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刚吃好晚饭,正准备上床睡觉了,只听见一声响......
一个长得奇怪的人在我面前出现,他全身布满青绿色,头发长长的,当时我被吓了一大跳,说:“你是谁,干嘛到我房间里,出去!”那个人说:“我是一个外星人,我叫格英。我们有两个族群,另一个族群想消灭我们,我被追***,而逃到这里。””外星人?我太高兴了,外星人来我家啰!我又说:“外星人的领地奇特吗?”“那当然,那里有红色的水塘,蓝色的苹果,还有各式各样的甜点树,有一个雪糕湖,里面有成千上万的雪糕,只可惜暂时我回不去了。”我喊到:“这么好的地方,我也想去玩一下。”他说:“可以呀,我们还剩一些族人,他们正在研究高科技的枪,过几天,有可能我们胜利,也有可能他们胜利,事到如今,我们只能等了。”我说:“那你一直在我这,怕我妈发现你。”他说:“不要紧,我有飞船,可以躲在飞船里......。”
朋友们,我相信如果你有这样的奇遇,也会像我一样问问题吧。虽然这只是我的想象,但是我希望这是真的,让我们一起等待吧。
最近有些传言,说玛雅人预言20**年**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这是真的吗?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果然,被那句古话给说中了,“日有所思,业有所梦,”我梦到了这样一个梦。
20**年**月20日**点整,几个闪着蓝光的球体从天而降,顿时间,吸引了成百上千得市民的眼球,他们向蓝光望去,感觉十分漂亮,突然间,他们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了出去,幸免存活下的人们意识到,被吸上去的人们一定是有去无回。
20**年**月21日凌晨5点,强烈的蓝光有弥漫了整个神舟大地,可这次光线不是从地上冒出来的,而是从许多个大圆盘里冒出来的,没等我们研究多少,几道光柱顺着阳光垂到地面上,扑通,一声巨响,外星人发射出了一个导弹,冲击波以最快的速度覆盖了整个城市,霎那间,繁华的大都市成了一片废墟。
下午2点,中国军方决定出动军队与外星人决一死战。轰——轰,300000架歼击机迅速抵达现场,与外星人开战。我们的飞机在他们面前就像一群苍蝇,三下两下,我们地飞机仅存无几了,而他们的伤亡连一小半都不到,我们决定换战术,用中子弹打他们那帮狗*种。核弹飞机以接近目标,在其他歼击机的掩护下,他舍命完成了任务,在大家看他好似挂了的时候,他,又从新组装起来,这给了人类一个打击。
傍晚6点,他们的机群飞向了中国地首都北京,我们与他们又开始了一次激烈的战争,我们的军对快打没了,外星人的飞机布满了天空!
我们面临的真是灭亡吗?不必担心,这只是个梦!
《中国老师来了》是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的五位初中精英老师给英国一所中学的孩子上一个月课,然后和英国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孩子成绩比较的故事。这种文化的碰撞题材的话题往往一出现就能抓住人们的目光,更何况是发达国家主动尝试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呢?
有人认为英国的学生太懒散,需要中国老师去“灭灭威风”;有人认为中国老师太严苛,扼***了学生活泼的天性。看第一集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会,那就是中式教育选择了权威、纪律和残酷竞争,而英式教育选择了自由、宽松和全面发展。而事实上结合中国人多教育资源少的国情来看,是残酷竞争选择了中式教育,或许也带些政治因素,不利的外部环境需要我们更加高强度的学习。英国相对宽松的环境选择了英式教育,更小的班,可以使老师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模式的选择,不仅仅是非“中”即 “英”那么简单的事,它牵扯到一个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间地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尊重老师,视频中的英国学生对中国老师的尊重显然是不够的。然而尊重是相互的,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不够的,公然训斥学生,不听学生的解释,众目睽睽之下让学生罚站等等。因此我们不该把矛头直接指向英国,应该自我反思。
不管是过程还是结局,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两天后,爸爸回来了。出乎人意料之外,爸爸不但给奶奶买回了一架深蓝色的飞船,还给我买回了一把神扇。我满天欢喜地打开扇子,一阵玉兰花香扑鼻而来,扇面上的彩霞还会变换不同的形状呢!
那边,奶奶正忙得不亦乐乎。爸爸发动了飞船,对我们喊:“喂,快上来!咱们遨游太空去!”
我第一个蹦上飞船,拿着模拟激光枪玩射扫游戏。正当我疯狂之际,爷爷满怀担忧地看着我,又看看爸爸。只听见爸爸对爷爷说:“爸,您放心吧!不会有事的。”爷爷坐了下来,但还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
哇,太空太美丽了!一颗颗小得像拇指的小星星在我们的飞船周围闪烁着,舞蹈着。太美丽了!待舱门一打开,我便飞扑了出去,和它们一起快乐地舞着、嬉戏着。嘿嘿,如果爸爸不提醒该走了,我还真啥不得离开它们呢!
“妈妈!”妈妈大声叫道“妈!”咦?奶奶不见了?爸爸飞快的跑过来,正要拿扩音喇叭喊时,奶奶却踉踉跄跄地跑来了:“快!快!快上飞船,快!”
“呼!”飞船又起飞了。
回到家,我已经疲惫不堪了。走进房间,一倒下就睡了。梦里,那个男低音在星星群里又传出那句话——
“喂,小心点,火星人回来了!”
最近看了BBC的全三集纪录片《BBC:中国老师来了》,感触良多。纪录片的英文名字叫《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它讲的是中国的5位老师到英国的一所顶级中学教九年级的学生(相当于中国的初三),为期一个月,然后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学生一起考试,比较成绩。那 5位老师都是中国老师的精英,他们平时用英语教学,教的中国学生成绩极高,按其中一位老师的说法是“九成学生能得到优秀甚至满分”,同时老师们进取心和荣誉感十足,他们极力想证明中式教育的优越性,当教学遇到困难时,有老师在私下场合甚至急哭了。不过这批中国的精英老师在英国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折射出我们两国文化和人才的差异。
纪录片中的中式教育方法大部分我都经历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反而我对英式教育和英国学生对中式教育的反应有点惊讶,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是这样学过来的啊,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想法和不适应呢。
下面我把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不同点列一下:中式教育需要做早操,这是锻炼集体意识的好方法,貌似英国中学的校长和学生还蛮喜欢的。中国课堂的学生非常多,这次实验是选了50个学生组成一个班,而英国班级一般不会超过30个人,英国学生对50个人的班级很震惊,我心里想哥上学时一个班70多个人岂不要吓死你们。
对于这么多学生,中式教育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中国老师基本上是在讲台上讲讲讲,为此校长觉得不可思议,对那些跟不上进度,打哈欠的同学深表同情。而英式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老师讲的更少,更多是小组讨论和与老师交流中学习知识。英国的小伙伴们第一天上中式的课就有点吃不消了,首先是上学时间长,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天下来小公举小绅士们就累成狗了。另外老师们讲的快,像片中的邹老师讲三角函数只花了差不多15分钟,班级上最好的学生也听不懂,大家心更累了。不过让人感动的是听不懂三角函数的几位好学生课后一起去找以前的数学老师补习,可见英国师生关系的融洽。
对待中式教育的“填鸭模式”,不同的英国学生有不同说法:“我觉得她认为我们是机器人,我们能吸收她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然后就能得全优,光从黑板上抄下知识点并不能让我真正学会。”“她很容易失去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课上只是单纯地抄她的板书,这真的很无聊。”“我觉得她教得非常好,她说的每句话我都能听懂,博航特的课上我们不太会这样,因为。。。”“是啊。我也不知道。。。有一节课她在教平衡概念,但我们两个之前都不懂,而现在,我们立刻就懂了,因为她教的更清楚明白。”可见,像这种高强度的知识灌输,更适合那些注意力集中,愿意吸收知识的好学生,而另外一些喜欢主动思考,抗拒硬塞知识的学生就非常反感这种教学方式了。乔什说:“平时,我学习很用功,但在中式学校里,我却完全不会用功,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我总想反抗,我要与众不同。。。在博航特里,在社会教育中,老师鼓励同学有自己的观点,而中式学校却不是这样,学生要一直抄写,这就是典型的中国课堂。学生会被告知一些事实是正确的,因为这些都是更有权威的人说的。比如老师,校长,或者是政府,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就像是流水线作业,创造了很聪明的学生,他们有共同的工作理念,我觉得这种模式是有市场的,但我不确定英国是否适合这种模式。我知道如果我能认真上课和复习,肯定能得到很高的分数,但我不会那么做,因为我觉得这不健康,这不是我想要的。”其实中国老师自身也不是全面接受这种流水线的教学方式,他们在镜头里也说到:“在中国,个性化是不被提倡的,我们为了国家而奋斗,我觉得这很好,英国也需要这个,需要这种力量,需要这种团结。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中式教育可能扼***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自由,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在中国,我希望教育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潜力。”
中国学生跟英国学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老师及家长们的`权威在英国大大削弱,中国老师常用的“眼神执法”和“罚站”不管用了,英国学生觉得罚站比较滑稽,而不是丢脸。老师的话,他们也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挑战和质疑它。由于感到中式教育的无聊和不适应,课堂纪律越来越差,刚开始学生是在课堂上说话聊天,最后以至于逃课,上课喝茶都出现了。在中式教育行将崩溃的三周实验后,老师们想到最后一招,召开家长会,请求家长们的配合和对学生的鞭策。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家长们都很感动,有家长甚至邀请老师去喝一杯,顺便讨论下回去怎么训斥孩子。最后一周,在各种压力和鼓励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纪律明显好转,而中式教育的超长在校时间也发挥了作用(差不多是英式教育的两倍),老师和学生们全力以赴,迎接最后的期末考试。纪律,刻苦努力,以及竞争的教育方法是中式教育的三个法宝。纪律和刻苦努力不用多说,英国学生在某些时候也能做到,但强调与别人竞争的教育方法着实让最优秀的学生都偶尔崩溃。
14岁的菲利帕是中式学校里表现优异的学生之一,就是传说中的“学霸”。不过她在体育课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两公斤的实心球扔过及格线,最后她哭了起来,英国老师尝试安慰她,她哭哭啼啼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在乎及不及格,我只是觉得很糟糕,就像。。。,我觉得整天跟别人比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同学们带菲利帕去喝点东西冷静一下。当学生走后,英国老师忍不住伤心的流下泪,她说:“这真的很打击我,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上体育课,中式教育方式尽管很有效率,但他们都认识到竭尽全力也不能做好,让他们考试及格,这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不及格,他们就有挫败感。看到学生为此这么伤心,我真的很痛心!”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自中学以来每周的测试和紧绷的神经,考试时紧绷的神经有时甚至妨碍了我的思考,尤其是碰到难题没有头绪时,脑袋就不自觉地想些杂七杂八的事转移注意力,那时考试就是一种煎熬。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升入大学,放松一下。中式教育一方面是有效率的,它将知识成体系地灌输给学生,它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让每个人都感到充满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式教育又是效率低下的,每个人都要被强迫学习超长的时间,学习一些永远不会用到的边角知识,只为未来的考试能多提高两分。很多人在多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养成主动发现,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反而形成惰于思考,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而主动思考,探索未知的能力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在培养人的效率上,中式教育能说得上高吗?我在学生时代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但我也有英国学生的苦恼,老师讲的好枯燥,思想一不小心就开小差,虽然眼睛盯着黑板,但脑袋想着别处。
上了大学,这种情况更严重,学习压力小了,老师讲的更枯燥了(本人学的物理),经常一节课下来,只是听懂只言片语,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每次只有到考前一段时间,突击看下书,然后勉强及格,这种突击学习教会了我一些自学的方法,但毕竟时间有限,应付差事而已。多年下来,我有点后悔自己为啥不索性抛开老师的灌输,自己看书,与同学讨论学习,那样起码不会那么有挫败感。不过现在想想容易,那时要那样做,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我在中学是没有学会的。英式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落后于中式教育,节目开始就指出英国要比中国同龄学生普遍落后三年的课程学习。但这种进度的落后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博格特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有一个非常英式的传统,鼓励自我发现。在科学课上,学生们自己做着实验,英国科学老师说:“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因为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找出正确方法。即使我们给一些指导,他们仍然会犯错,这才是科学的真谛。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然后找出正确的方法。”探索的过程需要时间,它也许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知识,但肯定能提高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追根求源的科学精神。英式教育较少的学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交更多有趣的朋友。有位英国小MM说:“我太想念我的社交生活了,就好像。。。,在学校认识的人,就是我所有的朋友了。就是这样,没时间在学校外面交朋友,甚至都没有什么时间见自己的家人。”这个我也是感同身受,直到现在,我也没找到对什么有持久的兴趣,当时大学选专业,我的高考分数还比较高,但真不知道选什么好,最后竟然想着我高中物理比较好,就去上个物理专业吧。
而社交生活,在高中前,更是少的可怜,以致现在跟中学同学聚会,都很难想起中学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纪录片的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中国老师也要离开学校了,英国学生个个泪眼婆娑,与中国老师依依不舍,他们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也想到之前军训完与教官离别的情形,当时我们军训也是一个月,训练极其严格,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9点,整天累的像个狗一样,我当时就有个念头,如果这样搞一年,哥就不读了。最后一个月过来,教官真要走时,还是挺舍不得的感觉,毕竟朝夕相处,为同一个目标奋斗过。所以不要看着英国学生哭鼻子,就以为中式教育把他们驯服了,他们只是把这个教学实验当成宝贵的经历,真要他们一直在中式学校试试。中式学校严格的训练既消磨了我们的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毅力,教会了我们坚持的力量。可惜的是这些更多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而不是出自我们内心的选择,所以大多数人在环境轻松的大学沉沦了,包括我。在我的理想中,是以西方教育为主体,以小班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我发现,提出不同观点为主。同时也参考中式教育,给一些学生更高的目标和压力,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学科更上一层楼,毕竟真正有意义的事都不会那么简单。最后到底是哪种教育的学生获得成绩上的优胜呢,小二哥就不在此透露了,其实输赢真不重要,你看看片子就知道了。
公元20xx年,我正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电视,突然,门口的铃声响了……
我打开了“透视眼”,我看了看,没人啊,怎么回事?我再次坐回了沙发,门口的铃声再次响起,这次我不打开“透视眼”,我直接开了门,又没人,到底谁在恶作剧啊?我关了门,一转头,一个不明生物吓的我快昏了过去……
那个不明生物,外层有个膜,眼睛突突的,身体很瘦,没穿鞋子,也没穿衣服,全身上下都是红色。
“你是谁?为什么要到我家里?”我惊心胆颤地问道。他没吭一声,我随手拿起了一根棒子,点了点他,他动了,他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你是谁,从哪来?”我再次问道。接着,他用了乱七八糟的.语言回应了我,我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你说的是什么语言?”我一脸疑惑地说,他听好像听懂了我的话。过了一小会儿,他用了普通话跟我:“我是来自火星,我叫火星人。”
“我们这是地球,你来干嘛?”
“我来是想看地球环境。”
“你们火星怎么样?”
“我们火星跟你们很远的,最远有四亿公里,最近5300万公里15年才会出现一次,还有那里也很冷,平均每天是-55℃,白天才暖和一点,27℃,最冷的是冬天,-133℃。”
“你不冷?”
“不冷,我已经适应了,我该回去了,我这膜快退化了,因为我不能吸收氧气。”
“再见!”
不一会儿,火星人消失在天空中……
最近,我家来了一个“超级贪吃鬼”客人,你们一定想知道它是谁?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星期六,我到哥哥家玩,晚上,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要送我一件礼物。
我好奇地跟着他来到房间里,看看他葫芦里买的究竟是什么药?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大盒子,打开一看,几条白白的蚕宝宝在桑叶上蠕动。
哥哥说:“喜欢吗?送你一条!”我心头一阵狂喜,因为家里已经没有蚕卵了,再加上我也好久没有跟蚕宝宝亲密接触了,心里早就痒痒了,便顺手抓了一条。
一回到家,我和爸爸就马不停蹄地去天宫庄园摘桑叶。我们摘了一大袋,我从袋子中取出两片桑叶,用手轻轻地撕开几道口子,然后塞进盒子里。它一闻到桑叶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便迅速爬过来,找到一个好下口的地方,大口大口地嚼起来。它的头不停地动,桑叶则一点一点变小,没有多长时间,两片桑叶便人间“蒸发”了。
谁知,吃完以后,它把身子昂了起来,好像在说:“小主人,我还要吃,再给几片吧!”看着它的可爱相,我又塞了一片进去。这下它完全吃饱了,躺在那呼呼睡大觉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它的食量也伴随着它的长大而加大,几片桑叶已经满足不了它的需求了,尽管我要到处找桑叶给它吃,但我还是非常喜欢我的这个“贪吃鬼”客人。
地球是个奇特的地方,湛蓝的海搭配青绿的大地,协调的画布,在这浩瀚宇宙的一角,发光发亮。我是地球村的一员,你呢?你在哪个星球?还是你是个间谍,潜伏在我的身边。
曾经我见过你的同伴,远距离的欣赏兼崇拜,只不过不了解你的族群,但是直觉告诉我,其实你一直都在地球的某一端,用人的形态过着生活,秘密的观察地球人的一举一动,还带了一些伙伴间谍,充斥在这个世界,我深信有你的存在。
不知道这封信会不会交到你的手上,我很期待能跟你当笔友,多了解你的世界,或许这就是缘份吧!只是心血来潮的写信给你而已,生命中的因缘线,让你和我连结了起来,也或许我们会成为好朋友,不同世界的朋友,就只因为一封信。
我深深的为你着迷,被你的所有事吸引着,甚至我希望有一天不用再倚靠信,就能和你聊天,那时候你会勇敢的站出来吗?面对这个对你很感兴趣的地球人,我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会给我什么答覆,我希望那个回答是“好”,这样我就能多一个好朋友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