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凉爽的秋天,森林里有一棵长得十分茁壮的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叫他树爷爷。这几天,树爷爷生病了,身上长虫子。恰巧鸟姐姐要去找东西吃,她飞着飞着看见了树爷爷,鸟姐姐问:“树爷爷您怎么了?”树爷爷一脸痛苦地说:“我的身上长虫子了,你能帮我治好吗?”鸟姐姐说:“当然可以了!”“太好了!”树爷爷高兴地说。鸟姐姐用她尖尖的嘴东敲敲,西敲敲,仔细地检查树爷爷的身体。忽然她发现,在树爷爷身上有一个小小的洞,她用嘴一啄,看见几条白白胖胖的小虫子,她把嘴伸进洞里,把虫子一个一个地啄出来,她说:“您的病已经治好了!”树爷爷抬起头,伸直了腰,说:“哇!真舒服!我的病好了!”他高兴地对鸟姐姐说:“谢谢你,鸟姐姐!你把我的病治好了!”鸟姐姐回答道:“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再见了,树爷爷!我要去做我的事了,下次您再生病,就请我来给您治吧!”鸟姐姐飞走了,树爷爷自言自语地说:“鸟姐姐真是个好医生!”
你知道作文里的鸟姐姐是谁吗?她就是我们说的森林医生——啄木鸟!
如我是一名医师,定要竭尽全力肩负起医师的崇高职责——与形形色色的病魔斗争,与残酷无情的死神拼搏!我要让老人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让大人们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让孩子们活泼可爱,茁壮成长。
我要彻底改变医院的落后面貌:抛弃陈旧的设备,改变冷若冰霜的服务态度和脏、乱、差的环境。我要用电脑、激光、微波等先进技术来诊断、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我要通过电视显示,了解每个病人的情况,进行最优良的护理;用亲切的目光、热情的关怀来温暖病人的心,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用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清澈的湖水来装扮医院,为病人提供幽雅的环境。
我要办一个“春满人间医疗中心”,专门解除那些得了所谓“不治之症”的病人的痛苦。瞧,那位青年工人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得了白血病,已经进入了危急状态。我采用最先进的激光***菌器为这位青年工人驱除了病魔,使他能重新投入到建设“四化”的队伍中去。看,张海迪大姐姐来了。先前,她千方百计为别人解除病痛;如今,由我来为海迪姐姐治病。我用我国新制造的微波活血器在海迪姐姐的大腿、小腿上不停地进行按摩。由于微波的作用,她两腿的血液流动加快。经过几个疗程,30多年不能走动的海迪姐姐,走下了轮椅,迈出了走向美好未来的坚定步伐。
我要和大家一起维护“医师”这一崇高职业的荣誉。我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把自己的心奉献给病人,不管病人的职位高低、贫富如何,我们都一视同仁,一样热情,一样认真。什么“开后门”之类的事情,决不允许在我们身上发生。
假如我是一名医师,那真是太好了!但是,现在还只能是“假如”,我还得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那样,我才能成为一名医师,“春满人间医疗中心”也才能办起来……到那时,我这“假如”我不再是假如了。
我的理想是在一次难忘的经历中萌发的,是当一名专治胃病的医生。
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因住进医院,在我住院的过程中,有一位我的主管护士, 当她知道我是因胃溃疡而住进医院的时候,她每次来都会给我带适合吃的点心。还有给我挂点滴的护士,我每次去打针的时候,她总会亲切的问上一两句:“小朋友,你的病好点了没有?”那温柔的'嗓音真好听。
还有一天,我打完点滴便到医院的花圃里玩,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瘸一拐艰难地走着,一位护士走过去问老人你是不是来看病的;老人回答:“我脚痛。”护士就把老人扶到了外科诊室。
医生们对病人的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是医生把我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我认为如果把死神比喻成恶魔,那么医生,就可以无争议的被比喻成天使。天使就是为了打败恶魔而生的,我长大后就想成为那神圣的天使,和死神比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死神那夺回一条条垂危的生命。
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成绩实现这个愿望有点难度,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的去学习,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过小年吃什么?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其他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和各种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国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过去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以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这里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里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以换大的,纷至沓来换取火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