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表妹不要自卑的作文(写一封信劝导表妹作文600字)

劝导表妹不要自卑的作文(写一封信劝导表妹作文600字)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09 22:59:57
劝导表妹不要自卑的作文(写一封信劝导表妹作文600字)

劝导表妹不要自卑的作文【一】

一年以前遇到过这本书,当时读了几页便放弃了。一年以后再重新拿起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可见,读书也是要靠缘分的,然书可再读,人难再遇。

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很早以前,通过某本书了解过弗洛伊德,到底也没有用心记过相关理论。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主要阐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关于自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记得之前在某篇文章里就看过类似“我们之所以自卑,是因为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我最喜欢他关于婚姻的态度,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虽然这个“伙伴关系”听起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其实婚姻真的是一种长达一生的合作,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并没有高低之分。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突然想起,“奇葩说”关于social的一个辩题,人怎么可以不social呢?即使名声地位到达一定高度的人,在未成名时也是需要social的,否则哪能存活于世。毕竟我们存在于与他人的联系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这个观点似乎和马原中,“唯物”“唯心”还是“存在”的关系时相似的。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映射,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里面有个没有注明出处的调查说,教师的孩子往往学习并不优秀,医生的孩子常常产生精神问题。后者不知道,前者根据我的经验倒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似的。至少我是这样,在脱离父母监督的高中,便走向了不归路,大学简直放飞了自我。虽然没有太差的结果,但是明显自己应该可以做的更好。三水同学应该也算吧,只是他比我幸运一点,高中还是有监督的,到了大学也是浑浑噩噩。

关于梦境,人的人格在梦中和清醒时都是一致的。只是梦境中,人比清醒时更为放松,人格受到的障碍和防御减=少,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支持和维护。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还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从环境和基因方面,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讲述的;还有工作方面,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还有犯罪问题等等。我感觉这本书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看,少年可以从中改善自己的情绪;青年人可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中年人可以在有适合自己的育儿观。

最后以这句结尾,“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我需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劝导表妹不要自卑的作文【二】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生活的意义;二、心灵与肉体;三、自卑感和优越感;四、早期的记忆;五、梦;六、家庭的影响;七、学校的影响;八、青春期;九、犯罪及其预防;十、职业;十一、人及其同伴;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劝导表妹不要自卑的作文【三】

阿德勒认为,人这一生必须面临的三大制约(也可以称之为人的局限性):

一、我们都必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目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人类与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必须共存,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这个地球。

二、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一切组成这个星球的人类体系。所以我们必须与周围人相互关联,因此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人类有男有女,这同样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人这一生中都无法绕开爱情和婚姻这个问题。即两性关系。

因为有这三种制约,便有了接下来的三大问题:

一、既然我们的星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人类获得永存?

二、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怎样定位,才能达到与人合作的目的?

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两性关系”?

而这一切的表现形式都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职业、人际关系、两性关系。这几乎涵盖了我们活着的一切内容。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工作、又没有朋友、也没有家庭和伴侣,是否可以说他是活着的,然后这种真空状态应该是很难的,我们总会与这个社会发生点什么。而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必是将活着视为一个充满危险的事情,尽量避免一切的外来接触,进行自我封闭,最后只有与现实不断失联,生存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相反,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份充满成就感的工作、值得信赖的朋友、美满的婚姻。他将活着视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于是他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机遇,即使遇到困难,也有超凡的勇气去解决。

因此,阿德勒认为: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地为人类的福祉作贡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若非仔细想过,我们很难看到自己处于地球、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利益相关的个体,我帮助了你,你帮助了他,他又帮助了我,都是息息相关的形成一个社会运作系统循环,才会推动社会向前,推动自己向前。而不是自我封闭的个体。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世界,一切以自己的感受、利益为出发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