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本好书,用心灵去感悟朋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用孤独去感悟生命的沧桑与美丽。
伴着书香,像是独自在如画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远方有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繁杂,只凭着心与心的沟通,便能领会一切。我想,这该是一种孤独,一种于无声处让人心领神会的孤独吧。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同在雪峰上攀登,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这儿没有掌声,没有浮华,只有长绵无尽的孤寂,然而孤寂中却有着一股不屈的毅志,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地定格。
在古诗中随古人游山玩水,更是一种孤独的享受。时而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时而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黄时雨,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让心灵畅游在诗意的长廊里,在孤独中体味那一份宁静实在是美不胜收。
月光下,呷一口浓茶,聆听诗人作家们用笔敲响的岁月之声,激起心海浪花朵朵,让浪花撞击心灵,闪烁出五彩的火花,汇成一道美丽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月亮,它诠释着孤独的阅读中不可言传的美丽。
那夜,我读懂了孤独,伴着春花秋月,落英缤纷……
你曾经是否想过,一杯茶。也许你唾弃过茶叶的丑陋,也许你不屑过茶水的普通,但是你可曾想过甚至稍稍动过一个轻微念头 ,一杯茶里可以蕴藏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杯上等到的\'龙井茶,但它原材料——茶叶,却是那么畏缩,卷曲,干黄。与它那世界第一名茶的地位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一条龙与一根葱的天壤之别,但是用沸腾的开水泡开那就是另一回事,抓一把原本丑陋的龙井放进沸腾的开水里,只见茶叶立刻在沸腾水里翻滚,扑腾。但是过了一会茶叶慢慢地停了下来,渐渐地,渐渐地,原本僵硬易碎的茶叶变得柔软而富有韧性,除非是生拉硬扯否则茶叶是绝不会断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了一会有一些茶叶沉入了杯底,就好比启动了连环机关与多骨诺卡牌一般,紧接着,越来越多的茶叶沉入了杯底,最后,全部茶叶都沉入了杯底,这时,原来透明的水变成了褐绿色的,散播出一阵阵茶叶类植物特有的淡淡的清香,这香气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最后由原来的淡香变成了浓香。品茶时,初尝只觉得一阵难以下咽的苦涩袭来苦得你皱眉头耸肩,涩得你牙根流酸水,但只要你用心去品尝,就会发现这茶道也有回甘之处,只觉的一丝甘甜从舌尖顺着喉咙直下流进了心窝里,便发觉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清澈而又妙不可言的舒适感袭上心来。
这茶恰好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还没泡开的茶叶就如同在娘胎里的婴儿娇嫩
我常问自己:幸福是什么?是不是纯洁而又甜美的牛奶?是不是充满芬芳香味的茉莉?是不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巧克力?
去年暑假,我回到了外婆家。对于我来说,这次回来,就像是游子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我在外婆家长大,总觉得外婆家漫溢着一股难以说清又令人向往的味道。
正是黄豆成熟的季节。吃过早饭后,外公决定到庄稼地里去收割黄豆,让我和外婆在家呆着。可外婆硬要去帮忙,外公说:“现在这个季节,天这么热,我怕你身体受不了,还是不要去算了。”后来,在我和外公的劝说下,外婆才没去。外公出去了一会儿后,外婆又对我说:“今天的气温这么高,你外公一定会很热吧?要不,我还是去帮帮他吧!”我说:“不用了,你身体这么虚弱,闹出了病,且不是让外公更担心!”听了我的话,外婆迟疑着,总算放弃了到地里去帮忙的念头。她迅速从外面买了一个西瓜回来,吩咐我把西瓜浸在冷水中,说等外公回来了给他解暑。她还点燃柴火烧开水,我感到莫名其妙,于是问外婆为什么要烧水?外婆说:“你外公待会儿回来了,衣服一定会汗湿,我想让他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
已经中午11点了,外公还没回来,外婆焦急地说:“你外公还没回来,我们到地里去看看吧!”但最终被我制止了,我安慰外婆说:“等一会儿外公一定会回来的。”
11点半,外公总算回来了。外婆赶忙接下外公肩上的黄豆担子,然后又把西瓜切开端给外公吃。最后,亲自倒好热水,让汗流浃背的外公去洗澡……我一直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幕真的好感人!事后,我问外婆:“外婆,您跟外公每天都这么辛苦,您觉得自己幸福吗?”外婆说:“幸福呀!闲有闲的幸福,累有累的幸福!”
幸福!我的幸福又在哪儿?我是一名中学生,每天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过得枯燥而乏味!一直以来,我固执地认为:幸福将我抛弃了!但在外婆家的那一次,我读懂了幸福。这才知道,原来,幸福一直在我身边,从未离开过我,只是我没有用心而已。细想想,能生活在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中,还有一些关心我的亲人、朋友、老师,这不是我的幸福吗?能坐在一间明亮而又宽敞的教室里,遨游在知识无穷无尽的海洋中,这也不是我的幸福吗?……
其实,生活中幸福随处可见。只要你真诚、宽容、豁达,你就会发现你也拥有幸福。
那一次,我终于明白了,外婆家的味道便是幸福的味道。
从小看古装剧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能听见别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亦或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话,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论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慢慢进入我的世界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从初中开始正式学习《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内容的,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我们从小就被耳濡目染,即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论语》带来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的朝代更迭,历史的车轮也不断滚动,唯一不变的是孔子通过《论语》等经典著作注入到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精髓内容,因此,可以说《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并且它的影响力远不止在中国大地上,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有众多的孔子学院,人们追求他的聪明智慧,诚孝礼义,而《论语》记录了孔丘言行的一本书,自然是风靡的。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
孔子一生奉行、传扬儒家学说。宋朝宰相赵普曾说过“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由此,《论语》在封建王朝上的地位鲜明的表现出来。的确,《论语》里的伦理道德政治,若是好好钻研,定是增长心胸抱负的,而熟读《论语》,哪怕是乡野妇人,也会有陶冶脾性的作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所以我专门去买这本书。
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它与《孝经》是汉初学习者必读之书,是汉人启蒙书的.一种。汉朝人所注释的《论语》,基本上全部亡佚,今日所残存的,以郑玄注为较多,因为敦煌和日本发现了一些唐写本的残卷。估计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190—249年)《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就是用的何晏《集解》,宋人邢昺的《疏》。至于何晏、邢昺前后还有不少专注《论语》的书,可以参看清人朱彝尊,《清史稿》有传)《经义考》,纪盷等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唐陆德明。《新唐书》对他的生卒年并没有明确记载,此由《册府元龟》卷九十七推而估计之)《经典释文序录》和吴检师的《疏证》。
不过《论语》里也有些与现代社会观点不相符的言论,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哈哈,孔子也不是十足十的“圣人”古人在封建思想日益催眠下,对女子的偏见,哪怕是圣人也没办法避免。
可是《论语》里的见解,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对我都有一定的影响。它教会我遇事处变不惊,它教会我学习要每日复习,它教会我孝敬师长与父母、尊老爱幼,它更加教会我,和平大气,心胸广阔。
每当读起《论语》,都会在字里行间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这就要求我们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的对待得与失。
读《论语》,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我如何能不感谢它。
那些透露这诚孝礼义的话语,严苛的教导,如同幼年时心下种下的种子,终于,在日日浇灌的教诲中发芽,长高,长大,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华木成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而且周而复始的生活、工作节奏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让我来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角色,被遮蔽的往往是我们心灵的声音。梦想不在与有多远大,只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步,跟随自己的内心行走就好。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忙碌的生活节奏下,我们应该在让自己灵魂保持在路上,去思考我们最初的梦想还在不在?
读《论语》我感受到的,是战乱纷争、诸侯并起下一颗平和普华的心;我感受到的,是乡村草堂上的桃李满天下的欣慰成就。孔丘一生收入门下弟子三千人,可他,教化的,又岂止是这三千人!
平生读《论语》值矣!
人生,充满七彩的阳光,赤、橙、黄、绿、青、蓝、紫。有成功的欢乐,有平淡的踏实,有奋斗的激情,有无边的浪漫,但更多的是无耐的退缩。面对人生,或许,你会停滞不前;或许,你会迎难而上;对于人生,我的态度是:带着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去拼搏!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的厉害。于是,青年人问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时高僧说:茶叶经历了多次的沸水冲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就像茶叶,只有经历过一次次冲泡才能清香甜美。
是的,高僧的话让我明白,只有经历过一次次磨练,人生才会清香永远。
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我,满怀信心地来到这片令我向往的天地。但当我走进这片向往已久的天地时,突如其来的冷漠,让我一次次接受了打击。只因为那黄色的头发,白色的皮肤,使我告别了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快乐。我难过,我悲伤,甚至有了弃学的念头。我陷入了万丈深渊,在那万丈深渊里,我无助地挣扎着……
那天,当C老师发现这件事后,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说:"有人冷落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练了你的心志;只要努力学习,冷漠并不可怕。"在C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名列前茅。这时,我开玩笑地笑了,因为冷漠磨练了我,让我能鼓起勇气,为人生去拼搏。
“阳光总在风雨后,总相信有彩虹”同学们,杨起自信的风帆吧!我们读懂了人生,但我们更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彩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