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600字金融作文儿童版)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600字金融作文儿童版)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06 11:51:31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600字金融作文儿童版)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一】

大学时在学校附近的图书超市看到了一本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阅读之后感觉作者实在是非常优秀,作者在书中推荐了一些书籍,我就按着作者的推荐,开始了阅读,作者推荐了一本金融类书籍《金融的逻辑》,我就在当当网上买了这本书开始看,因为图书超市当时找不到这本书。阅读之后感觉作者的一些观点非常有见地,深受启发。

在分析英国崛起的原因时作者指出英国之所以在18世纪开始远远超过法国,并最终在世纪末战胜法国,其关键之一就在于英国有更发达的金融技术让它更能将未来收入提前变现,正因为英国有着比法国远为发达的证券市场,是英国不仅能以未来收入为基础融到更多国债资金发展国力,而且需要支付的融资成本也比法国低一半。更强的证券化能力使英国可以筹到更多的钱用于发展国家实力,使英国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都一直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让不到两千万人口的英国主宰世界两个世纪。正是由于金融的发达,导致了西方的崛起,而反观中国,当时落后的金融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苦难,分析的很深刻。

作者另外说中国的儒家文化其实是一种保险,因为在古代社会个人经济风险交易功能主要由家庭来承担,那就对家庭文化有相应的要求,在中国就有了儒家文化;如果这种功能主要由市场来承担,那么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必须有相应的内容,在此背景下西方发展出自由、民主与法制,与此同时,西方的“家”越来越成为一个单纯的精神生活细胞,以兄弟姐妹间、长辈与晚辈间的感情交流为基础。因为西方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保险就可以用市场来取代,市场使个人更加自由,不再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父母在退休后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需要受后代的支配。对于儿女来说,他们也不用感到“孝”的责任压力,但他们出于爱父母还是可能选择自愿去照顾父母。但是没有了压力,人会更加的轻松。

作者在分析公司时提出,公司不举,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西方之所以强大,在于他们有汇集大量资本、“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散创业风险的方式,亦即公司。因为公司的强大,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作者从经济角度对于国家发展的分析非常到位。

在谈到创新创业时,作者说到创新、创业成就的实现是由于资本市场培植、催化的结果。尤其是股市,股市给社会提供的不只是表面上的融资,更重要的是提前估价创业者的成功,并加速实现创新者的成果,给社会贡献活生生的创新榜样。没有金融市场,就没有股市,没有股市,就没有风投、PE投资,那么创业、创新风险就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分散,也就不会有国家的强盛。

这本书使我对于金融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是个金融小白,这本书算是金融的启蒙教材,其中的以上观点使我深受启发,影响了我以后的决策,也许一本好书的作用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往好的方向改变,而这本《金融的逻辑》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二】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金融危机日益严重,最终将我们的就业保障一次性给解决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唯有等厂来。现在已经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了!今天将有百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还有去年那30几万没找到工作的,以及过年后大量返乡的民工、社会青年……还有降薪裁员的国企民营,拒绝招工的公司,五万多家***的企业,跨国集团的停产……哪一项不把我们的就业扼***于摇篮之中?一直憧憬以后的工作会怎样会怎样,有过千百种答案,唯独把就不了业排除了在外。这个人生的转折点来得太突然了,就像初中的新课改一样……

其深沉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因深陷战争的泥潭没脱身的希望从而发明金融债务工具:美国政府全力运作,使得取代了黄金的地位,并且迫使世界主要银行接受购买美国国家债券作为信用储备。这意味着,美国不必出售其黄金储备以及任何其他有形有价的资产,仅通过发售美国债券就能换得大规模的外国贷款。当美国债务被外国主要银行当做财富来储存积累时,美国一旦缺钱,只要通过印刷一批此类债券,外国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再就是中国在随后30年成为世界上位居第二的持有美元和美贷最多的国家。而且美国的经营和消费都是虚拟的债款。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三】

2008年金融海啸,美国著名的老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消息一出,震惊世界。因为商界一直有Too Big To Fall(太重要以至于不能倒下)的潜规则,所以当这个有着158年的超级投行的最终倒下,也说明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之深。

国家不幸诗家幸,人们预计马上好莱坞就会投资拍摄相关影片。影迷已经手拿爆米花等在电影院里,不成想等来却是老态龙钟刚刚出狱的哥顿·盖科(《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和头戴棒球帽永远在挑战山姆大叔的胖子迈克·摩尔(《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两部影片,前者竟让资本大鳄有了亲情的概念,后者虽有出色的资料整理和剪辑观念,但是又失之艺术气息。

直到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狮门影业慧眼识珠,迅速拍下这部由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初哥J·C·陈多尔、凯文·史派西、杰瑞米·艾恩斯、扎克·昆图等数名男星共同主演的影片的发行权。美国以及全球的观众,才得以欣赏到好莱坞第一部能够如此清晰的解析金融危机起源的精彩独立制作影片。

影片讲述的正是2008年金融风暴之前的24小时内,一个老牌投资银行内发生的所有事情。根据影片的阐述,投行在三年内经营了一款将不同信用评级整合在一起的抵押债券,在发行了大量该类债券后才最终清楚其风险性,但是为时已晚,由于杠杆效应,一旦出现下跌,公司需要赔付的价值甚至远远高于公司的总值。而就在此时,“补仓”的抉择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投行老板图尔德描述此情此景为“音乐停了,风暴来了”。

影片完美的遵循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定律,一天之内,一个故事、同一个场景,变化的只是人物的语言、状态和失焦的摩天大楼窗外景色。影片的终极问题,也和经典戏剧一样——当面对矛盾时,人如何选择,或者,用另一句话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来说,选择就是,卖掉不良资产,还是***。当交易部的头目山姆拒绝将不良资产转移给同行的时候,他认为:“我们正在把毫无价值的\'东西卖出给自己的交易伙伴,我们正在搞垮别人的事业,彻底的。以后,没有人会买我们的东西。”这是一个从事了34年金融工作的行家里手心中的职业操守,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盗亦有道”,毕竟自己手下的股票经纪人们即将把手中大笔的不良债权和股票卖给自己建立起程度相当深的买家、交易员和客户。如果成功,投行可能会幸免于难,但是金融业会受到巨大冲击,同时,自己也将从此上了同行的黑名单。

信奉曹操信条“宁肯我负天下人”的老板图尔德则认为,有必要“让公司走自己的路,哪怕让其他公司无路可走”。别忘了这位精神领袖对于自己员工——金融从业人员的教诲是:“更快、更狡猾或者干脆作弊”。也许正是这种认识,使得他轻而易举的选择了将债券和股票抛售的做法。

绝妙的是, 对于自己挑起的,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图尔德认为:“1937年、1957年、1984年、1987年,1997年,2000年,都一样,周而复始,这种情况一直会发生,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只不过是控制不住自己罢了。我们只不过是采取措施,做对了我们赚一笔,做错了横尸街头。”图尔德对于金融危机的宿命式总结,精准的令人无可辩驳。

最后风险评估员彼得问山姆,转嫁掉不良资产是否正确时,山姆反问“对谁来说”,彼得回答“我不知道”,山姆则替人们回答:“我也不知道。”事实也是这样,当一个组织或者团体的规模以及带来的影响过于强大的时候,个人的属性就被衰减的无比渺小。在这种情况下,对错之间的界限就会开始模糊。一个错误的决定,既来自一个集合,也来自一个个人。不过,毕竟金融危机发源于这个万恶的投行,最终苦果却要世人均摊。即便资产缩水,拥有高薪的金融从业者也一定比工鞋阶层好过,这估计也是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兴起的原因。

有趣的是,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占领华尔街”运动并未开始。不过《商海通牒》毫不遮掩的曝出了投行中各个级别的年薪数目,最初级的如彼得和赛斯,大约为25万美元,交易组头目威尔250万,大老板图尔德自然更是高的没边,9千万的分红和年薪,身价数十亿。单凭这不平等到极点的工资条,就足以被工薪阶层棒***。但是,话说回来,那些聚集在华尔街,举牌抗议的示威者,又是否真的无辜到可以随便向华尔街大鳄们扔出石头?一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起源又是否只是投行的金融精英闯下的大祸?对此,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片中有一个场景,评估员塞斯问长官威尔,这次的危机会给平常人带来的影响,威尔这样反击塞斯的内疚:“这些普通人,他们想要的生活就是香车豪宅,但是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是他们豪华生活的根本原因。我们用手指在他们天平的一端压了一下,我们抽走手指,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公平社会,但是他们马上就会不干。他们想要我们给的东西,但是又喜欢假装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们装伪君子比我强多了,去他们的吧。”当听到来自不同阵容的致命攻击时,不知占领华尔街的将领们,会作何感想。向来热衷于超前消费观念的美国人民,在使用信用卡预支舒适生活,利用金融衍生品大赚金钱的时候,是否也曾在心中暗暗担心过这样的一天?

影片的结尾,投行成功将大部分债券和股票分摊给了更多的同行,一场危机已经在所难免。山姆来到前妻家的草坪,为自己死去的老狗挖一份坑穴,面对早已形同陌路的前妻,和因为肝部肿瘤而辞世的宠物,山姆擦干眼泪,奋力铲向地面。直到画面消失字幕升起,铁锹与地面的撞击声依然冲击着观众的神经,令人怀疑,死去的究竟是老狗,还是其他的什么?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四】

《大空头》是今年的一部佳片,很多人已经将剧情烂熟于心,也见识了华尔街金融界的愚昧和贪婪,了解了政府和银行对于公众的欺骗。几位主要演员的精彩表演也让影片的质量有了强有力的保证。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迈克尔·布瑞。他在片中的遭遇给人很多的回味和思考。

布瑞性格古怪、不合群,但是对于经济数据和走势有着异常敏感的直觉和洞察力。他最先看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和高风险因素,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他发现房地产市场已经岌岌可危,处于崩溃的边缘。他想到了创造一个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贷款违约保险市场,来从中获利。但是,银行的人都认为他不可理喻,杞人忧天,于是同意和他“打赌”;他所在的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劳伦斯同样不理解他的行为,因为房地产市场看起来稳如磐石,他的行为无异于玩火自焚,会耗光投资客户的钱;布瑞的客户更是不理解他的想法,纷纷要求撤资。面对种种猜疑和指责、布瑞选择了一意孤行,并且用尽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行为,客户和合伙人都决定要起诉他,他承受着煎熬,基金公司的收益率一直在下滑;终于来到了2007年,房地产风暴来了,布瑞成功了。但是,他的遭遇却让人笑不起来。

布瑞有远见,对于房地产前景有着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考,当他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时,他提出了一个有创造力的想法。但是,没人理解和支持他。银行的人在和他洽谈业务后,背地里嘲笑他;他的领导说他是疯子,他的客户说他不可理喻。这似乎验证了一个老生常谈: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同理,一个人能洞察事物趋势,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时候,他得到的支持往往微乎其微。这也许正是人类可悲的地方:人云亦云,好像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惯性,只不过没人愿意改变而已。当某人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错误的、认为这个人是疯子、不可理喻。其实,人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傻子。就像布瑞在片中所说:“人们总希望让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选择价值,但他们选择了权威,并不是基于事实。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很权威,说了他们想听的话。”为什么总是出现这种情况?人们迷信权威?人们懒惰,不愿意细心思考?人们总是看大多数人的选择?也许这些因素都有。但是,放弃独立思考就意味着盲从,最后就会发展成自欺欺人。影片中布瑞的一系列举动也衬托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要想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做法,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很多时候,你只能独行,因为只有你是正确的。听起来可能有点狂妄,但是,事实往往就是如此。布瑞躺在自己办公室里的那个场景让我一直记在心里,很孤单、很悲凉、但是也很帅。一个人在经受如此的折磨后,仍然能说出“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除了敬佩和鼓掌,我还能说什么呢?

《大空头》要讲述的东西很多:华尔街、银行、金融、诈骗、人性等等。我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人对于自己选择的坚持,就像布瑞做的那样。当一个人选择了孤单的“正确”,也就是选择了与世界为敌,与惯性和大众宣战。这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很可能最后你的结局就是粉身碎骨。但是,依然有人选择继续走下去。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敢于一条道走到黑,只因为他们是正确的。在影片最后,布瑞在板子上写下了“489%”这个收益率就是对那些权威和大众最好的回击。

你只能独行,确实,你只能独行,因为你别无选择。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五】

一、迅速按《江西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准备好相关资料,争取尽早到省金融办把经营许可证办下来。

二、加强与银行沟通,选定合作银行,简化*款手续,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先由单一合作银行再向多家合作银行发展,推进与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与信息沟通机制的形成,积极落实“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和进行适当的.利率调整,从而建立公平合理的协作关系,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第一、开展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深入企业了解其财务、生产、销售等情况,通过查询收集企业的具体信息,由企业申报资金需求,将征集的信息统一提交管委会,评审。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动态信用信息数据库。对所有评定等级的中小企业建立信用信息库,包含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法定代表人、注册资产、经营范围、纳税额度等信息,在湘东政务网站公布,提供可供查询的开放式渠道。

第三,建立企业的守信褒扬与失信惩戒机制。企业的信用与担保机构和银行的业务相衔接,对资信等级高的中小企业,登记审核机构应简化年检手续,逐步实行备案制;对于失信企业,将其打入各种融资方式的黑名单,使其被市场自动淘汰,或者促其强化信用观念、履约守信。

关于金融的作文600字【六】

陈志武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他撰写的《金融的逻辑》一书虽然讲解了很多东西方的金融发展事件,但贯穿全书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金融究竟是什么逻辑?通读全书,我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本的逻辑。作者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中国明朝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400年过去了,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命运外,其他国家迄今仍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作者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资本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资本化就是把未来的钱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今天的资本,用于当前的生产生活开支。陈教授认为,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看,的原因主要不是对外掠夺,而是资本化发展与金融创新的结果。这是一个与国内传统认识有较大出入的观点。

应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钱”越来越多,主要也是资本化改革的结果。但要注意一种现象:西方国家往往是政府穷得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滋润;而当前的中国恰恰是政府手上很有钱,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因此,中国还需要很多的资本化和资本深化的改革。

二是市场的逻辑。资本化与市场化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之所以单列“市场化”,源于陈教授在书中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儒家主张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实现人际金融交易,但它不能每个人奋发向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买房子缺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而不是向银行贷款。因为亲戚朋友的钱是“软约束”,没钱可以赖账不还;而银行的钱是“硬约束”,是需要房产作抵押的,一般赖不得。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人去自食其力,也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从本质上讲,市场在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压制。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各种金融市场出现后,中国人的个人空间终于出现并正在扩大。国内社会各界普遍觉得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而西方文化不重视家庭,或者说西方人对家庭情感看得比中国人淡,陈教授认为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而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当然,传统儒家文化的转型是正在进行时,而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说,一种基于金融市场和法治的体系最终取代传统家庭和儒家文化的体系,则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创新的逻辑。作者在书中花很大篇幅分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从媒体上得到的印象似乎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已进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从实际的美国社会生活看,都难以感受到或者看到这种危机。也就是说,危机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证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对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在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时,多数人都将矛头指向了金融创新。作者承认层出不穷的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但这是金融创新的过错吗?作者给予了否定,并认为危机之后美国的消费驱动模式不会终结,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要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关于金融创新,作者认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美国允许自由的金融创新,当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恰恰是通过出现问题,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要有监管。中国的金融管制,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代价,实际上这个代价在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因为美国金融创新出了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说,美国金融的问题是创新过度带来的,那么中国金融可能恰恰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躲过了一次金融危机而暗自高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