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妈妈带我去泰山看日出。当我们把车停在山下,已是晚上8点多了。山下到处是车到处是人我们随着人群往上走,山上的路都是石板铺成的石板路。
天黑乎乎的,月光下神么东西都是朦朦胧胧的,神么也看不清楚就这样我们爬到了中天门,休息了一会,就继续往上走,到处都是山上的人,互相之间打着招呼,互相鼓励着往上走,经过千辛万苦,4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日观峰,穿着大衣我等待着日出的到来。天慢慢亮了,我终于看清了一切。
我站在泰山的最高峰,到处是陡峭的山峦和云海缭绕着的山峰,漂浮变幻,使人感到如入仙境,远处的东方慢慢的变白了,过了一会又慢慢变成红色,太阳慢慢露出了笑脸,向大地。天空喷出了红彤彤的光芒。山上的人们一片欢呼太阳出来了,我终于在泰山上看见了日出!
明天就要出去旅游了,我非常兴奋,晚上竟然一点都不瞌睡。
我妈妈在吃饭时,一直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王涵,你这回出去玩,千万千万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往水深的地方去啊!而且你记好了,出去旅游可不像在家里一样,想什么时候吃东西就有的吃,所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饱,不然就只能饿着了,”妈妈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快吃、快吃、快吃,多吃、多吃、多吃。吃饱了才有力气玩。”我说道:“喳,谨遵母亲大人教诲!”妈妈说:“别贫了,你可一定要记住啊,不然你饿着了我可是会心疼的。”我说:“知道了。”
我晚上一直很兴奋,妈妈说:“行了你,晚上还是好好休息吧。”
我想:对呀,我要好好休息,明天才能好好玩!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周围是茂密高大的大树,脚下是爬上了点点青苔的石阶,眼前事蜿蜒而上、连绵不断的小路。这时,在镇江南山上登山的我们多想停下来、坐下歇歇、喘口气呀。跟在导游身后,我们一步步艰难地向上迈台阶。要知道,我们已经走了近几百级了。我那两双腿微微一抬便会酸酸的,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无比,我恨不得当场就坐下,休息个够。同学们也不是一样,各个愁眉苦脸、互相搀扶。
到了山顶,我才感到,刚才辛苦地上山终于有一丝值得了。小路两旁,种满了竹子,高大挺拔,茂密翠绿。在它们脚下的竹笋则披着有着深褐色短绒毛的大叶子,有高有低。看着竹林中的小路,终于可以下山了。虽说是下山,可也并不简单,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的两条腿,一踩上石阶,根据石阶特有的坡度,仿佛脚下生风,一下子“滑”了下去,其他人也不例外。我的腿似乎不受控制,只好不停地下。两条腿早已被不停地上山、下山给折磨软了,又酸又累。这一颠一颠地下山仍在继续,这可真是和一种口香糖的`广告词相符合——“根本停不下来”。下了山,我惊呼起来。只见眼前是一座泉池。池中有着设计独特的石柱,有着娇小美丽的睡莲,有着清澈明亮的泉水,一切都是那么美。原来除了山中那深沉的绿色,山后还有那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呢。我身上原本的酸累全不见了,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不爬过这座山怎么能看得山后的美景。万事都要经过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成功,有回报。
国庆节又到了,我心里盘算着去哪里游玩,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去浙江最大的淡水湖——东钱湖游玩一天,那里不但风景优美还湖水清澈,湖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阴。湖中碧水清澈,湖里的小鱼、小虾都生活的自由自在。
今天,我到了美丽的东钱湖陶公岛快乐大本营里玩,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比如苗寨水车、步步高升、攀山网……其中攀山网是一项最刺激最危险又是最好玩的游戏。攀山网的高度大概10米左右,它是用很粗很粗的线织成地,在远处一看像蜘蛛网一样。开始爬的时候,我的手紧紧抓住网线,脚放在网的上面,就这样我慢慢的往上攀,攀了不一会儿再往下一看,我有点害怕了,爸爸妈妈在下面喊我也没有听仔细,这时我对自己说:“不要怕,要坚持到底。”这样很快就攀到了网顶,这时是最危险的时候,要从这一边往另外一边跨过去,我死死的抓住横杆,一只脚一只脚的往另外一边移,爬下去的时候是倒着下去的,这个时候我又有点害怕了,我就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到了下面,脚在地上的时候总算安全了,攀得我满头大汗。
这里实在太好玩了,能够锻炼我们的胆量,以后我要带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玩!
国庆节,学校放假七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了美丽的颐和园。来颐和园的人可真多。
我们进了颐和园的大们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273间。每间的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风景花草。几千幅画没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种又开了。微风从东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脚宝塔型建筑物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那是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从佛香阁前往下看,颐和园的大半景色收在我的眼底,葱绿的树林,掩映着黄色琉璃瓦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轻轻的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远处有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真美啊,请你以后去玩吧。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