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缅怀烈士,祭奠先贤,是因为烈士和先贤那里记载了国家的历史,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延续了家族的`传承。追思怀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动力源泉。那些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不顾身的烈士们,不止是历史教科书上的英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但是大家明白,如果没有烈士当年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也许还遥遥无期,又去哪儿翩翩起舞呢?
今年清明节前夕,中国再次派出专机,从韩国接回数十具志愿军遗骸回国安葬。中国驻韩大使给每一副志愿军遗骸棺椁亲手覆盖一面国旗,然后肃立鞠躬。机场上,执行任务的依仗礼兵一声庄重严肃地起灵,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引领志愿军的英灵回归阔别已久的祖国。当专机进入中国领空时,空军两架战机伴随左右为其护航。一句欢迎回家令人动容,一句「英雄不朽」让人血热。魂兮归来,祖国不曾遗忘,魂兮归来,人民始终铭记。
英雄未曾远去,就在你我身边。那年夏天在广州,无意间走进黄花岗烈士陵园,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穿行在沉默的碑石和塑像之中,与百年前的英雄「近距离接触」,似乎可以感受到不声不响的烈士精魂。虽然地处市中心,也并非清明节,但是陵园内部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息并未因市民、游人的散步游览而减弱一分。身处其中,无需刻意地轻声细语,也不必做作地蹑足潜踪,踏进陵园大门的那一刻,耳目自然为之清静。在这里,敬畏历史,尊重烈士,是对长眠于此的英雄最合适的举动。
想起2015年9月3日那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大阅兵,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武警国宾护卫队环绕下的抗战老兵专车。白发苍苍的老兵们身着当年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的灰布军装,胸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抗战胜利纪念勋章,抬手敬礼时,早已热泪盈眶。每一位老兵都是穿越烽火硝烟的活的英雄,他们与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无数战友,共同书写了不朽的历史,开启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那么,清明节等纪念日,大家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以鲜花和鞠躬追思先贤,让烈士的灵魂安息,是不是比歌舞喧嚣更合适的选择呢?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下午全体师生去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扫墓,今天上午晨会课时,班主任老师宣读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的资料。1945年秋季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让出浙江、苏南、皖南等8块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19日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新四军苏浙军区指战员和苏浙皖边根据地的干部,奉命于9月下旬起撤退到长江以北。10月15日,参加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从武进县荫沙乘中安号轮船渡江往泰兴,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000米的江中沉没。因获救者不足100人,800余人不幸牺牲。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寄托衰思,永资纪念,在800英烈牺牲40年后,省政府决定为烈士们修墓迁葬,立碑建馆,整个建馆工程由泰兴县承办。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将原安葬在天星桥江边的烈士忠骨迁此安葬。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牺牲42周年之际,纪念建筑物全部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环境优美,松柏长青,庄严肃穆。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1座宽达600多米的卧碑,正面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叶飞题写的“烈士英灵、永镇江海”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省政府为纪念800英烈牺牲40周年而题的碑文。碑文简述了烈士遇难经过和建墓立碑的意义。接着抬头可见1座高达18.8米的雄伟竖碑,碑名为“新四军苏浙军区北撤渡江死难烈士碑”,亦系叶飞题写。碑身的基座呈现出下沉的船形,暗喻烈士们是乘船遇难的。从侧面看去,碑身犹如一朵跃起的浪花,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会像长江水那样万古长流,世代相传。我看着不由得肃然起敬
经过竖碑便来到纪念陈列室。在这里,陈列了部分历史照片和烈士生平,分为苏浙军区,丰功伟绩;烈士英名,光照千秋;继承传统,发扬光大3部分。走出陈列室向北是800英烈长眠的墓地,面积98平方米,高2.5米。学校在那里举行了学生成长仪式。三年级代表在那儿宣读了站在十岁的路口。成长仪式结束了,各班级在公园内春游,3:40在公园门口集中。
祭扫活动结束,大家便打道回府了,愉快的一天便告一段落。
说起辽沈战役纪念馆,我已经有半年没去那了。绿树成荫,幽幽鸟鸣的很清净。和与它只有一墙之隔的熙攘马路有天壤之隔,像个小小的世外桃源。
上个学期清明节的时候,七年级就是去的这里扫墓,在烈士们的墓前许下诺言。我记得上小学时逢到清明节就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最盼望的就是看里面的全景画,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斗的现场,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时候的我当然还没有懂得这些,心里想的是这么伟大的壁画得花费多少人,多少时间啊。思想觉悟真的只有这样的境界,不懂辽沈战役的历史,更不懂锦州攻坚战如何的艰难……那时候就知道在作业本的观后感中写“我含着热泪听完了讲解员阿姨的解说,发誓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虽然现在仍然对那段历史仅仅有一点点了解,可眼里看的,已经不仅仅是壮观的全景画,脑袋里想的,也不是非买不可的坦克纪念品。
经过修建后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面积增加了约一倍,庄严而宽广的路直通大门,两旁是阵亡将士的碑墙和肃穆的松柏,回廊与沟壑互相盘桓,掩映在绿荫丛中。此时,黄昏的光芒斜赴在树林上,附近的老人们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看着幼小的孩子在身边嬉闹。园里一片安静与和祥。
一直走,前面是繁华的锦州城,几步台阶的距离隔着两个世界。我每次来这里时,心里总是很静,不管是什么烦恼,统统的都能抛到脑后。满眼看到的,都是庄严肃穆,也许是这里是热血奋战的英灵安息之地,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冲破的空间。所以,这个世界,格外的纯净,能给人穿梭时空般的深远错觉。
走下台阶,眼前是车辆川流不息的云飞街,一条以革命烈士命名的道路。如今,这里已经是锦州的繁华地段,商贾林立,时间的跨越竟然如此完整。我走到路边等车,下班的高峰期,拥挤的车辆不断鸣笛,像黄牛一样缓缓的移动着,处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热闹非凡。我站在马路边,许久,车也没来,不过不要紧,我的头脑里已经装满了风声、雨声和读书声,没有一点烦躁和忧愁的感觉。
十一假期,我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纪念馆里有这样一段资料记载,我们的一个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60多个敌军,为这次战斗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还有一个战士独自一人缴获敌人轻重机枪各两挺,使我军在整个的战斗中大显神威,诸如此类的事迹显然太多太多,我想我们能夺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光荣伟大而又勇敢的战士吗?他们实在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指挥官们也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他们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始至终他们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就象我们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当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弹无虚发而敌人的炮楼应声而倒时,激动万分,竟然不顾危险,跑到指挥所外亲自观察,结果踩中地雷光荣牺牲了,难道他这种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缅怀先烈遗志之余,我不禁又想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社会的渣滓,拿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们不珍惜现在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良好政策,整天的游手好闲,打架斗欧,他们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青春虚度?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怎么会不珍惜?父母为他们操劳奔波一生,为的就是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未来打好基础,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他们却无视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爱,不愿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我想若是先烈们在天有灵,也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遗憾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