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顺叙易于组织材料,文字条理清楚,其缺点就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中,让人觉得枯燥呆板。
2、倒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或故事中最突出、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如2010年江苏高考一考生满分《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开头一段写三叔重返村子见到白杨林而痛心忏悔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白杨林失而复生的经过,结尾段中“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写,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二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准备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最后以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运用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讫。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3、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其他事情的叙述,插叙完毕,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一般有三种情况:
(1)映衬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涉及到另外的人和事,对表现主要人物起着铺垫映衬作用,从而达到以美衬美、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2)解释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对人物活动或事件产生、发展的某些原因,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消去了读者的某些疑虑或猜测。
(3)对比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追忆过去的有关人物或事件,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增强其鲜明感和突出感。运用插叙时,要注意插叙前过渡要自然,插叙后衔接要紧密,不能断线。
4、补叙,就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这种文字,一般并不发展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在形式上常采用“原来……”或“后来听人说……”等来表达。如2010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佳作《角色转换之间》叙写了教师“老王”角色转换之间(校长要他提前退休)而征求儿子意见的故事。文章开头这样写道:“老王就坐在村口的大枣树下,抽着烟,坐在石墩上。他平常不抽烟,可今天这烟是好烟,更何况,今天儿子回家,他心里高兴。”接着补叙了“好烟”的来历:校长为了让离退休还有五年的老王提前退休“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有了这段补叙,使文章情节铺设更加跌宕起伏、引人人胜。运用补叙,一要对叙述的内容有深刻了解,从而确定该补叙不该补叙。二是交代要明白清楚。尤其是补叙的内容要和原有叙述的内容相互衔接,过渡自然。三要注意详略。
二、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1。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
(1)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形(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等)的描写。描写人物肖像时,既可以对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也可以对不同人物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既可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还可以与环境、语言、行动、心理等结合起来写。但都应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不可杂乱无章。如2009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佳作《品味时尚》,从“时尚”的“发型”变化切入,故事随描写发型变化而展开:“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他的头发是竖着的毛毛头,直指着天,像一根根‘线’。”“班长剃了个平头,我们觉得他做作业时挠着平头的样子很酷,而且一挠那个‘平头’顿时停滞的笔又飞快起来,而且不用常洗头。”主旨在描写“发型”中体现出来。
(2)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描写。作文时,或描写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习惯性动作,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描写人物连续性的动作,使描写富有动感,以此传神;或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描写方式结合起来写,以此更好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如2009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再加上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凸显了“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这一深刻的主旨。
(3)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常见的方式有:一是内心独白法。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来显示他的内心世界。常用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心理剖析法。作者从全知全晓的角度洞悉人物的内心并对其进行细腻的剖析。一般常用“他想”之类的词由外部描写切入内部展示。三是幻觉呈现法。即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四是间接显示法。不直接写人物心理,而是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透露人物的特定心境,或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举止、表情的描写,让读者揣摸到隐蔽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描写时,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真实,二要有层次。
(4)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可以是人物的个人独白,可以是两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在一起谈话,其中以对话运用得较多。人物对话的描写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后引式:××说:“……”,一般用于舒缓语气的对话。二是前引式:“……”××说,多用于急促语气的对话。急于将话告诉别人,要先话后人。“说”后面加句号。三是分引式:“……”××说,“……”,多用于较长语气或改换语气的对话。前个引号内最后一句末尾往往用逗号,“说”字后面一定要打上逗号。四是省略式:“……”,用于表示连续不间断的对话,有两种情况:①说话者的名字不言而喻,只写对话内容,这样的引语方式显得紧凑;②写众多人七嘴八舌的对话,分不清谁说的,也无需分清,只要把说的话写下来即可。
2。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
(1)社会环境描写,作文时,有关社会环境的直接描写比较少见,它往往隐含在自然环境之中,体现在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之中。
(2)自然环境描写,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二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三要处理好人物感情与景物的关系;四可采用象征手法及对比等多种方法写景。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甘肃一考生的满分佳作《犹忆书香》的结尾“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几句,作者通过描写“窗外嫩绿的枝叶”,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对深阅读的理解和喜爱之情。
三、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借托与咏叹。
1。借托的特点重在一个“借”字,可借“事”“物”“景”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感慨,来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借事托情,即在记叙了某件事情后,作者的情感有所触动,进而抒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借物托情,亦称托物言志。关键是要选好借托的对象,即“物”。如何选好借托物呢?首先,要确立所要抒发的“情”,使事物的外部和内部联系合乎逻辑;其次要抓准“情”与“物”的相似点。如高考湖北一考生的《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作者尤其注意借“风铃”“大海”“帆”“风”“桨”“浪”等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借景托情,就是触景生情。要能做到景和情在作文中的和谐统一,作者平时对景物的观察是很重要的。观察景物,不仅要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发生和发展,而且要观察到景物的内在意义。2。咏叹法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记叙的人物或事件,直接进行歌咏、感叹的手法。它往往直接而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等。咏叹式抒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感情经历:大喜大悲,起伏跌宕;二是所记之事: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三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四是语言表达:震慑人心,感人肺腑。如高考福建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是一篇抒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文章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有些句子采用“陌生化”手法,富有意蕴,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读来醒目,引人深思。
四、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不像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2010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早》叙写了两件“早”事:母亲早起扭开台灯在缝纫机上加工手套和“我”早起打开台灯“朗读英语课文”。文末写道:“‘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晨星,‘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几句中肯的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
今天天还很早,我就起来准备去学校领通知书,临走时妈妈讽刺我:“崔书馨,人家都去学领奖状,领奖品,你去学领什么呢?”我心想也是呀,我去学校干什么呢?去自取其辱吗?但是我也不能不去学校呀?老师看见少我一个,不是该批评我吗?
到了学校没多大会儿,就召开大会开始发奖状,我班就有 个同学笑眯眯甜滋滋的捧回了鲜红的奖状和精美的软皮本,他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像花儿一样这灿烂的笑容。可我的心里却沉甸甸的像坠着一块大石头,羞愧的我不敢抬头,真是此时真恨不得能有个地缝儿能让我赶紧钻进去,终于挨到了大会结束,我低着头,灰溜溜的走向教室。
到了教室,老师不停地嘱咐我们假期里要注意安全,不要瞎跑,也要注意身体,预防甲流感等等。终于放学了,我正在漫不经心的整理书包,突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想:“老师肯定是批评我这次考试没认真审题,考砸了,还丢了他的脸,没为班级争光.......”但万万没有想到,我刚走进办公室,老师就递给我一张奖状还有和刚才他们领的一模一样的奖品,此刻,我又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我成绩这么不好,怎么会得奖状呢?高兴地是这可是我上学以来头一次得奖状呀!老师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我却真切的看到了老师平静的目光,鼓励我的眼神,她看着我微笑着,仿佛在说:“崔书馨,没什么,来年再努力,我相信你!”
回到家,我把奖状往桌上一放,爸爸吃惊的问:“不可能,你考那么点分怎么会的奖状?”我不理会,迫不及待地掏出通知书,上面竟写着:“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文采好,又懂事希望你能多做些智力游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相信这样你会有更大的飞跃!”读到这,我思绪万千、感动不已。老师啊!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感谢你老师,感谢你这样鼓励我,感谢你对我的理解和宽容。下次我一定争取考好,给你争气,给妈妈争气,同时更要给自己争口气!”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老师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一个永远抹不去的身影与记忆。
在我们每个学生成长的足迹中有老师温暖的双手,有老师深情的目光,有老师宽广的胸怀,有老师渊博的知识,更有老师放飞的希望。
老师的爱,平凡中透露着博大,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落寞的心找到回家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老师的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她柔软,一路前行中让我们如沐春风。
家乡的土地不一定是最最富饶的,但它是每个游子想念的港湾;家乡的景色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它是乡人魂牵梦萦的迷恋,家乡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但他是质朴无华的平凡!家乡如一杯浓茶,苦涩中散发着无穷的清香,家乡如一壶老酒,甘冽而醇香。乡情是每个人幸福而美好的回忆密码!
我的家乡,虽不富有,但那里却有我最美好的回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唤醒了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果园里,梨树、杏树,争奇斗艳,好一派热闹的景象!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春种最好的时节,农民们都忙的昏天黑地,播种着自己的希望。路边的小草也正努力着钻出地面,探头探脑的观察着新奇的世界。我赞美小草这种不惧春寒、锲而不舍坚韧的精神,它深深打动了我。
夏天的村景,很迷人。麻雀在枝头欢快的歌唱,黄鹂在枝头愉快地舞蹈。田地里的小麦一片碧绿,玉米挺拔茁壮,这是勤劳的成果,也是丰收的好兆头!路边的小草今非昔比,已变得更加苍翠有力,而朴实农民伯伯则没有休息的时间,正抵着烈日在农田地里,汗流浃背、辛苦并快乐着!
秋天的村庄则是一片丰收的景色。成熟的玉米一个个金灿灿的昂首挺胸,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收获。那玉米枝叶则特别调皮,农民伯伯收玉米时,玉米杆就像在那保护孩子一样保护着玉米棒子,不时的刺一下,刮一下,不让农民伯伯夺走他们的孩子。虽然农人的手刮成了刺刷子,但他们脸上却闪耀着喜悦的笑容。昔日的小草,如今已变得变的枯黄,软绵绵的躺在地上,园子里的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红彤彤的果子,你若随便摘一个,张大嘴巴咬一口,味道好极了,甜甜的汁水立刻溢满嘴唇!秋给家乡增添了丰收的色彩!
乡村的冬景更令人难忘。冬日的太阳很慵懒,很晚了才将阳光照在挂在屋檐下的玉米辫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可以坐在火炉前,砌一杯热茶,煮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温暖与舒适。冬日的夜晚非常宁静,除了远处深巷几声犬吠,再听不到一丝声息。
哦,浓浓的乡情啊,你如一缕袅袅炊烟,让彷徨者看到冬日的温暖;让漂泊者有了停泊的港湾,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望见归途的方向!
尊敬的老师您好:
马上就要到您的节日了,我不想送您花和其他的小礼物,我只想给您一封感恩信。老师,是您把我们这群刚刚开放的花朵长得更旺盛;老师,是您把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个祖国的栋梁!老师,谢谢您!
老师,您有时表扬过我,有时也说过我,当您表扬我的时候我会非常高兴,但当您批评我的时候我却很伤心,但我不埋怨您,你是最无私的,一个人付出的辛苦与努力,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护我们。
我要感谢您对我的细心培育,我要感谢您给我建造的一个小小的知识宝库。还有许多许多,您都在努力的事情,我们虽没有看见,但是我们心里都知道。
老师,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