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14 05:58:23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一】

总以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做人标准,就足以影响孩子了。某一天,对着儿子,我发现已黔驴技穷,这时,还是选择了求助于书。耐心地试着读一下,发现,其实,自己的智慧远未足够。有些道理,并非以道德标准就可以解决的。在心理学的范畴里,我们的确需要专家。而且,在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自己已养成的思维习惯做一个反省。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是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的着作。

某天,从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学着用其中的几个方法,开始与儿子沟通。它令我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对孩子遇到麻烦,第一的选择不是用道德标准去衡量,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弄清前因后果,成为他的同盟军。只有得到他情感上的认同之后,才能有效地与他讨论,最终选择出合适的解决方式。

”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海姆·G·吉诺特博士是这样说的。读完这本书,也反省了自己的习惯性思维。

不是吗?因为自己很爱孩子,所以,自认为给孩子的建议都是正确的。但孩子的反应是——不接受。自己受到刺激的,并非一个命令不被接受,而是自己付出的爱不被接受。

还有,中国的父母,因为代代相传的权感心态,尤其是父亲,一般不愿意彬彬有礼地对低龄的孩子说话,总希望以最简单的命令,让孩子第一时间服从。这中间,省掉了礼貌,也省掉了让他理解的过程,最终造成是,孩子将父母摆在了对立面。

所以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如果每一个孩子享有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作为教师更是要注意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健康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妈妈的我也应该提前做点功课,好好学习学习他人的养子育子,学习把这种有效的沟通方法借鉴到我们与学生的沟通中,与学生实现有效地沟通,那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有着独立精神追求的人!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二】

寒假里,我迷上了一个叫“我的世界”的手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建设我的“家”、养我最喜欢的宠物,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几个人同时玩。于是,在家里经常可以看见我和表哥、表弟一人捧着一个手机坐在沙发上大呼小叫地玩着游戏。爸爸妈妈说了几次,可我们总是改不了。这天,爸爸终于发飙了,他没收了我们的手机,并拉着我们一起上网给我们上起了手机安全课。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玩手机的危害那么大。爸爸给我们看网上的新闻:20xx年9月,厦门的小范驾车返回暂住处,期间收到了一条微信,便低头查看。突然,小范感觉到车要撞到东西了,便想刹车,却错将油门当成刹车,轿车前冲撞上推着婴儿车的两位妈妈,还有两个孩子。一次低头带走了四个活生生的.生命,好惨啊!

另一条新闻说的是在20xx年12月晚上,温州一女子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一不留神一脚踩空,不慎掉入河中,激烈挣扎一番却再也没能爬上岸来。两分钟不到,一个鲜活的生命没了……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感到害怕,心里暗暗庆幸,幸好老师不允许我们带智能手机到学校。最后,新闻主持人说了一句话,到现在我还牢牢记在脑海里:低头族,你们是在“玩手机”,还是在“玩命”?

有的人说,玩玩手机,这只不过是米粒大的事,比起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算是小菜一碟,没什么可说的。但不经意间它也会带来巨大的伤害:交通事故、溺水、摔下楼梯、近视……手机安全不可忽视,不要因为一时的快乐,导致一辈子的痛苦!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已,要做手机的主人,而不做手机的奴隶。

正在玩手机的朋友们,请放下手中的手机,抬起头,看看周围的世界吧,面朝大海,才能春暖花开。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丁酉鸡年已经离我们而去,戊戌狗年已经向我们走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而家人团聚,一起吃顿饭,聊聊天,自然就是重头戏。今年爷爷年前早就盼望着外孙子,外孙女回来了。大年初三的早上,他们一块来到了我家。“姥爷过年好,姥爷新年愉快!”一句句祝福语乐得爷爷喜上眉梢,连忙招呼哥哥姐姐坐下。我则给他们端茶倒水。谁知一坐下,他们就纷纷拿起手机看了起来。爷爷便问姐姐:“倩倩,你玩啥着呢?”姐姐心不在焉地回答:“我照顾我的‘蛙儿子’呢。”爷爷问二哥:“童童,你玩啥着呢?”二哥,慢吞吞地回答:“……我打王者呢。”“可不能打人哦!”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又问大哥:“你看的是啥东西?”大哥急匆匆地说:“下红包雨,忙着抢着呢!”“唉,现在的娃娃耍的东西,咱们啥都不明白!”爷爷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到了开饭的时间了,我喊哥哥姐姐们吃饭。坐在饭桌旁,面前有多好吃的菜,也依旧没用,姐姐追剧,二哥发动态,大哥刷微博,他们好像练成了“左手手机右手筷”的绝技,连碗都不用扶。以前饭桌上的其乐融融,欢声笑语都被手机给“吞吃”了。我们与他们,虽然近在咫尺,但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吃完饭,我把哥哥姐姐们叫到我的房间来。他们还是“手机依旧”。我说:“请你们放下手机,看着我,好吗?哥哥姐姐们,你们一年回来几次?”我问道。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次呀。”“你们知道爷爷有多惦记你们吗?早在过年前一个月,他就问我爸爸倩倩啥时候回来?童童呢?他想和你们多聊聊天,说说趣事。而你们都在看手机。手机,我觉得是新时代最伟大,也是最糟糕的发明了。不要再成为低头族。放下手机,抬起头来,好吗?”他们都呆呆地看着我,纷纷低下头。“走,陪姥爷聊天去!”姐姐说。姐姐和二哥谈谈大学里的生活,大哥说说工作中的事情,客厅又像往年一样,充满了喜悦与欢乐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利用先进科技造福,而不要成为它的奴隶。不要与亲人近在咫尺,仿佛远在天涯……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四】

你知道手机有多少人在使用吗?据统计,到20年,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已超过20亿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以上。一个挺惊人的数据,但,你真的了解手机吗?

有一次,我遇上一道难题。五分钟过去了,我却迟迟没有想出解题方法。此时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忽然,桌上的手机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急忙向手机请教。咦,还真灵,一下子就找到解题方法。

你看到手机的光鲜亮丽,你还曾注意它带来的危害吗?

有一则新闻:一位母亲带着她两岁的孩子出去玩。在过马路时碰到红灯,母亲停了下来,在等待绿灯的间隙,她拿出了手机,津津有味地查阅新闻、刷刷微信……完全沉浸在手机网络世界的妈妈竟忘记看住自己的孩子。两岁的孩子跑上马路玩耍,不幸发生了……汽车来不及刹车,一场车祸使一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当大家都在谴责司机的时候,那位可怜的母亲是不是也在自责呢?近年来,因使用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计其数,手机使人们忘记了最起码的规则要求而引发悲剧。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链接,是一个七岁小孩的哭诉:爸爸以前特别疼我,周末总带我出去玩。可是,自从手机这不速之客的到来,爸爸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变化。一有空便拿起手机,爱不释手地浏览手机新闻……家里的人、事仿佛都与他无关。手机让我们一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都是手机惹的祸!

手机,让学生们的视力越来越差,接触的讯息也良莠不齐。

手机是有阴阳面的。它像一把刀,我们应拿住刀柄,让它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握在刀刃,让它割破我们的手!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五】

手机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我们用它来进行移动支付,进行网上购物,倾听各种音乐,随时随地地观看各种视频和新闻……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于是,不知从何时起,手机就逐渐成了人们形影不离的必需品。我们慢慢成了彻头彻尾的“低头一族”,刷微信朋友圈,看各种视频和新闻,玩各种小游戏,慢慢地……陪家人的时间少了,见朋友的时间少了,读书的时候也会心猿意马。有时会突然觉很很茫然,除了手机,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空虚和无聊。我们的自制力变得越来越差,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慵懒,不愿意出家门,不愿意见亲朋和好友。手机给了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慢慢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请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和朋友。

当我们和朋友、家人面对面地交流感情时,我们拾起了友情和亲情,消除了距离带来的淡淡忧伤和莫名的失落感,也许我们的心情不再焦虑。我们可以聆听朋友的倾诉,拍拍朋友的肩膀,告诉他,我们会永远支持和帮助他们。我们可以倾听家人的嘱托和唠叨,听老人讲讲他们的人生经历,因为我们明白,他们的年级慢慢地大了,这样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多陪伴他们一刻,都是幸福的回忆。

所以,请放下手机,回归健康的生活,多多陪伴家人和朋友,让爱回到最初的模样。

请把手机放下的作文三年级【六】

寒假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海姆·G·吉诺特写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以后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现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作者以众多的事例来呈现给读者:例如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我收获许多。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儿园,很害怕。幼儿园的老师通过亲切的言语回答,让孩子放心将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师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难看的画就大声地询问老师:“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其实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儿园画了难看的画会怎么样。但是老师的回答让她很满意,老师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单的画。”小女孩看到了坏掉的玩具她有开始发问:“谁弄坏了玩具?”其实她不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时老师的回答有又让幼儿感到很满意。老师说:“玩具本来就是拿来玩的,玩的时间长了,它有时候就会坏。”这一系列的回答让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儿园。

看了这个例子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方式、方法,觉得自己真的忽视了去读懂孩子的心。还记得是小班开学的头一天,好多幼儿都在哭,好不容易,幼儿都不哭了。这时又来了一名新生,我用热情的态度去迎接他,可是他却不领情,抓着妈妈的手不放开,我试着去牵他的小手,却被他甩开了。家长也是很尴尬的笑了笑。接着家长就把他的小手交给了我,转头就离开了。一会儿这名幼儿就开始大哭了起来。我先哄哄他说:“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可是他听不进去,开始大声地哭闹起来。这一哭把其他不哭的幼儿也感染了,大家都哭了。想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如果我一见到那名新生就蹲下来和他介绍自己或者询问他的名字,让师幼之间拉近距离;或者我让他的妈妈留下来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教室,让孩子和妈妈一起玩玩幼儿园的玩具,消除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让幼儿喜欢这样的环境;又或者我能适当的表扬他,你搭得积木很好看,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是被肯定的、被重视的。这些假设如果能够在那天做到的话,我相信现在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其实我们和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我们要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例如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和幼儿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要适当的鼓励表扬幼儿。例如孩子的活动中出色表现要加以表扬,特别是平时表现不加的幼儿有了闪光点,更加要给与肯定。我们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在预设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设计的过程适合孩子、和孩子的思维过程相近,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这本书的内容还包含很多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还会再读这本书,我想下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