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首先,《国家宝藏》用年轻人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为30万+,还有4万密集弹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户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90%的用户是25岁以下。这样一个文博体裁的节目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央视节目的年轻化,《国家宝藏》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用年轻人关注的点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国家宝藏》用话题性引发热度
节目播出后,热门话题也没有断过。第一期结束,#乾隆农家乐审美#又被玩坏了。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对于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更是直接被演绎到了真人秀中,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广大年轻受众的点,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度。而《国家宝藏》也通过这个引发网友共鸣的点,告诉了大家乾隆迷之审美背后的原因,现场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而且它的烧制技艺可以说世间仅此一个。
第三,《国家宝藏》用历史和文化引发共鸣
在《国家宝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和电影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热度,而此次《国家宝藏》更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辈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轻人对国家的自信心。
《国家宝藏》正是想借此机会来引发年轻人对于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看《国家宝藏》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话!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气!《国家宝藏》真的做到了,让我们觉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腾,涣然新生。我才发现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除了说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语来形容。慢慢安静下来,细细品味。感觉到用演绎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让国宝活起来了,尤其是看那个千里江山图…太能激发民族自豪感了!
没有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没有当红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过《国家宝藏》,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净土,仿佛在与先人对话,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国立说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我国历史序幕拉开,中间经历了无数王朝更迭。时代变迁,一转眼,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灭亡,封建社会自此烟消云散,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我们想探索历史的奥秘、古人的智慧,只能从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寻些许。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国家宝藏》。其间的内容很快让我着迷。这个节目就让我打开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门。
中国九大博物馆强强联手,邀请了二十七位国宝守护人,为我们带来国宝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细细观赏《千里江山图》中,它不仅诉说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体现了少年王希孟的惊人画技。透过壁画《阙楼仪仗图》,它能带我们一览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它见证了丝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凄美爱情的体现。
我最喜欢的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当年,曹植乘船行于洛水之上,在梦中遇见洛水女神宓妃,心生爱慕。但船身一抖,美梦破碎。曹植文兴大发,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百年后,东晋一代画圣顾恺之,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这一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画中人物鲜活,跃然纸上。但是因为顾恺之已没有真迹传世,此乃“下真迹一等”。曹植与洛水女神最终因为人神殊途而终要分开,更是成为遗憾。一曲《仙才叹》流露出两人的难过与不舍,更是牵动着我们的心灵。“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
而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也是大火。当然,是跟着它的仇人吴王夫差矛一起火的。据说这两位在博物馆里还想打一场呢!越王勾践剑现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剑身上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身为君王剑的它,身上背负的责任重大。勾践剑在节目前世传奇中是作为勾践嫁女的礼品送到楚国去的。它历经两千四百年,依然寒气逼人,锋利无比,更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剑”。
而乾隆帝更是在节目播出后受到万众瞩目,因为这位皇帝“农家乐”的一面暴露在了阳光之下。他命令景德镇的工匠们做一个精致的瓷瓶,集历代瓷器之大成,用了十几种方法烧制,但是成功率实在少得可怜,也就0.23%。但是奇迹出现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各种釉彩大瓶”横空出世了!古人的手艺与智慧是惊人的,一点也不输给当代。他是一个爱艺术的皇帝,但这明显不符合他们家族的基因。比如雍正帝时期的瓷器都是素雅的,他偏偏要用大红大紫等艳色,这才会被吐槽“农家乐”。
看《国家宝藏》,我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的知识。我们从这一件件华丽而庄重、简朴而不失尊贵的文物中,窥探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冰山一角。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长河一直滔滔不绝,从未干涸。它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古文化已经消失,唯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流传至今!中国古文明的灿烂,值得我们骄傲!千年国宝,一骑绝尘!
“请再翻慢一点,那么厚一本时间……”这首歌的词填得真是好。正如《国家宝藏》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爷爷所说:“一看到这酷炫的开场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对于一万年来说,它只是其中的一半;对于时代,对于社会,它是从禅让制到民主的变换,是从马车到飞机的进化。人们总会遗失掉最初的美好,可是那些用历史铸成的文物不会——它们很忠诚,它们相信: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终将不朽!
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展品——《千里江山图》仿佛就在述说这一切。长达11米的画卷,浓厚却不俗的青墨五色,以及画师王希孟的精湛画功构成了这幅古代乃至当代的山水画巅峰之作。说来有点可笑——让我真正记住这幅画作的.,不是天才少年王希孟的绝妙画技,不是国宝守护人李晨的精彩演绎,而是画作上千年不褪的颜色。很难想象,这幅古
《千里江山图》令我惊叹,乾隆的“各种釉彩大瓶”让我钦佩……而那古老的石鼓却使我生出几许感动。这十座石鼓上刻着从大篆到小篆的演变过程,是祖先留给子孙的宝藏。但时间的沉淀让上面的700多个字,仅剩下300多个了。它们很神秘,也很“残酷”。是它们,让史学家司马光小小年纪就失了父亲,后来以此为动力,专注于研究史实。我想:那流传至今的《资治通鉴》一定也记载了他一生的疼吧?
“万物皆有灵”是啊,这些蕴藏着奥秘、交织着血与泪的古物怎能没有灵魂呢?我们这些年轻之人若不去保护、去倾听它们,岂不是有愧于为他们作出牺牲的前人和同胞呢?
在《国家宝藏》这个节目里看到科技和历史的结合,高精尖的技术和舞美(舞台美感)应用在文物和历史上感觉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请明星来演绎前世故事,去守护文物是一种既吸引流量又与时俱进的做法。公众人物的影响就是应该往这些方面去引导。这个节目需要沉下心,需要感慨和自豪。
如今的观众已经慢慢地不在意流量,开始在意实力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见字如面》《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包括《明星大侦探》。现在能看到一档档用了心的节目,说实话,我愿意等,只要你值得等。
以前对一些专业的东西(比如:演技)没有认知,当你见过真正的好东西,你的“品味”自动就会上去了。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兴很激动看到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强了!真好看。
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给我们看,烹熟了给我们吃。如果不是这样一档节目,很多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饥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觉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视邀请到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也都是非常专业和热爱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们是当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热爱,执着和梦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东西,需要这样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守护,因为文化,历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温柔的爱来呵护。尤其是讲千里江山图时,那个现场磨颜料的老先生,感觉很奇妙的缘分,好像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能和这些永远不会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许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识不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与文化有关,看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觉得肃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却不为人知,我们大众其实需要参与和关注,给这些人一个舞台,让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被看见和理解,被延续和传承。很感动,老先生现场示范做的一切,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敬佩。他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极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绝不仅仅是大宋的航拍中国这一层意义,更是中国画,颜料的登峰造极,这是封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一件瑰宝,这是只能在皇权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这种事财力,物力,审美,都不可能。听解说的时候,觉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处死该多好。天才,仅有一件传世杰作。为节目的小剧场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从互相拍马屁开始,觉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论怎样弄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绝对跟他对艺术的赤诚分不开,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这个小孩,但面对足够优秀的作品,还是会禁不住赞叹,这才是他跟宋徽宗灵魂上的最高契合点,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热爱。从某个角度说,宋徽宗,大概是用艺术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过艺术,所以他是投错了胎,用错了人。他的本质是艺术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悖逆的,他的灵魂是艺术家,他的身体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灵魂,却有大树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残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欢乾隆,和许多文化人对他的评论一样鄙视他,看完节目忽然觉得乾隆很单纯,很可爱,他的审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诚,瓷母瓶的工艺价值大于审美,真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以美打动人的,真也非常的重要,记录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而是它就像一个活的釉彩工艺秘笈,记录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工艺巅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骄傲。要感谢乾隆的炫技,把这么珍贵的工艺作品保留下来了。
另外,出于对乾隆的好奇,发现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独地在坚持自己的审美,感觉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红很美!他就像乾隆红,是一朵彻底的男版红玫瑰!活的热闹,绚丽,美得喧嚣!谁说这样就不好呢?我不觉得乾隆审美很好(我觉得他的乾隆红很好,但有时候会审美会偏移?还不太了解,不能妄断!也许他的蝴蝶结审美是一种未成熟的蹊径,也许他的灵魂里住了一个现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态很赤诚,很感动,虽然蝴蝶结,条纹瓶很像是像现代人仿古的拙作赝品,不好看,只能说明他审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说他审美不好,毕竟乾隆红又很出彩!只能说他审美很大胆,发挥正常时很棒,发挥不好会偏。
感谢《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很棒,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把高冷的文物介绍给大众,让许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这样的节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