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当我听见老人用这首童谣哄小孩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段快乐的日子。
每到暑假,我就会去外婆家住上十天半个月。我常常会坐在门口河边欣赏风景,要不就一边剪纸,一边听外婆给我讲故事。我们会把这些东西贴在窗上墙上,几乎天天更换。有时我也画几幅画,通常一个圆圈几条线的完事,不过有时候也会一时兴起加上几条波浪线。有人来的时候,外婆就会把剪纸和图画都贴在很醒目的地方,隔壁邻居看了都会夸上几句。我则不好意思的躲在一边暗暗好笑。
我最喜欢外婆给我讲故事,睡觉之前定是要外婆给我讲一两个故事。她就学着普通话给我念上几段。一听外婆的“普通话”就乐了,非要教一教她不可,外婆没办法只好跟着学。
我最想让就就舅舅回来。因为他回来的时候就会给我带来很多新鲜的玩意。
除了剪纸,画画,听外婆讲故事以外,我还很喜欢外婆带我去山上玩,特别是在春天,百花争放,好不漂亮,我总要摘下几朵让外婆把它们编成花环。有时外公也会跟着来,他会给我抓几只昆虫,在这座山上,飞的爬的样样都有,我怕虫子,但却喜欢漂亮的',蝴蝶我最喜欢了。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在外婆家的那些日子永远难忘,童年也永远难忘。
一会儿,我就走到了菜场。虽然天气寒冷,我身上反倒出了好些汗。一进菜场,琳琅满目的蔬菜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眼帘:有绿色的'青菜,红色的辣椒,还有黄色的玉米。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我买好了两样蔬菜,朝肉摊那边走去。“第一排,一,二,三。”,我心里数着,到了!可是,是这个爷爷?个子是有点高,可是皮肤不太白呀!他的头发呢?秃顶吗?可是他却戴了顶帽子。怎么办?我心想:要不就到其他摊位上去买?不,不去。老妈会失望的。这时,我的旁边似乎出现了两个小天使。白色天使说:“就在这家买吧,不会错的。”另一个黑色天使说:“嘿,算了吧,到其他地方买吧,反正有那么多肉摊子,干嘛非要选一家呢?”最后,我壮起胆子对爷爷说:“请把帽子摘下来!”爷爷愣了一愣,没反应。我又说了一遍:“请把帽子摘下来!”这次卖肉的爷爷不解地把帽子摘了下来。啊!果然是个秃顶。我高兴地说:“给我称一斤排骨!” 付钱的时候,老爷爷竟然还便宜了我一元钱呢!我暗自窃喜,赶紧往家跑。
不一会儿,我大包小包地到了家。妈妈听了我的一通汇报后,捧腹大笑,就像吃了炫迈口香糖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真地有这么好笑吗?大人真搞不懂。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读完郑立平写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一个"还"字,我也考虑很多付出很多。班级本应该是学生的班级,但细想起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班级视为个人所有,一人背负着几十号人的大小事,喘着粗气向前进。班主任很累,很多时候真是我们班主任背上了好多好多的东西,有好多自己本可以放手的东西,而又随手放开了本应该常抓不放的东西。这种颠倒的抓与放,郑立平老师很明智,抓好该抓的,放手该放的,在抓与放之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在读的过程中,不由在心中回顾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一切都只能算是在起步中。
大学毕业第一次走上讲台就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去开了第一节班会课。现在已回想不起自己上了什么,但一定傻得可爱。那时的班干限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认识,习惯性地用自己在学生时代做班干时的方式——班干终身制,根据班级需要设定好岗位,自己指定的班干部!一段时间的兴奋与新鲜之后,班***优越感与独断成了很多学生造反的主要因素。做学生的确思想工作、调整班干心态,双方都比较给我面子,没有过分地闹腾。但,我能感觉到,他们都在内心难以认可对方,他们虽是同班同学,但有的心里半已是陌路人。学生的隐忍换来了我班级管理上的第一个我特征——表面很是风平浪静。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做了不少难,费了不少心,但是效果非常的差,曾经我都怀疑过我的能力,怀疑过我是否是班主任的料,在自己彷徨中第一年的工作以失败告终,我有时在想在困顿之时总想着改变学生的思想,却没想到根本在自己,自己的思想没有从旧的体制中走出,自己又如何适应得了新时代新学生的要求?
现在回想起我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困惑,读了之后很受启发。
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可能是个缩小了的大人,他们总是那么容易喜新厌旧。爱玩贪玩的孩子,定性与耐性也很欠缺。于是,制定出的班规与班级管理方式慢慢淡出了孩子们的兴趣中心,他们群体的聪明又逼着我不得不去探索学习以求创新。学习探索中,开始学会了去思考人心与人性思考制度思考世事的变迁,学会了与学生沟通,学会了与任课老师沟通。
在我未来得及变化之时处于一种半民主半专制的状态中,这种状态让我和学生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内心期待着变化,但实际操作中却总难以拔开遮眼的云雾见到灿烂阳光……如郑立平老师一样,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个决定一句话,却需要步步预设、层层思考、环环推敲……别人眼中的轻松摇控管理,却是班主任内心与思想上无数次辛劳的付出。
把班级还级学生,一个目标,一个可行方向。只是,路得一步步走……
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后就毫不犹豫的订购了,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着,是一本介绍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方法的书,告知家长爱是需要技巧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部书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诠释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读这本书时我心中有着深深的自责,作为一位母亲我真的很失败,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对上号,我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缺点,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评指正,声音不自然的会提高八度,有时还会加上一些定性的语言,我自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没想到却深深的伤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说的,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给与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文中有一例: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吧,还要那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旁帮她。妈妈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做女儿的真的很感激。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如果妈妈大发雷霆事情还是得解决,还弄得妈妈生气女儿伤心。即使无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会把书中学到知识,切实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会努力的改变与孩子的沟通,希望我们相处的每一天里都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是天真活泼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而童年里那点点滴滴的事情,就犹如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
在我4岁那年,我家新买了一台彩屏电视机,在我们那时候,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有电视机,所以大家都觉得很新奇,这个摸摸,那个看看,我觉得太自豪了,啊!一个小伙伴尖叫起来,你们看!有吸血鬼!我把头转向电视机,原来电视里正播放一部《吸血鬼》的鬼片,那位小伙伴吞吞吐吐地说:我以后再也不……看鬼片了!吓死……人啦!话还没说完,就飞似的跑了出去!我心想:既然伙伴们都不敢看,我倒不如看一次,说不定还能威风一回呢!我的心中打起了小算盘。
一天晚上,我趁着爸爸妈妈不在家,便把邻居的小伙伴招呼到我家,一命令的口气对他们说:伙伴们,我知道你们都不敢看鬼片,但是我的胆子大的很,我敢看,谁要是先走了,以后大家就不理他!伙伴们为了以后能一起玩,就都答应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到了晚上9点多,伙伴们都回家睡觉了,爸爸妈妈也回来了,我便上床睡觉了,啊!我要吃了你!一群吸血鬼正向我扑来,我吓得赶紧跑,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条河,我扑通一声掉了下去,救命啊!妈妈!
欣欣,你醒醒啊!
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我刚才在做梦啊!你看看你,又尿床了!妈妈生气地说。我擦了擦汗,摸一摸被子,都是湿漉漉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脸刷地一下就红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成了伙伴们的笑料,我也没能威风一回,但是童年的生活却已经成了抹不去的回忆,我真想念童年的生活啊!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学前组最近组织阅读的一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有关老师与孩子沟通方法的书籍。该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他人生最后一部经典着作,其中吉诺特博士的一句话——“不要仅仅成为老师,而要成为一个身为老师的人”,已经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这本书最能打动我的是,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每章均用精炼的小短文阐述。通过仔细阅读,将会获得这些技巧。每一章节用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案例去引导老师,在日常用语上给老师支招,有了这些少许的变化,与孩子的沟通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是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孩子的不断需求,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孩子更加需要新的学习方法以及教育方法。不管怎样,有一件事情将永远是老师的职责: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情感氛围。为了变革,那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时,就会增加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被肯定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
在生活中,教师怎样和孩子生活?是尊重、平等、爱护。但是大家都知道,一旦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导致我们在沟通上出现问题,这些并不是老师的初衷,并不是老师憎恨学生,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缺乏孩子真正的生活心态,所以沟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沟通也同样重要,通过沟通,利用适应于孩子的语言教学,在语言中要充满了爱,时刻让孩子感觉到不那么生分,而是那么熟悉,就像妈妈一样。这样,孩子们就会快乐的学习,我们也会开心的工作。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美国家长与老师人手一本的书籍,注重孩子素质的教育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向,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应试教育的改革当中,教会孩子的不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孩子学会怎样生活。所以《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了我教育人生路上的一个方向,我将认真领会书中的知识,把它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技巧,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理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