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老师带领我们去春游,地点是孔氏家庙,参观孔氏家庙。一路上,我蹦呀跳呀,别提多高兴呀。
我们来到了孔氏家庙正门,抬头望去,门上方的匾雕刻着古色古香的四个字:“孔氏先宗”。
走进大门,向右拐,来到了庭院。地上铺着鹅卵石,小路的两旁有几棵扇形的与众不同的古树,据了解,这是棵银杏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走出庭院,我们走进大成殿,空间视觉豁然开朗起来。大成殿的房门上方的“生民未有”四个大字跳入眼帘。我想可能是孔夫子教育后代的意思吧。大成殿外面两旁有一棵古老的柏树,听导游讲解,这棵柏树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教师,小学四年级作文《参观孔氏家庙》。走上台阶,有三尊塑像:正中是孔子,左右两侧是孔的儿子和孙子。门口是香炉,让人们拜祭孔子用的。
我们又来了厢房。右面是孔子后代的雕像和介绍;左面是孔子家族的介绍和变迁。导游说:孔子世家是‘天下第一大世家’。金兵入侵,南宋初年,孔子第四十八代世孙孔端友把家迁到了衢州。
我们走进了思鲁阁,看到了先圣孔子遗像,这是一件宝物,还有楷木像(孔子夫妇。进了孔府后花园,这里绿草如荫,草地上的孔雀姿态多样,水池里的小金鱼快乐地游来游去。
啊,孔氏家庙真美呀,孔子用他的思想教育了后人,真不愧是古代的教育学家啊!
····
龙母嶂位于大坪镇双红村双头山和罗岗镇潘洞村之间,与龙川县大塘肚交界,是兴宁老八景之一。每年重阳,吸引着众多的游人香客探幽寻访。
我们从兴宁市大坪镇出发。车行在226省道上,透过车窗,阳光依旧耀眼,盛夏余热未退,初秋气息已经飘来,眼前耳畔摇曳。路旁的树木,有的笔直挺立,有的旁逸斜出,绿得深沉,它们随着季节变化成长。路旁偶然遇到的柚子树给了我一些惊喜,金柚挂满枝头,柚香随风飘荡,怡人心目。
车在省道行走不到半个钟头,便转入弯弯曲曲的村道。两旁的农田村舍,风光尽收眼底;鸡鸣犬吠,声响回荡耳旁。上坡,转弯,上坡,转弯,如此反复。山势顿时陡峭起来,满山的桉树,直插云天,此时已经不见一座屋舍,一个人影。然而上了陡坡,空旷的天地和微甜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座村庄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见高高低低的房子就建在坡上两旁,错落有致。一群山民,三三五五,正在屋旁玩牌,神情安详,这难道就是柳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停车向那些山民问路,他们和蔼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道过谢,我们继续上路。
经过一座石桥,我们看到了一座小型水库。堤坝古朴,碧水轻波。水库尽头,群山起伏。其中一座山峰尤其引人注目,它如巨大的竹笋,拨地而起,阿涛告诉我,这就是龙母嶂了。
车沿着弯曲的山路行驶,一路的风光也如影随形,野花盛开,茶果金黄,香草绿树,应接不暇。初秋的龙母嶂,大方地展示了它的美丽容颜。
车至山顶,我们急不可待下车。此时太阳西斜,流动的烟云把太阳也遮住了,只剩下模糊的轮廓。于是阳光变得温和了,天空也变得流光溢彩。一轮弯月,也跑出来与太阳争辉。环视四周,山野无声,只有初秋的风徐徐吹来,安抚我们的脸颊,凉快清新。群山起伏,薄雾蔼蔼,稻田碧绿,树木苍翠。不时可见星星点点的屋舍,如一粒粒珍珠,安静地镶嵌在如锦似缎的翠绿山野。佩服村落里山民的先祖,不辞辛劳,选择这个边远而又清净之地,开辟基业,繁衍劳作。站在这远离城市、集市的安静山野,不由让人心旷神怡,平日累积的烦恼和焦虑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远处便有一座神坛,里面摆放着香炉。旁边搭了一个水泥棚,那就是厨房了,锅炉、碗柜、桌凳一应俱全。此时并无香客在这里烧香拜佛,一片寂静。但是我可以想象,每当节日或者庙会来临,这里定是人声鼎沸、香雾弥漫。
说是到了山顶,其实我们却还不是在最高峰,因为你只要稍微一抬头,就可见一座野草蒿蒿的山峰,山势雄奇,山上有不少奇形怪状的.石头。据说,山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叫做鸡冠石。的确,一排奇形怪状的石头,连接起来,从远处看,就像一个雄鸡的鸡冠。我们扒开野草,小心地往陡峭的山峰攀登。每到一块巨石旁边,我们都要停下来,细细欣赏,观察它们的形态,然后拿出手机,做个留影。可惜我久未锻炼,体力不支,还没有到鸡冠石,就气喘吁吁了,于是干脆停下来休息一番,目送阿涛和阿勇攀登的身影。我想,他们登上了最高处,然后在鸡冠石留影,该是多么一件惬意的事情呀!
但是,我并不觉得惋惜,因为我是第二次游览龙母嶂了。第一次是在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那是,也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一行十多个同学,背上背包,从我们市的罗岗镇出发,一路步行,欢声笑语,然后又以百折不饶的勇气,爬上了最高峰,登上了嶙峋的鸡冠石等巨石,然后,用胶卷相机记载了一张张活力而又青春的面孔。
此时竟然思绪万千,有些伤感,十几年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当年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此时都成了已过而立之年的大小伙子,时间究竟哪里去了?是季节与时光在赛跑,还是烟雨与光影在流动,让激情的青春,就在时光深处悄悄流逝了?当年与我一起穿越荆棘、勇攀高峰的兄弟,你们都在哪里呢?你们过得还好吗?想起了庞龙的歌《兄弟抱一下》:兄弟我们都像是山坡滚落的石子,都在颠碰之中磨掉了尖牙;兄弟抱一下,说说你心里话,说尽这些年你的委屈和沧桑变化……
黄昏逼近,龙母嶂变得更加安谧神秘,我们也该下山了。但是思绪不会停止,回味还在继续,今夜,我希望梦回十四年前的龙母嶂,和那些曾经一起的弟兄们高歌……
已近中秋,一天下午,我和阿勇,便坐上了阿涛的车,往龙母嶂风景区进发。
龙母嶂位于大坪镇双红村双头山和罗岗镇潘洞村之间,与龙川县大塘肚交界,是兴宁老八景之一。每年重阳,吸引着众多的游人香客探幽寻访。
我们从兴宁市大坪镇出发。车行在226省道上,透过车窗,阳光依旧耀眼,盛夏余热未退,初秋气息已经飘来,眼前耳畔摇曳。路旁的树木,有的笔直挺立,有的旁逸斜出,绿得深沉,它们随着季节变化成长。路旁偶然遇到的柚子树给了我一些惊喜,金柚挂满枝头,柚香随风飘荡,怡人心目。
车在省道行走不到半个钟头,便转入弯弯曲曲的村道。两旁的农田村舍,风光尽收眼底;鸡鸣犬吠,声响回荡耳旁。上坡,转弯,上坡,转弯,如此反复。山势顿时陡峭起来,满山的桉树,直插云天,此时已经不见一座屋舍,一个人影。然而上了陡坡,空旷的\'天地和微甜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座村庄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见高高低低的房子就建在坡上两旁,错落有致。一群山民,三三五五,正在屋旁玩牌,神情安详,这难道就是柳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停车向那些山民问路,他们和蔼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道过谢,我们继续上路。
经过一座石桥,我们看到了一座小型水库。堤坝古朴,碧水轻波。水库尽头,群山起伏。其中一座山峰尤其引人注目,它如巨大的竹笋,拨地而起,阿涛告诉我,这就是龙母嶂了。
车沿着弯曲的山路行驶,一路的风光也如影随形,野花盛开,茶果金黄,香草绿树,应接不暇。初秋的龙母嶂,大方地展示了它的美丽容颜。
车至山顶,我们急不可待下车。此时太阳西斜,流动的烟云把太阳也遮住了,只剩下模糊的轮廓。于是阳光变得温和了,天空也变得流光溢彩。一轮弯月,也跑出来与太阳争辉。环视四周,山野无声,只有初秋的风徐徐吹来,安抚我们的脸颊,凉快清新。群山起伏,薄雾蔼蔼,稻田碧绿,树木苍翠。不时可见星星点点的屋舍,如一粒粒珍珠,安静地镶嵌在如锦似缎的翠绿山野。佩服村落里山民的先祖,不辞辛劳,选择这个边远而又清净之地,开辟基业,繁衍劳作。站在这远离城市、集市的安静山野,不由让人心旷神怡,平日累积的烦恼和焦虑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远处便有一座神坛,里面摆放着香炉。旁边搭了一个水泥棚,那就是厨房了,锅炉、碗柜、桌凳一应俱全。此时并无香客在这里烧香拜佛,一片寂静。但是我可以想象,每当节日或者庙会来临,这里定是人声鼎沸、香雾弥漫。
说是到了山顶,其实我们却还不是在最高峰,因为你只要稍微一抬头,就可见一座野草蒿蒿的山峰,山势雄奇,山上有不少奇形怪状的石头。据说,山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叫做鸡冠石。的确,一排奇形怪状的石头,连接起来,从远处看,就像一个雄鸡的鸡冠。我们扒开野草,小心地往陡峭的山峰攀登。每到一块巨石旁边,我们都要停下来,细细欣赏,观察它们的形态,然后拿出手机,做个留影。可惜我久未锻炼,体力不支,还没有到鸡冠石,就气喘吁吁了,于是干脆停下来休息一番,目送阿涛和阿勇攀登的身影。我想,他们登上了最高处,然后在鸡冠石留影,该是多么一件惬意的事情呀!
但是,我并不觉得惋惜,因为我是第二次游览龙母嶂了。第一次是在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那是,也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一行十多个同学,背上背包,从我们市的罗岗镇出发,一路步行,欢声笑语,然后又以百折不饶的勇气,爬上了最高峰,登上了嶙峋的鸡冠石等巨石,然后,用胶卷相机记载了一张张活力而又青春的面孔。
此时竟然思绪万千,有些伤感,十几年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当年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此时都成了已过而立之年的大小伙子,时间究竟哪里去了?是季节与时光在赛跑,还是烟雨与光影在流动,让激情的青春,就在时光深处悄悄流逝了?当年与我一起穿越荆棘、勇攀高峰的兄弟,你们都在哪里呢?你们过得还好吗?想起了庞龙的歌《兄弟抱一下》:兄弟我们都像是山坡滚落的石子,都在颠碰之中磨掉了尖牙;兄弟抱一下,说说你心里话,说尽这些年你的委屈和沧桑变化……
黄昏逼近,龙母嶂变得更加安谧神秘,我们也该下山了。但是思绪不会停止,回味还在继续,今夜,我希望梦回十四年前的龙母嶂,和那些曾经一起的弟兄们高歌……
今天,爸爸、妈妈带到孔庙参观。
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些模型,模型上有许多房子,这些房子只有一两层,而且房子边上有许多花草树木和小河。我想:“这些模型大概就是孔子的家的模型吧!”
走进孔庙,我看见里面有两扇门。里面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有一棵五层楼高的银杏树,边上有一些房子。我走进一间房子,房子里有许多雕像,它们都是孔子的后代。我从这些雕像,知道了衢州孔庙是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子孙孔端友造的。
然后,我们又去了一些地方,其中,最有趣的是一间有许多凳子的房子了。
这间房子里有许多摆得整整齐齐的凳子,前面还有两张凳子和一张桌子。我想:“这里大概就是讲学的地方吧!”于是,我让爸爸拍照,自己和妈妈坐在凳子上,假装拿着《论语》,“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着“读”着,我眼前出现了一位老先生坐在前面,下面有一大群学生拿着竹简,摇头晃脑地读着《论语》。这时,爸爸问我:“你还要不要走啦?前面还有很多东西呢!”爸爸的\'这句话,把我拉回到二十一世纪。
最后,我们又到了一个大花园,大花园里有树、有花、有河、有鸟,还有孔雀呢!
孔庙真好啊!可是,我有个疑问还不明白:为什么直到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子孙孔端友才想到在衢州造孔庙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