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弹琵琶,因为琵琶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艺术。弹琵琶时运用的弹、挑、剔、遮等手法,似乎真的能把人带入音乐描述的情景中。
一次,我跟随老师学琵琶。在学习名曲《十面埋伏》中两军决战那一段时,我总是弹不好,不是这弹快了,就是那弹慢了;不是这少个“轮指”,就是那丢个“扫弦”。于是,老师一遍遍地耐心教我。最后,老师拿起了自己的琵琶,示范弹这一段给我听。只听“啪啪啪”几声扫弦,仿佛是几只刀枪打在一起发出的声音。只见老师越弹越激动,真如书上所讲的,楚汉两军决战之时,声动天地,屋瓦似飞坠,仔细聆听,有金鼓声、剑弩声、马鸣声、金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着始而奇,继而恐,涕泣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老师表演时手上下翻飞,神情激动,完全沉浸在了乐曲中。
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古曲时,我在弹“泛舟”这段时,没有弹出强弱快慢的变化,老师也不断给我做示范。老师那优美宁静的旋律,在我面前展示出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色,就像一副工笔画,画上是清丽淡雅的山水,慢慢引人入胜。
听到这里,我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慢慢悠悠地弹了起来。音非常连贯,也有了快慢、强弱的对比。弹着弹着,我似乎也坐在了小船上,驾驶着小船划向远方。老师听到这里,笑着摸了摸我的头,笑呵呵地夸奖我:“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继续努力哦!”
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习琵琶九级的曲目了,从当初的被迫练琴,早变成了自主自愿的练琴。我现在练琴,已经能完全沉浸在音乐中,自我陶醉了。
我的姐姐张天瀛,是一个品学兼优好学生,她不但学习优秀,而且还能弹一手好琵琶,是哈尔滨少年宫的琵琶演奏员。20xx年,她到北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亲自为她颁发了奖杯。我知道瀛瀛姐姐的成功和她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瀛瀛姐姐在六岁的时候,就拿起了比她矮不了多少的琵琶,弹起来别提有多困难了,但是瀛瀛姐姐没有放弃,坚持每天练习琵琶。随着年龄的增长,瀛瀛姐姐觉得应该有个名师指导。后来,经别人介绍,她拜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位老教授为师,每个星期,她都要坐着公共汽车到哈尔滨,接受教授的辅导。无论是雪雨风霜,在去哈尔滨的公交车上,我们都会看到瀛瀛姐姐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瀛瀛姐姐掌握了弹琵琶的技巧,她的技艺也特别精湛了,不但多次参加“哈尔滨之夏”的演出,还得过不少有关弹琵琶的奖项。
很多人会认为,学习艺术特长会影响学习,然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弹琵琶并没有影响瀛瀛姐姐的学习,就在今年瀛瀛姐姐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省重点中学精英班的一员。
通过瀛瀛姐姐的成长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坎坷、挫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意志来战胜它,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冬,渐渐深了,日子,也渐渐变得厚重,总有一些磕磕碰碰,吵吵嚷嚷,在平淡的生活中调剂着枯燥无味。时光辗转轮回,从最初,走到最终,这日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越发让人爱不释手,像一位老者,花白的胡须,苍白的发髻,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直爱着这样的日子,闲暇时光,独坐一角,读书,写字,听曲,在这个纷繁的尘世,难得有这一份偷的半日闲的舒适惬意。
时光不老,岁月如初,如若说这岁月是一幅高雅的水墨丹青,那落入我们眸子中的花红柳绿,巍峨高山,必是画者恰到好处的一笔,不轻不重,不俗不庸;如若说这岁月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字里行间沁透着作者满满的情愫,爱的真挚,爱的热切,平仄有声,雅韵别致;如若说这岁月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曲,悠扬缠绵,曲艺婉转,那这流淌在心间的曲必是歌者对生活的歌颂,对平凡之中不平凡的赞美。
这岁月,静静地流淌,似一泓清泉,所到之处滋润心田。就像此刻,静坐在安静的角落,听冬风呼啸而过,看灰色的天空笼罩整座城市,就是这么的静。静,并不代表美,岁月的美,时光的柔,又岂是简单的静所能表达的出来的。只是这简单的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嘈杂的城市之中,想寻得一片安静,又何尝容易呢?
一颗素心若笺,将时光在心底开成一朵花,纯洁无暇,盈一袖清风,与花相伴。
烟火尘世,细水长流,这柔美的岁月,仿佛写进诗词的美,一字独抒流光溢彩,一句独写岁月长情。这岁月,终是美的,一份恬淡安逸,一份思念牵挂,都是这岁月的馈赠,将这份美绣成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携在衣袖,风吹不走,雨打不动。
这样静美的岁月,应该秉烛夜谈,把酒话桑麻,谈岁月悠悠,诉情长意绵,提笔落墨,把所有的美好书于纸上,待岁月风干了墨迹,读来,是一份安逸,一份惬意。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读一本喜爱的书,写一阙缠绵的词,行走于岁月的纸张上,让墨痕划过心房,满满的柔情似水,情意缱绻。
岁月沉淀下来的,是美好,是每个人应该珍藏的宝藏,岁月带走的,也只是容颜,是过往,却带不走内心深处堆积如山的情愫。
这美好的岁月里,所有的遇见都是上天的安排,每一次邂逅都是注定,人生,遇见了谁都是场美丽的意外,因为这岁月美到别致,所以就连每一次的重逢都变得旖旎万分。
岁月,剥夺着我们最不舍的东西,也赠与我们最美的东西,在得与失之间,我们终将还是愿意原谅岁月带走的,接受了岁月赠与的。这位最美的女子,精雕细琢的刻画着每一天,给每个人不一样的平凡,却又不一样的灿烂。人生,可以平平淡淡,却不能平淡到没有滋味,时而的.放荡不羁,像秋风扫落叶般的疯狂,也是平淡中不平凡的一笔。
悠悠岁月里,有人懂得,才是最好,在最美的岁月遇到最美的你,一起读书写字,听曲轻舞,这是静美的岁月里,怎样别致的一种美?像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描眉画黛,粉妆玉琢,眉眼里的一笔一划,都是岁月勾画的美。最美的时光里,遇见最美的爱情,仿佛所有的美好接踵而至。将岁月的笔墨落于你的眼眸,深情似海,一起牵手走过岁月的长河,品人间烟火,过人间天堂。
相信,有爱的日子,岁月会更美,像这冬月里一株似血的梅,在寒风凛冽中悄然绽放,也许无人问津,却开出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美。有些美好的东西,不需人去说,更不需人去刻意雕琢,它在那,便是最真的美。
一笺绵薄锦字,在冬的冷瑟里温情脉脉,这一纸抒情小字,温润如玉,暖了心,暖了意。
岁月这般美,美到无可言说,而我,只能用一纸消瘦的字,书写岁月带给我的美。美好的岁月里,我愿意原谅所有的不可原谅,也愿意接受所有的无法接受,是这一纸岁月,像一汪清泉,洗涤了灵魂,净化了心灵。
岁月的尾巴,溜到我的指尖,缠缠绵绵,在指端开成一朵花,一瓣明媚,一瓣阴暗。
我,在这静美的岁月里,只能握着一支素笔,守着一颗素心,用最真的文字,抒发最真的情。穿越文字的城墙,看尽旁人眼里的温情岁月,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女子,将岁月守到亘古,将日子,过成永远。把每一天都过的有滋有味,精雕细琢,像一朵花,娇艳欲滴,呵护备至。
这岁月,在我眼里,美到别致,仿若从远古走来的女子,一颦一笑间,皆带着一份高贵冷艳。
投入岁月的怀,与这岁月盈盈相望,一眼含情脉脉,一眼柔情蜜意,稍不留神,便是万年。再也没有孤独寂寞,再也没有断肠人在天涯,再也没有人比黄花瘦。
安静,舒适,恬淡,温馨,再也找不出暖而柔的词来形容这岁月,这岁月,没有精雕细刻,没有粉妆玉砌,是平淡,是素净,是纯洁,是无暇。
看吧,这岁月,美到极致,像一位从远古走来的女子,温情脉脉,眉眼弯弯……
烛光煎破了黑暗,你独坐镜前,看红颜衰老,不觉心中溢满悲凉。整整的一个人生,你郁积了多少的心伤与相思呀!这是你,大漠中的美神,凄美、孤独的昭君。
每一个漫长而深邃的夜晚已经忘记了是怎样的度过,悲乎?凄乎?累乎?悲悲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起起落落,的确有“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之悲,茫茫大漠,塞外女子,只身一人,怎能不悲?月圆高挂,一人独望,怎能不苦?永远响彻心扉的胡笳,另一种嘶哑僵硬的琵琶,我的昭君,这是怎样的一种悲苦?
啼声嗒嗒,却不能为你踏出人世的精彩与繁华。雁声阵阵,却不能将你内心的孤独带到远方去传递。
今夜已落花成冢,还仍是响起你的琵琶音弦。我的昭君,这是怎样的一种悲苦?
颤动的琴弦,无言的流泪,一个弱女子的心房那能如你?一曲飞入中原家邦的离别愁绪,一曲对家乡故土的无尽相思,一曲对祖国沉重的深切缅怀,一个弱女子的无限情愫,那能如你?即使是易安紧锁的眉头也挤不出这个偌大的悲苦。纵使是后主,无奈的哀叹也酿不成这一拨孤独的难言。手把琵琶,孤身远嫁。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可读的文字,车轮碾压,也没有为相思者留下任何的牵挂!
手抱琵琶诉哀思,一曲音弦传中原,渐渐地走向你,走着走着,就像走进一条留恋忘返的路,陷入泥沼深部可拔,那是一池满是悲愁的苦水,那是一滴滴从心底里流出的泪。
你的长长短短的段落,你的悲悲戚戚的音弦,你的惨惨凄凄的`容貌。还是留给后人去解读吧!我孤独的昭君,悲凉的大漠和那响彻心扉的琵琶。
两年前,学校将乐队作为本校的艺术特色之一,要筹备成立一支乐队。我平时十分喜爱听琵琶曲,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别看那大大的琵琶和五根指头的透明指甲,要把这两样东西配合起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的下许多苦功夫不可。记得我初学琵琶那段时间。有一天回家后,妈妈让我拿出琵琶,并一本正经的对我说:“来,我要看看你学弹琵琶后有什么收获。”于是,我拿起琵琶坐在椅子上,翘起腿来,以免琵琶往下滑,我左手按弦,右手轮弦,弹给妈妈听。不一会儿,缠着指甲的右手便疼了起来,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流,背也有点痛,但是弹出的声音还是很不协调,有种刺耳的感觉。可我不泄气,坚持弹下去,我还拿着健身球用右手来回转,让自己的右手变的更加灵活。在拿起琵琶继续弹。就这样,竟练了两个钟头,练的我是腰酸背痛。妈妈安慰我说;“弹琵琶和干其他事一样,凡事开头难,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听了妈妈这一番教导,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琴。接着我又拿起琵琶继续苦练。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我的辛勤苦练,几个月下来,我终于学会弹一些简单的乐曲啦!一年后,我还参加了全国举办的“中国星”艺术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每当我弹起琵琶,我的脑海中便会闪现出一条用音符铺成的光明大道,这条大道一直通向了一座巨大的音乐宫殿,伴随着悠悠的琴声,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翱翔在音乐的蓝天中。
我爱我的“小伙伴”——琵琶,愿你的琴声伴我到永远、永远…
小区的广场上,最近多了几十个阿姨,每逢晚饭后不久,就可以见到她们伴着音乐在练习舞蹈。
看得出,大家都是刚上道,基本上动作都是僵硬、参差不齐、跟不上节拍的。
教学舞蹈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20多岁。由于离的有些远,看不清她的\'样子,只是觉得她脸型标志、身材曼妙,亭亭玉立在那里,绝对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于阿姨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她教的也都是一些基本的动作。
我凑近大约看清了她的样子,身形不错,可能是因为常年练舞的缘故;长得一般,如果不是因为在跳舞,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那种。
但是,每每音乐一起,踏着节拍开始舞动的时候,她就成为了广场上面的焦点。
想起了有一次去某工厂送货时,正好巧遇害了该公司在进行军训活动。
半天的军训请了爱国主义基地教育的军人来操作。
军训的两个教官都是天安门国旗班的退伍兵,高大帅气是对他们外形的最好诠释(都是190左右那种)。
学员还没有到的时候,两个教官也在嘻嘻哈哈的和我们交谈,毕竟也就20出头,和一般的小年轻人无异。
学员一到,军训开始了,他们立马进入了教官的角色。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这些在企业里面大小是个头目的学员,被这两个教官训得服服帖帖,
特别是些女学员,简直是带着景仰甚至花痴般地注视着教官。我在一旁,也被这两个年轻的教官吸引住了,被他们军训时候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吸引住了。
无论是一个简单的摆臂,还是一个简单的踢腿,他们完成后给我的感觉,那简直是种艺术,一种阳刚之美,不知道他们流下了多少汗水才可以锻造出这些动作。
女孩的舞蹈,教官的军姿,说到底,他们都是把一个个简单的动作练到了极致。
当简单的动作到了极致,就演变成了一种标准,甚至是一种境界。
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就已经成功了。
比如西北湖咖啡豆,这是个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咖啡铺,只有两三张桌子,没有任何装修,却开了足足十年,这对台湾来的兄妹,驻扎在武汉,成了武汉小型咖啡馆的鼻祖,只卖曼特宁,从烘豆到咖啡,全部亲手制作,他家的店火到什么程度?很多客人只是路过,宁可站着也会喝一杯咖啡再走,心满意足。咖啡的香味,大老远就能闻到。一家小铺,一种单品咖啡,提供无限的咖啡念想和生活方式。这让我也想起那个鼓浪屿坚持只卖蓝山的咖啡馆,老板娘偏好蓝山,只卖这种咖啡,那也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蓝山,一杯咖啡就让人灵魂出窍。
还有,云南米线。我吃到这么上好的云南米线只是在一家楼中店里,校园的深处,一楼搭出来的小院大概十五平方米而已,她家只卖一种地道的云南米线,一碗米线,骨汤做底,云南辣子,碎肉碎黄瓜堆在米线上,一碗米线诚心诚意,用大白瓷碗装着,非常非常好吃,我常常被这一碗米线惊倒。而且,这里冬天生得红火火的木炭盆,有好喝的大麦茶装在青瓷杯里配米线。大老远地绕道而去,一碗米线带来的安慰难以想象。
曾听一位朋友讲过重庆的\'一家小面馆,只做小面,从材料到调料,要求严格,煮的时间到装碗的程序丝毫不打折扣。而且,那里的挑面师记得每一位熟客的口味:加辣,加葱不要姜;加醋多葱多蒜;记得多备一碗汤……一碗小面吃得人酣畅淋漓。小旧桌每天用水洗得干干净净,客人的面前都有店家自制的泡萝卜奉送。谁能不记挂这样一碗小面?
把一个单品做到极致,就如同人生,一辈子有耐心去做一件事,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击,最后一事无成。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
梅雨时节,家家种菊,已是东流人千年不变的延续。东流人不仅用行动给陶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个注脚,还为陶公在菊江边修建了供人拜谒的祠堂。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慎终追远,于是心中的丰碑便有了永恒的精神。
其实陶公的“东篱”在不在东流并不重要,所望“南山”是不是历山也无须争辩,但陶公为彭泽县令时“日驻彭泽,夜宿东流”的事实,就让人们有了揣摩和遐想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让陶公在此停舟驻足,又是什么让陶公如此留连东流?
在一个扫柳栽菊的日子里,我与友人带着一系列的疑惑来到了菊江边的陶公祠。替我们打前站的泥生兄给我们一行介绍了东流的历史过往,东流在晋时名为黄菊乡,隶属彭泽县(今属东至县,那时东流不仅家家植菊,户户菊香,而且东篱西笆,山头江岸,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友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感慨过境于此的这段长江,东流人竟叫它“菊江”。 能将长江一段摘取为己有,莫过于给它取个别称,就像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小名。这种事,沿江各地也有不少,但能把名字取得那么诗意化,也只有东流的菊江了。可以想像,在秋风浩荡,江水泛青的黄昏里,陶公忙完公事后,宽衣著闲,解缆启程,乘一叶扁舟赶往东流,引觞船头,暗香盈袖,看着半江瑟瑟半江黄的菊江,心里是何等的快慰。
逃离一下浊地,涤荡一下身心,还有什么地方像东流那样,把酒临风,无案牍劳形;置身菊中,有忘我之境?!著一袭长袍,端一杯美酒,捧一把菊花,以菊为肴,以酒为馔,清淡中有真味,浓烈中显性情。菊瘦瓣如钩,隐士之品质,令陶公向往;酒稠烈如焰,祛虑的功效,让陶公钟情……归意何处起,莫非此菊邑?
思维在无拘无束中搜索前行,友人在陶公祠里瞻仰追溯,不知不觉走上祠边的“秀峰塔”。塔六方五层,建于1759年,为的是“增补文枢,更增秀气”。这不得不佩服东流人的聪慧,菊命江名,祠聚精神,塔写长空,这何止是补文枢,增秀气,这简直就是将陶公安放心灵的后花园,再打造一番。
左转右旋地上了塔顶,透窗远眺,水天一色,叫人如何不想起江流涌动浪淘沙。浮光流年,英雄人物随波而逝;倾听蛩音,文人雅士蹒跚而来。祠如航船,塔如桅杆,载着瘦瓣如钩的菊花,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竟走出了无穷无尽,走到了历代文人的内心深处。
拥有者早已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放弃者倒成就了千古英名。
文人士子多么想在身后留点什么呀,可只有陶公另辟蹊径,归田返乡成了后人纷纷效仿的对象,可陶公怎能复制?只道陶公辞官去,难见林下多一人。同朝代的吴地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西风起时,想的是莼鲈之味,于是辞官回家。他的“莼鲈之思”不过是口腹之累。而陶公辞官归田是心性使然,就具有了一种气节与精神。
穿越历史的时空,有洞穿力的有几人?滔滔的菊江水,能激起浪花的有几个?菊江边的陶公祠里有答案,陶公祠边的秀峰塔上有结果。
多么好的地方啊!千里长江,北折东流,菊邑之所,何人不爱。丽山秀峰塔,菊江靖节祠。我庆幸生在此地,享有着这些丰厚的遗存。
一座山,一片土,一方湖,可永久划归一地,可天上的云彩,菊江的流水不能让它做长久的驻留。因为云彩是看得见的空气,是人类的必需;江水是流动的生命,是文明的发祥地。它们不能属于哪一地一域,它属于公众,属于自然。正如菊江边的陶公祠,陶公祠边的秀峰塔,秀峰塔边的雏菊,有形之物,虽属东流,可无形宝藏属于社会,属于人类。那飘满菊江的菊啊,你著了陶公的色彩,附有陶公的灵魂,随大江东流去,淌了千年,香了万代……
往事湮没尘中,一切随岁月腐朽,惟灵魂闪闪发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