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的小草枯了一季又一季,岸上的农民在那里劳作了一辈又一辈,美丽的他们美丽了可爱的中国。
脑海里总有这样的画面:清瘦黝黑的农民俯下身,细心地抚摸过他种下的作物,微风吹过稻子,将稻香送入鼻,他轻轻闭上眼,任稻香扑鼻,脸上的每条皱纹都就是爱的弧度,微微扬起的嘴角也在诉说爱的絮语。他仿佛看见了满眼的金黄变成粒粒大米,不由地,他笑开去了,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昼出耕云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我们就是晃着小脑袋念着这样的诗句长大的,可我们却也只能咬着鼻头,望向窗外,畅想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们无法体验那深扎于泥土的喜悦,无法深切感受到那于土地上挥洒汗水的酣畅。他们永远就是个粗衣短褂,黑肤赤足,当锄头与泥土翻滚,当汗水滴落泥土,当泥土复又平整,这就是他们在编织他们的中国梦,这样的梦,这样的他们美丽了中国这片大地。
农民一生都在与土地共同生活,土地上的每一次抽芽,每一次的成熟,每一次的收获都让他们欣喜雀跃。
我们每一天都吃着米饭,当我们应对餐桌的菜时就是否会想想那就是农民辛苦的结果?就是否会谁想到他们辛勤的背影,就是否又会更加珍惜这份辛苦?
这样美丽的农民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哺育了中国,亦美丽了中国。
每年8月8日为中国的男子节!也是所说的88(爸爸节! 八月八日爸爸节,这个节日的由来和对日抗战有关。 民国三十四年,当时抗战打得正火热,上海的爱国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还举办庆祝活动。抗战胜利后,上海仕绅名流们觉得庆祝父亲节实在太有意义啦!积极争取之下,八月八日就被当时的中央政府订为爸爸们的专属节日。
对于“中国男子节(父亲节”,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据老人们讲,我国的“中国男子节”,诞生于1945年8月8日,当时正值我国抗战时期,上海部分爱国人士发起“爸爸节”来颂扬、纪念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父亲们。这一构想立即得到上海市民的响应,抗战胜利后,就把每年8月8日定为“爸爸节”,并通令全国遵行。
“爸爸节”定于每年的8月8日,是因为“八八”和“爸爸”同音,并且从字形上将“八八”二字连缀后,正如一个“父”字。从此,8月8日就成为中国的“父亲节”。关于为什么又叫中国男子节,可能是根据没有成为父亲的男人们的意见决定的吧!不过非华语地区就不能玩这种谐音游戏了,例如:日本父亲节就是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父亲节,则是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又是一年元旦,一年又一年的将旧日历换下。”一眨眼,又过了一年。街道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看着这熟悉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那年元旦节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天下午,我嚷嚷着想吃饺子。外婆在做饺子时,拿出一片金橘皮神秘地说:“这片橘皮代表着福气,谁吃到它,这一年都会很平安。”说完,外婆把金橘皮洗干净,熟练地包进了饺子里。饺子包好后就开始下锅了,不一会儿,饺子煮好了,“圆圆胖胖”的饺子在锅里翻滚着,像在进行游泳比赛。外婆每碗夹了六个饺子,象征着“六六大顺”。我看着这一个个圆鼓鼓的饺子,“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一口气把它们吃完。突然,我发现有个饺子要比其它的大很多,心想:这里面该不会有什么“阴谋诡计”吧?还是交给父亲大人来“处理”吧。于是,我偷偷地将饺子“转移”到了爸爸的碗里。可爸爸也识破了这个“诡计”,便又“转移”到妈妈的碗里。但妈妈说她最近在减肥,便“转移”到外婆的碗里了。外婆又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我有点饱了,吃不下这个圆鼓鼓的`饺子了”,又“转移”到我的碗里了。我哭笑不得地说:“你们都不愿意吃,那我来吃吧!”我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说完,我就吃了那个饺子。正当我吃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故弄玄虚地问:“我怎么吃到一片橘子皮?这是谁放进去的?”“啊!那是幸运金桔!”外婆夸张地大叫起来。随后,爸爸又“悲痛欲绝”地说:“那个饺子本来是你给了我的,却又回到了你那儿,让你吃了,哎!哎!哎!我却风趣地说:“这个饺子已被我吃到肚子里了。你如果想要,就爬到我的肚子里来拿吧!”我滑稽又搞笑的语言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一阵阵银铃般爽朗的笑声传出窗外,回荡在天空……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新年的喜庆说也说不尽,记得有首诗是这样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