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圆圆的脸蛋,忽闪忽闪的小眼睛像夜空中的明星在闪烁,微微上翘的小嘴巴,笑起来总是露出两个深深的小酒窝。不认识的还以为他是个文静的小女孩。他就是我的同桌——黄雨浓。
我对我这个同桌啊,可真是又敬又叹。
记得那是个星期五的下午。老师说要举行口语交际,让前后桌交流读书收获。我这下想:唉!我们组肯定没戏了!而我同桌却讲了一个生动。逼真的故事,并且他把里面人物的对话也模仿的非常像他还把那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的十分详细。自从那时候,他就成了我们班有名的“故事大王”。
唉!他为什么不把聪明的脑子用到学习上啊!
我们老师每天都要听写生字,我们都是一天天的进步,而他却每天都原地不动,翻开他的听写本啊!都可以卖“鸡蛋”了!每当考试的时候,他却在那儿玩,等玩好了,他才做卷子,当然,肯定是考不好的!老师多次说,而他却不听。
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令人既敬又叹的人,一个不注重文字的语言大师。愿他早日成为一个语言文字大师!
讲述人:肥爪子
我的小学同桌,圆圆白白的男孩子。以前老师喜欢让同桌俩人互换作业批改,于是他经常在我本子上画恐龙,霸王龙居多,头部特写更多,画得还不错。小学毕业后整理了很多书,又另外发现不少小短手的倩影……
他还喜欢雕刻,没事就用个粉笔头雕些小东西。最令我吃惊的是,他有一次花了一堂课,雕出一颗骷髅头,就和真人骷髅一样的,只是成比例无限缩小到粉笔头大小而已。
学校物理课,老师让我们带节一号电池和小灯泡做发电实验,这货偷偷和我说,他在家试过了,小灯泡两边的电线接进他的尿里灯泡也亮了。
他还喜欢打太极和唱京戏,我当时一直觉得这是老头子玩的,嗯……这么一说,想起来好像他也喜欢穿老头才穿的太极服和黑布鞋。
在我家的电器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一台式样别致的“中欧”牌洗衣机。
它高约90cm,宽约60cm,颜色为乳白色,看上去美观大方。它有左、右两个键,键旁还各有一个指示灯,这两个指示灯灯就像小孩子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可爱极了。你按下左键,左边的指示灯就变亮了,这表明它已经准备开始工作了。当你放入洗涤液后,按下右键,右边的指示灯就变亮了,洗衣机便自动注水、洗涤,几次注水、转动、排水后,你会听到“滴滴”的声音,这是它在提醒你衣服已经洗好了。
这台洗衣机操作起来很方便,即使是老年人也很容易上手。它有两大功能:首先是洗涤功能。洗衣机的内部有滑动式的齿轮,在它的底部有一个转盘,据说转盘就像它的胃,默默工作着。内部还有透明水袋,专门装一些脏东西,当你按下洗涤键后,它会一直重复工作,向左转几圈再向右转几圈,最后排水。其次是脱水功能。它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令水分从衣物中分离出来,只需1-2分钟便可以完成工作,脱水功能并不能使衣物干到可以直接穿上的状态,但是它减少了衣物的晾晒时间。这两大功能非常实用,既避免了冬季洗衣冻伤手的不便,也避免了洗完后晾晒好几天都不***尴尬,还省时省水,比如手洗三件被罩要花费妈妈半天的时间,现在半个小时就轻松结束了,它真是家庭的好帮手。
洗衣机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工作者,为我家带来方便和快乐。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它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自行车最早出现于英国。在最早,它由两个大木轮子和木架子组成,木轮子弹性小,车又很高。后来经改进,把木头轮改成了胶皮轮,又经过几十年变迁,才变成现在这样。
而我就有一辆普通的自行车,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车身采用高级喷涂技术,有多彩花纹,颜色由黄白为主。五彩缤纷。现在,每款都有不同的个性,一般自行车高1米6左右,轮胎范围在14至15寸左右,形状整体来看是长方形。
自行车种类繁多,比如:赛车。就赛车来说,就分很多种。人们与自行车是相互关系的,它为人类的生活服务,使生活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赋予它各式各样的形态。
自行车象征着文明,环保,它倡导了绿色生活,使空气更清新,亦为生活增添了一种色彩。在很多环保文明城市里,有停靠在路旁的一排排的共享单车,通过手机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等便可骑行。
愈来愈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来锻炼身体。人们也利用自行车来组织一些竞技运动,如:公路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等。自行车也有单人自行车,多人自行车等,骑上去身心自由,倍感舒适。
现在的自行车多种多样,我就不再一一叙述了。总而言之,我觉得自行车一定会越来越实用。
六年来,我在学校里结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同桌,他们各具特色,各有风采,下面我就介绍我的第一任同桌——玉面诸葛。
叫他玉面诸葛其实也不为过的,因为他不仅长的帅气,还特别聪明。他还是一个“整人专家”。他的优点很多,可坏处也不少,就“整人”这一方面我就谈谈吧!
事情发生在三年级时一个下午的一节自然课。我清楚的记得那天,自然老师正在做实验,一手拿着一只钩码,一手拿着一个水杯。他问我们,钩码掉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老师的话停下来一秒钟后,同桌大声回答到:“会听见‘嘣咚’声”。老师闻听这个合乎情理但又不完全正确的回答,心里既好气,又好笑,当众红了一把脸。
还有一次,语文课的实践活动要求每个人当一次小记者,老师叫到同桌时,他的采访对象是刘焕燃,因她有一对飞天门牙,绰号“老缺”。同桌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为什么大家都叫你‘老缺’”?不用说,刘焕燃闹了个里外不是人。
这就是我的第一任同桌——“玉面诸葛”李希晗。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新人类,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产品了,我的生活里绝对少不了一样东西——手机。
我的手机长约14厘米,宽约六厘米,厚约一厘米,通体白色,正面下有三个按键,上面有前摄像头和听声器,背面下面是发声器,中间是品牌的名称,上面是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手机下面有一个充电接口,左上侧是开关键,右上侧是音量控制键,最上面是耳机接口。
别看它外形简单,但功能却丰富的很,可以说,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国家大事,广到宇宙探索,小到家常小事,你这都可以知晓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新人类,兼学生兼文学爱好者,手机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举个例子,当你很苦恼节日该送什么礼物时,这种时候,你只需要去问一下度娘,她会告诉你各式选择,这时你只需选择,而不是没选择。
当然这只是手机,很小一部分功能,它最主要的能力就是通讯,何为通讯,就是所谓的联系,当今社会,QQ,微信取代了电话信息,即使远在千里,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视频通讯。
我的生活里自然也少不了它了,从解答疑惑到听歌放松,从网上学习到网上购物,从网上记事到网上写作,它几乎占据了我生活的所有。
它给我带来快乐,给我带来和现实生活不一样的自由感,我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它,就和鸟离开了森林一样,不是不能活,而是活得艰难,不快乐,我爱我的手机更爱它给我带来的快乐。
灰尘,一种在生活中惹人厌恶的渺小颗粒,却有着重大意义。
它本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通常小于500微米,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人类可用肉眼看到的灰尘,通常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又或是成百上千万的灰尘颗粒聚成的群体。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灰尘。
没有灰尘,那些来自大自然所给予的美景,也将不复存在。如果大气中的灰尘消失,太阳光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如此一来,天空中的云层将不复存在。蓝天白云这一当今常见之景便会褪去。此外,云层中大量被水珠包裹的灰尘,经过阳光的一系列照射,还可产生彩虹日晕等美丽的自然景观。简而言之,没有灰尘的存在,世界上就不会有风雪雨露,也不会有霞晕霓虹,少了许多令人神往的画卷。若把大自然比作一幅图画,那么灰尘就是绘染它的色彩,没有了它,画卷也将黯然失色,变得单调。
灰尘还是吸湿性微粒,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汽。若把灰尘比作一只领头羊,那么那些水汽便是依附着它的羊群。没有灰尘这一个核心,群羊便无首领,空气中的水汽将无法凝华在一起。如此,到处都会变成湿漉漉的。适宜的环境突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将遭受诸多不便,这不亚于一条生活水里的鱼突然到了陆地上。再者,若是没有灰尘的存在,天气不是冷到极致,便是热到极端。这般境地,怕是会致使“民不聊生”了。除此之外,没有灰尘,水汽将无法凝华,更别说形成降雨。土地就会因此变得干旱贫瘠。如此,农民种地,颗粒无收,岂不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如果没有灰尘,那浩瀚宇宙之中的许多有害射线就会毫无阻拦地闯进地球表面,并对人类和各种生物长生致命的威胁。美丽的生命将从世界上陨落,而世界也会渐渐走向灭亡。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呀!
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其优劣。像灰尘那样,虽令人们不胜其弊,却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许多物品,但这样东西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就是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筷子。
历史延至今天,古人悠闲的生活态度已经埋没在现如今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可唯有筷子,历经了千年,还是那般的经久不衰,亦如中国人刚强不屈的品质。
“民以食为天”,对于善喜美食的中国人而言,筷子是进食的工具,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古时称筷子为“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
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免同意便改“箸”为“筷”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
汉代又称筷子为“挟”,意为夹住再提起,这也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方式。
当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时,筷子便随着文明一起诞生了,迄今为止,筷子的种类就多达六百余种,有商朝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筷等。
在唐朝,筷子还曾用来象征人的刚正不阿。
唐玄宗就曾赐给宰相一双金箸道:“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
”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
现在最常见的是竹制、木制、塑料制的筷子,它们不像金属筷子那么重,也不像玉制筷子那样昂贵,做工简便亦可就地取材。
筷子不仅有象征意义,还有特殊作用。
现在说的“筹算”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
汉代数学著作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
总之,“筹”使我国古代数学达到了很高水平。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
就像中国使用筷子,而西方善用刀叉,从中可看出中、西方人性格的差异。
正如蔡元培先生回答西方人提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都是崇尚文明,而不是崇尚武力。
”,这也就是从餐桌上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