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们区里的小孩子们不懂事,总是叫他“脏爷爷”,因为他高高大大的.,戴着一副老式眼镜,平头脸,挺可爱的。可就是我们小朋友叫了他,总看到有满烟的灰尘,手黑乎乎、臭巴巴的,我们见了都避开他,边跑边说:“真不愧叫‘脏爷爷’啊!”他也只是笑了笑,悄悄的离去了。有一次,正巧被爸爸逮着,他看到我们不懂礼貌,便跟大家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刘爷爷身上这么脏吗?”“不知道”我们摇摇头说道,爸爸对我们说:“知道我们的小区为什么每天都保持着干净,整洁吗?就是王爷爷每天早晨起来都自己一个人儿清扫,如果没有他,这里不知道会成什么样!”第二天,我起来的时候,拉开窗帘,果然,看到刘爷爷那熟悉的面庞任劳任怨地在扫着我们的小区,我不禁热泪盈眶,说道:“原来刘爷爷真的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啊!
有一天,我来到刘爷爷简陋的屋子里,打开门一看,发现他正在沉浸在书里,看见我进来看,马上亲切和蔼地说:“欢迎来这儿,你想干什么?”我问道:“您喜欢看书吗?我能不能借本书回家看看?”他满脸笑容地说:“我喜欢看书,你想借什么就借什么书。”之后我问他以前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个退休的老人了,以前在高中教过语文,现在还在学习。”我总看到他戴着眼镜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有不懂的字就用红笔圈出来,再翻字典弄明白为止。我借阅过他的书,上面有很多笔记,有些印刷字都隐隐约约的看不出来了。
刘爷爷,您就像一棵智慧树,保卫着地球的环境,您就是我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我们家的墙院子打横一根爷爷用了几十年的遍担。如今变成晒腊肉的专用工具。爷爷的扁担是用松柏树制成的。2米长,两公斤重,光着的透着亮。听爷爷说,这一根扁担是太爷爷解放初期从温州市挑货上去的。尽管经历了几代人的风雨沧桑,却愈渐柔韧性经久耐用,担上一百多斤重货品吱吱作响,好像歌唱一般。
爷爷的扁担是那般关键。听爸爸讲,以往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全靠这一根扁担。春季,爷爷用它把化肥一担一担地选到田里田里,为粮食作物上肥,期待有一个好兆头。夏季,或是用它将麦子、蔬菜水果一担一担地挑回家。秋季,一样用它把水稻挑回家,晾干后,入了仓。冬季,爷爷仍然用它把芋头一担一担地挑回家,晒芋头丝,作为谷物。爷爷的扁担不仅用于获得农作物,并且日常日常生活也离不了它。
每日天不亮,爷爷很早醒来,担上纯净水桶到村头的那口老井中抬水,把家中的大水缸装满。有时候,还用它担些东西到市集上,换些日常生活用品。农闲每一个转晴的日子,爷爷就上山打柴。天刚蒙蒙亮,爷爷便将扁担、绳索准备好,吃过饭,携带干食,踏着月色进了山。每日都需要往返踏入好几十里新路。一个冬季出来,门口便垛起爷爷用扁担从山间一担一担挑回家的柴堆。在寒冷的冬天里,爷爷的手都是会裂出一道道血口。现如今,家中盖起来了房子,装上太阳能发电、饮用水,从此不必到那口老井里抬水了。家中还增添了燃气灶,买来电饭煲,从此无需早出晚归到山顶打柴了。十几年前,家中就买来农用三轮车,村内混凝土地面四通八达,免去了到田间挑东西的疲劳。公共汽车到村头,哪儿还听获得扁担在市集上的轻吟声。改革开放30很多年来,乡村产生天翻地覆的转变,农户的生活是一路领先节节高升。爷爷的扁担早就“失业”了。
星期日,妈妈带我去参观爷爷的果园。
我们走进果园,只见爷爷正在给一棵小石榴树浇水,我们跟他打了一下招呼,他过身,说:“来了,来参观一下我的果园吧!”只见爷爷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身旧衣裳,虽然年过半百,可是精神饱满,红光满面,像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石榴又圆又红,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弟弟摘下一个,从小口打开,我也掰了几粒尝了尝,味道酸酸甜甜的,十分好吃。这时,爷爷对我们说:“石榴不仅味道好,还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万分呢!,比如有磷、钾等矿物质,其中果石中碳水化合物占17%,水占79%,糖占14%,其中维生素C是苹果的两倍,可称得上是水果之王”。我问:“石榴那么好吃,那石榴皮有什么用呢?”爷爷说:“石榴皮可以作药引,服了可以有止泻、除虫的作用,把皮晒干还可以泡茶喝,茶不但不苦,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使人神清气爽。”爷爷刚说完,我赶紧把皮放入了口袋里,说:“我得留点,回家泡茶喝。”又惹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接着爷爷又带我们去参观橘子树,那里正中间有一棵已过百岁的大树,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了,散发出的香气使人神清气爽,让人流连忘返。我和弟弟站在树下,仰望着可爱的黄家伙,真想把它摘下来。只听“叭”的一声,一个熟透的橘子砸在了弟弟的头上。橘子大一点的像个大灯笼,小一点的像一个个兵兵球。它的表皮虽然没有苹果光滑,但摸起来还是十分舒服,而且还可以经过加工后成为可口的陈皮呢!
爷爷还带我们参观了芒果树、龙眼树等等,让我人看得眼花缭乱。六点钟,我们就和爷爷告别了。
爷爷的果园真美啊!
今天我高兴地打开电视机,电视上正在播出一则广告,说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上了一辆公交车。接着,电视上开始播座位上的那些人的心理活动。没想到,给老奶奶让个位,竟让那些人当成了一场足球赛似的,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地“让”开了。广告继续播,直到最后,才有一位青年人给老奶奶让了个座。看着看着,我心想:我们历史悠久的祖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难道礼仪之邦的人连给人让座位的好习惯都没有,那还怎么称得上“礼仪之邦”的声誉。虽然他们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但是却会败坏中国几千年来的声誉。我不禁想起了两件事。
一天早晨,天气特别冷,风呼呼地刮着,刮在脸上,象刀割一样。妈妈带我上街买东西。我们走到车站,车刚好来了。我们上了车,这时汽车司机叔叔的右上方的一行字跃入我的眼前:“请给您身边的老、弱、病、残者让个位,我们向您表示谢意。”这时,售票员阿姨站起来,刚要扶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时,只见一位小男孩迅速地坐在了售票员的位子上,嘴里还学者司机叔叔打喇叭的声音。一位阿姨抱起了小孩,给这位妇女让了个座。这时,大家都向小男孩投去了不满的目光。而小男孩好象没有看见似的继续学汽车喇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车到站了,小男孩从座位上跳了下来,急忙往前挤。他这一挤,差点把一位老爷爷挤倒了。一下车。小男孩嘴里还说了句:“这辆车真不懂得谦让,连给小孩让个座的人都没有。”
这时,我心想:真的是那辆车的人不懂得谦让吗?其实不是的。如果他们不懂得谦让,售票员就不会想到给那位抱小孩的妇女让座。那位阿姨就不会抱起身边的'孩子给那位妇女让座。如果他们没有给别人让座的意识,那位抱小孩的妇女就可能站一路。而售票员阿姨和那位让座的阿姨就可以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不用站着或抱着孩子。而小男孩也不会坐在售票员阿姨的位置上。这个小男孩怎么可以信口开河呢?
过了一段时间,我和妈妈上街买作业本,坐3路车的时候,又碰见那个小男孩。原以为他还会不给人让座位的,可谁知我和妈妈刚上车,他就站了起来,让妈妈坐到他的位子上去,而他则坐在他妈妈的腿上。他看起来,既聪明又伶俐,非常可爱。这时,大家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到站了,等车停稳后,他不慌不忙走下了车,而且还冲我一笑。
这一笑,笑出了小男孩的天真;这一笑,笑出了他那纯洁的心灵。我想:小男孩怎么会变得这么快。后来才知道,这个小男孩是妈妈同事家的孩子,在外小上学,今年三年级了。小男孩抢座位的事让他们班主任知道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选他为礼仪队的一员。他听了礼仪老师讲的有关故事后,想起自己的行为很惭愧。以后,每次坐车,只要看到有老人或抱小孩的阿姨,都礼貌地让位。
我想:一个上三年级的小孩都知道上车给人让位,更何况我们呢?虽然“让个座”是件简单的事,但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甚至一个国家的道德。有人想:让个座是件小事,我不做。我要做大事。可是一个人连小事都不想做,何以做“大事”。我想向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好事银行(存好事的地方,如果有谁做了坏事,可以把好事注入他的大脑,使他做好事),存着千千万万件好事,但却不知道是谁做的。世界上也没有人在做坏事,所以好事银行里的好事就越存越多。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心。
今天是星期天,天气真不错呀,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火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出了门,拿着妈妈给我的2块钱去买酱油,买酱油要到百货商店,我站在家门口的21路车站等公交车。
等了好久,公交车终于来了,我像兔子般的窜上了公交车,刷了学生卡,啊,只剩一个座位了,我好幸运呀,我飞快的做了上去。车开动了,我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心里想:祖国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呀,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真是幸福啊!
正在我暗自思考的时候,车又靠站了,没有人下车,却上来了一个人,我定睛一看,是一个老奶奶,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大汗,脸色发黄,好像是有病了,我再一看,她左手住着拐杖,原来她左腿没了,右手拿着一个竹竿,不停的在地上敲打,原来她是个瞎子。我又一看,她背后还背着一个小宝宝。我最后一看,她的肚子大大的,圆圆的,还不停的吐酸水,啊,她是一个孕妇。
车上做着的其他叔叔阿姨们,看到她都把脸扭到外面,假装没看见。车开动了,看着她一晃一晃的,我的心难受起来,司机叔叔按了一下广播,“各位乘客,如果车上有老、弱、病、残、孕以及报小孩的乘客,请您将座位让给他们。”我心里想:爸爸妈妈和老师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应该把座位让给这位老奶奶。可我又一想,只有一个座位了呀,我还要做2个小时才能到百货商店呢!这时:雷锋、董存瑞、罗生教、黄继光、刘胡兰、焦裕禄、赵春峨、陈思德、孔融、马克思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我,是呀,我不能为了我自己舒服尔不顾他人的幸福呀!但是我又下不了决心。
就这样,我不停的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激动的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刚好车停了,我到站了。我一边下车一边说:“老奶奶,你就叫我一个少先队员吧!”
透过远去的'车窗,我看到老奶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作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