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一年级小朋友作文怎么辅导)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一年级小朋友作文怎么辅导)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9-23 04:25:16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一年级小朋友作文怎么辅导)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一】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用一两句话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对于知识面广,识字量大的孩子则不必拘束,让他们尽可能地去自由发挥。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要想让孩子喜欢表达、喜欢写作,家长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写作成果,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条件的花些时间把孩子的写话打出来发到博客上与大家分享,或者投稿到相关报刊杂志。这既可以作为童年的记忆珍藏,又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使他写作的热情越来越高。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二】

由于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三】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很急的向他走来。小兔问小松鼠:“你有什么事吗?”小松鼠说:“要下雨了,你快回家吧。”“啊!我还要去奶奶家。可是我家的阳台还晾着衣服呢。”小松鼠说:“我去帮你收衣服吧。”小兔说:“谢谢你。”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四】

不知最近你们心情好不好,我想,肯定好不到哪里。因为你们上课说话,老师罚全班同学写检查。你们让全班同学跟着你们挨批评,你们心里能心安理得吗?能好受吗?

老师教我们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老师把无数的知识教给我们,就像蜡烛把光芒给了我们,燃烧着自己,就像园丁用水壶浇灌着我们,把我们培养成茁壮的大树、鲜花。老师是辛苦的,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这段日子有一些同学老爱上课说话,昨天下午第一节劳技课,老师把教鞭敲得山响,说话声依然不断,课堂成了大集市,只差叫卖声了。于是,班主任要求我们每人写300字的检查。我们只有无条件地接受。

在此,我想对那些上课爱说话的`同学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有班纪,无论到哪里,都是不能违背的。上课说话就是违背了班纪。对己对他都没有好处。首先说对己,你上课说话,老师讲的知识没有听进去,就相当于你没有学,你已经失职了;再说对他人的影响,上课说话,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罪不可恕;你打扰别人听讲,实在是罪大恶极。老师只让写检查,真是太便宜你们了。你们一定要改掉上课说话的坏毛病,如果小范围的纪律都不能遵守,到社会上违法时,等待你们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改掉坏毛病,同学们会原谅你们的,老师也会原谅你们的。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五】

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上,我们的'语文老师戒了一个电话就匆匆离去了。在跨出教室门坎的那一刻有过头来说:“老师有点事,你们先自习,但我会快去快回的

我们看着老师鞋后的小穗子渐渐没了踪影才送礼一口气。齐天大圣—小印首先发话了:“现在我是西游记3的导演,现在开始招募人选。”后面几个女生摆弄着自己那乌黑亮丽的头发。小印跳到她们身后,两手叉腰:“不错,不错盘丝洞的妖怪就非你们莫属了。后排的男生呢?小戴正和女生们讨论减肥秘诀,他拍着自己圆溜溜的肚皮,羞愧地说:“难道证没有我用武之地吗?”齐天大圣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拍着他的肚皮说:“老兄,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参加我的西游记3吧!虽然猪八戒有点花痴,但起码是个好人。”平时少言寡语的小重异常反态,自告奋勇地对小印说:“我来当唐僧吧!”小重前面的小伟不甘示弱,兔子似的跳到后面拿起拖把王身后一查,自豪的说:“我是沙和尚!”“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小印高兴地蹦上台,拿起扫帚,弹起了吉他,跳起了恰恰。全班人都被感染了,嘴里还哼着:“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却怎么也飞不高。”“白骨精来了!!!调皮鬼—小斌喊了一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在台上的小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踩着别人的桌子带着扫帚蹦会了位。全班人40几双眼睛盯着门口:”一秒,二秒切,骗人的!”不知谁说了一声全班又炸开了锅。当几个女生在位子上跳着自编自导的健美操时,小斌大喊了一声:“老师真的来了!!!”所有人依然我行我素。当老师踏进班级时,全班人和物都定格在哪一瞬间了。

哎,当然也免不了一顿严厉的训斥。这就是一次令我们有悲有喜的上课小插曲,电脑前的你们,千万别这样哦!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六】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可由一副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理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孩子自由想象,让童心自由绽放。

一年级作文要上课外辅导吗【七】

近日,听了几节新课程展示课,关汉卿《窦娥冤》(节选)、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钱钟书《谈中国诗》,三节课敦促我渐渐厘清了对于问题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上课?”

首先,为了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存在不是因为我们要“展示”什么,而是学生有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尤其母语的学习,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因为是母语,人人都懂一点,并非零起点,并非空白,因为是高中生,知情行意“不必不如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了两个问题: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学情。从学情入手,立足文本,研究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文本的价值方向和利用点。这里的研究不是备课时的单相推定,而是基于细致的了解、征询,尤其是课堂现场的因势象形。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给时间、给空间,给指导、给方法。备课的着力点不在于怎样教,而在于让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基于“学”,定乎教。课堂的起点应该始于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以及随之而来的疑惑和需要。这才是“教-学”的本义。

钱钟书《谈中国诗》一文处在必修五第三单元,该单元是必修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唯一”其教学价值更重要。单元提示即要求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学习关于欣赏、评论文艺作品的规律的知识,参照文章的写法尝试作一点分析和评论,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研究学生的需要就是研究学生的“能”与“不能”,作为高二的学生是能够理清本文思路把握基本观点的,也就是说不需要我们帮助。本文所谈的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以及最后的观点是很明朗的,如果作为重点,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之,这一点倒是学生未必都“能”的。对于其中的“不能”也未必都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有些是我们“教也不能”的,比如本文的钱式语言的幽默智慧。而有些是我们“能教”的,也是必须教的,否则文本的教学价值将被流失。比如本文作为“唯一”的文艺评论性随笔,其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的传统方法一般是纵向的,而钱钟书先生则从横向的角度,在全球诗境中谈中国诗特征,具有很高的智性)对于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评论的规律方法,以及此类随笔的写法(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是值得我们研习追摹的。此外,大家学者严谨周密的论述风格也是“需要”追随的。学生的“不能”在此,需要在此,我们的价值也在此。

其次,为了课程的目标。准确地说,是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具体到文本,应该就是其教学价值的设定。尤其当文本的价值因为学生的未知而不知道“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强加”,否则就是“”。当前,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的非指示、课堂的生成等等概念常常被误解,造成课堂的媚俗与低就,丧失教学的引领拉动功能。我们之所以“教”不仅基于学生的“不能”还要着力于学生的“不知”,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空白有所填补。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出自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是《窦娥冤》第三折。应该认识到,戏剧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盲区”或者说薄弱环节,尽管新课程设计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选修,但我们实际上未必“选修”,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戏剧这一悠久艺术门类认识的空白,不能不说这是极大的缺失。所以,必修中的`这一单元显得尤为难得,值得重视。但我们处理戏剧文本时常常把它混同于小说和诗词教学,分析其情节设计、人物形象无异于小说,欣赏曲词又几近乎诗词鉴赏,全然不关乎戏剧文本的特点,失去了“这一篇”的教学价值,即教会学生读剧本,看出剧本的特殊“门道”。本文属于元杂剧,对诸如结构设计、情节推进、人物塑造、舞台布置等分析,都应体现这一“类”的不同。譬如,剧本中的说白主要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曲词只是辅助,曲词主要为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对于戏剧(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是本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需要”。当然,不能陷入知识性讲座的误区,也不必上升到专业的高度。结合文本,接触样式,认识规律,就是“门道”。

此外,更深远的取向是为了学生的“不需要”。教学上,牵手就是为了放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课的教学几乎就是大包大揽,从作者简介到注音解词、从词意概括到即兴写作。这首词出自教材必修四,单元目标设定为品味赏析,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两点都没有完成,至少没有到位,尤其品味语言这一目标。这里,我想说的是,所谓文本只是一个例子,长期误导了我们。因为把它当例子,只顾迁移拓展,举一反三,忘却了文本、语言本身,大而无当,玄远缥缈。基础教育的语文学习在于培养语言的敏感、美感,在于深入、细读,语文教师惯常以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东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顺便显示自己的“渊博”、“高深”。正是这种游离使得我们的学生长不大、放不了手,高三备考时的窘迫即全线暴露。就本课而言,并不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而是达成方式的问题,主要是结论给出得太快,课堂陷入“听讲”的窠臼,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众。当然,这与课堂内容“太满”有关。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静心、尽力地深入文本、深入语言,体察、还原作者的情绪,进而了解诗词。

表现情感的特殊体式和方法,最终达成“不需要”我们也会读诗词这样的目标。为此,根本在于还给学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准备”尽数倾泻。日常教学的“慢”功,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且为之计深远。

我们为什么上课?为了学生的“不知”、为了学生的“不能”、为了学生最终的“不需要”。所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直是一个口号。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服务对象,而不是被动的受众,我们不知道所服务对象的需要,或者根本不管不顾对象的需要,只是一味地灌输下去,不管其已知还是未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被动充当老师“多情”的受众,作虔诚状,作欣欣状。坐在课堂上,面对母语的学习,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大的悲哀,但学生是无辜的。我们让学生忍受这样的“被服务”时日久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