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苏轼,大名鼎鼎,妇孺皆知,所以就不必说苏轼的简介了。
他自幼聪慧,二十几岁考进进士,随后又过了制科考试。他的文学出众,作品都让当年的主考官欧阳修先生叹为观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的作品是北宋的最高成就,可见其文学水平之高。
但他在政治上极不得意,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变法;而后来废除新法时,他又表示了一定的不满。因为他的这种态度,所以不断受到朝廷的贬低,再加上某些人对他文学才能的嫉妒,差一点就引来了苏轼的***身之祸。
他的一生中为人民做过很多好事。比如他在徐州工作时,徐州发了洪水,苏轼亲自去抗洪救灾,受到很多老百姓的爱戴。在中国的古代,一般被老百姓尊重的大多是武将,比如关羽、武松、鲁智深、李逵等等,而文人却不多,苏轼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因为他热爱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也热爱他。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苏轼就是一个典范。
他热爱交友,像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都是他的朋友,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这就是我眼中的苏轼,他热爱百姓,热爱交友,文学出众。
我心目中的屈原,他为了让那些小人悔悟,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眼中的屈原,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在离别这个世界时,他还写了几首诗。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离***》,还有非常著名的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眼中的屈原,他特别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把自己国家的兵力提升了。
我眼中的屈原,他很有能力,连盟六国,让秦国伤害不了自己的国家,让百姓们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我眼中的屈原,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国家灭亡后,他想和自己的国一起死去,百姓们被感动了,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尸体
我眼中的屈原,他特别伟大,特别爱自己的百姓和国家,他在我心目中就是偶像。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南京南京》,虽然看之前已经被网上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血淋淋的教育过无数遍,我也做好了难过的心里准备,可是当电影里幸存者声泪俱下的述说以及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兵得意的讲述,我还是被刺伤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而更震撼我的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又像俘虏们在死亡的威胁下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想到屈原,身着素衣长袍,腰佩陆离长剑,他那深邃的目光洞穿历史迷烟,感动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也让一代代的中国人自愧弗如。那滚滚的汨罗江水,是他的泪。水流不尽,他的泪却尽了;那火红的枫树林,是他赤诚的爱国之心,枫叶落,他那爱国之心却永不老。
人生百年能有多少意义,不过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他的爱永远地定格在楚国黎民,那楚国江山是他深深的眷恋。能为爱而死,屈子应无悔。
屈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一生中与周围的恶势力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并以为武器,倾吐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文学上是一名巨人,但在政治上是一名弱者。他满腹报国之志,一心一意辅佐楚王,力主改革旧制,举闲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但终究无用武之地,含怨怀愤而死。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是由于顽固派当权,奸臣当道,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屈原的无能,他不能很好的完成变法革新的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屈原不懂得汲取教训,他首次被放逐后,走受到楚王重用,召回京城,但他丝毫没有汲取经验教训,改变自己进谏的方式,处事策略和与奸臣斗争的方法,而是不管不顾,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终落得再度放逐,且这一去不回。屈原不重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等极制度。
再回首屈原的一生,与其生活在愁苦烦怨之中,倒不如一死了之,死是他最好的归处,而且他还死在一个最佳的时机与地点。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来传颂的,他留下的不仅是灿烂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相传这天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最终投入汨罗江,后来人们用端午节来纪念他。
《南京,南京》堵了中国人的心,甚至日本人也不领情。可是,凡是打过架的人都可以明白。
中学时候,打架的发起人一般都躲在后面指挥战斗。打人者,被打者本来素不相识,也没有仇恨。但大家都上,我不上就被鄙视,不去就没面子,何况我校与他校历来有仇。面对面,开始忐忑不安,面对陌生面孔,面对弱小,也曾犹豫。但是有人动手了,所有人马上热血沸腾,同伴们的凶猛,刺激到自己的自卑。为了不被鄙视,便猛下黑手,对倒地者也猛跺几脚。什么无辜的弱小,女孩子也一样不放过。
虽然一瞬间觉得自己很无耻。但是,回去后得到老大的表扬,得到弱小同学的敬畏,得到谄媚的同学的吹嘘。不久,那些内疚就被自己故意忘记了。很快,对方来报仇,更多的人又有了直接的仇恨。
回想起来,恃强凌弱的胆小鬼仍然是胆小鬼,大哥依旧是大哥。受伤的,被开除的基本是冲在前面的傻子。在某些需要的时候,大哥们会不计前嫌的和谈,俗称不打不相识,可是身心的伤疤永远跟随我们。打人者,永远难逃内疚,被打者变得心灵扭曲,充满仇恨。莫名其妙的仇恨来得本无意义。
战争本来就是一场以暴力为表现的集体无意识斗争。参与者往往是失去思考能力的,仇恨本来与自己无关,从此就有关了。
自从我看过了《 南京!南京!》这场抗日片我就领悟到了日本鬼子是多么的残忍!他们常常以***人为乐!一场南京大屠***死伤无数 ! 多少孩子颠沛流离,多少父母走投无路,多少老人无依无靠!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一场惨绝人寰的屠***开始了,他们把***人当作游戏,把百姓当作标靶。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男人为了保家卫国,放下爱妻幼子,奔赴战场 ; 老人为了守护家园,甘愿赴死。青春活力的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玩笑嬉戏,却只能躲在防空洞里渴求那一点点的阳光,期盼着战场上的兄弟姐妹能够早日回归,可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戮与死亡他们几乎没有半点的抵抗能力,只能低头求饶,可灭绝人性的鬼子没有丝毫同情,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其实对他们而言活着是黑暗与痛苦,死亡反而是解脱,或许他们心中早已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和平的重要,我庆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戮,没有死亡,可以读书。但如今的和平却是千百万同胞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大炮,卸下敌人的刺刀换来的。他们有的已魂归梦土,有的已百岁老人白发苍苍,但他们不曾改变的是那份保家卫国,奋勇拼搏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前进,历史如何改变,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