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在枝头歌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一片西瓜地里,西瓜们都坐着谈天说地,快乐地享受着生活。此刻,一阵风把一只红气球吹到了西瓜地。那只红气球穿着一身红色的连衣裙,头上还系着一个粉色的蝴蝶结,漂亮极了。西瓜们望了望,又继续聊起来。
红气球昂着头、挺着胸,摆了摆手,说:“嗨,大家好!”西瓜们也都向它打声招呼,红气球边摆弄自己的裙子,边说:“看看你们一个个穿得衣服,一点鲜艳的颜色也没有,真难看!”绿西瓜们只是微微一笑。红气球又用轻蔑的口吻说:“你们难道一直都在这个破地方呆着呀?真不可想象有多枯燥,一点情趣都没有。”一个西瓜憨厚地说:“对呀,我们可没有你本领大,能飞到别的城市。”红气球故意用怜悯地口气说:“唉,你们好可怜啊!”另一个西瓜说:“我觉得我们一点也不可怜,在这里生活照样很精彩。你都去过什么地方啊?”一阵微风轻轻吹来,红气球有点飘飘然了,夸起口来:“我去过伟大的首都北京,游览过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还有上海的东方明珠……”红气球接着炫耀下去,其实它从来没去过那么多地方,只是想让西瓜们羡慕自己,而西瓜们早就听得不耐烦了。这是又一阵风吹来了,红气球还没玩而够呢,就被吹上了天,西瓜们都哈哈大笑。空中的红气球更骄傲了,便展示自己飞的本领。一只鸟从天空飞过,以为红气球是什么好吃的,飞过去一啄,红气球破了。
红气球消失了,而绿西瓜们还在地里快乐的生活着。
为了充分享受灿烂的白天风光,
一只鹰飞向高空云端,
一直过游到
发生闪电雷鸣的地方,
最后,鸟王从云层高处下降,休息在烘谷房上。
尽管这个地方对鹰王来说太不相称,
但是鸟王自有它自己的脾气:
也许,它要使烘谷房远近闻名,
或者因为附近并没有合身边的栖息地方。
既没有橡树,也没有花岗石岩璧;
我不知道这到底什么意思,这只鹰
刚刚在这烘谷房上
稍稍栖息一会,马上又飞到另一个烘谷房。
一只抱窝的凤头母鸡看到了这光景,
就跟它的'亲家这样嘀咕:
“鹰凭什么得到如此的荣光?
难道是凭它的飞行本领?亲爱的邻居?
得了吧,老实讲,如果我高兴,
我也会从一个烘房顶飞到另一个烘房顶。
我们从此再不要这样愚蠢,
再去把鹰吹捧得比我们还高明。
不论鹰的腿还是眼睛都不比我们更厉害。
你马上就可以亲眼看清,
它们也在低处飞,同鸡一般高。”
被这种胡说八道弄得心烦,鹰回答道:
“你说得不错,可是并不全面。
鹰有时飞得比鸡还要低,
然而鸡永远也飞不到九天云霄!”
当你评论有才能人物的时候,
可不要自费心机计较他们的弱点;
而是要看到他们的强处和优点,
善于发现他们所达到的高度。
小猫问妈妈:“早饭吃完,我能出去玩一会儿吗?”
“今天早上不行,”妈妈说,“今天要去医生那儿做一个检查。”
医院里人很多。小猫和妈妈跟每一个认识的人打招呼。
他们看见兔爸爸的儿子头上套着水桶,感到很奇怪。兔爸爸说:“我听到两个孩子吵闹,赶过来一看,才发现这个孩子头上套着个水桶,卡在那里拿不下来。”
小猫和妈妈又碰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说:“这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跳得太高了,碰到了天花板,头都磕破了。”
熊妈妈也在。猫妈妈说:“熊妈妈,你的小家伙看上去也不太好呀!”“对,”熊妈妈说,“我的孩子玩火烫伤了手。”
医院里有那么多人都在等大象医生。大象医生很和气,他给每一个病人都看好了病,这才轮到小猫。
大象医生笑着说:“我给你检查一下身体。”
医生先给小猫称体重,又给他量身高。
大象医生拿出一个细细长长的`东西。“哦,是象鼻子吧?”小猫说。
象医生笑着说:“这是听诊器,它能让我听到你身体里边的声音。”
“哦,能听见我身体里面的声音?真奇妙!”小猫想。
医生拿听诊器听着小猫的胸口。“深呼吸!”她说。
小猫很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
“很好。”象医生说。
象医生把听诊器给小猫,让他听一下自己身体里的声音。“咚咚咚”,声音那么大!小猫很惊奇,自己的心就像一面鼓在敲。用听诊器来检查,真奇妙!
接下来,象医生又给小猫检查视力。小猫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象医生笑着点点头,说:“你的视力真不错!”
检查完视力以后,象医生站在小猫的身后很轻很轻地说话,来检查他的听力。
小猫听得明明白白。象医生满意地说:“很不错!你的听力很好。”
象医生把一面小镜子戴在额头前,还拿了一个好像小电筒的东西来检查。
“你的耳朵真干净啊!喉咙和眼睛也没有病。”象医生说。
象医生又让小猫躺在床上,摁摁他的肚子。
小猫觉得痒痒的,“嘿嘿”地笑起来问:“你摁我的肚子,是想知道我早饭吃了什么吗?”
象医生也笑了:“我知道你吃了很多早饭,把肚子都涨得鼓了起来,像个小皮球。”
象医生拿出一个小橡皮锤。小猫问:“象医生,你拿个锤子干吗呀?”象医生说:“检查你的腿和脚呀。”象医生对着小猫的膝盖轻轻一敲,小猫的脚一下子弹起来。小猫笑起来:“咯咯咯……一点都不痛,再敲一下,再敲一下。”象医生又挠了一下小猫的脚底。小猫痒得“咯咯”笑起来。他心里想:小锤子轻轻敲,还要挠脚底板。多好玩的检查呀!
象医生都检查完了,高兴地拍了拍小猫,笑呵呵地说:“你很健康。还有,你也很勇敢!一点都不害怕。” 小猫说:“谢谢象医生!这样的检查真有趣!”
《慢教育》为你打开的,是一种慢慢氤氲心灵、慢慢丰富生命、慢慢滋养职业的教育之美。我们现在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
《慢教育》这本书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平和的内容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从而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态”——慢一些,平稳一些。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气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迟钝的孩子,教师就如一个母亲面对蹒跚学步的婴儿,站在他的对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迈出第一步,哪怕是摇摆的,哪怕是瞬间的跌倒,允许他失败,给他鼓励,给他目标,吸引他向前,一步,两步,从摇摆到平稳,从磕绊到连续,从害怕到从容。在不可预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子成长,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我们现在需要把自己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想,放慢自己教育的脚步,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耐心与平和,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径之一!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心得: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 “约束” 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从前有只狐狸向狼谈起人的力量,说没有动物能抵挡得了,所以他认为所有动物都必须施展计谋才能保护自己。可狼回答说:“假如我有机会碰到一个人,我就扑上去让他无法抵挡。”
狐狸说:“我可以帮你碰到人啊。明早你早点来我家,我把他指给你看。”
第二天,狼很早就来了,狐狸带它来到猎人每天的必经之路。
他们碰到的第一个人是个退役老兵,狼问:“那是个人吗?”
“不是,”狐狸回答,“他以前是。”
接着他们遇到一个去上学的小男孩。
“那是个人吗?”狼又问。
“不是,”狐狸回答说,“他将来是。”
最后一个猎人朝它们走来,他肩上扛着双筒猎枪,腰间还插着一把猎刀,狐狸对狼说:“那个就是人,你该朝他扑过去,我可是要回我洞里去了。”
于是狼朝猎人冲了过去。猎人一看说:“真可惜我没装上子弹,而是散弹。”
他瞄准狼的脸开了一枪。
狼疼得一阵痉挛,可还是没被吓倒,又朝猎人冲了过去。猎人又开了一枪。
狼忍着巨痛扑向猎人,没想到猎人抽出猎刀左右开弓地在狼身上划了几道口子。狼鲜血四溅,嚎叫着逃到狐狸那里去了。
“狼兄弟,” 狐狸说,“和人相处怎么样?”
“哈!”狼回答说,“我从没想到人的力量会这么大!他先是从肩上取下一根棍子,朝里面吹了一口气,就有什么东西飞到我脸上,痒得我要命;接着他又吹了一次,就有东西飞到我鼻子周围,像下了一阵雹子。当我靠近他时,他从身上抽出一根白得发亮的肋骨狠狠地打我,几乎把我打死在那里。”
狐狸说:“你这个吹牛大王,谁让你把话说得太大了,自己连退路都没有了呢。”
三国时期,名士华歆、王郎一同乘船逃难。有个人想跟着他俩一起乘船逃走,华歆立刻拒绝了。
王郎见了,说:“船上还相当宽裕,让他上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这个人就跟着他们上了船。
后来盗贼追了上来,情况十分危急。为了让船驶得更快,王郎又想把那个人扔下。
华歆说:“我当初考虑到情况紧急,所以拒绝了他。你刚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带他上船,现在怎么能把他扔下不管呢?”于是,华歆就带着那个人一起逃难。
世上的人便拿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和王郎二人道德的'优劣。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大丈夫言出必行,已诺必诚,不可言而无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