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好奇的将手伸向家里的仙人掌的时候,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大叫:“哎呀,那个有刺,碰到会疼,不能碰!”其实,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你不如让他自己碰一下那刺,亲身体验到疼之后,想必今后他再也不会主动去触碰。帮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感知接触世界万事万物的机会,把成长的权利交还孩子。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那场景,就像浓茶浸过,透出些许古色古香的感觉;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淡淡的温馨的意蕴。
我们曾经。
我遇见你时,你比我小了一岁,却是一个世纪的“漫长”。我出生在一个世纪末,似乎还含着那个世纪所经历的痛处,而你,出生在一个世纪之初,充满了新世纪所赠予的阳光,但这一切并没有丝毫影响到我们的友情。
我们经常在一起玩,玩得痛痛快快,玩得大汗淋漓,简简单单的头脑,简简单单的快乐,简简单单的一切,伴随着我们简简单单的每一天。
一切就像是梦。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秘密基地?那一丛矮竹深处——藏满了我们的憧憬和欢乐;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翻过铁栅栏,到那个童真的幼儿园里去,还处处提防着看门的老大爷?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只雨天死去的小小麻雀?那一次,我们用那棕黄色的土,为它垒起了小小墓碑;
你一定还记得,我和你,还有那一帮孩子,在荡着秋千,你总爱左边那个秋千,我总爱右边那个秋千,在秋千架下快乐的笑,商讨更多新鲜的玩法……
一切的一切,像翻过一本积满灰尘的相册,一页页陆续浮现在脑海,而且渐渐亲切起来,很久,很久……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缘,那分别就是一种愁了。因为我们曾经一起说,我们就这样一起生活——这也算是个约定吧。而我,却先违约了。
前不久,爸爸给了我一张照片,是你在操场上跑步,镜头很远,却是那么亲切。得知你即将去南京戏剧学院学习,还在茫茫人海中穿梭的我,祝福你顺利迈入自己的舞蹈生涯。
这次回家,我在那一丛矮竹前久久伫立……
我们曾经打水仗的那一片操场,躲雨的那一方斜檐,还有……沉浸在儿时的回忆里,猛地拉回现实,才觉得已经过了两年。
两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也仅仅是生命长河中的两朵小小浪花。说短也不短,已然是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
两年来,无论是这阳光下的触景遐想,还是那夜深处的回首翘望,总会不由自主地忆起我们的相遇,和相遇中的我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尽管有这千古名句的抚慰,我还是更珍惜相遇对生命的润泽。
在繁华地段,选一个安静的空间,享受午后阳光的温暖。像脱下外套一样,脱下内心的焦躁与不安;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和过去的那些不开心说再见,然后静静地去耕耘心中的一块田。可以想念的人,都统统想念一遍;方便拨通的电话,也试着拨一遍,说一些话,聊过去,聊现在,聊以后,捕捉一些新鲜。
透过朋友的只言片语,拾起岁月中渐行渐远的那个自己。再次的相遇,现出了雪花飞舞的美丽。恍然大悟,生活原来非常简单:一些号码,一些城市,一些人,一些故事,一些圈子,一些名字。经时间之手,相互交错,彼此牵连,编织成一首耐人寻味,或者俗不可耐的诗。轰轰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罢,都敌不过岁月无情的流逝,容颜渐老,得到时间相同的冰冷的注释:不过如此。
十字路口,红绿灯在频繁更替,像长跑之后停下来的人,俯下腰身,气喘吁吁。凌乱的足迹,写满了一地。行色匆匆的脸上,找不到文章的主题,生活就这样潦草着,带着些拼凑的印记,得过且过地延续下去。谁都没有刻意的扭曲,有的只是顺其自然的是非曲直。然后低了头,弯了腰,缄了口,在冬眠的状态中,走过春季,熬出夏季,送走秋季,又迎来冬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如斯。
总觉得繁华的.背后,虎视眈眈着一片荒丘。生命的河流,流淌到尽头,在干涸中一剑封喉。凄冷的月光,把觅食的乌鸦送走。留得浅埋的白骨,聆听夜风的嘶吼。黄沙游走,覆盖了生活这部聊斋里的坟头。人能做些什么,可以不在时空里腐朽?落红之后,枯枝上的芳香残留,提醒着人们,抓紧时间的衣袖,有所作为,不要在脆弱的身躯上,再添伤口。
总觉得人群之中,匆忙着另一个自己。有的年少,像自己的过去;有的年老,大概就是将来。时间流过去,这一秒被下一秒替代,自己也在不停地被代替。还好有恒定的眷念,撑起心中的一片天地,可以让飘浮的灵魂踏实地栖息。无论外围的风雨怎样侵袭,吹不灭内心深处烛火般的希冀,也消散不了不强不弱,却持续存在的动力。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海子的诗。一直在想,他为何不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许是他过于悲观了,终究卧轨而死。人总要乐观才好,也许下一秒,在街的转角,就会遇见未来成功的自己;也许在和亲人朋友不经意的聊天中,便骤然和过去的自己相遇,发现一个坚强果敢,斗志昂扬的自己。相信时间会让每个人,在旭日之晨,或阳光午后,与最完美的自己,诗意地相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先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第一次拿到这本书就深深被书的封面场景以及字体迷住了: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很是温馨,封面上的字体: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害怕?我不是很理解,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熟读这书的内容,但我猜想,所谓的害怕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吧。
作者是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如今这社会的却如此。我是一名刚实习结束的幼儿教师,来到幼儿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好孩子与坏孩子,听话的与不听话的,有礼貌的与没有礼貌的,为何差距那么大,直到有一次的家长半日活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家长对幼儿的不在乎,对老师的工作的不支持,家长的无所谓,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无所谓,家长的无理取闹,蛮力,幼儿对待同伴的也只有无理取闹。如今家长已经习惯了将教育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师,教得好家长一句敷衍谢谢,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的责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幼儿在三岁之后父母给予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老师想要改变,绝非一天两天,最重要也得家长的配合。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合格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