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来到了草地的最中央,我提着“蝙蝠”风筝,拖着它就往前跑,可是,飞了一会儿就掉了下来。妈妈跑过来说:“风筝不能顺着风飞,应该逆着风飞。”我好像懂了,马上拖着风筝,往相反方向跑。果然风筝飞了起来,但是还不是飞得很高,所以我又去请教妈妈,妈妈笑着说:“我刚才还没说完呢!”我难为情地笑了笑,看来我只能虚心点。妈妈又说:“刚开始要不停地往前跑,等风筝稳住了,再放点线,但还是要不停地拽线。”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一开始妈妈就把风筝放得高高的,后来因草地太滑了而摔了一跤,我和妈妈都哈哈大笑。
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把风筝放得高高的。可是,我跑得太快了,妈妈在后面大喊道:“要飞到树上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风筝已经挂在了树上。我和妈妈正急着呢,可风筝却像我们眨着调皮的眼睛,怎么拽也拽不下来,好像要和旁边一棵树上的蝴蝶风筝做伴哩!
由于刚下过雨,我和妈妈身上都是泥巴,但我们玩得很开心!
国庆期间,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上映,我带着父母和孩子共同观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力量,满场座无虚席,大家都在不停地抹泪、喝彩、自豪地笑,而我有时还会攥紧拳头。为什么呢?
因为电影中的这些故事,无不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记忆,也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脊梁。
影片七个不同的故事,回溯了普通人与祖国在这7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开国大典的前夜,以及关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故事。
开国大典前夜,我们的国家不但一穷二白,而且岌岌可危,这就是大典现实的背景。而整个大典,流程复杂,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电动升国旗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个。
为了国旗顺利升起,有捐出孩子长命锁的妇人,有捐出自己录音机的男人,有捐出实验室最后一块样板铬的教授……就像战争中推着小推车,给八路军送物资的百姓一样,他们是最朴素但也最热诚的。最终,国旗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功升起。
在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的道路上,也是无数人的牺牲与无私奉献的结果。当年一批批的科学家、工程师、军人,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把青春韶华都无悔地挥洒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这样巨大的牺牲,为的就是让全体中国人可以安然入睡,让我们的后代可以享受和平,让新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儿子虽然只有5岁,他仍然耐心并认真地看完了2个多小时的电影。
每个故事一出现,他就有好多的问题,问中国以前什么样子,问研制原子弹为什么会有人死去,为什么中国夺冠了高兴还要哭泣……
在回答他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感到的都是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而在他小小的心中,也埋下了对无数前人的敬佩,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正是这些不畏困难,不畏艰险的前人们为我们拼下的美好盛世,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祥和生活。
在这美好的环境下,作为工程建设公司国际事业部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定不移、保质保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应有之力。
伴随着雄浑激昂的国歌声,1997年7月1日0时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上空迎风招展……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回归》篇章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回归祖国振奋人心的时刻,经历了154年风雨飘摇,血脉分割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祖国人民不可磨灭的共同回忆。
1997年,我上小学四年级,6月的最后一周,老师组织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班会,我和小伙伴杨洋的任务是出一期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黑板报。还记得标题是“热烈庆祝香港回归”,我把“热烈”两字的四点底画成了火焰的样子,以表示我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振奋、自豪、热血沸腾的心情。
班会的主题曲是《东方之珠》,“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走出影院,当年同学们欢乐自豪的歌声久久萦绕在脑海。
《回归》篇中精准校对钟表的师傅、纪律严明的警队精英、谈判中掷地有声的外交官、中国三军仪仗队旗手,为确保升旗仪式一秒也不差,全力以赴,最终完成任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基调恢弘壮丽又满怀依恋。
《前夜》篇为保证国旗在新中国成立时万无一失地升起,万众一心,鞠躬尽瘁;
《相遇》篇无名的科研工作者与爱人相遇而不能相认,为了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牺牲了爱情甚至生命;
《夺冠》篇弄堂里的居民们观看女排夺冠的欢呼雀跃,冬冬与小美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北京你好》篇奥运开幕的喜庆氛围与出租车司机的古道热肠;
《白昼流星》篇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老旗长如“白昼流星”般点燃流浪兄弟心中希望的星火;
《护航》篇优秀的女战斗机飞行员渴望参与阅兵却服从大局出色地完成了护航任务……
《我和我的祖国》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七个历史性的精彩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七个故事充满中国特色文化底蕴与人性关怀,是对祖国和信仰的最好诠释。
影院外,秋雨绵绵,仿佛是在缅怀为中华民族崛起而献身的先烈们,仿佛是在提示我们“岁月静好”是无数先辈与同胞们在“负重前行”,又仿佛是在提示我们虽然“道阻且长”,只要我们十四亿同胞铭记“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勠力同心,“中华之崛起”一定就在“水中央”。
我有一架风筝,它虽破旧,但我却舍不得扔,因为它寄托了我无限的母爱。
记得有一年春天,春光明媚,只3岁的我奶声奶气的向妈妈要风筝。当时我家还不够富裕,妈妈舍不得买风筝。她拗不过我,只好答应。
妈妈东奔西跑,找了好几家风筝制作商,向他们询问制作风筝的要领,接着,妈妈找来了一块旧布和一架缝纫机。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制作风筝,“突、突、突”,缝纫机像是在唱歌。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旧布,左穿穿,右裁裁,一下午过去了,妈妈似乎成了一座雕像。终于穿成了,妈妈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但是,她又怕风筝不结实,便又找来一根针,又开始缝缝补补,只见她专心致志地盯着旧布,手有规律地穿来穿去,她抿了一下线头,对准风筝的口,紧握着的针头猛地穿了进去,她的手快如梭,不一会儿,便把风筝加固完成。
第二天,我把风筝放飞在天空,风筝越飞越高,仿佛是母爱想把我带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到现在,我还是舍不得扔了那架风筝,因为那是用母爱制成的。
我怀揣着对祖国70华诞无比敬畏的心情看完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耳边又缓缓传来那熟悉而动人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瞬时泪奔……我确信那泪水是为骄傲的祖国而流的。
影片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林治远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高远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为确保五星红旗分秒不差飘扬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喜迎奥运之际,出租车司机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京城的汶川地震孤儿。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治远开国大典前的那个不眠之夜。
随着“明天开国大典的电动升旗,必须保证万无一失……”的铿锵命令,一个身穿绿军装,像首长一样的人,站在一个穿蓝衣服的人面前的画面出来了。原来,因为明天是1949年10月1日,电动国旗却还不能完全确保成功升降,所以首长对组长那么严厉。最后首长说:“明早六点,我来验收,如果还不行,军法处置。”说完就走了。
组长一到家,就把大典广场的升旗区复制了一遍,只是把它缩小了三分之一,第一次升旗开始了,国旗徐徐上升,国旗却在离终点一半的距离停下了,原来是电机供电失效了,于是,组长徒弟爬到屋顶对着话筒说:“谁家有电机。”终于有了第二台电机,第二次升旗时,完美地把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端,可是旗一下子把顶上的圆形阻隔器撞了下去,原来是因为铁生锈了变得不实用了,就被旗撞下来了。只有加入三种金属成了钢才可以挡下旗。于是,小伙子又爬上了屋顶,对着话筒大声喊:“谁家有那三种金属。”过了一会儿,来的人络绎不绝,可算是把钢球制成了。原来恐高的组长,却把钩子往脚上一绑,就顺着旗杆爬上去,把球安了上去,第二天开国大典时,电动升旗终于成功了!
这个故事让我难以忘记,因为我以前不知道这电动旗杆下还有这样的故事,开国大典的背后原来有这么多的感人画面。
我为我的祖国骄傲,我为我是中华儿女而自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