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下午一点,我们出发了!车从104国道驶入甬台温高速,汽车在高速上飞快地疾驰着,夏风在耳旁呼啸而过,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一路上,车窗外的绵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五彩缤纷的花儿和苍翠欲滴的小草让人目不暇接,更有那宏伟的温州大桥、壮阔的瓯江飞云江令我大饱眼福。最让人闻所未闻的是诸永高速的五连洞,可称得上是我眼中的“世界奇观”了。
一路风尘过后,我们终于到达楠溪江风景区。第一站便是闻名遐迩的——芙蓉古村,从导游口中,我们得知了芙蓉村这个名字的由来——芙蓉村中本无芙蓉,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里透红,状如三朵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名芙蓉村。一进入芙蓉村,那朴实的`木梁、褪色的油漆,还有那古色古香的水车、油车铺排在这片古老悠久的土地上,和碎石铺就的村路一样震撼着我的眼帘,这些都让我感到了浓浓的古代气息。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好一个芙蓉村!
芙蓉村古时为陈氏聚居之地,我们第一个游览的便是陈氏大宗祠,在旁边的墙壁上,我们知道了芙蓉古村人才辈出,仅宋代就有十八位进士,最高的竟然做到了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的大官,真让我们惊叹!在这里,导游给我们猜是哪个朝代谁写的,第一副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中我猜对了是明朝,而谁写的,我们都不知道,最终导游公布了答案——是顾宪成写的……
我们接着又游览了书院,书院前有三步台阶,分别代表着秀才、举人和进士,进入书院,只见书院的大堂上有孔子的画像,墙壁上还有《论语》中的名句。穿堂入室,就来到了学生们学习的地方。一进入这儿,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莘莘学子勤奋苦读的情景,仿佛听到了琅琅书声……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古代的水车、油车,又去了芙蓉村的博物馆,在芙蓉村玩得真是尽兴啊!
在宋朝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住着一户农家,有着一对年事已高的老夫妇,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
这个小山沟里绿草丛生,树木茂密、花红柳绿,还有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哪!
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山沟里,有一天,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在这个小山沟里面,住这一对年事已高的老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他们几个人都居住在一个茅草屋里面,并且,茅草屋的屋檐还非常的矮,他们的茅屋旁边还有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面还有鱼,小溪的两旁长着许许多多的`青草,茅屋的窗户现在正在开着,一对老人正在谈话,老爷爷明显已经醉了,他张着醉眼对老奶奶说:“瞧,我们现在丰衣足食,不愁吃喝,并且,还有三个这么孝顺的儿子。老爷爷把话刚说完,便往窗外望去。虽然天气十分的炎热,但是,身为最大的儿子,他不顾烈日当空,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那里除去杂草。二儿子虽然年纪比大儿子小,但是,他也帮助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便在树荫底下,编制鸡笼。小儿子最可爱了,他在小溪边趴着剥莲蓬哪!
二月来临了,冬天走远了,春天乘着风来了。微风轻轻地抚摸万物,用手轻轻点了点小草,小草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随风摇晃着。微风又轻轻地将正处在熟睡中还时不时咂咂嘴的小黄莺叫醒了。小黄莺摇了摇脑袋,很快从梦境中清醒过来了。杨柳就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正端坐在河边,弯着腰,将满头长发披散下来。风儿正细心地帮它梳理着那长发,一根根柔软的柳条飘啊飘,飘出了那声声春的歌唱。
杨柳一边梳着头,一边照着镜子,不禁赞叹自己的美丽身材。从河面往下看,清澈见底,一下就可以透过河看见河底的沙石,偶尔也可以看见几条小鱼。淡淡的水蒸气将一切吞在自己的肚子中,杨柳也不禁沉浸在这美景中,成了这幅美丽图画中的一部分。
高鼎不知是没了作诗的灵感,还是觉得太闷,所以也放下了笔,打开门,打算出去透透气。他慢悠悠地走着,来到河边,看到了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不禁惊叹道:“啊!这真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啊。”
他正走在草原上,忽然迎面冲来一个拿着风筝的孩子,他来不及躲闪,两人撞在一起,孩子赶忙爬起来,将高鼎扶起来,连声说:“先生对不起,对不起。”高鼎问:“何事如此慌张?”“我因趁着放学归来早,欲拿风筝去玩儿,再会了,先生!”说完,孩子举着风筝,招了招手,跑走了。
高鼎跟了过去,看见好几个孩子在放风筝,有的放的可高了,都只能看见一个小黑点,旁边的便嚷着教教他们,有的一不小心把风筝线弄断了,风筝落到树上,孩子正拿着长树枝钩风筝,有的……
高鼎灵感一下就来了,即兴发作:“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国爱国词人辛弃疾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忧愁,我的故乡啊!怎么能被京人占领呢?我是多么想报国啊!一路上,多么美好的景色,只有我忧心忡忡的心情,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儿子光着身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豆,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
刚下车,就有一位大伯热情地迎了上来,他就是张路前大伯,我们这次活动的向导。在张大伯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进入了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参观湖头村文化礼堂。刚走进礼堂楼梯才几步,我就发觉,今天上楼梯怎么特别轻松。低头仔细看了看,原来这里的台阶比平常的要宽且平缓。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带着疑问,我快步跑上二楼。这时,我看到一个“老年活动室”的牌子,顿时,我明白了。原来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老年人行走,真是细微之处显真情,想到这里,我心里倍感温暖。
走到三楼进入礼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善美讲堂”四个金色的大字。张大伯说这里不仅是村民们开会的地方,而且还是个各大中小学的研学基地,我不禁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紧随着张大伯的脚步进入了民俗文化馆,只见馆内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旧时的生活用器。张大伯说:“这些都是各户人家祖上传下来的用具,有些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连我们本地人都不一定说的出来它们的用途。”话音刚落,同学们可都来劲了,一边互相猜想,一边请教张大伯,我一边听,一边暗暗赞叹旧时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这些工具比不上现在的电子产品先进,但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少在当时是很有用的。
我还对其中几种用具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个“冷淘铜模”。一根六十公分左右高的木头,有我大腿那么粗,顶部放置着一个铁质的蜂窝状的圆盖,底部一圈紧箍着宽大的.厚厚的铁片,铁片上有三个眼,木头是中空的。难以想象,冷淘是怎么从里面出来的。又如“站筒”——大人干活的时候用来“关押”孩子的地方。此桶上口小下口大,桶边上挂了些玩具,这样的话,小孩子站在桶内玩,桶不容易翻倒,非常安全;在桶的底部往上三分之一处,安了一个隔板,到了冬天的时候,在底部放一盆炭火,小孩子站在桶内隔板上,非常暖和。“以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我要多向前人学习钻研知识的能力。”
走出文化礼堂,我们来到了今天活动的第二站——乾西湖头村最有名的小西湖。瞧!湖面波光粼粼,两岸杨柳依依,湖边保留了十几株古树,有些至今已有三百岁了。西湖两侧房屋的墙壁上,绘画着各种金华特有的小吃,图面生动形象,同学们都在捂着肚子喊“好饿好饿”。此刻,真想吃棉花糖,糖葫芦,酥饼,麻糍……口水直流。
这时张大伯都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小河,垃圾成山,一些浮在水面,水是黄绿色的,又脏又臭。我们一致认为照片里的小河绝不是小西湖,而张大伯却道出了惊人的事实:它就是小西湖。我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它和眼前的小西湖简直有天壤之别。看来五水共治的成效真是明显啊!站在桥上,望着左右两侧的风景,好一幅西湖美景图啊,正应了那句诗,“人在画中走,鱼在水中游”,美不胜收。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见证了湖头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昨天,笑看了湖头人民同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的今天。怀着憧憬和希冀,祝愿湖头的明天会更美好。
今天是小记者的第一次活动,我特别兴奋。我们一行人坐着大巴车来到了菀坪的新湖村,待大家换好小记者衣服后,我们的参观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我们来到水稻种植区。一走进种植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稻田,你看那一片片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黄的大地毯,衬托着天空的蔚蓝,好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此时的农民伯伯正热火朝天地在农田里干着农活,从他们的笑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丰收的喜悦。一位热情的农民伯伯接待了我们,他认真地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种植稻田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了解到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告别了金黄的水稻田,我们来到了果园。你看,那几个火龙果长在一株像仙人掌的枝条上,有的歪着小脑袋,有的躲在了枝条的后面,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真是可爱极了。
最后,我们走进了橘子园,正值橘子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橘子树上结满了果实,大部分的橘子都已经变成了黄色,只有小部分还青中带黄,在果农讲解完采摘的安全注意事项之后,我们的\'采摘活动开始了。到处都是成熟的橘子,都不知道该从哪里摘起了。我拿着剪刀向太阳最强烈的地方走去,仰头一看,那有一个金黄的大橘子,我踮着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个橘子剪下来;我又走向另一个橘子,“咔嚓”把它剪下来了。就这样一次次地剪,很快我有十几个了。拿着这些沉甸甸的、甜丝丝的橘子,我开心极了。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活动也接近了尾声,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新湖村。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采摘的快乐,还学到了关于种植水稻和橘树的知识,更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
乡野的清晨,格外宁静。在远处有一户人家,小小的茅草屋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墙壁被刷成了雪白,仿佛一枚精致的别针别在了绿色渲染的布上。小溪边,绿草油油的,时不时冒出一两朵彩色的小花。
屋里,一对白发老夫妻正悠闲地坐在窗旁,老夫的手中端着一个白瓷杯,里面是满满的甜酒,他一边喝,一边与身旁的老奶奶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大儿子是三个儿子当中最勤劳的,他早早地背起了锄头,来到不高的山丘上种地来了。满地的豆苗一望无际,长势甚。大儿子一边抡起锄头一边将田里小小的杂草除。歇口气后,远远望着自己用汗水种的豆芽,不禁心中愉快极了!
其他的二个儿子中,二儿子是最聪明绝顶的,他的心十分静,还会编竹笼。你瞧!他现在正盘腿坐在树荫下,为自家养的一对公鸡、母鸡加固鸡笼呢!
最淘气的要数小儿子了。他现在正偷偷趴在茅草屋下,从茂密的荷叶中摘下一个十分饱满的莲蓬,里面的莲子又大又圆,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颗颗打磨过的绿宝石呢!他抬起两条腿,不停地摇晃着,凉风阵阵,舒服极了!可是他袋子里采摘的莲子并没有增多,原来是这个小馋猫一边剥一边向嘴里送呢!
怪不得许多著名诗人都喜欢田园生活,原来是因为田园生活是那么的轻松快乐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