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这几个星期的时间没有白费,从一颗颗小小的、黑黑的卵开始,喂切碎的桑叶,渐渐的蚕已经一厘米,两厘米,三厘米——————现在已经八厘米了,比一只铅笔还粗。经过几次蜕皮,开始结茧。就盼望这一刻的到来。由于每天要喂两次,桑叶需要很多,小区里的桑叶被摘光了。而且随着增大,粪便也增加了,每天需清理好几次,非常麻烦。听说蚕结茧要搭一个架子,我把桑叶的枝干当支撑物,蚕机灵地爬上枝干结出黄色的茧。蚕只要身体一缩,脚尽量往前伸,便走起路来。吃桑叶时先咬一个洞,再一圈一圈吃,狼吞虎咽。最有趣的还是做茧,吐出一根丝粘在一个固体上,再一拉,便一根丝拉好了,它速度飞快,但也很累,有时身体扭成圈形,用丝把周围封起来。一开始,只是一小层,渐渐地越来越厚,已经看不到它忙碌的身影了。真是作茧自缚啊!
我觉得蚕农非常辛苦,蚕也变化很大。我们应该学习蚕执着、奉献的精神。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蚕一般春天开始生长,秋冬死亡。初春三月,春暖花开,桑树长出了嫩芽,而小蚕也爬出了那小而黑的卵壳。它们破壳而出时,只有一只小蚂蚁那么大,因此又叫“蚁蚕”。蚁蚕只能吃最嫩的桑叶,吃桑叶的样子也很有趣,像开隧道似的一直向前吃。有时,两蚕同时吃一片桑叶,一下子碰到头了,于是我让你,你让我,那互相谦让的样子,实在惹人喜爱。
蚕的一生中要经历四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就成熟一些。第一次蜕皮太不引人注目了,只能看见一团黑黑的“壳”在刚蜕完皮的蚕旁。蚕蜕完皮以后比原先大了一些,变成黄黑色的了。过了几周,它又要换上一套新衣裳,只见它们的头昂得高高的,什么都不肯吃,只是用嘴一个劲儿地磨着。它们磨破了嘴边的皮之后就探出头来,再用力地一点一点往外挤,好不容易从皮中钻出来时,己变为黄白色的了。蚕第三次蜕下的皮又比第二次稍大一些,也更白一点。此时它们已有六七厘米长,每天都必须换许多桑叶,才能保证它有充足的食物。
最后一次蜕皮之后,蚕变得更白了。这段时间。它们的食量很大,吃完就要再喂。不仅要有足够的桑叶,还要注意温度,要防蚊虫叮咬,而且不能让烟熏着,同时又要及时清除蚕粪,养蚕人很是繁忙。但这辛苦绝非白费,不久蚕就将以吐丝来回报养蚕人的关爱了。这时,把它们放在容易挂上丝的`地方,它们就不断吐丝,身体越来越透明,而丝也越来越厚,直至盖住了蚕那娇小的身影……几个小时后,它们吐出的丝便形成了一个酷似白蛋—只是较小些的绒球,这便是蚕茧。
几天后,蚕就化为蛹变成蛾钻出来。它闪出来之前先往茧上吐些酸性物质,弄出一个洞来,再慢慢地钻出来。稍后蚕蛾就开始产卵,产卵后不久就将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它们看着产下的卵,欣慰地死去。蚕卵又将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
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的贡献却不小。它吐出的丝可制成天然丝线,是缝制衣服的高级材料。用这种丝制成的衣服既轻便又柔韧,是人造丝绸所比不上的。古时我国曾以“丝绸之路”铺出了与海外友人的友好交往之路。即使是看似无用的蚕粪,也可作为中药,对治疗某些疾病有妙用。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好处,我非常喜爱它。
春天是养蚕宝宝的好时节。一天,科学老师建议我们每个同学养几只蚕宝宝,为了让我们能亲身体验和观察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但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养过蚕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一见它们,就非常害怕,全身会起鸡皮疙瘩。但老师的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
傍晚,妈妈带我去学校附近的小店买“宝宝“,来到店里,看到有许多小朋友也在买,我总算好不容易买了十只。我小心翼翼地拿回家,找了一个干净的盒子,让他们在这里安家。蚕宝宝非常得小,头部有点黑色,身体黑黑的,听老师说蚕宝宝先是卵,再是幼虫,然后变成蛹,最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蛾,过后,就会死掉。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真是一种很伟大的动物,我们在用的、穿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都是用蚕丝做的。
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给蚕宝宝换几片桑叶,在我的精心照顾下,两星期后,最长的一只有十四毫米了,最小的一只还只有七毫米呢!
我希望我的“宝宝“能快快长大!
我十分喜欢小动物,也养过许多小动物,有小狗、小白兔、小金鱼、蚕宝宝、小仓鼠……今天,我就来写一写蚕吧!
蚕的一生十分短暂,所以我就在它还活在这个世上时给它好的待遇。蚕从卵出来,我就为它们准备好了桑叶,因为小蚕还太小,不能吃直接摘下来的大桑叶,所以我就把桑叶切得一小片一小片的,方便它吃。我在上学时,都是妈妈帮忙清理粪便。
听妈妈说,她在网上看过了,要先把蚕身上的那些不好的桑叶用刷子刷掉,让蚕的“房子”保持得干干净净。
一次,我回家看蚕时,发现蚕把头抬了起来。你碰它一下,它也一动不动,我急坏了,赶紧跑去告诉妈妈。妈妈听完后,笑着对我说:“没关系,这还是件好事呢!”“这还是件好事?”我迷惑不解地问。“是呀!这说明蚕要蜕皮了,又要大一些了。”“太好了!蚕又要大一岁喽。”我欣喜若狂地说。
第二天早上我去看蚕时,发现蚕变得大了、白了,更漂亮了,使我更喜欢它们了。
这样一天又一天,蚕开始吐丝了,变得透明了,又胖了。吐完丝后,蚕为自己造了一个美观的小房子,自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蚕从“小房子”里出来,脱胎换骨了,简直换了一个大模样。当她产卵后就死了,蚕的一生就这样短暂,可它为人们奉献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蚕宝宝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昆虫,它长得又白又胖,十分惹人喜爱。
蚕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在蚕宝宝还只是一个卵的时候,它只有1.2-1.3毫米的长度。刚生出来的蚕卵是蛋黄色的,用放大镜看是一个扁扁的椭圆形的东西。如果一直把它置放在常温下就逐渐会变成紫黑色。在一个一元硬币的上面可以平放400个左右的蚕卵。
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蚕宝宝就会爬出卵了,爬起来像一只蚂蚁,我们称它为蚁蚕。蚕宝宝变成蚁蚕后需要经过五次蜕皮才能变成蛹。它五次蜕皮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呢?又黑又小的蚕宝宝经历了第一次蜕皮,变得又黄又瘦;第二次蜕皮时变得又白又嫩;它吃了几天桑叶躺在床上,醒来就渐渐地长胖了;第四次蜕皮蚕宝宝变得又白又亮,在最后一次蜕皮后,蚕宝宝变成了蛾姑娘。在四次蜕皮期间蚕以食桑叶为主。而且它的食量大得惊人,可以不分昼夜地吃桑叶。那些桑叶都必须是经过清洗的新鲜桑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宝宝经过了五次蜕皮之后就要完成自己的最后一个使命——结茧。蚕从自己的嘴里吐出丝,把自己卷缩在茧里,两天之后,就可以结出一个茧了。蚕宝宝变成一个蛾姑娘后,产下卵,就离开了人间。而它结的茧且奉献给了人们,织成了精美的丝绸。
蚕宝宝那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