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元江流域的元江坝子、漠沙坝子、戛洒坝子等地傣族的住房,人们常见到的不是西双版纳、德宏的傣家竹楼,而是别具一格的幢幢平顶的土楼,这就是人们常称的傣家土掌房了。
元江流域的傣家村寨,坐落在峰峦连绵、景色秀丽的哀牢山脚下宛如玉带的红河岸边的几个河谷平坝里,这里海拔在400至900米之间,气候炎热,有“天然温室”之称。据说在这里居住的傣族,就是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生活需要而建盖土楼的。傣家的土楼,一般建在溪傍依水、风光秀丽的平坦地基上。土楼呈长方形,建筑结构以块石、土基砌墙或筑土墙,大梁置于两边墙上,梁的中间多用丫形木柱支撑,梁上担放碗口大小的圆木,圆木相隔一尺五寸左右放一棵。圆木上放密密的细草或破开成几片的竹条,然后铺上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一层稀泥巴,再放上细土平整捶实即成平台屋顶,滴水不漏。屋内楼地面,也同样用梁、圆木、细竹条依层次置放,铺上草,再上土,洒水抿捶,就成了平坦、光滑的楼房。一楼一底的土楼门前,还要盖一个阳台。一家人要盖多宽大的土楼,则要根据这家人的人口和家境情况而定。无论家庭人口多少,家境情况如何,楼屋加阳台便是傣家的一幢土楼。土楼用的木材,多用栗木、黄杨木、黑心木等不易虫蛀的杂木,一般不用白蚂蚁喜欢吃的松木。
傣家人的土楼,楼上住人,楼下关养家禽牲畜和堆放农具、柴火。楼上一般均分为内外两间,内间为家庭中长辈的卧室,外间为家庭中小辈住宿、休息、进餐或接待客人的场所,每间留有小窗口。窗口虽然不大,但光足明亮,空气流通,凉风习习,因而即使酷热的夏天,也有十分凉爽惬意之感。土楼的平台屋面既是楼房屋顶,又是晒场,翻晒粮食时,可免家禽、牲畜践踏;阳台既是上楼房屋顶的必经之所,又是晒晾衣裙物品和夜赏星月的地方。楼房屋顶和阳台还可供傣家人夏天晚上乘凉休息和睡觉。傣家人不仅对房屋地基有考究,对建盖土楼也是很有规矩的。他们建盖的\'房屋,长边顺红河,门向朝东开,家家都如此,寨寨一个样。据说,只有这样才能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因而傣家村寨房屋排列整齐,道路广阔平坦,环境幽静清洁。傣家人还很注意绿化村寨,高大的槟榔树、枝叶茂密的万年青树和果实累累的芒果树、酸角树、荔枝树以及那些摇曳多姿、迎风摇摆的凤尾竹,把一幢幢傣家人的土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真是幽美之极,令人神往。傣家土楼具有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适用性广和卫生舒适的优点,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即使需要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样式省力。由于以上原因,至今傣家人都还喜欢建盖这种土楼。
“客家土楼”一个神秘的地方。全封闭的土屋上,圆形方形的瓦顶里究竟藏了多少故事?那里住着怎样的一个民族?有着怎样的风俗?
带着一堆的问号,我们今天来到了福建省的南靖土楼群,融入了这个一样风景的国度。沿途有层叠的矮山,均匀的条状种植着茶叶,整齐有序。渐渐的土楼稀疏映入眼帘,一群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也迎面而来。说起客家人,他们是一千多年前流浪的汉族人,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他们创造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筑了这种世界奇葩的建筑“土楼”。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族。同姓的都生活在一个土楼里。当时没有水泥,钢筋。高高的土楼有四层,全部用木质,竹制构架搭接,用土坯做墙。一楼有祠堂,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开始有窗户才是住人的。门都在楼内,外面都是墙,分圆形,方形,月牙形几种。一开始是方形的,后来为了产生更大的可利用空间,节省墙面,更好的抵抗风雨,冲击力,出现了圆形土楼。还有内层,几个圆形套在一起。这样的建筑,最古老的土楼居然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楼房也不过几十年就要拆掉,可见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
土楼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年,最有名的“状元楼”,是一个家庭里几个儿子同心动手盖的。就在这个院子里,居然培养出了十一位博士。可谓风水宝地!走进土楼,正对门的房间是客厅,里面挂着家族的照片,桌上摆着资产的茶叶,和自制的土烟。土楼是一个楼,也是一圈墙,更是一个小镇。地面有贴在门外的排水沟,里圈有浴室,浴室里有个炉子烧火,这可不是厨房,是用来烧水冲澡的。干完农活回来,脏衣服要放在门外的墙柜里。的土楼有四,五百个房间。在这一个圆圆的空间里,各自一家,自炊,自做,但又想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客家人个子小小,瘦瘦的,眼睛里仿佛有用不完的智慧和精气神!
传说中的“土楼王”,已有680岁的高龄。用手触摸他的外墙,坚固的土,仿佛在讲述着历史的沧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雷电,时间的蹉跎,他也曾伤痕累累。但经过众人的修复,他依旧可以面向世界,招待八方来客。摸着那挺拔结实的土墙,像个倔强的汉子,感悟着客家人世代,生生不息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建筑历史贡献了一份奇迹!
简单朴实的外表下,却包罗着钻石般的智慧。繁衍生息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泥土撑起了一片天,为世界瞩目!
我随爸爸妈妈去了著名的土楼。
一听到土楼,大家可能会问:这土楼是不是那种风一吹就倒的楼?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土楼的坚固是无与伦比的。据记载,在1981年,当地发生强烈的地震,白天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却安然无恙,始终挺立着。
土楼是以夯土为墙的集体建筑。它最早的样子是方形,后来,才相继出现圆形、半圆形等等。各种造型的土楼,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带有几分神秘。
在所有的土楼中,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是所有土楼中居住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圆形土楼。我们一家三口在土楼脚下转了一圈又一圈,因为它15米的高度着实让人目瞪口呆,还因为它厚约1.5米的墙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当地不仅土楼奇特、宏伟,居住在土楼里的客家人,他们热情、朴实的处世之道令人崇敬。
路过的游客都会被邀请到屋里,尝一尝他们自己种植的茶叶泡成的茶。那醇厚、怡人的清香,使我一下子爱上了这片土地。一幢土楼中通常有三四十户人家居住,家家都和睦相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今天,我帮你提一下水,明天她又帮自己扫一下地……
客家人那种独有的淳朴、和睦,实在值得住在水泥高楼里邻里不相往来的我们深思。
这便是奇特、宏伟、温馨的福建土楼。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土楼是明代时候开始建造的,一楼是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以上是睡房。土楼可以防止土匪和猛兽的袭击,三楼以上高度的叫土楼,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叫居,二楼以下的叫撮。土楼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防火、防水、防震。这三大优点,接下来是我去土楼玩的经历。我先去了四菜一汤这可不能吃呦!这只是一个土楼群的名字,中间是长方形,这就是汤。其它四个圆形土楼就是菜。它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呦!只有一楼是商业街,供游人购买纪念品。然后我们就驱车赶往另一个叫东倒西歪的土楼它已经有704年的历史了,很久吧!告诉你们它里面是住了两个家族的,你知道东倒西歪楼中间的柱子为什么是直的吗?东和西的方向是歪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会这样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因为科学家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以为它是被地震震歪的,但是第二次经过严格考察以后,发现不是被地震震歪的,是古人故意把它建歪的,你们说古人是不是很聪明?它也是只有一楼还是商业街,其他的四楼也是有人住的,但是不能上去参观,接下来我们去了第三个景点就是我们的导游阿姨的家,你知不知道我们的运气有多倒霉,我们住繁华的高楼大厦,却还得听着汽车喇叭的吵闹声还要闻着肮脏的尾气,人家住的房子比我们差可他们的环境比我们好多了。一出门就看见小河,小河里还有小鸭子在嬉戏游泳,抬头望去,就看见小山上种满了他们自家的茶叶。
我们去一家的客栈住了一个晚上。接下来我们凌晨5点钟就去机场回深圳,真舍不得厦门呀!
福建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人。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为“客家土楼”。
在这里,有1962年最年轻的土楼“侨福楼”,也有远近闻名的“土楼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土楼王”。
“土楼王”的外形很奇特,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进入土楼,大家有没有感觉很凉爽?”我们感受了一下,确实是很凉快。“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所以楼内形成了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为什么要建这么厚的墙呢?这么厚的墙又是如何建的呢?导游告诉我们说主要是为了防御所用,防野兽,也防贼防盗。建筑的工序很复杂,据说土楼还有防震的作用呢。
那么,承启楼为什么能被称为“土楼王”呢?
“承启楼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2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要在每一个房间都住上一宿,要花上一年多时间。”导游给我们娓娓道来,“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承启楼的生动写照。”
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要不是我出来旅游,恐怕我直到现在都不会知道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冬暖夏凉等特点。这一次旅行还真让我收获颇多啊!
福建土楼,有机会我还会去拜访你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