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

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6-24 08:59:12
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

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一】

回到家,随手打开灯。“咦?怎么不亮?”停电了吧,我嘟嚷着。稍作停留后,迎着大雪到附近商店里买了一支蜡烛。透过玻璃,依稀可见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在头发上,增添了一分唯美之意。

天色已晚,周围的路灯散发出柔和的光,我一路小跑,在学校踩出一个个脚印。家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摸索着,拿着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百般无聊的`望着蜡烛,心中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不知道隔纸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说做就做,我将防水纸折成盒状,放在架子上加入少许清水,再在架下放上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我趴在桌子上,静静的看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水渐渐变热,我诧异的挑了挑眉。不一会,水上冒出了几个小水泡,水热了,纸却没有燃烧。我对这个实验结果充满了不解。打开电脑百度后,得知:可燃物的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燃烧点。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方能燃烧。隔纸加热,水能传热,使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能燃烧。

其实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做,就会获得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二】

我们大家都是成长在一个有法的社会里。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没有了法,那你会想像这个社会还会有“秩序”一词吗?小孩子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们有《教师法》。还有许多保护着每个公民的各种法规。这些法保护着我们现在安定、和谐的生活。

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小孩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现在就是爸爸、妈妈也不能随意体罚我们的,要是伤害我们,我们就去告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律,好让自己的人生权利得到保护。

维护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8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8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儿童也是公民啊!假如我们儿童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那我们可以大声说出“不!”在《中国少年报》曾经报道过一件教师侵害学生权利的xx。1999年的某一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塔里木乡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勇海,因为打扫时有一根扫帚秸秆没有捡干净,被检查的人扣了一分,老师很生气,让全班同学打他3个耳光,轮到第三个同学时,他哭了。挨了90个耳光后,他被打得左脸肿起,右耳鼓膜内陷充血,耳中嗡嗡乱响。在医院里休息了2个月,才重返学校。我希望这个老师以后不再打人,不要太凶了,如果是父母亲或老师打我,那我就会大声说:“不!”

任何游戏,任何赛事都离不开规矩和规则;在我们人类的共同生活中,更离不开规矩和规则。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和法规,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任人遵纪守法,整个社会才会正常运行。

人只有遵纪守法,法律法规才会保护你。让我们一起遵纪守法吧!

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三】

我们常说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看不见是真的,但摸不着是假的;我们能感受到风,而风就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所以空气是摸得着的。空气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气体,它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共占1%。所有生物(除病毒外)都要进行呼吸,吸入的'气体中真正有用的是氧气。那空气中的氧气岂不会多年后用完呢?不会的,因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空气中的氮气对生物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可以被闪电通过系列反应转化成氮肥,供植物使用。氮气性质不活泼可用来保鲜食品,医疗上可以用液态氮做麻醉剂。二氧化碳的用途也比较多,它可以制成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还可以用来灭火。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大多数可以充入灯管中制成霓虹灯,使夜晚色彩亮丽。

想要了解空气,就得了解大气层。大气层说白了就是地球上厚厚的一层空气。然而大气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分为好几层,每层高度不一样,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所以卫星或其他航天器一般都会飞到几百千米以上,若飞得底了些,那稀薄的空气会使卫星减速、坠落。

之前说的都是看不见的,接下来会有看得见的。

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就是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当然,它们不属于空气,它们只是夹杂在空气中而已。常见的灰尘就是微小颗粒,但灰尘在其中已是“大个头”了,比较小的有“PM10”“PM2。5”等。而“PM2。5”小到可以直接进入你的肺泡!所以也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众所周知,这些颗粒对人体是有害的,颗粒越小,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了解了这么多后,请为了这生命的必须品多植一颗树,少乘一次车;以便以后还能再次深呼吸而不咳嗽吧!

我们身边的法制故事作文600字【四】

这则成语故事是指鹬和蚌争斗,相持不下,最后被捕鱼的人捉住。用来比喻双方相争不下,两败俱伤,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末年,七大诸侯国互相讨伐,战乱频繁。有一次,一个名叫苏代的说客去拜见赵惠王,劝他别进攻燕国。他先给赵王讲了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晴朗,蚌便把两片硬壳张开,在河滩上晒太阳。一只鹬鸟见了,就迅速地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蚌赶紧合上硬壳,钳住鹬鸟的嘴不放。鹬鸟啄肉不成,嘴反被钳住,便威胁蚌说:“行!你就别松开壳,等着瞧!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把你xx!”蚌毫不示弱地回敬道:“好啊!我已经钳住你的嘴。你今天拔不出,明天也拔不出,把你饿死。”蚌和鹬鸟就这样在河滩上相持不下,谁也不想退让一步。时间一长,它们都筋疲力尽。这时刚好有个渔翁路过这儿,见它们缠在一起不能动弹,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一起捉住了。讲完故事后,苏代又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会长久相持不下。到时候,强大的秦国便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请大王三思而后行。”赵惠王觉得苏代的话很有道理,便表示不再去攻伐燕国了。

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坐收渔利”,也是从这个故事里得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