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善良的品质,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有人说,感恩使人快乐,而我觉得,感恩使我的心境变得豁达。
有人会问:我们需要感恩什么呢?其实在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人事物有许许多多。
在家里,你首先感恩的必然是父母。为了你的学习,父母倾尽了所有。为了为你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爸爸大声看电视的毛病没有了,妈妈也不再唠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妈妈可以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来为你解惑。早晨一起床,香喷喷的早餐就摆在了你的面前,晚上睡觉,总会有人来看看你盖被子没有,这些时候,你难道不需要感恩吗?
在学校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就应该感恩老师和同学。试想,没有老师,何来知识?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传授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还要为我们的考试忧心……每天,我们可能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那是因为她对我们的重视啊!而且,老师又何尝比我们轻松啊!他们要改厚厚的几沓作业,要批改练习册,要为我们指出错误的地方……我们一个班,八十多个同学啊,老师要重视每一个同学,教导每一个同学,他们的烦恼,劳累只深深藏在心里。我们也需要感谢同学,感谢他们陪伴我们,让我的成长变得有梦可做。
在社会中,我们要感谢每一个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坐火车去重庆看病,正值春寒料峭之时,我却只穿了一件薄薄的长袖毛衣,在车上冷得瑟瑟发抖。这时,一位陌生的阿姨看出我的窘境,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件羊绒背心给我穿,还送上了一杯暖暖的热茶,这时多么暖心的时刻啊!
所以,感恩无处不在,生活中需要感恩,它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水滴感激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激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小鸟感激蓝天,因为蓝天任它自由翱翔……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尚且知道感恩,那我们岂不更应该学会感恩,常怀感激吗?面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是否想到过要感恩?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你是否想过感恩?面对朋友真心诚意的帮助,你是否想过要感恩?或许我们在被爱和关心中生活得太久了,我们总认为那是别人应该的。试问,如果这些都是应该的,还有什么不是应该的呢?感恩是有意义的。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感恩是一种情感,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不管他的起点与终点相距多远,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珍惜它,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能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快乐、幸福的\'人!人生路上,值得感激的人何止几个,我们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世界将变成美丽的花园: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的心中将会开遍感恩之花,学会感恩,拥抱幸福。我一定会!
一粒种子落入泥土,便开始努力成长,因为它懂得,那是她的责任;一粒雨水从高空落下,便用生命滋润万物,因为他懂得,那是它的责任;一个花骨朵努力绽放,是为了让世界多点美丽,因为它懂得,那是它的责任。
他六出祁山,只为国家能早日统一;他七擒孟获,只为民族能和谐共处。诸葛亮用一生去完成他的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的努力使孔明灯照亮于黑夜,使自己名垂千古。我懂得了,为国家效力是他诸葛亮的责任,而一个人的责任,是一个人所应尽的任务,须用一生去完成。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曾见证过她对民族和谐的期盼。王昭君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甘愿牺牲自己。因为王昭君懂得,为国家的和谐效力,这是她的责任,她应用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她本应该做的事。于是,我懂得了,责任心是一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司马迁用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司马迁用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司马迁懂得,他是一个史学家,他的责任就是为国家的史学尽力,他用一生诠释了他为自己的责任所做的努力。于是,我懂得了,每一个人都应背负着责任和生活着,并用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
责任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随着我们的成长,责任随之变化。我现在是一名学生,学习便是我的责任,所以我应为它努力奋斗。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友善也是我的责任,并且懂得爱,懂得怜悯,懂得善良。更要求我们对生活有着热爱,对世界显现善意,对他人保持尊重,懂得爱他人,敬畏和悲叹每一个短促而劳碌的生命,我们才能才能真诚地服务他人,尽责社会。
诸葛亮、王昭君、司马迁……用他们高尚的心灵诠释了他们对责任的理解,用行动对责任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责任是美好的,它鞭策我们面向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担起身上的责任,用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片更美好的明天。
运用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所谓细节,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细致的神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等。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将油灯的灯芯由两根改为一根,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着人物画廊中的又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写出了他的可笑。阿Q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押,阿Q不会写字,就用画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典型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就能使人物个性在举手投足之间闪闪发光,就会使描写对象栩栩如生,具体感人。
怎样刻画细节呢?一是撷取小动作,准确地使用传神的动词。如:《凡卡》中描写他给爷爷写信:“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想“、”蘸“、”写“、”抓“、”添“这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二是勾勒小景物,突出景物的特征、状态。如:《听潮》一文中,作者把海浪声化作具体形象的画面:”海在我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作者抓住海浪声轻柔的特点,展开联想,巧妙地运用比喻描绘声态,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给人一种含蓄而鲜明的柔美感。三是抓住小道具,突出小道具独特的含义及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三次出现的小粉板。没有小粉板,也就没有掌柜的在”端午“和”年关“想到孔乙己。小粉板上的酒债,是这场悲剧尾声中一个令人闻之泣血的音符,孔乙己的悲剧用一笔酒债告示结束了,让世人永远深思。
这大致就是画龙点睛的出处了。典已不可考,或也不必考。张僧繇虽是名手,画出条活龙来亦是不大可能。抑或是国人真的希望有此一龙,游走于画纸之间,飞腾在苍穹之上?以无限之龙托有限之生,这也许是人们自我安慰和麻醉的方法吧。于是乎,龙活了,至少活在人们的精神之中,却不知,这背负了如此负担的龙是否还能继续翱游?
此典不知出于何人之口,却似乎并不甚通。中国画家擅写物者甚多,一龙成名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龙本为实体,难以体现画家之能力吧。白石虾,悲鸿马,若禅鹰,板桥竹。虽飘逸隽永,写意之至,却不失其行。龙之一物,本已虚矣,以虚笔画虚物,岂不是画没了?或是后人附会,亦为可知。呜呼,以外行看内行,岂不贻笑大方?国人攀比吹谄装充之风,亦可见一斑。
国人尝自夸:吾国如龙。吾人与龙的传人。再问,以龙之能耐,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如何不能驾驭全球?便膛目不能对。或曰,龙尚睡矣。睡龙与未被点睛之龙又有何区别?盲龙欲与蛇等亦可不得,又如何震慑四方?国人除了憧憬便是骂街,大有“君有热血我有梦”之势。欲从其间寻点睛之笔,难矣。中国之弊,实在虚荣。万事求快,不计过程。以至于航母冒烟,列车相撞,教育受阻,环保不力。梁启超做《少年中国说》,以励国人。不见今人之中国,果有少年之感:行事莽撞,四处碰壁,匆匆而去,茫然失措,蓦然回首,悔之晚矣。梁先生见今日之景,是否又会来一场革新呢?惜乎,今之众人,其下梁先生也远矣。
似乎扯得有些远,好在还扣住了这条龙。如今文已至末,不如便放了它吧。歪诗一首,以为拙作点睛:
龙蛇本同类,只在一念间。
一步行蹉跎,恐逢鱼虾戏。
画龙难绘神,点睛需妙手。
亡羊虽有恨,补牢亦未迟。
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为何要这样改呢?因为它具体形象地回答了:从哪里落的?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同理,如果我们写“夕阳西下”,这样来追问:夕阳依着什么落下去的?怎样落的?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就可以写成:“红彤彤的太阳,紧贴着崇山峻岭,一步三回头,慢慢下坠,万道余晖撒满大地。爷爷的白胡子变成金胡子了,房子的百墙变成红的了,柳树的枝条变成黄的了。”“夕阳西下”这一情景就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色彩和气势了。写一次活动,也可以边写边问:活动地点在哪里?天气、环境怎样?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干得怎样?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最好,到底是怎样***?***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就能具体地追出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和重点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声音、气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