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在研习的路上遇到过许多技艺精湛的老师,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位至情至性的老爷爷。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闲来无事,我去南风广场散步。蝉鸣混杂着人声的嘈杂,一切都是那么热闹。突然鼎沸的人群中传来一阵兴奋的叫喊声“快来看,这里有一位老爷爷在写毛笔字”。我寻声望去,只见一老者,白发苍苍,身着纯白长袍,手握长杆毛笔,衣随风动,颇有金庸小说中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风范。我不由得被这超尘脱俗的气质所吸引便走近看去。只见毛笔在老者的手中,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时而勾勾转转、无尽蜿蜒,时而苍劲有力、干脆利落,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是那么地灵动秀丽,不久,一副毛笔字就完成了。
在众人拍手叫好的时候,老者却紧皱眉头,嘴里喃喃道:“怎么感觉少了点什么?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缓缓抬头,望向远方的天空。思索了许久后,只见他猛地一拍手,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然后匆匆撤下刚才那副作品,笔走龙蛇般写下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完后,满意地仰天大笑,花白的胡子随着老者的笑容飘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韵味。我细细端详,他的每个字都是那么方圆兼备、刚劲有力,在藏峰处微露峰芒,在露峰处亦显含蓄。也许是兴趣相投,我情不自禁地上前请教:“爷爷,之前那幅作品,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为什么您不满意呢?”他开怀大笑地说:“天地万物离不开一个“度”,书法也不例外。只有力度、速度、法度、气度四者相融合的作品才为上品。”
他见我对书法有兴趣,便施教一二,递给我一支笔,然后一边写,一边讲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历史。他似乎对汉字了然于心,每提起一个字来,都能讲解得细致入微、头头是道。可是我也许是初次接触长杆毛笔,虽然努力地想控制好,但它始终不听召唤,写了几个字后,手腕便有些酸楚。看到我疲惫的样子,老人说:“中国的毛笔艺术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绝非一日之功,必须长年累月地坚持,一日不练,都会功退三日啊。”
听着老人的话,望着他一脸陶醉的样子,我心里突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是呀,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练铁成金。
无论是美颜相机还是“反美颜”应用软件,其中各有利弊。借助美图秀秀的神效,虽满足了爱美之心,可这种自欺欺人是“聪明”还是“傻”,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回归真实在我耳畔荡漾开来。真实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实是李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真实是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人敢于面对真实,在真实中寻得幸福与慰藉,而今人为何要沉浸于虚伪之中呢?真实美化后虽能得到一时的短暂幸福感,可长此以往,当美化的真实被瞬间打回原形,你又该何去何从呢?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为何你却不敢直面真实的自己,不敢直面真实的生活呢?如果一昧沉浸在自己所美化的生活内,你又敢如何正确给自己定位,如何去追寻你内心真正所想,也许你所认为美化的美好可能会束缚住你,羁绊你。回归真实才是真理。那所谓的“美化”像一层薄薄的窗纸,不费吹灰之力,一捅就破。当现代人人都带着虚伪的面具去生活时,生活还会绚丽多彩吗?
当然,我们必须深省,如何回归真实?回归真实,必须正视自己,只己之短,补己之长。真实必须回归,虚伪必须被摒弃,当我们直面真实,虚伪将无处可存,在现在的社会,人人只有直面真实的自己,放下自己虚伪的心,才有机会获得自己所想;只有人人回归真实,社会才能进步,中国才能更加富强。
真实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的品质。看当今社会,真实已经不多了。表面上说着善的,他的心里可能不是善,不去履行善的职责与义务。这还不算什么,更有甚者把恶贴上善的标签,送给社会;社会上的人们明知是恶,却也虚伪地接受;在接受的那一刻,恶已在心中扎下深根,善的真实在其身上更没有了半点影子。
善的本质是真实的,它绝没有半点虚伪,把自己真实的一切都掏出来示人,铸成了大错,哪怕让人知道后会遭到围攻,但其仍把所有的'一切一五一十地讲出来。尽管会付出大的代价,但他活得蹋实,活得有意义,那一份坦诚令人羡慕。列宁小时侯打碎一个花瓶,因为善,他承认了;海瑞面对当朝腐败与黑恶势力,因为善,因为真实,他把所有的黑暗势力都揭示出来,把它们晾在阳光下……
“虚伪不真实是对人的最大欺骗”。拥有了真实,就拥有了善。有人犯了错误,承认了,可是过后就忘,下次照犯不误。这不是真正的真实。真实是知错,勇于认错与改错,否则不是真实,善的阳光永远不会照亮这种人的灵魂。
现在社会人们的做法令人有些失望:虚伪充斥了人们的心房,对待别人的问话极不情愿,却又装着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应付别人几句,难道就不能说一句“对不起,现在我没有心情,以后有空再专心听你讲话”;面对别人的请求,明知帮不上忙,却“以后再说”、“我看看吧”,让别人存着希望最后只能空欢喜,让事情失去了解决的好机会……面对这些,我们的内心里不禁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我们的善到哪里去了?真实难道真的远离我们了吗?
善因为真实而会遭到非议与伤害,这吓倒了许多人向善的心。
善源自真实。不真实就无法得到善。为了善,尽管会付出代价,但请大家一定要真实。
上课了,数学老师发了前几天的试卷。我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打满分。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我打了100 分。我很高兴。老师对我说:“这次你是全班第一名。”同学们都为我鼓掌。
放学了,我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两旁的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有红的、粉的、黄的、紫的……它们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我仿佛听见它们对我说:“你真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我向它们摆摆手,加快了脚步。一进家门,我急忙把卷子给妈妈看。妈妈说:“儿子真棒!
你再把卷子上的题好好看一下,加深一下印象。”我走到学习桌前坐下,从第一题向后看。看着看着,我发现第五题我做错了,而老师却给我打了对号,这道题可是5 分啊!看来,我这100 分并不是真实的成绩。我想,如果我跟老师说了,那我只能得95 分,就不一定是全班第一了。怎么办?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我决定第二天跟老师说。
第二天一上数学课,我就拿出卷子,小声对老师说:“第五题我做错了,您看?”老师看后,想了想说:“如果改过来,你就只能得95 分了。”我说:“我要真实的成绩,更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老师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拿出笔,把试卷改了过来。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大家又一次为我鼓掌。我想,下次考试,我争取得一个真实的100 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因此镜子总能映照出最真实的自己,它就像是魔镜似的,缷下在世俗前的面具,放下在人世间的重担,什么都不剩,只有未经过雕琢、佯装,那个真实的我。
儿时我们乘着仙鹤,来到这个新鲜的世界,睁着牛铃般的大眼,露出天真可爱的笑容,好奇的绕到镜后,想看看是谁和我长的如此相似,这时的镜子映下我涎着 脸,好奇探索世界的微笑,长大些,上了小学,喜爱背着比我人还高的书包,穿着制服,左照照、右看看,露出期待上学的眼神,这时的镜子映下我渴望学习、期盼和同学相处的神情,现在的我,是个被压迫在庞大升学体制下的“书奴”,啃食着书本,嚼食着新知,做一只来不及消化的啃书虫,这时的镜子映下我被淹没在书海 中,盼着抓住一根浮木那徬徨、无助的眼神。多少次,我迷失于这个烟波缥缈的世界,伫足不前,因为我忘了来到这个世上的原动力,回头望望吧!在这面记录成长的魔镜中,拾起好奇的心与渴望学习的神情。
难过伤心时,我喜欢伫立于镜前,尽情的哭泣,不需将泪水锁在眼眶中,最后擦干泪水,给予镜中的自己一抹坚强的微笑,重新补充能量。生气时,我喜欢伫立于 镜前沉淀心灵,让自己降温,检讨愤怒时不理智的行为。快乐时,我更喜欢伫立于镜前,露出自信的微笑,成功的喜悦,像是和朋友聊天似的,与镜中的自己分享。这时的镜子是一面记录酸甜苦辣的魔镜。
镜子,让我看见过去与现在;镜子,让我看到快乐与悲伤,有多久没有细细的看过自己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忘了用心照镜子,寻寻觅觅,寻一个最真实的自己,觅一颗不用假装,最简单的心。
真实的一天生活就是用每一天去构成的,而每一天是用我们所经历的去构成的。只要是我们感受过的、经历过的就是真实的。每个人都追求快乐、幸福,而逃避灾难、悲伤,我们总是会为挫折而难过,为自己得不到幸福而伤心。设想,倘若我们的生活没有挫折、没有压抑,我们会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吗?
20xx年8月30日,这一天使我感受到了失去亲人、失去亲情的痛苦!这一天,已经生病住院的我的父亲,病情突然加重,使我们一家人感觉天快要塌下来了,使我感觉阳光明媚的天是阴沉沉的。我和姐姐跪在父亲的病床前,拉着父亲因生病而消瘦苍白的的手,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我的心就像是千万把尖锐无比的刀一下刺进来,使我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也把我刺得全身无力。当父亲的主治医生告诉我们我的父亲快不行了,要我们做好准备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觉得我是在做梦一样。当显示着父亲血压、心跳的心电图发出警报声的时候,我仿佛从梦里醒了过来,我知道这是真的了。我大声的呼喊着父亲,我希望父亲能够醒过来,但是父亲却一动不动的躺在病床上。我趴在父亲的手上嚎啕大哭,从来没哭的这么伤心过,就算是以前我受了再大的委屈,再大的痛都没这样哭过。
这一天我是真真正正的感到了痛。感到了父亲的在我心里是多么多么的重要,我是多么多么的依赖父亲。
父亲病逝的这一天,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一天。也构成了我很痛苦的经历,也构成了我在生活中一个很大的挫折。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痛苦的一天,有了这痛苦的经历,有了这个大挫折,我才学会了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真是因为这真实的一天,发生的真实的悲剧,我才看到真实的自己是那么的坚强!
“真实”总能使文章更有亲和力,真实的经历汇成一条河时,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精神和物质的相融。
蒲松龄,一位作家。因为自己家乡有品井。柳泉,所以自称泉居士。在村口搭了个简陋的茶棚。过路的外村人,口渴的村里人,都有了去处。不过蒲松龄的茶是不要钱的,只求人们能给他讲一个故事。时间一长,各村的人都慕名而来,蒲松龄所积累的故事也越来越多。由于每个人的经历都有所不同,有的走过大江河山,有的尝过人生百态,有的是听别人讲的。这么多故事的沉垫使得蒲松龄为以后写的《聊斋志异》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好书的留传为我们带来了精神财富,它对人们的启发,带来了以后丰富的物质。拥有别人的经历,比沉重的携带自己的经历要轻松得多。蒲松龄的茶棚同样是我们的茶棚,是搜寻O的源泉,创造魑魅甘霖。
自己的经历太微不足道了,活过十几了,未尝了解太多,也不曾听过少许。于听的人习惯不语,沉默是金。茶棚那拘谨的绿,开出了万千朵清透的雨花,由经历汇成了雨滴,化作河,流身岁月的那头。太多痛,太多喜的相冲,在流淌的河中,时不时激起一个旋涡,一不小心,便会泣悲于此。
经历使人会更淡定,看出世间万物,都是浅浅薄薄的,像轻纱抚过你的面颊般美好旖旎,令人心醉,真不知道是它在造人吗?还是人捏造了它,让它来困住你我,甚至自己。一点一滴的回忆,重叠相映,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一道道痛苦的线刻在脸上,生成了平静,安宁。经历是过程,而结果呢?是自己想要的吗?可往往现实的结果并不如当初设想般。至于这怎么者,就要看自身了,完美有时也会是一种罪,有点小缺点也才是个成功的人。
经历过”贫穷”会知道。帮助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给予,而是建立在灵魂的基础上的依靠。
经历过”痛苦”会知道。珍惜现在比奢侈的想更好更好。
经历过”失败”会知道。当初的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失败的儿子叫成功。
灵感成就非凡,经历成就未来。让我们坐在蒲松龄的茶棚下,讲述自己的经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