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流逝,却洗刷不掉无处不在的师恩。四季在变迁,却改变不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师恩。师恩平凡,平凡在每一位老师都用行动诠释着它的涵义。师恩伟大,伟大在师恩改变了我们的一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辛勤的师恩,化做一颗颗石子,垫成我们通向梦想的高速公路。光辉的师恩,化做一缕缕曙光,照亮我们人生与灵魂的深处。
走进您那简朴的办公室,我看到了无数令人感动的细节:您写满教科书的小字,是在皎洁的月光下,用辛勤做笔,智慧做墨,一个又一个地写成。您桌上的一摞摞作业本,教辅书是您用专注与执着凝华而成的一本本奖状与证书。您抽屉里的一个个小药瓶,是您忘我工作的见证,是您将青春无悔地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丰碑。墙上“追求卓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号召是您的座右铭,是您对待工作的唯一语言。青春随时光的流逝与消逝,而您的青春却永存于天地之间。因为您的青春创造的价值随时光的流逝而升华!
走进我们充满阳光的教室,我回忆起了无数令人流泪的镜头:您肩上的一粒粒粉笔灰,是岁月与时光为您授予的闪烁丰功伟绩的将星。教室里的三尺讲台,是您演出您责任与奉献的`大舞台。墙上那宽大的黑板,是展现您儒雅与智慧的银幕,是记录您丰功伟绩的无字史书。
走进我们一中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和一个来时散漫,去时矫健的身影。您与一位位迷茫的、失足的学生谈梦想、谈奋斗。指引他们去寻找人生中的梦想,给予他们一句句激励的话语。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整旗鼓。去向自己的梦迈出坚实的脚步,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当他们带着丰收的果实来向您祝贺时,您的鬓角早已被岁月染白。而您却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因为,您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
老师您像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耀着我们明亮的道路;老师您就像是一架梯子,让我们爬上去,去让我们摘那胜利的果实;老师您就像是一根粉笔,慢慢地磨损着自己,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老师,我们是一株株禾苗,需要清水的滋润,您用辛勤的汗水把我们滋养。老师,我们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知识是我们的翅膀,而您给予我们的就是知识。老师,我们快乐地在夜空下航行,道德是我们的引航灯,而这盏灯就是您赋予我们的。
我们衷心地感谢您,感谢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一)、用课件播放“晏子使楚”的故事启发学生要学会在故事中去领悟道理,引出新课。
(二)、教师指导分析13-19段“晏子使楚”的故事:
课件展示:1.楚国人和晏婴就门的开设问题上观点有什么不同?
2.他们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楚国式”以人为准——这里的标准其实是人的身份和等级,
事实:并非人本身。
“齐国式”以国为准——以实际情况为标准。
观点: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联系生活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学生先谈观点再进行举例论证
结合课文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举例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
4、由“北大‘状元桥’上走的人不仅限于状元,人人都可进”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证明什么观点?
5、小结: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_论证方法,选用_______论据,证明了_____________的观点。
(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故事。
1、思考:作者用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选用________的论据,证明______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2、从人出发:主观考虑事情,不重实际。
事实:牛顿开猫洞
从猫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作者观点: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3、展示课件:小猫的话
师:开猫洞要站在猫的角度考虑,那么人做事情、考虑问题也要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4、情景再现:【展示课件】早自习一学生迟到,手里还拿着一个馒头
教师甲:将馒头扔到垃圾框;
教师乙:赶紧接过馒头,对学生说老师知道你一定是有事情耽误了吃饭,先委屈一下,下课了老师给你把馒头送来。
(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展示论点相关课件)文中的两个观点是分论点,
你觉得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什么?故事里面有道理
(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
1、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2、在处理问题时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
(六)、拓展延伸:在故事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
1、展示“曾参***人”的故事,让学生悟出故事中所含道理。
2、考考你的脑瓜子
(七)、课后反思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一、课件导入激趣5分钟;二、教师指导分析13-17段“晏子使楚”的故事15分钟: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故事8分钟。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6分钟;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4分钟。六、拓展延伸:在故事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5分钟。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课件导入激趣;二、教师指导分析13-19段“晏子使楚”的故事: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故事。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六、拓展延伸:在故事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七、课后反思
余老师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印象中,教育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群体”现状,多有“恨铁不成钢”要求,各类名家或专家论及“教师群体”,往往多为“专业水平不如人意”感慨叹息,社会上普遍的教师关注,多纠结在教育教学方法、技术和效果上,少有关注教师生活、生存现状。你一聊社会地位的落差和待遇,周围就有人用“师德”和“奉献精神”来压你,让人觉得气短,不敢抬头。久之,政府、社会、主管的领导们和广大的教师群体,仿佛都有点“施虐”和“受虐”的病态心理。
勾起牢***之语,是因为余老师关注教师工作的同时,还记着教师们的生活。“希望每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充满智慧”,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走进高中新课改(地理教师必读)》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凌申教授担任主编,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组成员、高校地理学科教材教法教授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教科书的编写者等众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读者群面向的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和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地理教师,读后感觉收获颇多,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本书首先交代了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背景。通过读书我了解到当代地理科学发展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而原有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要求则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只会停留在教育的理论层面,就会变成教科书的更替,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本人认为要想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才是教学策略。
高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一核心思想,高中地理课程共设计了五个基本理念,其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中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一点对我启发最大。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就连教师也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规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中国教育界有句古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得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以往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是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法被弱化,教师在专业课程上的权威地位始终没有动遥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合作是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二者既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先知者,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拥有的知识量超过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动摇,师生关系变为平等的合作关系。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定位是指导而不是主导,指导的结果是提高探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引导学生走向既定的结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只是教师能力培养的一小部分内容。要想成为优秀的指导者,教师还应在教学方法—论、学生管理、综合知识拓展和教学经验积累上下工夫。在师生合作过程中,学生希望教师在他们迷茫时创设情境,在他们手忙脚乱时协调分工,在他们碰壁时给以积极鼓励。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高一步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想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不能再满足于做一支“红烛”,必须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所谓教学相长、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部分体会。作为指导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权威书刊,这本书值得我去细细研读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领会它的主要精神,让它更好地指导我的课堂教学改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