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代需要的是“创新”。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葆有旧色”、“保持本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姿态。做语文教师20xx年了,我的本色绝没有发生些许的改变,而我的这种本色,现在已变成“创新”的原我。
我非常欣赏刘铁芳的一段文字:“人的内心许多时候是需要安顿和留恋的。比如怎样当老师,今天一个观念,明天一个口号,就会给人带来一种迷失。我们今天什么文化都好,什么新名称、新旗帜、新口号都来了,人人都求新,却失去了厚重的根基??”
这就让我们语文老师无所适从了,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是好老师,才是创新的教师,才是“保持本色”的老师,才是“葆有本色”的老师。我们常常说这样的一个名词:那就是生命在场。换句话说,那就是学生必须在场。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的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性情、学生的评价。所以,一个被广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教师,基本上是一个“好”的教师了。
那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教师,这个问题你考虑了没有?今天上课,我在班里做了一个“给教师提一个建议,给语文教师提一个建议”的问卷调查。现结合调查结果,来说说“好”(语文教师的几个关键词。
在电脑上非常轻易地打出这四个字,但我知道,我们的学生有90℅给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常常这样想:一个老师能够不人云亦云,独特富有创造性带领学生取得好成绩,这里面是不是缺了很多的东西。最主要的东西便是:敬天爱人。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一个个不可复制的存在,是一个个不容忽视的个体,是每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全部。面对这样的学生,正如我们学生所说的:做老师不能太绝了!!一个“绝”字,爱心荡然无存。“绝”字当头的师生关系是可怕的,即使你的成绩是最高的,可你在学生的心里的地位可想而知。当然,以上的文字只是针对部分老师或老师的部分行为来说的,不能否定全部,但他(她给了我们启示,把我们的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我们可能做不到“悲天悯人”,但是我们可以给任何的一个学生以善意的微笑;我们可能做不到给每一个学生善意的微笑,但是我们可以管住我们的嘴不说出任何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不要把诸如“你啊,也就这样了”的话语放在嘴边,你要知道,这样的语言多了,你就形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就是挖苦。
这是一个刚转来的学生,给老师的建议。他写道:教师应该以身教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万不可“己所不欲”或“己所欲”施与生。是啊,行动是行动的指南。在一切庸俗的行动面前再美丽的文字也是泡影。我们老师身体所传达每一种声音,都会在学生的行动中留下回响。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回响啊!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敢于说真话,敢于说较真的话,敢于说独特的话,这一切切的表达,都指向了一个词语,那就是真实。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对任何问题都要葆有期许,期待一个美好的出现,而不是在庸俗、无奈、彷徨、随波中淹没。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走进任何的事物,要带着“三只眼”。一眼看物,一眼看物中实,一眼看实中物。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享受当下。所谓的当下,就是人生。千万不是抱着“学生要长大成人”的旧观念不放,学生现在就是人,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什么给将来打好一个什么好的基础,只有充分享受拼搏、只有充分享受
着这种拼搏的艰辛,才能充分的享受人生的当下。其实,说白了你给学生的期许,过于渺茫。考高中,少一分要交2千元,把一切的努力变成了白费。四年的美好期待,四年的努力拼搏变成了金钱来衡量,这个世界变得疯狂。与其,学生日后的气急败坏,不如变个角度,告诉他(她:享受初中四年的美好,享受初中四年拼搏,你的人生变得非常有意义。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的身体要传达:诗意生活。我们教师其实很平凡,说白了,和别人也就是职业的不同而已。千万不要拿着“伟大”来禁锢自己。你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应该是苦行僧的角色,你首先是一个对生活葆有热情的人,会生活、诗一般的生活。你还必须是一个“佛者”,对人生的无常与艰辛,过后,报以微笑。
以上,没有过多地讲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教学层面的问题。我想,只有做到了以上的两点,在人格上你已经引导了学生。你和你的学生都走在一条共同面对的路上,彼此不孤单,痛苦有人分担,幸福有人分享。做这样的教师,是一件幸事。
忽然,想起了3年前写的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归属》的文章。我改变我的观点,语文教师的归属,不应该变来变去,唯有葆有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本色,才能“旧中折射新锐”。
1、做一个有才情、有诗意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2、做一个会生活、感悟生活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本色。
3、做一个懂感情、用感情的语文教师,让真情为课堂注彩。
4、做一个懂历史,讲文史的语文教师,让历史人物活在课堂。
5、做一个关注人类心灵世界,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哲思。
6、做一个会想象并让学生思维的语文教师,让课堂充满奇思妙想。
7、做一个知道有所为,知道有所不为的语文教师,让课堂达到最高境界。
8、做一个勤读书、勤写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9、做一个敢批判、敢创新的语文老师,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你的存在,并能影响学生去批判、去创新,去真实的存在。
10,做一个知道语文是什么的语文教师。
把以上10条重新梳理了一遍,眼前急速闪现过去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也许,我永远走不出10条给我的樊篱。但是,如果我和我的学生能在其中,学习而有所得、生活而有所获,我愿意老此一生。
时间不早了,我那宝贝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在哭。有时候听到他的哭,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能感知到真正的拥有。同一个道理,你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真正拥有你的学生吗?
明天,要去听刘良华教授的报告,心里在期许,他应该如我所想,是一个有职业操守、学术为业的人。他的语言会出乎我的意料,给我以震撼,让我看到我的未来。
应该说对教育专著,我向来不感兴趣,始终认为哪些理论太枯燥、乏味,对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然而暑假里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深受触动。
《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罢此书,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水平。下面就针对书中贯穿的观点谈谈我的思考和。
敬爱的校长您好!
我是××班的一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老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使我们从一个幼稚的小孩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小学。如今,我们就要离开学校了,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我真有点舍不得。
现在,我们的学校发展得很好,电脑室、自然室、语音室应有尽有,成为了设施完备的学校,老师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才进来的,所以,大家在这里学习得也很轻松、愉快。但是,作为学校和老师,工作都不会十全十美的。因此,我在这儿给学校提几项建议:
1、学校开放图书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书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现在有了电脑,人门变得不爱看书,一碰到什么困难就往电脑上查,作为新一代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所以请您开图书馆。
2、成立篮球校队,篮球,是我们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经常一下课就打,成立篮球校队,不仅是班级间互相切磋,还能增加学生间的团结,使我们在游戏中明白道理,这就是一石二鸟。
3、成立乒乓这个我写不出来跟篮球差不大,敬爱的校长,请你接受我的建议。
您的学生XXX
则是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是六年级(1)班的学生,在学校生活快6年了,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母校。在离校之前,我有几点建议想对你们说,希望你们能采纳我的建议。
我们读书的学校原来是一所厂办子弟校,校舍非常破旧。操场上的两个篮球架也生锈了。教学大楼非常陈旧,只有三层楼的教学大楼光线也不好;教学楼旁边仅有4个用砖头砌成的乒乓球台,不能满足同学们活动的需要。现在可好了,新修的大门既漂亮又显得很有气势。教学大楼穿了“新衣服”──楼顶又加修了一层,而且还贴了一层红色和橙色的瓷砖,变得像新房子了。大楼里面,三、四层楼的过道、教室和办公室都用米黄色的地砖装饰一新,墙上还贴了1米左右高的墙砖。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非常愉快。学校换了新貌,同学们也更爱自己的学校了。
我们的学校还在改造中,但是还不够理想,我想给校领导提以下几点建议:
操场还没有修好,应该修快点。学校的活动场地太小了,所以最好把学校四周的一些地征用了,扩大活动场地,建成一个塑胶足球场。
教学大楼前面的篮球场最好也是塑胶的,这样既美观,又能方便同学们的活动。
在围墙内,还能多种花草,多栽树,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像个大花园一样。
原来的校门旁,有许多小食店,很多同学喜欢买零食吃,吃完了将果皮、食品袋乱扔,不仅影响了学校的环境卫生,而且那些小食品店的食品不是很卫生,会影响同学的身体健康,希望有关部门把那些小食品摊点拆掉。学校大队部还要加强同学们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教育,不乱吃零食。
有的同学把小食品带到学校里吃,只要离果皮箱远一点就扔在地上,很不文明。建议多设几处小一点的垃圾桶,方便同学们扔脏物。不过最好还是不允许同学们带零食到学校来吃。
以上五点建议,不知对不对,仅供校领导们参考。
此致
敬礼!
尊敬的老师:
您好,作为学校的新生,在一个星期与老师的相处内,却要对你提出建议,实在有些冒犯,但我却不得不先您提议,因为我们还要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和生活1年左右。
老师,当我考上真理中学的时候,我就经常进入对新学校,新老师、同学的憧憬中。我也很高兴真理中学老师教学的严格和负责,我也对新的科目产生广泛的兴趣,并计划如何认真学好这些科目。但当我真正成为中学生的时候,唯有您的教学的不严领我失望,每当上你的科,我都有些厌烦,也不只我一个对你不满,许多爱学的同学也对你有些失望。
每当上课时,下面却是一片嘈杂,而您却不把此看在眼里,继续您的讲课,更觉得让人可恶的是,当有学生与你作无聊的顶嘴时,您却花点时间与他纠纷,您何不直接将其批评呢,你也许觉得这样做会伤了他的自尊,那你有没有想他对你的不尊重呢?更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好像只在教前面的学生,而后面的学生却乱成一团,都自做自的事,却不把你放在眼里的行为,你却继续放任。
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您虽然如实的把书中的知识教给我们,但可惜,许多同学却不知道你到底教了些什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认真听讲,却在制造噪音,而会出现这种现象却老师的教导不严,以至于让许多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
老师请别让我浪费这么多的笔墨来为您提议,我代表全班请求您能严格的教导我们!
“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树,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转变差生的教育实践大师。他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五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一百零七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既: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者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既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学生费加他给他编了一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他收集了一套供他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家碰上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他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他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苏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新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教法、课堂效果、学生反馈等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研究经历中总结出了一条有效的研究方法——教育。他建议每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他本人也是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坚持写教育日记。在他看来,教育日记是教师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并且有助于自己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性分析积累素材。这种研究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新教师有恒心、有毅力,能够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我看来,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点滴浪花、每一步足迹,回头看看,将是一部多么精美的书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您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个问号,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你再努力一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的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