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种快乐,能够持续多久?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恐怕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很短。有的人能够持续一天,有的人仅只是那几分钟,过去了便不再快乐,好像这种快乐从来都没有来过一样。
这样的.人,内心势必很是焦躁。他们需要源源不断的喜事,来刺激他们的神经末梢,需要整日里沉浸在快乐当中。可是快乐的事情,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喜得贵子、升职加薪、意外之财并不会天天都有。
于是,这种落差便会让人们很是焦虑,甚至于会怨天尤人。心想,为什么我就不能拥有长久的快乐,为什么好事情总是那么少,为什么不能像有些人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好,可是并非人人都能这样,况且那些拥有风雨的人们,内心中仍觉得不快乐。在他们看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什么好,一点意思都没有,想做的事情别人都包干了,相反还落得个不自在。
快乐于是便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远到我们无法触一摸无法感知。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快乐其实一直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家人平安、子女孝顺、爱人呵护,这所有的一切,难道就不算是快乐吗?
让我们学会保留快乐吧,当喜事来临的时候,让我们学会长时间地沉浸于其中,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让快乐如同一罐甘甜的蜜一般,存放在我们的心底,当拿出来品尝时,依旧是那样的香甜。
从中华文化城的规划看,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多令人咂舌。其实这种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多、大、全的文化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各种新建的民俗村、风俗园、影视文化城常常占地面积惊人,却倒尽了游人的胃口。
这种文化发展的理念是值得反思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文化的。文化大发展不同于经济大发展,不是物质大繁荣、资金大投入、利润大回收。更何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经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即使在经济领域也并不适合,对经济持久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对“发展”的概念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似乎一提起发展就想起庞大的面积、惊人的数字、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这种自***式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短时间内拉动GDP,但是其代价则是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异化,还极大地败坏了人们的内心生活,损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其弊端已经引起中央、知识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等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就是明证。我们一直把“发展”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而实际上发展更是质的概念。
对文化而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就更是灾难性的。它不是建设而是破坏。那些人造的没有文化的文化城的真正动力和杠杆是经济,是GDP,是所谓“政绩”。
在我看来,古建筑古文物的“原貌”“原样”不只是城楼、坟墓、牌楼等等孤立的文物的原样,而是这些建筑物、文物的原样再加上它的周边环境的原样。打个比方,十三陵是一个文物群,各个陵园之间有很多空地,如果在这些空地建造新的建筑物,即使陵墓本身没有动,它们所处的环境却发生了变化,这同样是对于文物环境的破坏,文物环境的破坏即广义上的对文物的破坏。所谓文物保护应该是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如果文化标志城的负责人和专家们真的是以保护文物为宗旨和目的,那么我奉劝一句:不要再建任何的新建筑,彻底放弃标志城这个“创意”,才是对文物、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
生命有时是不堪一击的脆弱,但它一旦有了责任与爱的滋养,那么它会茁壮成长。在这次地震中,四川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每一给灾难中的生命都进入了深渊。在北川,有一位老师在地震发生时,紧急组织学生撤离,但最后仍有4名学生留在了教室。在这一刻如果他逃了,他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在这时他留了下来,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支起了一个生存空间。在清理废墟时,大家含泪把他僵硬的手臂据断,把学生救了出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责任与爱拯救了学生们的生命,那一瞬间,他的心灵和那4个学生的生命都被保留了下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