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主持人光鲜亮丽的光环还是吸引了6000多的报名参赛者,而能够进入复赛的也多半是具有多年工作的传媒工作者,或者具有高学历的在校大学生,不难看出,主持人对文化修养的要求在逐年递增,而一直强调的主持人亮丽的外形似乎却在减弱。于此同时,有一些参赛选手,从事的是老师、记者等的职业,在比赛的过程中还是从专业的角度上制约了其前进的脚步,而另一些以朗诵和娱乐见长的选手似乎也走得较艰难。从比赛的设置可以开出,选综合类的选手往往都比新闻类的选手多,他们认为在综合类的题型当中发挥得余地更大,展示的空间更多,而新闻则更需要良好的新闻视角、知识的储备、分析与整合的能力和新闻感,比如选择新闻类型的28号选手王鹏和18号选手顾国宁,都以新闻见长,并在后来的比赛中表现其实力。
从比赛当中,我还是深刻的到两点。“说别人的话和说自己的话”,“说别人的话”其实也就是对稿件的处理和播读能力,从复赛看出,基本功还是制约了很多选手的发展。在拿到稿件的时候,如何把别人的话转为自己的话,如何让它融汇贯通消化成自己内在的观点,将其复述于大众并规范标准的播报出来。评委在点评的时候也向选手提问到“近些年,很多主持人越来越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其实基本功对主持人和播音员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说自己的话",顾名思义也就是主持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对于选手是否走的远,能否展示其个人修养和风格的建立都至关重要,很多选手在播读稿件上可以驾轻就熟或者说是游刃有余,有的都过于油腻,但是主持人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和自己剖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例如夺得最后冠军的`36号选手王宁,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其实,能进入最后总决赛的选手都实力不凡。其中,拿过金话筒奖杯现任广东卫视的主持人28选手王鹏,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年的实战经验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18号顾国宁绝对的这次比赛的一匹黑马,其10年的农村的考察经验,让他能够在比赛更从容的表现自己,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总决赛的比赛设置首先是直播现场,考察的是选手们的临场反应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个环节当中王宁以及时调动现场观众互动,夺得了高分。而在第二环节中,王宁又从温润、平实和珍惜的角度,把青花瓷、自行车和稻田串联在一起,提炼出对生命、文化的思考,立意深远表意清晰。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由于28选手王鹏的外语水平的制约,这个老师您在文章也提到了,考察的还是选手的综合能力,我就不多说。
王宁的夺冠,其实还是给我们可供学习的地方。之前我就是在央视三套看过她主持的文化节目,所以对主持人对文化内涵的要求较高,而王宁又是一位善于思考总结的选手,所以在比赛中表现的从容淡定而又另人深思。而她在比赛中的模拟主持的环节视频,现在也是在网上广为流传。从《地下铁》到一对夫妻的故事,都让我们在匆忙的城市生活当中,放下脚步,仔细思考我们人生的意义。有时候,我更觉得她不像是在比赛,而是在传承,在表达她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对于大三的我们来说,更应打好自己的基本功,这是一把利器,是主持人和播音员拿在手上武器,然后不断地提升自我,增强自我的综合能力,现场报道、文艺作品演播、主持人的访谈、稿件的播读、英语呀等等等等,最后把“别人的话”说的好,把“自己的话”说的漂亮!
本届主持人大赛是一次展现青春风采的主持人竞赛活动,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举办的首届主持人大赛,可以说是新生代主持人展示才能的最高规格的全国性舞台,据悉,大赛报名时间自6月6日至7月5日止,凡18周岁以上,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以上本科学历(含大学本科三年级以上在校生均可报名参赛。
国家级舞台展青春风采 百所高校齐推荐
近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内的各大高校纷纷在线上线下发布主持人大赛报名信息,鼓励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热爱主持的学生们抓住机会,在国家级舞台展示青春风采。
其中除了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推荐,其他综合类高校如湘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也相继发布了报名信息,以辩论见长的政法类高校西南政法大学也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向学生们推荐主持人大赛。此次主持人大赛于高校而言,是一次展示学生青春风采的国家级舞台,而今年主持人大赛的新标准,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发了高校及学子的热烈响应。
前几日观看了20xx主持人大赛后,颇有感触。
主持人大赛是比拼选手主持功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由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打分进行不断淘汰和最终产生冠军的比赛类节目。比赛方式一般是即兴主持,即根据材料进行主持。我看着各路选手纷纷上台,真可谓是“神仙打架”,各显神通。在欣赏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这不就是我们考场的材料作文吗?想到这,我立刻认认真真地看起来,逐渐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首先要紧扣材料提炼中心词。通过观察,我发现每一位选手都会围绕一个词语展开论述主持。如新闻类选手王嘉宁在经典节目《环球瞭望》考核中,通过对材料的迅速考察,发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英国姑娘邓扶霞和中国奶奶徐秀珍都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门,于是王嘉宁提炼出“中国文化”这个关键词,展开讲述。
其次要巧妙运用过渡句。我很早就知道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我一直觉得这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直到看了选手的主持文稿,我才发现过渡句真的非常重要。以文艺类选手蔡紫为例:她在即兴考核中围绕“梦想”讲述了“油条哥”刘洪安和姜淑梅奶奶的故事。蔡紫巧妙地抓住两人间年龄的差距,在讲完刘洪安的故事后,她说:“梦想,难道只属于年轻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追梦人,永远是年轻的。”有了这个过渡句,材料间的衔接就非常自然和流畅了。
当然还要善“抓”会“放”取信息。当我们在考场上时,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材料,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有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在确定中心立意后,找出哪些材料信息是最有用的。新闻类选手董星辰在经典节目《时代楷模发布厅》考核后,康辉点评时建议他一手“抓”,一手“放”。“一定要有选择,而且舍得去放弃”,康辉如是说。
最后要细致表达真情感。看了这么多期节目,我也找到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选手——李七月。在“走出去”的环节中,她采访的是一位在上一届比赛中她采访过的老邮递员曹正富。李七月去了河北蔚县,再次找到了曹师傅,跟着他走了一天步班投递路,明白了这份职业的艰辛。她温情沉稳的讲述背后让我看到了平凡职业的伟大。李七月通过实地考察,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讲给我们听,呈现的感情更加饱满。我们学生写作文也是一样,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更具真情实感、引人入胜。
主持人大赛教给我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而且每一场比赛中呈现的写作技巧都让我醍醐灌顶,耳目一新。那么,对我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沉淀,灵活运用!
星期五下午,我们到多功能教室去看小主持人比赛,我十分高兴。
来到教室,那些小主持人都已经各就各位,我们也顺次坐在观众席上。比赛开始了,首先是一班的组合,他们表演的倒是不错,只是在念绕口令上漏了大气,许多字读错,有的句子读的口齿不清。他的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而我们却笑得直不起腰来,全场也只有“哈哈哈,哈哈哈”的声音。接着是二班的组合,她们一入场就唱歌,歌声倒是挺优美,但唱得唱得,有时高音唱成中音,也可以说是跑调吧!越唱跑调的次数就越多。我悄悄地对周围的同学说:“超级‘女低音’啊。”说着,便偷笑起来,表演后,绕口令读得不错。
接着轮到我班的.小主持人了,她们表演得和其它班级不相上下,关键就是绕口令了,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最终,她们的绕口令并不难,“快嘴”亚琪迅速地读了出来。我心里不禁赞叹:真不愧是快嘴啊!”
这样过了三轮(每轮是不同的主持人),刘老师又领着我们读了绕口令。有的绕口令特别难,说得我舌头发麻。
接下来又轮到五班了,他们是用萨克斯吹奏为主来主持的,其中的高大维,在我们的管乐队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可是却吹得跑调了。他的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额头上有了豆大的汗珠。表演结束后,又读了绕口令,绕口令倒也读得差不多。
终于,比赛结果揭晓。我们班的小主持人各获得了一等,二等,三等奖,而且是人人都有奖。我后悔了,后悔自己没参加,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