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因时值盛夏,蚊蝇孽生,百虫活跃,威胁人们健康。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酒在墙角等阴暗潮湿处***灭虫蚊,点燃艾条烟熏蚊蝇,并用艾火炙熟蒜头食之以***菌防感冒。舒城。六安一带民间多用红纸剪成“五毒”(蜈松、蝎子、壁虎、蜘珠、蛇及老虎形状,贴于室内镇恶驱邪。也有贴端午符,悬挂钟馗画像镇邪的。
我的家乡“舒城”人一直还有上山“采百草”的习俗,采集中草药以辟邪疗疾。在我的记忆里,舒城、六安一带,有个习俗:年轻人在新婚前,都要用“陈艾”泡水沐浴;新生儿满月,也一定要用“陈艾”洗澡;体弱浮肿的人,也都要用“陈艾”水泡澡,用“陈艾”熏炙病体。
记得我七八岁时,就按妈妈的要求,在端午节那天,一早就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到河边去割艾蒿,臭屁草(应该叫菖蒲。割满一大篮子,回来以后,就由哥哥站到凳子上,我做助手,把艾蒿、臭屁草插到门缝里。然后留下一部分,不能曝晒,只能阴干。当时,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要做这些,只知道按大人意图做。几次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上插着想这些东东,妈妈的回答都让我有些似懂非懂。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从妈妈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件事很严肃,也很重大。孩子们不需要懂,只需要去做就是了。
家乡还有一个喝雄黄酒的习俗。每到端午节的中午,在吃午饭时,爸爸会用一个土碗,调上雄黄酒,一家人都得喝一小口。我看那个表情,雄黄酒定是难以下咽,但都要强忍着呡一口。女孩子不能喝雄黄酒,但妈妈也一定要在女孩的鼻尖、耳朵、额头等部位抹上雄黄酒,并且要我们保留三天,才能洗掉。爸爸还面色凝重地把喝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墙角,房前屋后的潮湿地带。
现在想起来,也无非是辟邪除病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后来我就是到了城里生活,每年端午节即使不在门上插艾蒿、臭屁草,也都会在那天去菜市买些艾蒿回来。一些放起来凉着作“陈艾”,另一些晚上烧一大锅艾蒿水,全家大小人必用艾蒿水沐浴,以驱寒除病。
我爱吃端午节的粽子,特别是刚出锅热乎乎的,每到端午节,只要有人煮了粽子,那味道准会香飘十里,老远就能闻到。
说道粽子,就不得不提起屈原,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那一年,屈原的国家打了败仗,他向皇帝提了一个建议,皇帝不仅没有听他的建议,还撤了他的官职,无奈之下,屈原只好跳江自***,人们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怎么也找不着,人们不想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米扔到水里喂鱼虾,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每年农历五月,奶奶都会包粽子,她先给绿油油的粽叶洗个澡,然后拿几片叶子,卷成了个角锥形的桶,再在里面放上糯米,添一点肉或红豆、糖之类的,然后用粽叶把糯米裹的紧紧的,不让它们漏出来,最后用一根细细的线把粽子扎紧,就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动作很快,不一会就做好了很多个。
奶奶把它们放进锅里煮,进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粽子终于出锅了。
我跑到锅前,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递给我一个粽子,我小心翼翼的拿起它,啊,好香啊!
我把线剪断,剥开粽叶,便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啊,糯米的甜和肉的香以及粽叶的清香留在我的唇齿之间,久久不能消除。
我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我吃不下,这粽子的香味真的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爱吃粽子。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中华人民都要庆祝端午节。
在这一天里,孩子们自由嬉戏,玩耍,大人们正忙着蒸粽子呢!过不了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粽子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啊!闻一闻,就会使你馋涎欲滴。
在这一天,人们还要编手链呢,我们学校门口就有卖彩绳的呢,许多人家买好多条彩绳编织起来。过了几天,就织成了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手链了。
人们在街上买手链,也可以编织手链,小摊上的手链多种多样,正可谓多姿多彩。那么,多姿多彩的手链是怎么编织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先用几根自己喜欢的彩绳,把他门捋在一起,然后,在它们中间打个结,随后,把结和一端的线头从带有齿轮的海绵板中穿过去固定好,就可以编织了。几缕彩线,一个珠扣,就可以编织成一个漂亮的手链了。
于是,人们扶老携幼,去江边投粽子了,在这里,还流传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在很多年前,发生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小城里,住着一位著名的诗人屈原,他们的国君是一个昏君,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事。百姓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因为百姓们知道,这个昏君迟早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终于有一天,敌军向小城发起进攻,但这昏君却把大权交给了奸臣。屈原看着自己的家乡即将被这个昏君破坏,他心中无比悲伤,于是投江自尽了。所以,人们向江里投粽子,是因为害怕鱼儿把屈原的身体咬掉。把粽子投往江里,让鱼儿去咬粽子,而不要咬屈原的身体。
从那一年起,就有了端午节这个节日了。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似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这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似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似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以及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光瑞美好乡村过端午节。一进乡村大门,眼前两条路,都是用木头条搭的,路两旁的护栏也是木头条,顺着大门左边的木头通道走了一会儿,右边出现一大块金黄的麦地,此时麦子已成熟,金黄金黄的,这让我想起一首歌《风吹麦浪》。沿着木头通道继续走了一会儿,右拐进一木头通道,通道左下方有三个大笼子,其中一个里面关着四只肥大的兔子。我拔些野草,它们争着抢着吃。笼子前方是一个蔬菜大棚,里面种的全是玉米,高高的杆上已结了玉米穗。房子也用木头条搭建,就一层。屋里大小大概跟自己家客厅的大小差不多,摆有俩沙发、一张床、一个茶几、一对木凳,角落里还有个小木桌,往里走有一间小小的厨房和一间超小的厕所,墙上挂着电视,可以看。
屋外有个小院,小院被木桥分隔成二个地方,稍小这块摆了一个双人吊椅,吊椅对面是大太阳伞,伞下有一个木头桌。稍大这块有一个大遮阳棚,下面有一张长方形大桌,能围坐十几人。
我们放下行李,返回大门口,放眼望去,乡村到处都是同学家这种小木屋。顺着主道往前走。主道似小桥,桥下左右两边是小木屋,屋前地面铺着一层假草坪,草坪上竖着个大遮阳伞,伞下是大木头圆桌或小木桌和一些藤椅,还有鸟巢一样的吊椅。再往前走,进入的木头屋是总服务台,穿过去又走上木头桥,桥下右边棚下有个很大的整套的石磨,石磨上有面粉,我推着石磨上的木棍感受了下驴拉磨磨面感觉,感觉挺轻的。接着往前走,左右两边有个带顶棚的长廊,廊里有好多休闲桌椅,用来喝茶聊天休息。再往前走,一大片绿草坪上有几个底色是白色的蒙古包,很漂亮。总之,我们进入了一个木头的世界,木头房子木头路,木头桌子木头椅,这里的一切设施基本都用的木头条,感觉很似我们小时候拼的木头玩具一样,只不过是放大版的。除了木头,就是到处铺着绿草坪,一派田园风光。
回到同学家的小木屋,和同学们一起吃烧烤,吃粽子,玩三国***,玩抓人……
这个地方真美,我们玩的不亦乐乎,今年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
受昔日老大之邀,端午去其老家游玩。夏日的清晨来的很早,5点多就准备出发了。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车子在高速路上飞弛,一行人在车中谈笑,忘却了一切的烦恼。想说就说,想笑就笑,不由的想起了那句:不就是一湖水吗?。车速和心情同步。很快受到了老大的接迎。
在老大的安排之下,游了千年古寺,千年银杏长廊。茶圣陆羽之地。景还是那些景。不同的是人看景的心情。天公作美,在一片竹海中的楼阁中休息,居然遇上了毛毛细雨,烟雾缭绕。楼台听雨声。那种惬意不身临其境是不到的。沙沙的雨声,侵蚀着我们的心灵,触动心灵的深处,心中的污秽被洗的干干净净。
记忆深处的当然还是晚餐的漫长。中国文化,除了茶,当然还有酒,一切的饭局起于酒,终于酒,带着清醒上桌,带着醉意离去,感情的深浅在好酒之人中是可以用喝的多少来衡量的,从来没有看到老大如此劝酒喝酒的,几瓶下肚,该说的,想说的,劝告的,不平的,怀念的全都高声出来,酒后真言,不吐不快,快活人生。美中不足的的是我这好酒之人要开车做到了滴酒不沾。,微微有点。
带着微微醉意,回到老大的老家。门前的小河让我们有了月色垂钓的冲到,夜真的是很静,偶尔的狗叫,青蛙的低呤。时时飞过的荧火虫不由让人想起了儿时的情境。看着身边的你我不由感叹我们以老了哦。夜深了。入睡了,睡都是那么的沉,那么的静。
时间过的`很快,来来去去,总是要离别的,在相互的祝福,告别声中我们缓缓的驶出了全国百强县长兴。再见了,老大,回来的时间更快,跨过杭州湾大桥很快安全到家,这可能是大家都想要的:平安是福。
有人曾说过:人走茶凉。我不能苟同,人走茶是会凉的,但你可知道茶的浓香是不会淡去的!快乐的两日之行。让人难忘!河也好,湖也好,海也好,还不是那些水吧!!!
五五端午,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设定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入河中,人们怕鱼虾会吃掉屈原的肉身,而向河中投入粽子,在河面赛龙舟。千百年来,吃粽子,赛龙舟,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端午,奶奶手工粽子的味道。
小时候,每逢端午,奶奶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爸爸妈妈不准许我吃现成饭,总让我给奶奶打下手。洗粽叶、调粽馅、包粽子、绑粽子…….妈妈帮着调馅,奶奶负责包粽子,而年幼的我则端着一大盆水洗粽叶。“一片一片慢慢洗,小心别弄湿衣服了。”“知道啦。”身后总传来奶奶不放心的叮嘱。洗完整齐放进小盆子里,我打起了帮奶奶包粽子的鬼主意。“奶奶,我来帮你。”“好呀,来这边坐,我来教你。”我撸起衣袖,打算大干一番。“丫头喜欢那种馅啊?”“就光包糯米的。”“先拿着这片粽叶。”…….只见奶奶手中左转一下右转一下,一个大大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模样,刚塞好馅,叶子一滑全散了,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的.小模样不禁笑出声来。
妈妈也加入了包粽大军的队伍。
“先这样在这样,好啦”……我开始认真的学着。虽然包出来的粽子形状特别,不成模样,但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粽子却包含着来自一个家人的爱。端午未至,粽香却早已传遍千里,甚有端午的温馨气氛。又是一年端午,却与爷爷奶奶相隔千里,莫名怀恋故乡。
年幼时的美好画面被粽香勾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时光有情让粽香悠扬;岁月无情让两鬓斑白。想吃粽子却又觉得无味,是因为这没有爱的味道吗?我想,是的吧,奶奶的手工粽子总有这浓浓的爱的清香。
粽香飘飘传千里,思恋遥遥万里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