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结尾方式比较适合于双边结构的作文,在这种写法中,我们要注意的是结尾段由三个要素组成,其中第2个要素是必须的 ,但是句子的数量可以是3句也可以是2句甚至1个句子。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I agree that 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animals that are used for testing new products have the minimum of suffering. However, I am convinced that animal testing is necessary, and that it will continue to benefit humans in new and wonderful ways。 上面这个例句中,作者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了一个宾语从句之后,起到了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必须搭配一个展望未来才能起到渲染的效果。我们来对比另外一个例子:
In conclusion, physical punishment can be a useful method of discipline. However, it should be the last choice for parents. If we want to build a world with less violence we must begin at home, and we must teach our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 大家不难发现,2个句子都使用了相似的衔接方式,即首句委婉地回顾全文,将观点的对立面用"让步"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是对于主体段观点的回顾。然后再是用转折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后再用一个对于未来的期望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顺序安排的优点在于对于文章的主体有很好的总结,但同时观点又是非常鲜明有力的,加上对于未来的润色,使得表达更流畅。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来看第三个例句:
To sum up, although there are undoubtedly some problems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education, I feel strongly that the country can only progress if all its people are educated to the maximum of their ability。 和前2个结尾不同,第三个结尾尽管也是先回顾了全文,但是它将作者的观点和对未来的期望写在了一个条件状语从句里。如此就给出了我们在构造"展望未来"时的一个思路,即
搭配条件状语从句或者介宾短语跟在观点句之后。此种结尾发展方式同样适用于分析解决型大作文的结尾段布局,比如:
All in all, although the problem of drugs may seem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re are concrete steps that can be taken to weaken the hold of drugs on society. The danger from drugs is too great to ignore。
对于毒品对社会的危害,作者先是承认现状的无法改变,进而乐观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行动后可以减弱其危害。最后用毒品的危害性来对未来作展望。换句话说,在社会类分析解决型议论文中,我们在展望未来时可以考虑用强调其长远的影响作为突破口。又如:
In short, 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do to allow more people to finish school. However, a number of society attitudes also have to change if the country。
议论文分论点并列式有效模式
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少同学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及格上下。也有的同学能拟写几个分论点,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硬贴标签),从而影响作文得分。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然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究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也许,我们从来都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真正的体会,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其实,我们都是幸运儿,我们都拥有上帝的眷顾。
星期五下午,因为身体不适,所以请了一节课的假,让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一下,从医院出来,已经将近12点了,我们便匆匆回家,在京客隆门口,我们看到一个阿姨和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在卖菜,妈妈走过去想买点菜,我便也跟了过去,妈妈在挑菜,我无聊的四周,目光无意重与那个女孩相撞,我看到她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我身上的校服和肩上的书包,一直盯着,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把校服脱了她就不会一直看着我了,我只觉得我很不习惯这样长时间的被别人欣赏。
妈妈在一旁叫她,让她帮忙称菜,我终于听到了她的声音:4块1,收您4块吧!天啊,那声音沙哑的仿佛饱经沧桑,如果用我的声音与她相比,简直堪称天籁!,现在轮到我欣赏她了,她应该被我看的很不好意思,便起身向一旁走去,我向我应该知趣的把视线从她身上移开了,可是我却努力寻找借口向把目光继续停留在她身上:我要看看她的裤子好不好看。
我的眼睛就这样定格在她的腿上。
她是一个小儿麻痹患者
妙龄少女,豆蔻年华,不在安静的教室里读书,却冒着正午的太阳帮母亲卖菜!我知道,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就伴随着她的人生的一万种可能,如今应该都消失的差不多了吧
妈妈叫我快点回家了。
我和她的目光最后撞击一瞬,然后我就留给她一个完美而残忍的背影。
我开始庆幸,庆幸我是幸运的,我有家人疼我呵护我,我有朋友帮助我,我有老师教育我,我有同学鼓励我,我才醒悟,幸福就是这样,有好多人可以依偎
我是幸福的,起码我不用在烈日下卖菜。
我是幸福的,起码我可以上学,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读书。
而对于她,我只能替她默默的惋惜,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帮她改变命运
下午跟同学结伴上学,我们谈笑风生,我又看到了她,她正把一袋子菜慢慢的放在称上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
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警句、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