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们来到了墓前扫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墓吗?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我家也不例外,扫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号召下,我们向县城的东南方向进发,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到达目的地,锁好车后,我们开始上山,大概由于刚下过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铺成的,所以格外湿滑,十分难走,一路上我的名牌运动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叫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见墓前有杂草丛生,不是去年刚刚清理过了吗?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么强,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个大墓都遮蔽起来了,看来割草的任务很艰巨,于是我拿出镰刀去割草。我拿起镰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还被割出血来。爸爸看到这情景急忙过来教我割草,爸爸对我说:"割草先得把草搂紧,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压,然后再用镰刀用力割,这样才能把草割掉。于是,我按照爸爸教的
方法去做,果然许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把草割光了。我还帮助妈妈扫地,我们打扫了地,恭恭敬敬的摆上鲜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节,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劳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扫墓了吧?不妨把你们的扫墓过程也告诉我吧!
今天是10月9日,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100年前的今天,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祖国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我观赏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心中不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充满了敬意。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记录了那一段早已被世人所淡忘的历史:同盟会发起了一场为清王朝覆灭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战役——广州起义。虽然,这次起义牺牲了无数的革命战士,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斗还是给清政府迎头痛击,也奏响了清政府灭亡的乐章。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我真正地体会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献出一切。我想,也正是因为每一位革命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才使得我们有了现在这个安定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全都是来自于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先烈们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家庭,甚至是他们那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呢?我想,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为了后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在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事呢?社会治安不安定;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市民们随地吐痰,说脏话;社会上也没有了那种互帮互助的情景……
请问: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又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是什么呢?难道非要再来一次那种血与火的革命,才能重新唤醒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股正气呢?我想这是谁也不愿意再看到的。
我曾经读到过一遍文章,我把它收藏在我的空间里。这篇文章记录了让我感到非常心酸的一些事情:一个富二代开车差点撞到一位年迈的老人,还对老人大骂:“老东西,挡什么挡。”那位被骂的老人低声说了一句:“年轻人,当年我开苏制T—34坦克时也没有你这么冲。”听了这句话,不知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每当我想起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愤怒。一位革命前辈被一个堕落的富二代骂了声“老东西”,你认为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富二代,有资格骂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资格。
还是出自同一篇文章,一幢政府大楼造价3000万人民币,而就在距政府大楼仅8公里的一个小山村,一间用泥浆垒起的小屋,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就是学生们的教室,看上去令人感到心里非常难过。我倒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政府舍得花高价来建造一座只能看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大楼呢?为什么就不肯节约出一小部分钱,为祖国的花朵建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坚固校舍呢?
所有的中国人啊,我们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请不要让幸福成为你们最终“丧命”的地方!
记得还是在学生时代“辛亥革命”这个词总是在历史课本中出现,对它的了解也只是从他人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这部影片用艺术的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再次展现了那段改写中国历史的革命。
影片中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辛亥革命掀起了民主革命的高潮,激发了广大劳苦群众,他们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古人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只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履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伟大思想发扬光大,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永远铭记于心。
我们80后的一代青年,对延安有一种渴望而又神秘的感觉,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说,中国的今天在于延安,延安诞生了今天伟大中国,现在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延安有一种渴望,渴望可以身临其境,渴望感受党的气息,渴望看到中国人崛起的地方。 我对延安的了解是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的,心中总有一种崇拜而又十分模糊。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分公司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向我们一样年轻人的血与汗,留下了老一辈***战斗的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等老一辈革命家
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朱德、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观秦始皇兵马俑,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
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感觉到很饥渴,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5月1号,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汉,特意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上午的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孙中山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反动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今天我们住在大房子里,吃着可口的饭菜;今天我们坐在汽车里,听着美妙的音乐;今天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更不用提饥饿难当。然而在100多年前,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我们能有这样的生活吗?我们的中国能有现在这样的强盛吗?一个国家的由弱变强,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孙中山那时候要推翻帝制,建立起以民为主的社会,这个过程就叫革命。孙中山曾说过:我想要一次不流血的革命;然而也有人说:革命就要流血。
如今我们看待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战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是敬畏的瞻仰还是哈哈一笑?现在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那时的苦,更别说吃冰、吃雪、吃草根,就连吃不饱也已成为笑谈。有些人觉得革命很简单,想回到那个时代,然而那个时代的人们向往的何尝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呢?革命并不好玩,革命是用烈士 的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扞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