是树,功绩是果实,才能是枝干,而文明礼仪,是不起眼的树叶,是那深扎地底的根须。想让你的树硕果累累,就应增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文明行为是每个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文明,那就能让我们的社会迈出一大步。文明对于有些人看起来轻而易举,但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有时文明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有时文明就是几厘米或几十厘米的距离,有时文明就是一个做手势的动作
其实,有很多人都能够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车的时候看见有老弱病残孕让座,上车的时候主动购票;有些年轻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个小方便袋里,吃完的时候把它扔进垃圾箱;有许多司机师傅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酒后驾车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有极少数的人不能够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脏话,打架;随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别严重的,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痰里含有某些病原体,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任意闯红灯,这样是很危险的,超速是众多的人因车祸而死亡,与其这样,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让我们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文明的事情。
在我家的小区里,就发生了!上次,我们这儿下红色暴雨,雨水已经漫延过双膝了!我当时回家,由于路太滑了、水又脏又深,我脚一滑,差点就滑倒了,突然我觉得后面有一双手托住我的背,我往后一扭,看见是门卫的保安在我后面托住我的背。他朝我笑了笑,说:快,站好了,我拉你上楼!我嗯了一声,就站好,保安拽住我的手,他带着我,向前走。我们走的很困难,因为水势很急!他把我带到三楼时,说:好了,你自己走吧!我下去,看看还有没有小学生回来。再见!我点了点头,就走了。其实,这位叔叔并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也知道,人要有文明,才是最重要的,学问并不重要!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文明的事情。
我也拿我们小区来说吧!我们小区有一个六年级的哥哥,他的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班第一,就在我们去领通知书时,他又考全班第一。就在放学时,他班的一些同学,就把他叫去一个地方,然后,就开始用牙齿咬那个哥哥,哥哥没有反击他(哥哥)回到家时,给他妈妈看,他妈妈哭了。他妈妈问他:他们为什么咬他?哥哥说:他们嫉妒我成绩好。那些哥哥太没教养了!怎么可以乱咬人呢?我们不可以向他们学习!我们要严厉的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个人如果不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全中国都弥漫着礼仪的芳香。而这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那么2008,北京的奥运将是一届绿色的奥运、科技的奥运、人文的奥运。
礼是互相尊重的过程;礼让是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礼让是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情怀;礼让矛盾化解。礼让是对长者的敬重,礼对幼者的关怀和呵护,礼让爱容光焕发,礼让在礼仪的照映下重焕新生。
八旬老人到省城看病,因为节后人多只买到了从达州到营山的动车车票,从营山到成都补的是站票,老人借坐邻座。后被车座主人一位女大学生请起,老人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15分钟后,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向别人学习。"女大学生却认为自己坐的位置没错,老人的女儿错在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埋怨别人,女大学生也因应该多些礼让情怀,体谅老人,若他们都多些礼让之心,也不会闹到如此地步。
尊师敬长,展现礼仪之光。古今中外有诸多人物都心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程门立雪,学生为,又怕打扰老师休息,便在雪天等候,一直大雪将其覆盖。他们行为令人赞叹,也值得我们学习。那种""足肤皲裂而不知""的求学态度,深刻而又直白的向我们展示了对师长的敬重。古人对学习有种痴迷的热爱,即使家境、外部环境恶劣,也阻挡不了他们求学的劲头,甚至尊师的愚昧,他们的种种行为让尊师敬长的礼仪大绽奇光。
六尺之巷,展现礼仪之光。古时有两户邻居,因为一道墙而闹得不可开交。其中一家人得书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遂撤挖墙三尺,让出一条大道神奇的是因为一个人也做了同样的行为——让他三尺又何妨?为一点小利而伤害邻里关系是很不值得的。俗话说""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你退一步,我让三分,如此与人为善才是正道。别让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要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气概,最后你得到的是比失去更广阔的天空。
绽放礼仪之光,需要你的`一份力。无论面对道德、兄长、师长、还是利益分歧时,要目光长远,一时的快感只会给你带来内心更多的不安与自责。在学校时,老师是我们尊重的对象,同学是我们友爱的伙伴。搞好人际关系,展现礼义之光。在社会,你会遭受到更多的非议和不公,但别因此失去了你的底线,坚持礼让,你的友善会让社会发出星星光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的一份力量,会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的生活环境。
礼义之光,让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让矛盾化干戈为玉帛,让友爱容光焕发。小小的举动,就能大大改变,何乐而不为?
礼仪,是使我们生活更好的标准,能焕发出人性最美好的一面,使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
让礼仪之光照亮我们前行之路,让礼仪之光温暖我们彼此的心灵,让礼仪之光扮靓我们的人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只有同学们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记得六一节前夕,班级要举行联欢会,大家踊跃报名参与。在布置教室时,许多同学不得不借助同学们的桌子、凳子。本以为有人会三下五下直接跳到桌子上,可是同学们却不约而同从别处拿来一张张旧报纸铺到桌上,之后再小心翼翼的站上去,临下来时还将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再放回原处……
看到这一幕,我感动了许久,也思考了很长时间,一直以来,人们把文明看得很重。文明,其实就只有一张纸的厚度,甚至只是一句话的感动。一句“你好”,绽放了你我的笑容;一声“对不起”,融释了心中的冰雪;一句“您先请”,换得了他人的赞许;一语“我帮你”,架起了心灵的沟通……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标准,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开始十分重视文明礼貌。正如我们在语文书上学过的孟子的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觉得礼仪就是注意您的言语,您的行为。做文明时代的我们,忘记文明,等于后退。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绿色,少一些污染。美丽的校园,来自于我们的努力;不能让垃圾在校园里横行。用文明的言行让你保持健康和整洁;不能让废纸塞满您的口袋,远离蚊虫。对于同学,我们应充满更多的关怀,对于校园,我们应充满更多的爱护。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每个人对于错误都应该知错就改,古话说得好:“知错就改善莫大鄢”。共创文明时代,我们一个都不能缺少。
我给您讲个故事吧:星期天,妈妈对明明说:“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点东西吧!”明明很高兴,因为可以顺便买点好吃的和一些课外书等。于是我和爸爸来到商场,准备乘坐电梯去二层超市。上电梯时人很多,我赶紧跑到前面冲上电梯,爸爸着急地说:明明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了安全要按顺序排队乘坐。明明回到爸爸身边,准备和爸爸按顺序上去。爸爸一边把明明拉到他的前边,一边接着对明明说“乘坐电梯时不仅要按顺序,而且还要靠右站立,以便有急事的人在左侧顺利通过。明明按照爸爸的要求,和爸爸一起顺利来到二层超市购物,买完东西明明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这次购物我不仅买到了明明需要的东西,而且从实际生活中知道了关于乘坐电梯的一些小常识,以后明明会按照有关要求乘坐电梯,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也希望同学们在乘坐电梯时按顺序靠右站立,人人争做文明小使者。
文明礼仪在身边,让我们做文明的小使者,把我们的国家的“文明古国”的称号发扬光大。
再看另一个车站。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急着上车,“对不起,我的孩子生病了,请让一下好吗?”众人一听,立刻让出一条路。这位年轻的母亲又说:“谢谢!”,她的话赢得了众人的认可、过路人的赞许和司机的笑容。这就组成了一首和谐的马路交响曲。
个人的礼貌关系到周围的人对你的认识。如果你表现得像那个年轻人一样,别人会认为你这个人脾气暴躁,没素质;反之,你如果表现得像那位年轻的母亲一样彬彬有礼,会让周围的人认为你是一个值得给你让路的人!
“请”表现了你对别人的尊敬,别人停留一定很乐意帮你;“对不起”表现出了你的谦虚,知道了谦让;“谢谢”则表达了你对别人帮助你的.感激之情。
“请、对不起、谢谢”,这几个普通的词,就可以将和谐的马路交响曲谱写出来,还可以让大家在礼貌用语中更加具有团结、互助精神。让我们用一个个礼貌的词、一句句礼貌的话,谱写出更多的和谐之声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