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天,我上午一如既往的去上课,放学后,老爸接到我,我们准备中午吃火锅,买完后,我们回到家,准备火锅食材,我跑到了厨房里,说:妈妈,我来做吧!因为家里没有火锅底料,所以我想做一下试试,我跑到锅旁边,开始做,我先是找八角,可就是找不到,我问姥姥:姥姥,八角在哪里啊?
姥姥回答:在厨柜里面呢!我找到八角,拿了出来,姥姥说:拿一点就行了吧,别拿那么多。我拿了一点,又开始找花椒,姥姥说:就在八角下面呢!我找到了后,把姜和蒜拿了出来,都切成片,把这些都倒在锅里面,拿着锅铲炒了起来。
我又往锅里倒了两碗水,接着炒,后来又切了一些土豆放在里面,我又拿了一些妈妈切的蒜泥,放在锅里,可惜了,家里面没有蚝油了,要不然味道会更好的。
做完了,妈妈帮我把底料端出去倒在锅里,打开火我觉得这次火锅吃的最好吃了。
今天,爸爸说:“我们今天去吃火锅。”“好好!”我高兴极了,好久都没吃火锅了。
到了火锅店,我一进去就闻到一股非常浓烈的火锅味,真辣啊!我立刻到了位子上,兴奋的等待着美味的火锅。过了一会儿,火锅上来了。火锅上面有很多红红的油汤。油汤上有很多泡泡,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好像再说“快来吃我呀!我很美味哦!”油汤上露出几个芋儿,还有几块又大又肥的鸡肉。一看就让人流口水。
我立刻夹起最大的一块鸡肉放在嘴里。啊!好烫啊好烫啊!不管了,实在是太好吃了。我狼吞虎咽地把那块鸡肉吞了下去。唉,刚才吃的太快了,一点味道也没吃出来,我又夹了一块鸡肉,慢慢的吃。鸡皮真有嚼劲。鸡肉一丝一丝的,白白嫩嫩的,美味极了。我边吃边看了看爸爸,爸爸喝了酒,脸像苹果一样,红扑扑的.。
火锅真是太美味了,我好想每天都吃火锅呀!
今天我特别想吃火锅,和妈妈说了想法后,我们决定在家吃火锅。
我们首先去超市购原材料,买了我最爱吃的羊肉片、乌鸡卷、午餐肉、生鱼、千张、海带,还有各种蔬菜等。回到家我首先把蔬菜摘好洗干净,接着把千张切成一指宽的条状,把各种食材处理好后,妈妈把在成都买回的火锅底料放入鸳鸯锅内,接着放入大葱、生姜、枸杞和红枣,然后倒入开水。等水开后依次放入羊肉片、乌鸡卷、鱼等,妈妈说先放荤菜,再放素菜,这样火锅汤会十分鲜美。你别说在成都买的火锅底料就是好吃,原汁原味、鲜香麻辣,味道特别棒,我吃了很多,肚子都吃圆了。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会做家务会做饭,以后才能更好的打理生活”,以后我会多做家务,这样才能提高生存技能。
今天我兴奋不已,因为爸爸要带我去吃火锅。
一到地方,我就开始调酱料。我往碗里放了醋、酱油、海鲜酱,我用筷子蘸了一下放嘴里一尝,味道好极了。
我端着美味的酱料回到包间,就看见服务员端着锅底,锅底被一块铁片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不辣的,清清的汤汁里浮着黑黑的蘑菇、红红的枣、黄黄的姜片、白白的大蒜、绿绿的葱段,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另一半是辣的,只见汤汁红得耀眼,格外引人注目。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又端上了一盘鲜嫩的牛肉,我连忙拿起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夹起一片最大的牛肉,放在锅里烫了一会儿,便迫不及待地夹出来,放在酱里蘸了一下,就迅速塞到嘴里嚼了起来。太好吃了。不一会儿我就吃了好多,撑死我了。
火锅实在太好吃了,让我回味无穷,恨不得每天都能吃上一顿呢!
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教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激励这一方式的选择。教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一个夸张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开发了潜能。激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源于信任。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憾。所以说,教师要学会选择,只有教师具有不俗的选择能力,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并带着这种幸福感去学习与生活,迎接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在深思,创造,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努力拼搏的过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在面对社会上的压力时,我想他也能在辛苦工作中体验到生活趣味,而不会散失自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