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土楼故里人的我,竟然还没到过南靖土楼,感觉太失礼了。昨天我和妈妈还有她的朋友们一起策划好了“土楼B线”游。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一同去了妈妈的'朋友家,可是,他们竟都才起床,等他们穿好“袈裟”,吃了“斋饭”,一阵忙乱之后就上路了。
听大人们说:以前兵荒马乱的,为了确保族人的安全,他们就建了圆形的土楼;为了确保建筑的稳固,土楼的建筑材料用红糖,红土和糯米浆。这样的建筑材料,可见当时人的智慧了。
我们坐在车上,司机慢慢开着车,边走边观赏。哇,这里的土楼真多,怀远楼,和贵楼……
先讲怀远楼吧,大门口贴着红春联。一进门,到处都是摊子,大大小小,卖很多的东西,感觉有点乱。土楼用木楼梯连接着各个楼层,除了一楼,各楼层都可见到下一楼层的瓦片,每一层都是一环一环的,很有层次感。每一楼层都留孔位,据当地人介绍:一可以打土匪的进攻二,如果敌人用火攻,就可以往孔位注水,防火用。看,他们想得多周到呀。
再讲讲和贵楼,和贵楼跟怀远楼的构造没什么差别,但是也有不同的,那就是,和贵楼是建在一片沼泽地上的`。听着导游的介绍,就特别赞叹古代人的智慧。我们还观赏了一些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工具:如;犁、耙、古代舂米用的石臼等等,那些东西是我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一趟的土楼游,让我长了很多的见识。
滇南元江流域的元江坝子、漠沙坝子、戛洒坝子等地傣族的住房,人们常见到的不是西双版纳、德宏的傣家竹楼,而是别具一格的幢幢平顶的土楼,这就是人们常称的傣家土掌房了。
元江流域的傣家村寨,坐落在峰峦连绵、景色秀丽的哀牢山脚下宛如玉带的红河岸边的几个河谷平坝里,这里海拔在400至900米之间,气候炎热,有“天然温室”之称。据说在这里居住的傣族,就是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生活需要而建盖土楼的。傣家的土楼,一般建在溪傍依水、风光秀丽的平坦地基上。土楼呈长方形,建筑结构以块石、土基砌墙或筑土墙,大梁置于两边墙上,梁的中间多用丫形木柱支撑,梁上担放碗口大小的圆木,圆木相隔一尺五寸左右放一棵。圆木上放密密的细草或破开成几片的竹条,然后铺上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一层稀泥巴,再放上细土平整捶实即成平台屋顶,滴水不漏。屋内楼地面,也同样用梁、圆木、细竹条依层次置放,铺上草,再上土,洒水抿捶,就成了平坦、光滑的楼房。一楼一底的土楼门前,还要盖一个阳台。一家人要盖多宽大的土楼,则要根据这家人的人口和家境情况而定。无论家庭人口多少,家境情况如何,楼屋加阳台便是傣家的一幢土楼。土楼用的木材,多用栗木、黄杨木、黑心木等不易虫蛀的杂木,一般不用白蚂蚁喜欢吃的松木。
傣家人的土楼,楼上住人,楼下关养家禽牲畜和堆放农具、柴火。楼上一般均分为内外两间,内间为家庭中长辈的卧室,外间为家庭中小辈住宿、休息、进餐或接待客人的场所,每间留有小窗口。窗口虽然不大,但光足明亮,空气流通,凉风习习,因而即使酷热的夏天,也有十分凉爽惬意之感。土楼的平台屋面既是楼房屋顶,又是晒场,翻晒粮食时,可免家禽、牲畜践踏;阳台既是上楼房屋顶的必经之所,又是晒晾衣裙物品和夜赏星月的地方。楼房屋顶和阳台还可供傣家人夏天晚上乘凉休息和睡觉。傣家人不仅对房屋地基有考究,对建盖土楼也是很有规矩的。他们建盖的'房屋,长边顺红河,门向朝东开,家家都如此,寨寨一个样。据说,只有这样才能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因而傣家村寨房屋排列整齐,道路广阔平坦,环境幽静清洁。傣家人还很注意绿化村寨,高大的槟榔树、枝叶茂密的万年青树和果实累累的芒果树、酸角树、荔枝树以及那些摇曳多姿、迎风摇摆的凤尾竹,把一幢幢傣家人的土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真是幽美之极,令人神往。傣家土楼具有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适用性广和卫生舒适的优点,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即使需要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样式省力。由于以上原因,至今傣家人都还喜欢建盖这种土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