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导游就向我们介绍了茶马古道的一些历史背景。原来,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脂肪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藏区不产茶。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内地出产的`物品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想到古人在原本没有路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间,用马蹄一步一个脚印,硬是走出了一条路,来打通各个原本封闭的区域之间的经贸、文化之间的往来,让我对古人的壮举多了一份敬佩,对茶马古道多了一份景仰。
到了“马帮”,我们骑上了马。一队一队的马用缰绳首尾相连,形成马队,伴着系在马脖子上叮叮当当的铃铛声,缓缓地前行,向着茶马古道进发了。从前,我一想到马,脑海中浮现的景象都是王子和公主,或是行走江湖的英雄豪杰,心中满是憧憬,但真正坐到马背上的时候,又有些忐忑不安。我一度紧张之后终于在行进的颠簸中放松下来。马就这样安静的走着,马蹄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哒哒”的声音,像是雨点滴在池塘里的声音。蒙蒙的细雨夹杂着微风使本就湿冷的气候又增加了一丝凉意。经过一大片原野,不知名的植物映入眼帘,本是盛夏,却摇曳出了一种深秋的意味。进入了茶马古道,马队带着我们沿着林间小路向前走,两旁葱郁的植物似乎将空气也染成了绿色,马不紧不慢的走在极窄的石路上,放眼望去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苍翠,远处的拉市海倒映着蓝天白云,一派清新的景象。一路上没有导游,当地的村民用淳朴带着乡音的语言向我们介绍茶马古道的风土人情,即使有些并没有听得太懂,但是大家都微笑着,感受着这条古道上留下来的古老气息,仿佛看到了从前骡马络绎不绝的景象。
往回走的路上,经过了一段下坡路,即使坡度有些陡,下过雨的地面也比较泥泞,我却并不慌张,两旁高大而又深幽的树木交错着像一张大网,好像即使马没有走稳,也会大网网住,不会掉下山去。山间的空气融进了树木和青草的清香沁人心脾,一路的悠闲自在。这时,太阳在厚厚的云层中露出了半边脸,被露水打湿的一切都映出了金色的光,太阳照在脸上,暖融融的。
这次骑行让我对茶马古道有了了解,更多的是对骑马的收获:敢于探索,就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未曾经历过的精彩,从各个角度来看世界,就会有新的发现。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诗的作者是元代著名诗人马致远。诗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京西古道旅游,作者诗中描写的景物,酷似今日的王平地区韭园农庄东、西落坡村。据有关史料记载,马致远为元大都人,即北京人。而北京各区县具有"小桥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风"者,惟有王平地区韭园农庄的东、西落坡村。
马致远家附近的大寨又名落难山寨,建于金代,是一特殊的监狱。据考南宋时期落难的徽、钦二宗曾囚禁于此,史传"坐井观天",现已是农家菜地,只残存有一段山石垒砌的高墙作为京西历史悠久的古道,写满了沧桑,石板路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记,记述着历史的脚印。
在这里我想起了爸爸写的纪实连载《京西擒魔纪》,那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附近的村子里。爸爸故地重游,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当时的侦查员有的已经故去,有的还战斗在刑侦一线。
中午我们在村子里吃了农家饭告别了京西古道。
经过了一连串我感到极度期待的开车之旅之后,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位于深山内的“塘湖古道”,一到古道便马上看见塘湖古道被外围的山林和被石头和水源滔滔不绝的小溪包围着。
我们率先选择去攀爬登山步道,却出师不利,攀爬至一半时竟然遇见阴雨连绵的古怪天气,但这却没有截断我们前进的`信心及勇气,他我阻挡我们前进我们就越 要继续前进,就从背包中拿备用的雨伞挡雨,在经过一间小凉亭时,有人提议先暂时休息一下,就进去凉亭内休息,在凉亭那可以看到优美的山景,看着这山,彷彿在与我们诉说当山的辛劳似的,不停的摇晃在山里的树木。但这也没失去他迷人的风采,等雨停了,也大概是中午了,山中逐渐开始起雾,为这山盖上了一层既朦胧又神秘的薄纱,甚至伸手不见五指,令大家惊讶的赶紧跑下山呢!
之后我们改走另一条路,前有清澈溪水的溪流。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在远方的山头,那里竟冒出了阵阵白烟!让我惊呼“失火了!失火了!”,但其他人竟然处变不惊,后来经过求证后才得知原来那就是所谓的“山岚”,在远方看着美丽的山岚,心中也顿时豁然开朗了起来。
看完了这几样景点后,差不多有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这趟旅途让我的身心都徜徉在绿山清水中,也让我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趟塘湖之旅,以后一定会在我的心里留有一寸之地!
石碑上隐约地看见了,“能高古道”四个字。在竹鸡怪异叫声的陪伴下,我走进了这巍然的古道中。一开始还算是轻松,不过是几个山坡。但当我在穿越一群芦苇草丛后,眼前的“风景”令我瞠目结舌。一大片没有草木上长在上头且随时可能崩塌的石砾。有经验得向导告诉我是因为台风横扫时,土石流来袭而造成的景象。我环顾了一会儿,竟然无绳索固定,难不成要让我“徒手”越过?不巧的,正是。我深吸一口气,两手抓着较牢固的岩石,一脚先向前踏。向下一望,看不见尽头。我赶紧回过头来继续走,但这好像是一条永无止尽的路,往前踏了一步,前方的路似乎又陡了一些。我只好咬着牙,慢慢的、害怕得过关了。
结束前方的路程后,便被整片黑郁的`松树林环绕。山顶向外看便是峦连着峦的山峰,云霭袅娜的女子围着山群。从山腰仰望山群时它们像山神一样严肃,从山顶鸟瞰时,却又如碧绿的波浪般,向温暖得太阳奔去。我凝视着这动态的图画,久久不能忘坏。
踏着古道,又使我回想起向导说的故事,即使古道上已长满青苔和动物们的足印。又或许,在古道上滴下的汗水和血早已褪去,但属于古道的故事,会和山一样,留在我的心中。
——题记
当我徜徉于书海之林,当我漫步于繁荣小街,当我停伫于穿梭的人群中,我都不会忘记那村边的一条蜿蜒小道,那苍翠环抱的古树,那苍颜白发的老人。
幽幽古道
光亮而长满地衣的石板路贯穿着整个村落的,它斗折蛇行,却又突然转弯。我最喜爱的是在阴雨蒙蒙的.天气里,自己一人打着一顶油纸伞,停立在雨中。待雨停后,虽不是晴空万里,但仍是淅淅沥沥的毛毛雨。这时,脱下脚中的鞋,用脚去踩那石板路,用心灵感受一下,古道上印记着多少村人的脚印,是这缠绵的情丝绕着村里人的心,是脚下这冰冰清凉萦绕着村里人的梦。古道牵绊着村人,也牵绊着我。
葱葱古树
小时候,喜欢听爷爷在盛夏时节的古树下讲抗战故事;少年时,爱在古树下,跟小伙伴们打闹、捉迷藏;现在,我喜欢捧上一本小书坐在古树下,凝望着远方的山。古树大约有10米高,阴翳的树冠遮住了半边天,阳光洒下树梢,只在幽黄的土地上留下斑驳的太阳的缩影。萧索的树干上地衣、苔藓,而且上面爬满了各种小动物,那是自然的养育,那是生机的体现,那是古树的缔造。爷爷,喜欢和棋友们在树下下象棋,有时还会呆呆的望着远方的山,远方的晚霞,远方的夕阳,直到看着夕阳慢慢回到大山的怀抱。古树映着远山,也映着我和爷爷的心。
暖暖人情
夕阳的余晖洒在古道上,古树上蜿蜒着的葱绿的藤蔓像是缠绕着夕阳,时光似乎在赶着我们的脚跟,流得很慢很慢。爷爷望着夕阳对我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爷爷老喽!”我沉默了很久,才生硬硬地说:“爷爷不老,爷爷永远在!”我明白,爷爷看破尘世,知道人终有一老,他不想离开我,不想离开他热爱的村子、那古道、那古树……一行热泪涌上眼里,空气中只留下一股咸咸的味道,随着风去了。爷爷去世了。那爷爷的情染着我,也染着村子里的人们。
难忘古道,难忘古树,难忘爷爷,难忘爷爷的情。永远记得那古道的美,那古树的美,那爷爷的情……
石碑上隐约地看见了,“能高古道”四个字。在竹鸡怪异叫声的陪伴下,我走进了这巍然的古道中。一开始还算是轻松,不过是几个山坡。但当我在穿越一群芦苇草丛后,眼前的“风景”令我瞠目结舌。一大片没有草木上长在上头且随时可能崩塌的石砾。有经验得向导告诉我是因为台风横扫时,土石流来袭而造成的景象。我环顾了一会儿,竟然无绳索固定,难不成要让我“徒手”越过?不巧的,正是。我深吸一口气,两手抓着较牢固的岩石,一脚先向前踏。向下一望,看不见尽头。我赶紧回过头来继续走,但这好像是一条永无止尽的路,往前踏了一步,前方的路似乎又陡了一些。我只好咬着牙,慢慢的、害怕得过关了。
结束前方的路程后,便被整片黑郁的松树林环绕。山顶向外看便是峦连着峦的山峰,云霭袅娜的女子围着山群。从山腰仰望山群时它们像山神一样严肃,从山顶鸟瞰时,却又如碧绿的波浪般,向温暖得太阳奔去。我凝视着这动态的.图画,久久不能忘坏。
踏着古道,又使我回想起向导说的故事,即使古道上已长满青苔和动物们的足印。又或许,在古道上滴下的汗水和血早已褪去,但属于古道的故事,会和山一样,留在我的心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