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于开篇各名人权威对本书的推崇,好奇在那些精炼又意喻深刻的话语里,这是我对《娱乐至死》的最初映像。陈丹青和周国平老师的话,更是正中自己平日的一些思考:信息与行动严重失调,我们要把自己娱乐至死吗?怀着有些急切的心情,开始了后续的阅读。
短短前言,讲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直观的想到自己的事:特别喜欢刷微博,几乎每天都要刷到底部。关注的人,热点,哪里好玩,好吃,点个赞马克一下,下次有钱就去;哪个大V又出调色教程啦,打开,粗略看一下,是小清新风格呀,马克一下以后好好学;咦,噗嗤大叔又出新内容了,怎样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来,点进去,学学,这些点我以前好像在哪儿见过啊。
每天都花特别多的时间在刷微博,刷各种公众号,要做的事,要学习的事,一天推一天,很少,几乎没有落到实处。每天都在憧憬想要的生活,点赞那一条条微博后,仿佛已经做过努力,好像已Get到了某技能,已做到某事。
我们热爱的东西啊,这样一步步带我们走的离理想更远了。
第一章读的有些艰难。语言即媒介,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文化的内容。这些观点以往不曾听说,读罢全章,混沌的思路稍微开阔了起来,提练起来也就是上一句话了。作者花了一章的内容在讲剖析一句话,是他在写作的时候,也在考量无名的读者,所以才尽可能写的浅显么?有了他的书写,我们对‘媒介即隐喻’这句话有了认识,这也是认识事物实质,定义事物的一种,作者本身也在印证自己的观点。
关于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昨天晚上刚好在和朋友讨论一个话题,他最近有个特别深刻的体验:“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所有人都会主动去结交你。”我建议他把这个体悟得出的经历写下来,会更具体的具有说服力,他马上回复到:“还是别了,写出来,怕是会有负面的引导。”我觉得其实还好,事实可不就是这样么,大家都愿意和优秀的人结交呀。这对于喝惯了毒鸡汤的我们来说,并不算特别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真理,但是起码的,它不适合一些主流正派媒体的论调,这样会引导市侩的价值观,不太积极。
就像作者文中说的,有时候,真理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我建议说,你要不换种表达方式,简单的说,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拓展社交的好建议。落脚点放在鼓励读者去做到一个优秀的人,而这种论点的前提,可不就是你原先的意思么?但是有了这样的改变,别人接受起来会容易些,负面影响也会减少。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作者的观点是很超前,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虽然它距离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是有些年头了。这种时候,我特别想接一句,真理是不会过时的,但是作者好像并不这么认为。他写道:“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也许是因为,某些情况下,作者所处的媒介的认识论刚好可类比我们当前的时代,也适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媒介下。
印刷机到电报,话语的定义不断被刷新,就像梭罗说的,电报使相关的东西变得无关。源源不断的信息与它们的受众之间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越来越多类似“阿德雷公主得了百日咳”的信息出现,商人们为了有利可图,不惜花重金架设大量电报线,公众没有像印刷机时代下那么理性,猎奇,性,这些低级的趣味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已有的这些来看,现在,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处在一个电报的时代,在我们的时代,甚至电视都算是落后的。过度娱乐的情况更严重,信息的更新快到你没有办法去持续的关注某件事。学习传播学的时候,我们讲到一个政府在娱乐圈的行为,引导舆论导向。发生了某些重大的政府失职行为时,舆论导向不是在反思政府的不作为,而是在大力渲染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人情就是一个很大的文章点。或者干脆这时候,就会有某些大明星恰当的被曝光了什么,公众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分散了。(情节参考韩国电视剧《匹诺曹》没有人去追究政府的职责,政府工作会有改善么?很难,起码他们都不会把错误摊开来讲,缺乏一个起码的正确态度,谈何其他。娱乐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可能这里会有维稳的需要考虑吧,但重点的是什么,不能偏颇。
以上话语,可能不适宜在某些场合出现,我们的国家正发展的越来越好,宽容度是和发展程度相匹配的。
碎片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微信公众号,微博都在做图文,长的纯粹的文字,不加修饰改化很难有人会看。目前来看,小视频正在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趋向,人们越来越懒得思考,习惯便捷的去获取信息,虽然这信息和他们本身并不相关。不会给你提供改变你一天计划的信息,不会让你采取本来不准备采取的行动,不会让你更加了解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就是与你无关的信息么?
娱乐至死,在这里,振聋发聩。我们都应该好好想想,要继续浪费有限的生命在这无尽的信息汪洋里么?
信息过剩,行动越来越少,这也是文章开头我讲到自己身上的例子,我们越来越无能,越来越无聊。这都不难理解,如果你也反思过自己的处境。
所以我的建议如题,别每天刷公众号了,去做你自己的事。想学调色,就打开PS,从导入照片开始吧;想学烘焙,就去买工具、原料,这周末就可以完成一次;想多交朋友,就先走出房间吧。
要想过的好,做的得比想的多。
《娱乐至死》并不是基督教书籍,作者尼尔.波茨曼是一位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对当今的社会特别现代美国文化非常有启发意义。
综括全书,波兹曼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
一、电视介入政治使得原本严肃的竞选仿若综艺节目,民众热衷于政治家的花边八卦,对他们的着装外表评头论足,并让这些毫不相***因素直接影响手中的投票器;
二、电视新闻报道的强势覆盖,大规模轰炸,使得原本多元情绪的新闻事件都变得淡化和娱乐化,主持人机械的"来看下一条",就轻巧地将观众注意力转移,而包含在每条新闻中的应有情感正在丧失,无论观众还是传媒都在变得冷漠。
以上两者,是对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描述,也可看作是对今天中国的预测。
虽说波兹曼的这一判断语调平和,但却内含绝望之心---电视1900年诞生至今不过百年,但它已将政治、新闻、教育乃至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场喧哗缤纷的"杂耍"。在那张壮阔无比的"电视"屏幕上,无论多么残忍的谋***,多么恐怖的地震,多么荒诞的政治丑闻,只要主持人温柔地说一声"接下来",一切便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得干干净净……
当然电视给那些老弱病残以及汽车旅馆里那些孤独的人们也带来了很多慰藉。
以前在印刷时期,也就是书籍时代,美国人读书的风气蔚然成风,也怕魔鬼利用人们的无知来欺骗,所以教会大学不断兴起。美国整体的思维都是比较理性和严谨的。记得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持续了7个小时,中途人们还回家吃饭,而且这个也不是到后期级别很高的总统辩论。双方的句子结构,长度和修辞都是不落与书面。整个逻辑,修辞,隐喻是要求听众有很多素养。但是大家就是喜欢听这些,这个也是人们生活一部分,大家抱着孩子,有人吆喝着卖东西,有人喝点茶和酒。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阐释年代,一种思想的模式和学习方法,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
但是到19世纪中期,电报和报纸开始登上舞台,为娱乐时代奠定了基础。电报消灭了地理的界限。开启了一种新的话语定义。当地新闻和那些没有时效性的新闻边失去了报纸中的中心位置,比如浙江省的人和云南省的人似乎可以交谈了,但是交谈的内容往往是大家不了解的或者根本不关心的。通过产生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就是说以前我们接受的信息和行动比是基本平衡的,我们了解的信息具有影响行动的价值,比如村里要停电的信息,我就马上去买蜡烛。
但慢慢信息量越来越大,却与我们关系不大。因为电报的特点是适合于传播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会有更多新的信息取代。所以新闻标题是——耸人听闻,结构零散,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而且一个消息和后面一个消息基本无关系。智力就是我们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
这中间的变化有个例子,纵横字谜开始流行,这个是很大的一个改变,因为以前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索信息,现在开始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娱乐开始。
之后摄影术开始发达,因为照片没有句法,这使他无法和世界争论。他与语言差异很大,语言只有表现一系列主题时,才有意义,不能把字单独抽出来。而照片不存在脱离语境的问题。非常直观。接着电子和图像革命。
电视粉墨登场。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但是不需要我们动一点儿脑筋,看电视目的是情感上的满足,娱乐化大行其道。就算是新闻报道,播音员说,明天同一时间见。为什么要再见?照理,几分钟的屠***和灾难让我们一个月难以入眠。播音员面容姣好,亲切态度,开始前和后播放美妙音乐,生动活泼的镜头和绚丽夺目的广告。实际上告诉大家没有理由为电视上的不幸哭泣。
接下来很长篇幅作者继续讨论电视的娱乐性,人们开始手术直播,强奸案直播,慢慢教会开始有很多的电视台,教育也用娱乐方式直播,总统竞选也是电视播放。虽然说这些人初衷并不坏,但是他们忽视电视背后的话语权,有些事情看起来你在利用对方,而实际是对方控制你。
比如电视新闻往往是严肃不安+轻松广告,人们也习惯了电视的不连贯,我们不会因为播音员刚播完核战争新闻之后插入麦当劳广告,而晕倒。而且主播的言语也会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需精妙含义,否则你会失去观众,而且在民主的社会就是不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没文化。电视节目超现实的外壳下是反交流理论,哲学上交虚无主义,精神病学上叫精神分裂症,用舞台语言就是娱乐。
再比如总统竞选,实际后来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形象和说些俏皮话,比如里根总统,实际经常说话自相矛盾,但是大家很理解他,形象好气质佳,而且经常表演性的俏皮话,把大家逗乐了。
最令人深思的是教会的很多电视,虽然动机不坏,但是效果却使得人们越不敬虔了可能。很多时候为了收视率,结果很坏。而且电视上,真正让人出彩的不是记住上帝,而是那些经历丰富,正装的传教士。因为电视是以具体形象进入人心,而不是抽象概念进入的。而且真正的宗教是需要一定环境和一定礼仪,而通过娱乐的电视,会远离上帝。试问你在看基督教电视台的时候,是否挺着身子正坐,还是可能也吃着东西。
一个40岁的美国人他的生活中基本已经观看了100万条广告,退休前还会看1万条,请问他的大脑的组成部分是否已经改变。而且广告从19世纪末,商业广告已经背离了语言陈述,比如麦当劳广告,没有可以验证的符合逻辑的观点,里面有美女和俊男买汉堡包,享用的表演,以及为自己的好运气而狂喜,没有任何意见,观众只能找到某种感觉,大量的广告使得人们称了信赖心理表演疗法的病人。而且广告不断压缩时间,因为太长使得人厌烦,瞬息疗法的伪寓言。
你想象一个看过100万条广告的人,可能认为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快速解决,复杂的语言让人无法信任,争论让人反胃,而且没必要在政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划定一定的界限。
实际上真正的是电视改变了人,你想看光100万条广告的人,怎么才能在教会里安静听道。一个经常看广告的人,被广告里的汽车和珠宝等表现的家庭幸福所寓言的人,怎么能安静嫁个人。
一切都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其实不只是电视,我们周围的很多很多。
之后又讲了些芝麻街的教育电视,实际主体还是娱乐。美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国家。我们呢,正在路上,看看跑男就知道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人民的美德。不说别人,就拿当今首富也是我的偶像比尔盖茨说说吧。
众所周知,比尔的财产有500亿美圆,很惊人的数字吧!可能有人会说那他肯定很享受吧。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所以即使是花几美元钱,比尔也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另一次,比尔与美琳达来到一家墨西哥人开设的食品店,这里被公认是西雅图最实惠的商店,刚一进店门,比尔就被“50%优惠”的广告词吸引,在不远处的葡萄干麦片的大盒包装上的确写着这样几个字。比尔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标价。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本地的一些商店要比这里的价格高出一倍。比尔想得知它的真伪,便上前仔细端详。当他确认货真价实时,才付钱买了下来,并告诉美琳达:“看来这里的确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被多掏腰包。”
在微软,比尔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这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下一个出场,郭晶晶”,看!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又出场了,每一次的跳水比赛,她都为国家做出了不朽成绩,而她在这之前完成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忍受一次次疼痛,我也只能在她出场时,在电视前给她一声“加油”。
她是我的偶像,更是我的榜样。
郭晶晶被称为“跳水皇后”,但你知道,在殊荣面前,她付出了多少常人不能忍受的代价吗?
郭晶晶是妈妈是胶片厂的工人,爸爸是一位火车司机。她天生就与运动有缘,10个月就能够满地跑,6岁与跳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慢慢地,练着练着,麻烦就来到了身边,她的膝盖骨有一些突兀,会直接影响她的空中造型,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她的跳水生涯等于结束了。郭晶晶苦了,她说:“我不能离开跳水,我太喜欢它了!为了跳水,再大的苦我也能吃!”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回荡在我的心中,也一遍又一遍重复在所有人心中,她的执着,她的一次次努力,声声恳求,让她在跳水大路上继续走了下去。郭晶晶每天晚上都让直接140多斤的爸爸坐在她的膝盖上,一颗颗汗珠从她的脸上滚下来,谁都知道这种痛苦谁都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但郭晶晶为了跳水,不顾一切,每天坚持,每天忍受,两年,这个毛病愣纠正过来了。
郭晶晶努力练习,11岁时候,终于进了国家队,但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一次冬训,起跳时,训练场突然停电了,她心一慌,从高高的跳台上摔了下来,颈骨、腓骨都折断了,断骨呈交交叉状,她悲痛万分,趁别人不注意,自己一步一步地练习,经过她自身的魔鬼训练,带伤与别人拼搏,像一棵小草风刮不到,雨打不到,终于取得了一枚银牌。1998年,她终于***进了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上,她给我们展现了最美丽的一跳,为她的跳水生涯划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
郭晶晶,我的偶像,她就像一个火把、就像一个指南针、就像一面旗帜。她是我的偶像,并不因为她的面貌,而是她的精神,一种坚持不懈、一种突破自己、一种向目标奋斗的精神……
她,冯老师,一个朴素,善良的老师早已成为我的偶像。
五年级的我,除了体育和语文,别的科目老甩尾巴。在期中考试中,我的语文成绩进了前五名,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滋润着我,更多的是,质疑与嘲笑。
冯老师叫我去办公室,问我:“这次考试是你真实成绩吗?”显然,同学的“造假”传言,让她警觉了。
我什么也没说,还是望着她,心中无底气,其实我已经心乱如麻了。
“嗯,冯老师相信你,你的成绩是真的!再接再励!”一股暖流爬满全身,看着冯老师那双永远荡漾着涟渏的眼睛,我哭了,原来,被人信任的感觉如此之好。我问自己,你够资格享受这信任吗?
从此,我变了,不再自欺欺人了,一有时间便捧着语文书,认认真真地复习,“你要证明给他们看,你是最棒的。”这是我的切齿之言。
又一次模拟考试来了,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我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成绩出来了,连我都难以置信,我居然考了第一名,冯老师十分激动,带头鼓掌起来,我,终于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昂起了头。
下课时,原来的‘第一’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确很了不起,但我们并不知道你的分数有没有水分,所以,如果你能在期末考试得第一的话,大家都认可你。”
我没有大意,每天都会复习得很晚,每个周末还去冯老师那,她会问我有什么没听懂,还会问那些调皮鬼有没有捉弄我。我十分感激她,可我一直没说出口。
终于到期末考试了,在进考场时,我十分紧张,“笃笃笃笃……”一串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从考场外不远处响起。
“咔嚓——”——门被推开了,冯老师喘着气,对我们说:“考试之前深呼吸几下,就不会紧张了,学我做……”
还真的不紧张了呢,老师,你放心,我知道你的用意,我一定会考好的……
出了考场,体育老师跑了过来,说:“你们冯老师生病住院了,真搞不懂,她为什么要在考试前跑那么快。”
我没心情听他讲完了,问了他冯老师在哪个医院哪个病房后,就飞快地跑出去了。
到了老师的病床前,我真有想哭的感觉。冯老师连忙坐起身:“你怎么来了,考完了吗?你……”
我俯下身子,拼命地止住泪水,抹了把鼻涕,哽咽地说:“老师,谢谢您,其实那次考试……里面确实有水分。但是,后面的考试都是实打实的。”
冯老师微笑地看着我,轻轻地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一怔,泪水终于忍不住了。
冯老师啊,您的一次宽容,给了我痛心的自责,这无人知晓的自责,竟然点燃了我义无反顾的自立,才有了我最终真实的辉煌!您是我心中最有爱心的偶像!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崇拜的偶像,像我就有一个偶像,她常在世界网球赛中获得崇高的荣誉,在网球界中可是鼎鼎大名呢!她就是李娜。
李娜是我心目中第一位崇拜的对象,我从小就开始对网球有很大的兴趣,假日时,总会到教练那边练习,虽然打得不是很好,但我在网球中寻找到快乐。不过自升上小学三年级后,课业开始有了变动,打网球的时间可是几乎都没有,再加上爸妈为了赚钱而连夜加班,所以只好在家中看电视。我在无意间转到运动台,当时正播报一场网球赛,世界各国的的参赛者全都专心投入在战场中,整场比赛战战兢兢的,好恐怖啊!看着看着,我几乎也被这场画面给着迷了,每个选手都使出他们的必***绝技,而中国的代表就是李娜,连续打败了好几个国家,获得了冠军,这让我开始崇拜她,衷心要当她的“头号粉丝”,我也就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跟她一样为国争光。
自从看了网球赛后,我动不动就去找教练学习,教练更是说我最近进步了很多,爸妈则是说我疯了,经过一段时间,我才突然发现,我是不是迷网球迷疯了?我平时没事打,平时考了也打,甚至连月考时也不放过,就还是照样打,把成绩搞得一塌糊涂,然而就被禁足了一个月,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就在月底时,我正高兴又能再打网,我就像疯狗似的发神经,兴奋不已,连走个路都会被自己绊倒,就回家的路途中,我被一台自行车给撞了上去,脚痛的哇哇叫,慢慢的,血从脚一滴滴流出来,我差点吓得魂飞魄散,之后等我醒来时,已经在病房里了,爸妈正叫着我的名字,我觉得时间已停止了,当妈跟我说:“你以后不能跑步了。”我突然眼眶红了起来,心想:“这不就代表阎罗王已经判我网球的生涯死刑了吗?我不相信。”我试着想把脚动了一下,不过却一直发疼。出院后,虽然不能跑步,但我还偷偷的再练习,之后,脚不像以前小跑步就痛了,我下定决心要继续打网球,像李娜一样。
我打网球不是为了荣誉,而是想得到快乐,像李娜一样在网球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偶像,不管好坏,他一定是自己想学习的对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