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位老师让我牵挂不已,那就是您……李老师。我上初中已经一年了,可我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看见过您。多少次,我到小学去找您,可我去了多少次,就有多少次失望。
记得那一次,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到小学去参加法制讲座。在那些老师中寻找您的身影,有多少个身影从我身边走过,我多么希望那些熟悉的身影中有一个是您,可老天爷让我失望了,那些身影中没有您的身影,事后我从您班上的同学口中得知,那一周您去学习了。
还有一次,我和初中二年级的人连同陈老师一起到小学与小学生和张老师他们汇合,在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之前,大家都各自去看自己的母校老师,我忽然想起您,您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带领我们吮吸知识的甘露,可想起以前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我不敢在没有看到您时开心,因为我害怕老天爷把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我。那一天,我还是没有见到您,老天爷再次将失望赋予了我。
对了,李老师,我记得您说过,人生有喜有忧,有欢有乐,不过也有烦恼。
现在,我想告诉您,关于我的最大烦恼,实话跟您说吧,我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写作文。您以前认为我作文写得好,可是您并不知道我要写好一个作文好困难,要想许久才会有一点点构思,我记得一个人说过:写一个作文有特别是一个好作文真的很难写。它既要分清层次、条理又必须清楚,还要按一定顺序来写,最令我头痛的是作文的字数,作文的字数在初中普遍是六百字以上,可我写的文章最普遍出现的缺点就是内容不丰富,字数达不到要求,为此,我不知有多烦。我多么希望您能帮助我解除烦恼。
李老师,您记得吗?是您教育我们要向鲁迅一样"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教育我们在遇到挫折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您,是您,一切都是您!
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您为了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我趁这次写作文的机会,跟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您对我们的爱像慈母一般:每当有同学生病了,您就马上打电话给他家长,让他在家好好养病,多休息;每当天冷了,您就叫我们多穿衣服,不要着凉了;每当休息日到时,您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们:“注意安全。在家里要注意用电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您总是那么关心我们、照顾我们,却从来都为了我们即使生病了还要来给我们上课。每当听到您的咳嗽声,全班同学都下定了决心: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不让老师伤心。
每当我从您的办公室走过,您都在办公桌前为我们批改作业。当我们作业不会做时,您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只要有一位同学不会,您也不会不管,而是走到她身边细心地解释给他听,直到他听懂了,您才继续讲下一道题……
敬爱的陈老师,我爱您!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有蜡烛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粉笔染白了您的头发,作业熬红了您的双眼,您对我们的情和爱深似大海,高如蓝天。
谢谢您,陈老师!谢谢您对我的教育和付出,我在这衷心的对您说一声:“您辛苦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您还在灯光下不辞辛劳地备课,多少个双休日,您总在办公室为我们批改作业。每当我看见您疲倦的身影,老师,我想轻轻地对您说:老师,您该休息了。
每当我犯错误的时候,是您那一句句肺腑之言,帮助我改正了不少缺点,您像妈妈一样宽容,教会我怎样做人,在您的关怀下我们茁壮成长。这时,我想感激地对您说:老师,谢谢您的谆谆教诲。
您的教导,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您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了我们支持和鼓励,您那温暖的目光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在您的辛勤培育下,我们一天天成长,长大了,您把我们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那时,我想对您说:老师,谢谢您的教导和您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期望。
又是一个教师节,老师,节日快乐,美丽的鲜花,我亲手做的漂亮贺卡……都不能够表达我对您的敬意和祝福,此时,老师,我最想深情地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也许,我只能从您的眼神中懂得老师为我们付出的汗水,从您的话语中什么是理解,从您的音容笑貌懂得了自信,从您的淳淳教诲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是您,在迷茫中指引方向,是您,用汗水换来知识的殿堂,是您,打开了智慧之门,让我们尽情在学习中遨游。进步。成长,是您,奏响了人生的乐曲,带领着我们,谱写了一曲曲优美的歌。
老师,您知道吗?您,在我的眼中是多么的高大。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像您那样,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像大姐姐似的在课后与我们畅谈,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跟我们讲很多的大道理……您是知道的,我一直是个胆怯的`人,面对着老师,我的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自从与您接触过之后,逐渐,我变得不太相信自己居然能上课说话不断断续续的,然而,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喜了。
一直以来,您的音容笑貌,举手头足,时常展现在我的面前,您与我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快乐一直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在学习中您常常是对我们循循善诱,您对我们的淳淳教诲,至今都还藏在我的心中。您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是本地,还是外地,是天资聪明还是愚笨来选择学生。在我们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的大家庭中,您是一视同仁,从不搞特殊。至于,一些应该帮助的同学您则是爱护有加。她还常鼓励同学们:“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是啊,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没有知识的生活就像没有香味的花,试想,假如没有学习中困难的磨练,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虽说经过知识的历练,时间的推移,可以磨白人们头上的黑发,并在光滑的脸蛋上磨出一道道深坑,但是却磨灭不了人们那思考问题中的妙趣横生,磨不薄那些从重重的困难中历练出来的渊博学识。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杜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他还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怕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别人讥笑“我”笨,这算得了什么,只要“我”牢牢记住\"勤\"字,那就看谁笑到最后!
老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一天天快乐成长!
有人说,老师像一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老师像一名园丁,培育出红花绿草,参天大树,却苍老了自己。而我却说,您就是慈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让我们在您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您就是舵手,用心灵之舟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让我们在大海里劈涛斩浪;您就是灯塔,在广阔的海洋里为我们导航,指引我们不断向胜利前进;您就是一眼泉,用知识的泉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让我们学习、生活得更加充实。冬去春来,岁月不停,粉尘染白了您的双鬓,讲台挽留住您的身影,辛苦压弯了您的脊背,勤劳改变了您的面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中写的是蚕与蜡烛的生命短暂,但是短暂的生命也就是它们永恒的快乐!
老师,您不就像那春蚕和蜡烛吗?您为了您的学生,不辞一切地日夜为我们操劳着。每当您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手里总是端着一杯水,同学们心想:老师上课还可以喝茶?可是,谁又会想到,那可不是一杯解渴的水,而是润喉冲剂。您每天给我们讲课,喉咙都嘶哑了,可您没有间断过,依旧用沙哑的声音讲,尽量用您最大的声音给我们讲课。
老师,您不辞辛苦地把文化科学知识,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祖国的百花园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老师啊!我想悄悄对您说:“敬爱的老师,您辛苦啦。谢谢您!”
夜己渐深,千万扇的窗户,只有您那扇窗还亮着灯光,一个疲倦的身影还在专心备课。老师,我想轻轻对您说:老师,您该休息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您总在办公桌前为我们批改作业,作业本中一处处修改和批阅的笔迹,都饱含您对我们的关爱。有些人把您比作一盏指航灯,用自己的光芒为过往船只指引前进方向。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且包含大家对您由衷的赞叹。
您像亲爱的母亲,那样和蔼、可亲。每当我做错了事,您用亲切的话语,使我改正错误。给我身躯的是父母,滋养我灵魂的是辛勤的老师。
老师,我想感激地对您说:谢谢您对我的谆谆教诲,每当我犯错误时,您那一句句肺腑之言,让我懂得了许多,自从你来到我们身边,您就如慈母般地关怀我,让我们在您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您的教诲,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您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如甘泉般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用心良苦。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那双眼睛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支持。瞧您那双清澈的双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您的视野,也正因为您这双美丽的双眼,使我们改变了不专心的坏习惯,您眼中鼓励的目光,让我们明白了许多,肯定了许多。您严厉的目光注视过我,体贴的眼神关注过我,每一次的无声话语铭记在心,时常他会冒出来激励我,激励我努力学习!
老师,我还想对您说:谢谢您的教导,谢谢您为我们的付出,我们是您的莘莘学子,一天天成长,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师育我情。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了,初中的这两年里,给我信心最多的就数老师了。
我的成绩在刚刚进入初中时是极好的,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会有这么优秀,在几次后我便骄傲自满起来,以为以后的考试也不过如此了。
那次的尖子生竞赛,我到此刻还记忆犹新,我信心满满地走入考场,却灰头土脸的出来。考试成绩出来,果然不出我所料,成绩很差。我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害怕老师会责怪我,每次在校园里看见老师都会绕道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
第二个星期到校时,老师便把我叫进了办公室,和颜悦色的看着我,语重心长的说:"一次的考试代表不了什么,初中三年就像马拉松长跑,只要你追,总能赶上的。”我抬头遇上老师的目光,此刻觉得老师就像个天使,照亮了周围所有的一切。老师见我看呆了,用手在我的面前晃了晃,莞尔一笑。从那之后,我低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那大概是我初一最努力的时候了。终于在期末考试我取得了全校第五的成绩,虽然没我以前考得好了,但毕竟是我努力的结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现在我快上初三了,学校要分班的,我这次的成绩也很不错,或许我会被分到其他班里去,但我心里一直有个您。
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在我成长的路上支持我,你将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