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灯。这对动手能力一向较差的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去老街游玩时,路旁有家卖花灯的店铺,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莲花灯、兔子灯、龙灯还有对应今年生肖的猪灯。这其中我最喜欢兔子灯,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尾巴,全身雪白雪白的,特别可爱。这给我提供了灵感,我也要做一个好看的兔子灯。
想好了做什么灯,就开始着手准备做灯的材料,想起之前手工书上也有过兔子灯的制作方法,还备有一些材料,正好可以拿来用。我便依葫芦画瓢动起手来,书上的制作步骤并不是很详细,再加上我确实笨手笨脚,第一个灯的框架做得不像样子,蒙在外面的白布也被戳破了,没办法一号兔子灯只得报废了。不过我没有气馁,让爸爸给我找来了一些细铁丝,再加上家里还有些彩纸,我要从头再来。这次我没有毛手毛脚,结合灯铺里卖的兔子灯的样子和手工书上的制作方法,想好了具体步骤,才小心翼翼开始动手,先把细铁丝绕在圆柱体的瓶子上,将铁丝捋成几个顺滑的圆形铁环,再将圆形铁环稍稍压扁成椭圆形,作为兔身的骨架;然后再绕两个稍小点的圆作为兔头;接着做出耳朵和尾巴,整个兔子灯就基本成型了。剩下的工作就简单点了,只要把彩纸糊到框架上就可以,兔身糊好后,剪了对红红的眼睛给小兔子贴上,小兔子看上去立马变得活灵活现了,最后我在兔身上画了些装饰的图案,一个漂亮的兔子灯就诞生了。
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失败,但我没有气馁,现在看着自己通过努力制作出的兔子灯看上去还是像模像样的,我感到十分自豪。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去赏花灯,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便激动得不得了。
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吃了晚饭后,眼看已经快7点半了,我赶紧催促爸爸妈妈穿上衣服,马上出发。7点30分,我们正式向目的地——文化广场出发。
路上,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光秃秃的树枝被闪闪发光的彩灯点缀的五颜六色,美丽动人;向上望,空中枯燥乏味的电线像往年一样,绕上了色彩斑斓的灯笼样式的彩灯;咦,公路两旁的高楼大厦也被化了妆呢,窗户与窗户之间挂上了一串串红灯笼,每个红灯笼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
1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文化广场。我一眼就望见了前面数不胜数、五颜六色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兴奋的拉起爸爸妈妈往前奔,哇,好漂亮啊!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两条鲤鱼跳出水面,溅起来一片水花,哦,这个一定寓意“年年有余”吧。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怎么围着一大圈人?我也过去瞧瞧。“让一下,让一下。”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原来只是一朵荷花花苞呀,没趣。正当我千方百计设法钻出“包围圈”时,只听见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叹声。我本能的扭过头,光秃秃的花苞绽放了,在那委婉的荷花中冉冉升起了一位荷花仙子,她带着甜蜜的微笑向人们鞠躬。哇,那无限的柔美让我呆呆的站在那里不动,好像被点了穴,直到荷花再次变为花苞为止。这时我才想起拍照,急匆匆的跟爸爸要来照相机,对着荷花拍了又拍……
我就这样在文化广场上发出不断的赞叹声,仿佛看不够似的。就在这时,爸爸察觉到天色已晚,看了看表,都快九点啦。我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文化广场。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这一天,我们寿昌家家户户都忙碌并快乐着。
上午家家户户准备“团圆大餐”,下午龙舟比赛,我们寿昌的五个村子各派出20名参赛队员在母亲河——艾溪江上一决高下。
艾溪两岸早就围满了观众,5支队伍登上龙舟,坐进龙腹,比赛开始了,只见参赛队员奋力地划着水,木桨一前一后,有规律的“舞动”着,二十条桨动作整齐划一,节奏快捷,龙舟如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前进。坐在最前面的是鼓手,他们赤着上身,用尽全力敲着鼓,调整着节奏,也是为自己的队员加油打气。
观众沸腾了,站在蒸着热气的地面上,顶着炎热的太阳观看比赛,却一点也不失兴致。到处都听见加油声和议论声:“加油,加油!”“快看快看,现在3号最快!”“不会不会,1号赶上来了!”……三场比赛都结束了,观众和参赛队员都还意犹未尽,兴奋的讨论声充满了大街小巷……
傍晚,家家户户,团团圆圆,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吃完了晚饭,大家又拖儿带女,急急忙忙地赶着去看下一个节目——舞龙灯。
“啪!啪!啪!……”鞭炮声越来越近,说明龙灯马上就要过来了。“看见了,看见了!”先看到的观众都兴奋地喊着。只见一条龙黄“飞”了出来,鞭炮声越来越多,响成一片、震耳欲聋,接着第二条青龙,第三条红龙……五条龙出现了。大家都挤上前去摸龙的胡须,因为摸摸龙的胡须会在今年走大运。
表演开始了,只见龙头“追”着最龙珠舞动,随后的龙身也跟着龙头一起扭动起来。接着龙身卷成了好几个圈,把龙头围了进去,大家正在找龙头,忽然,龙头在最中间最高处“钻”出来,紧跟着“龙珠”上下翻动,还不住地向人们点头呢!大家纷纷鼓掌喝彩!
在舞龙灯的同时,许多人在放孔明灯。孔明灯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飞向夜空,直到成为夜空中的一颗星星……
快过年了,听说今年迎春灯饰特别美,我非常想去实地感受一下节日的氛围。
终于等到妈妈回来了,天一黑,我就拉着妈妈迫不及待地跑向灯饰最多最美的黔江三岔河。妈妈说这里是黔江的“城市客厅”。
远远的,我就听见了悠扬的歌声在唱:“幺妹儿我住在十三寨耶……”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目的地。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哇塞!我看见一座用各式各样的灯做成的桥,五颜六色,感觉就像仙境一样!我想这一定是濯水的那作风雨廊桥吧,只见桥上站着一个用灯饰做成的女孩,刚才那美妙的歌声应该就是她唱出来的吧。在桥的前面,有一排一排的荷花竞相开放,就像真的一样,我仿佛还闻到了荷花的清香。在桥的两边,有两座塔,一座绿色的,一座蓝色的,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我回头一看,咦?怎么房子上会有移动的花呢?原来是桥下的那些摆动的灯束,在空中交错挥舞,就映在了房子上,一下红,一下绿,一下蓝,可漂亮了!但是这么美的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哦,我知道了,今年不是鼠年吗?我就觉得桥上少了几只可爱的小猪,要是加上去了,应该会更漂亮吧!
我和妈妈跟随着休闲散步的人群,围着三岔河的河堤走了一圈,我们一起聊那些搞笑的方言,比如:抬饭、捻菜、答白、吃夜饭等等,我肚子都笑痛了,而且我还发现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肯定和我一样快乐幸福,和我一样期待新年!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外婆家外面的河堤,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仿佛又看到外婆坐在长椅上等我们的场景。我和妈妈瞬间沉默了,我知道妈妈肯定也在想外婆。亲爱的外婆,我祝您在天堂上过一个快乐的新年,我爱您!外婆。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全家人都欢聚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油灯、舞龙,别提有多快乐了!
今年元宵晚上,街道两旁早早便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观看人群,把整条道路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翘首以盼着。
“来了,来了”“近了,近了”在人群嘈杂的欢呼声中,酷似一条长龙的花灯队伍向人们缓缓游了过来。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灯从人们身边经过。一串连着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辆辆被装饰的五彩斑斓的彩车上,五光十色的彩灯闪闪发亮,照在每一个观众的脸上,观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照在人们的心里,人们的心里荡漾着暖暖的情意。“玉兔迎春”“兔年吉祥”的大型标语映入大家的眼帘,曾经的不快和烦恼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元宵的快乐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舞龙的队伍。只见一条栩栩如生、威风凛凛得得小龙披着一身闪闪发光的“盔甲”大踏步的走来,它为了夺取龙珠,使出浑身解数,张牙舞爪地飞奔着……霎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拥挤的人群中立刻腾出一条大道,大家对着小龙兴奋地指指点点。瞧,它忽左忽右、上蹿下跳,一会儿飞快地摇摆着身子向前进,一会儿绕着S形,一会儿又围成一个圈,一会儿又猛然抬头……各种各样的动作令人惊叹不已。舞龙的叔叔将小龙演绎得活灵活现,人们看得更是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砰!砰!”天上的礼花也大放异彩,有的像一朵朵菊花,绽开那美丽的花瓣;有的像一朵凌寒独放的梅花,在天空傲视众生;有的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继而消失的无影无踪,还有的……这些五花八门的礼花争先恐后地窜上天,把天空打扮得绚丽多彩。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