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父母的养育之恩500字作文)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父母的养育之恩500字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3-23 13:36:46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父母的养育之恩500字作文)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一】

??谢女神不嫁之恩

导语:我们以为《当你老了》如此感人的歌词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却没成想原来是一首叶芝写给他女神的情诗。

如果你读过很多文学大师的传记,就会发现有一种姑娘常常成为大师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就是那种彪悍型的女子,过去我一直为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但是后来明白了,这样彪悍型的姑娘身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那就是生命活力。这是我们东方的审美体系中,对女性不重视也不强调的一点,但是在西方,生命活力旺盛,仿佛地母一样的女性,会被认为有着巨大的魅力。其实彪悍的人物不分男女,常常都是战斗一生,折腾到死方罢休的一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这和他们体内荷尔蒙旺盛不无关系。今天要讲的茅德·冈,就是这样的一位姑娘。如果我只说茅德·冈这个名字,你也许全无概念,但是我想你一定知道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的诗。没错,这首诗写的就是茅德·冈,是叶芝追求了一辈子都没追到的女人。

茅德·冈是一个出生在爱尔兰的英国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位驻苏格兰的英国军人,叶芝第一次遇到她时,她22岁,刚刚从去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是一个美貌非常的女演员。而叶芝23岁,是一个穷学生。这让叶芝自惭形秽,但是世俗的原因并不是阻挡诗人的真正阻力,真正让叶芝把这位姑娘敬若神明的,是她与众不同的个性。

其实叶芝本人是十分讨厌政治的,可有趣的是他一辈子最爱的女人是个政治豪放女,茅德·冈在19岁的.时候,就和一个法国记者兼革命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认识叶芝后,茅德·冈的态度一直若即若离,不置可否,两个人就这样暧昧胶着了两年,有一次叶芝头脑发热,把她的一封来信误认为是情书,就跑去跟她求婚。茅德·冈就大大方方地告诉了他自己过去的那段往事。单纯的叶芝听完如五雷轰顶,但是在鄙视和憎恨之后,他又原谅了她,继续向她求婚,还为她写了那首《当你老了》。

可惜文艺男青年真的不是政治豪放女的菜,茅德·冈对这打动了全天下人的诗无动于衷。她自己就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她希望找到一个生命力比她还旺盛的男人,而叶芝太温和、太善良、太柔软了。她看上的恰恰是叶芝十分鄙视的约翰·麦克布雷德少校,据朋友们描述,这位少校是一个粗野下流、性情暴虐、其貌不扬但喜欢追蜂引蝶的军官。当然了,大家都觉得他怎么能和叶芝比,可是茅德·冈就是倔强地喜欢着这个男人,最后终于不顾一切嫁给了这位压根不曾善待过她的男人,把叶芝气个半死。一气之下,他写出了那著名的《寒冷的天穹》。然而,这依然不是故事的结局,叶芝就好像上辈子欠了这位姑娘的一样,还是对她念念不忘。茅德·冈的婚姻一如大家预想的那样,很快就因为家庭暴力发生婚变,叶芝又跑去向茅德冈求婚,结果再一次被拒绝。茅德·冈和丈夫的婚没离成,这场婚姻直到几年后因为这位少校在一次起义中被枪***,才真正结束。这一次叶芝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真正到来了,然而他的求婚再一次被拒绝了。

叶芝一生痴情,一辈子被无数女人敬仰爱慕,可是他苦苦等着一个人,到了52岁的时候,才娶了一位28岁的女作家,我好奇地找来这位女作家的照片来看,果不其然,长得和茅德·冈可谓一模一样。饶是这样,大师还是对女神念念不忘,在离世前的几个月,还写信给茅德·冈请求见面,却被女神再一次拒绝。叶芝这辈子,绝大部分以及最好的情诗都是为茅德·冈写的。设想一下,假如当年茅德·冈真的嫁给了叶芝,两个人开始鸡毛蒜皮地过上日子了,世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动人的诗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恐怕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都应该感谢女神不嫁之恩!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二】

记得读书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对一句话很有感——“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啊,为人父母后,他们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倾其所有,用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表达着这份对子女的爱。然而,子女们呢?时间久了,竟会生出反感之意。

常听人说“要是我妈对我像***这样关怀备至就好了!”“我多想让父母给我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啊!”……

我脾气不好,尤其是近几年,常会冲妈妈大吼大叫,明知不对,吼过之后很是后悔,但每每有了事情,那样的场面依然会出现。她这辈子,为我们兄妹三人操碎了心,我是家中老小,更是她的掌中宝,出门不放心,电话连连,唠叨多多,有时觉得好烦,束缚了我的手脚,难道母亲这样做错了吗?没有,绝对没有!!所有的言行只说明了一个事实——她太爱我了!生怕我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可我却在“无情”地伤害着她,有时觉得自己好自私,好残忍!

父母的养育之罪,如何才是最好的回报?遵从他们的意愿无视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报答吗?在这个问题上,我迷茫了,我困惑了……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三】

2015年秋天,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迎来了新的班主任——宋丽丽老师。

宋丽丽老师刚刚到来,在班级里没有什么威信。上课了,同学们还在位子上玩儿着、说着、笑着,宋老师却没有生气,而只是静静地在黑板上写著名字。这是,数学李老师向我们班走了过来,班级里的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宋老师做完了自我介绍就开始上课了。课堂上的'宋老师总是笑眯眯的,直到那时,我才认真的打量起宋老师来。

宋老师一直披着头发,她并不是那么高,披着的头发衬着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得更清秀了。从我认识宋老师以来,每一次见到她,她总是对我们笑眯眯的。

还记得有一次大课间,因为有领导要来观摩,所以前天下午我们一直在训练站姿。在太阳下我们站了好长好长时间,正在我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宋老师走了过来,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表现的不错,继续坚持,加油!”。只是那一个微笑,只是那一句话,就还想一只无形的手,让我坚持了下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四】

有一种爱最无私,除父母爱没有的。有一种情最纯洁,唯父母情最真切。

父母给了你的身,你对父母应感恩。父母的爱最崇高,心像大海的水潮。

既宽广,又深沉,容纳儿女悲欢心。丝丝细雨父母心,脉脉深情待儿孙。

又有春风和煦天,儿女烦忧都吹散。儿女欢乐父母乐,儿女痛苦他愁着。

父母之爱如大海,父母之恩恩常在。父母之恩比海深,永报不完父母恩。

父母生日要记牢,对待父母应回报。父母体重和身高,作为儿女应知道。

父母穿鞋的数码,喜爱颜色什么花。父母喜吃啥水果,消遣活动爱什么。

要从小事来做起,真诚之心献孝心。多为父母做些事,恩情回报暖人心。

感恩父母要热忱,感恩之心尽孝心。问心无愧孝父母,感谢父母养育恩。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五】

我们的成长,应该感谢许多人: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更要感谢父母。感谢父母,是你们给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

感谢您,我亲爱的爸爸,在繁忙的工作中,您会挤出时间来陪伴我。

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你就像是我的指路牌,时时刻刻为我指引道路。感谢你们,在我的童年里撒下欢声和笑语,每时每刻都为我着想。

父母的爱,就像一座山,博大而宽厚;父母的爱,就像那树根,坚定而深沉。

还记得吗?那个傍晚,补课已经结束了,但很多同学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困在了教室里。那时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可我们只能等待雨小下来。忽然,不知是谁趴在窗口,喊了一声:“我妈妈来接我了!”不一会儿,一阵阵脚步声、手机铃声响起,那些被淋得浑身都湿透了的父母们送来了一把把挡风遮雨的.伞!

是父母,挑出最好的苹果,细心的一点点削去皮,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碗里,端进房间里,哄着我们吃下。

是父母,发现衣服的领口、袖口已经磨出了口子,夜里在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合起来。

是父母,在我们生病时,不分日夜地照顾我们,守护我们,从家里赶到医院,又从医院赶回家中,甚至放弃工作。

是父母,每天不辞辛劳地买菜烧饭,整天辛勤劳作忙碌,给我们更舒适的生活。

是父母,即使心里在担忧,也微笑对着我们。

是父母,给了我们整个的世界!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感谢他们赐予宝贵的和人生的道理;感谢他们提出的要求和一丝不苟的培养;感谢他们严格的态度和严厉的教导;感谢他们包容我们的无理,忍耐我们的任性,接受我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

让我们大声地说:爸爸妈妈,谢谢您!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作文【六】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间五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今天将变成昨天,明天将变成今天。可您那定格在我心中永不磨灭的形象,不论时间怎么冲刷,我亲爱的范老师将永远扎根在我的心田!

三年里,范老师用她那广博的才学,哺育着我们这些稚气未脱的“小鸟儿”,让我们沐浴着阳光的温暖,品尝着甘露的清新,吮吸着花儿的芬芳,感受着树荫的凉爽。终有一日,我们将成长为翱翔于九天的大鹏,而您却不求回报,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记得三年前,我们班因孙老师被调走,而迎来了我们新的.班主任——范老师。范老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此,范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便永远扎根在了我的心底。

范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把我们20xx级四班的所有同学当成她的孩子,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哗”的一下子便吐在了桌子上。正在上课的范老师赶紧走过来,毫不犹豫的用纸巾将桌子上的呕吐物清理干净,又让几位同学陪我去洗手间清理干净。回到教室后,范老师又关切的询问我肚子怎么样了,还想不想吐,要不要趴一会儿,恍惚中,我觉得面前站着的不是范老师,而是我的妈妈。

范老师,无论我成长为低矮的灌木,还是挺拔的乔木,我都会用那最鲜艳的绿色向您致敬——谢谢您!范老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